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单选题1.唐高祖武德初年就开始任用蕃将,但此时蕃将的政治地位较低;贞观年间,唐太宗开始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唐朝前期()A.国家实力日渐增强 B.民族政策包容开放C.重武轻文风气浓厚 D.民族交融步伐加快2.古代学者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首先在苏州等地应用及推广,又名“江东犁”。它便于回转,操作灵活,加装犁头,深耕浅作皆可。至此,耕犁基本定型。这一农具最早出现在()A.东晋 B.隋朝 C.唐朝 D.宋朝3.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原因是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享乐欲望是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D.西南地区经济的没落4.图1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家张萱所作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该作品体现了()A.画师写意手法高超 B.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D.游牧文化影响民众生活5.隋唐对江南动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 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6.依据现有考古墓葬出土的资料可知,在隋代入华粟特男子的世俗服饰中,粟特胡服体系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隋代本土服饰虽有出现,但所占比例不大。而在唐代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发现其所穿服饰均是唐代本土服饰。这说明唐代()A.入华粟特人中华文化认同加深 B.民族交融推动服饰多样化C.大力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D.中华文化的对外辐射增强7.唐代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有广州、泉州、扬州等,在这些城市中,外商店铺如波斯店、新罗店,林立于市。外国的商品随处可见,琳琅满目,中国的商品则被冠以形形色色的外国名称。这一现象反映出唐代()①边疆局势实现稳定②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③对外政策开明开放④海上对外贸易获得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图为西汉与隋朝京畿地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朝京畿地区的变化有()①范围向经济发达地区扩展②减轻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③大运河的开通使其倍受其益④城市人口出现激增现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9.因长安夏季闷热,唐朝人往往采用西亚的一些方法建一个凉亭,把水引到屋顶上去,再让水从亭檐上面洒落下来;诗人白居易喜欢住在帐篷里,他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个帐篷。这反映了()A.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 B.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C.唐对周边有强大的吸引力 D.唐代民族交融的新高度10.如图是现存于日本皇宫的唐鸿胪井刻石的拓本。713年,唐中央遣鸿胪卿崔忻册封靺鞨首领,其归途经旅顺时留下此刻石题铭。该刻石可用于研究()A.中央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B.唐蕃之间封贡关系C.政府推行边疆屯戍政策 D.中日民间贸易往来二、论述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繁荣,是公元6—9世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西域丝绸之路南北中三道是丝路最重要的一段,诸国使者、商贾由丝绸之路密集长安,推动了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唐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多在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边州,而在西北胧右道西部的西域为突厭、九姓胡、回纥等众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域,也是突厭、吐審、回纥与唐争夺的战略要地。正确处理边州,特别是与西域诸胡的关系,乃唐发展繁荣的支柱。——摘编自程喜露《略论唐朝治理西域的战略思想与民族政策》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朝的民族政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三、材料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藩镇的设置,最初就是为了应付边疆民族战争的。如朔方,“山河襟带,关辅要冲”,天德军,“尤居边要”“实扼戎吭”,南西道,“控全蜀咽喉之地,当狂寇奔侮之冲”,剑南东川,“蜀门重镇,雄压险中”,西川,“表里山河,内外险固”。战略地位皆甚重要。——摘编自《旧唐书》等材料二北宋建立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先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防弊”之政。——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唐朝设置“藩镇”的目的及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为改变节度使割据地方而采取的“防弊”之政。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理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唐高祖、太宗、武则天时期,番将地位不断提高,说明唐朝前期民族政策较为包容与开放,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国家实力增强排除A;材料对重武轻文风气浓厚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民族交融步伐加快,故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可知,这一农具为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出现在唐朝,C项正确;曲辕犁出现在唐朝,并非东晋、隋朝和宋朝,排除ABD项。故选C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可知,材料体现了大运河开凿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大运河主要是起到沟通南北经济联系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大运河开凿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与北方民族大融合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隋炀帝时期国家是统一的而非分裂对峙,B项错误;大运河的开凿与西南地区经济没落无关,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4.答案:B5.答案:B解析:材料主旨是隋唐对江南运河疏浚后,运河沿岸经济获得巨大发展,这反映了交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对南北方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排除A项;“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重视,排除D项。6.答案:D7.答案:D解析:据材料所知,唐代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店,中国的商品被冠以外国名称,这反映出唐代的对外政策开明开放。与此同时,唐代对外贸易范围远达波斯,而且诸如广州、泉州、扬州等港口城市中的外国商品随处可见,琳琅满目,这说明唐代的对外贸易活跃,这是海上丝绸之路获得发展的结果,③④说法准确,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唐代边疆局势的信息,①说法错误,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的时间是在宋代,②说法错误,故排除A、B、C三项。8.答案:D解析:从地图可以看出隋朝京畿地区比西汉京畿地区范围更大,向东扩展,洛阳也在其中,向东扩展的地经济发达,①正确;隋朝京畿地区相对于西汉而言,西部地区并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并不会减轻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②错误;京杭大运河在隋朝时经过洛阳周边地区,连接了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洛阳倍受其益,③正确;材料未提及人口数量变化,不能得出城市人口出现激增,④错误。①③正确,D项正确,②④错误,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朝人往往采用凹亚的一些方法建一个凉写面洒落下来;诗人白居易喜欢住在帐篷里,他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个帐篷”可知,唐朝人受到了凹亚、帐篷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反映了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唐朝人受到了凹亚、帐篷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明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唐朝人受到了凹亚、帐篷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明唐对周边有强大的吸引力,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唐朝人受到了凹亚、帐篷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明唐代民族交融的新高度,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713年,唐中央遣鸿胪卿崔忻册封靺鞨首领,其归途经旅顺时留下此刻石题铭”,并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唐代靺鞨族发展起来,中央政府派遣鸿胪卿崔忻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可知刻石可用于研究唐朝中央对东北地区的管转,A项正确;靺鞨族位于东北,而吐蕃位于西南,排除B项;政府推行边疆屯成政策强调在边疆进行开放,与材料中册封不符,排除C项;该刻石题铭只是保存于日本的拓本,与中日民间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示例论题:唐朝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发展。阐述:唐朝国力强盛,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得到很大发展;唐朝初期,通过打败东突厥贵族的进攻,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措施,加强了唐朝对边疆的治理;文成公主入藏、唐審会盟及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天可汗”,成为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缩影与历史见证。总之,唐朝注重发展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得到较大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唐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多在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边州”“正确处理边州,特别是与西域诸胡的关系,乃唐发展繁荣的支柱”可以拟定论题为:唐朝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发展。然后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特点及其意义加以阐述,唐朝国力强盛,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得到很大发展;唐朝初期,通过打败东突厥贵族的进攻,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措施,加强了唐朝对边疆的治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及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天可汗”,成为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缩影与历史见证。最后进行总结,总之,唐朝注重发展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得到较大的发展。12.答案:(1)目的:镇守边疆,应对边疆民族战争。(意思相近即可)结果: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衰亡。(意思相近即可)(2)简要评价:北宋的“防弊”之政消除了地方节度使割据的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也使北宋王朝机构臃肿,降低了行政效率,加重财政负担,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逐渐形成“积贫”“积弱”局面。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最初就是为了应付边疆民族战争的”和所学可知,镇守边疆,应对边疆民族战争。第二小问结果,据所学可知,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