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单选题1.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2.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 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3.下图为“周公辅成王”画像砖。此类画像砖在东汉以后才大量出现,周公个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汉人心目中“践祚当国”、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领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长者。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正统思想的确立 B.政治形势的需要C.抑制王侯的诉求 D.社会风俗的变迁4.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5.汉文帝二年,朝廷对功臣集团进行分化,下令凡不在朝中任职的功臣列侯,未得到文帝特许,必须前往封地“就国治民”。文帝四年以后分封的侯国都不在王国境内,而位于汉郡,以避免列侯与诸侯王交往。由此可知,汉文帝意在()A.加强郡县治理 B.扩大政府赋税来源C.巩固皇权统治 D.削减功臣列侯封地6.下图是新疆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唐代《双童图》,图中左边小孩手中所抱的卷毛小狗在当时被称为“拂菻狗”,这种狗于7世纪初出现在中原,是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这一作品可以作为()A.物种频繁交流的说明 B.朝贡贸易体制成熟的标志C.绘画技法精湛的体现 D.丝路促进中外交流的见证7.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8.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自称“汉人”。这表明汉代()A.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 B.中央集权巩固发展C.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 D.政权分裂根源消除9.曹操的一首诗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A.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B.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C.西汉后期的政治黑暗 D.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10.《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 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 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二、论述题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概念,这一学术名词很快为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使用。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观点内容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摘编自耿异《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依据材料,指出其中两位学者的观点,并概括史学界对“丝绸之路”研究的主要特点。三、材料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以一千钱装为一畚,用其令、丞的印封缄)……钱善不善,杂实之(钱质好坏都应装在一起)。出钱,献封丞、令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不敢选择)。——摘编自《金布律》材料二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放弃了国家铸造铜钱的权力,开放私人制造货币……政府拿不出足够的铜来铸钱、发行货币,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交给有铜矿的地方势力。虽然吕后在位时曾收回铸币权,但汉文帝时又重新允许民间私铸铜钱。《西京杂记》第三卷也曾提及“吴王(刘濞)亦有铜山铸钱”。《古泉大辞典补遗》载:蒋伯斧所藏“高抑四铢”“临菑四铢”“阳丘四铢”“东阿四铢”“宜阳四铢”“姑幕四铢”,皆出于齐地。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最后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汉武帝又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发行货币,从而防止了又一次恶性金融膨胀。——摘编自边东平《西汉萌芽的金融膨胀与应对之策》(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半两钱的相关规定。(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铸币权的变化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B项正确;汉代护乌桓校尉,唐代设单于都护府州,排除AC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的政治制度。A项,根据材料可知,汉初藩封的变迁,反映了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B项,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的变迁,与土地兼并无关。故B项错误。C项,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的变迁,与推恩令无关。故C项错误。D项,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的变迁,与人口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3.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此类画像砖在东汉以后才大量出现,周公个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汉人心目中'践祚当国’、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领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长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不同的政治形势下,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解读和塑造会有所不同。在东汉时期,可能出于某种政治形势的需要,人们更倾向于塑造一个忠诚、稳重、有责任感的周公形象,以此来传达某种政治理念或者满足某种政治需求,B项正确;正统思想的确立在西汉武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政治形势的需要”,而“抑制王侯的诉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虽然社会风俗的变迁会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它并不能直接解释周公形象的这种特定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并结合所学可知,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刺史作为监察官员,独立于相权之外,谈不上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排除A项;刺史定期巡查,代表中央(君主)监察地方,在地方并无治所,年终返京奏事,可见刺史在当时代表君主而非社会监察地方,并不属于地方行政体制,排除C、D两项。5.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汉文帝不允许列侯与地方诸侯王进行交往是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坐大,导致威胁皇权,所以汉文帝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统治,C项正确;汉文帝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而非加强郡县治理和扩大政府赋税来源,排除AB项;虽然汉文帝不允许列侯与地方诸侯王交往,但并没有削减功臣列侯的封地,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双童图》中左边小孩手中所抱的卷毛小狗在当时被称为“拂菻狗”,这种狗于7世纪初出现在中原,是由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这幅出土文物能够作为唐代时期以陆上丝绸之路为桥梁的中外交流的见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交融,不是物种交流,此外,仅从“拂菻狗”传入中国无法说明物种交流的频繁,故排除A项;虽然材料中有“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一说,但这无法作为朝贡体制成熟的标志,故排除B项;绘画技法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7.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不收赋税,注重发展经济”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地方设立郡县,并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有利于把边疆地区纳入大一统的汉代中央体系之下,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办事效率状况,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交流和政治制度变化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奉行,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民族认同感的加强。“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逐渐都自称‘汉人’”说明汉代的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故选C项。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是在清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巩固,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9.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显著的特征是军阀割据混战,给民众带来巨大的伤害,A项正确;三国鼎立开始于220年,此时曹操已经去世,排除B项;C项与曹操的生活年代不符,排除C项;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据材料“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可知,汉代继承秦朝举人失当者有罪的传统,在选官中坚持明确推举官员的责任,意在于选拔出真正符合要求的官吏,防止举荐者徇私舞弊,B项正确;材料与监察体系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推恩令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排除C项;“满足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11.答案:观点:学者1: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学者2:丝路上交流的人员和功能繁多;学者3: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学者4:丝路功能多样。特点: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促进了学术进步。解析:观点: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不止一条”。可分析出学者1: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可分析出学者2:丝路上交流的人员和功能繁多;根据材料“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可分析出学者3: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根据材料“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可分析出学者4:丝路功能多样。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促进了学术进步。12.答案:(1)规定:官府掌握铸币权;用钱币进行市场交易;钱币通用,不论质量好坏;以法律形式规定秦半两的流通规则。(任答2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