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时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单选题1.有人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中美“乒乓外交”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2.在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指出: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我们应该从怎样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我们各国的共同基础。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A.消除了意识形态色彩 B.放弃了“一边倒”方针C.“求同存异”的思想 D.实行结伴不结盟的政策3.1999年,外交部网站上举行了“新中国外交五十年”展览,其中第五部分涉及了以下四个事件,反映出中国外交(

)1991年10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1993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西雅图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1996年9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9年2月胡锦涛副主席访问南非,与曼德拉总统会晤①注重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②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③积极致力于与大国发展关系

④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毛泽东提出在外交上“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意在要团结这些国家对抗苏联。毛泽东提出这一设想的时间是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中期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5.1953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后中方在各种场合积极宣讲这一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深入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D.支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6.1950年至1958年,中国影片在历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该国际电影节评选有利于(

)届次中国获奖影片1950年第5届《中华女儿》自由斗争奖)《赵一曼(最佳女演员奖)1951年第6届《白毛女》(特别荣誉奖)《钢铁战士)和平奖)、《新儿女英雄传)特别荣誉导演奖)1952年第7届《人民的战士争取自由斗争奖)《内蒙人民的胜利》编剧奖)1954年第8届《智取华山自由斗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片奖)1956年第9届《桂林山水》和《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纪录片奖)1957年第10届《祝福评委会特别奖)1958年第11届《边寨烽火)青年演员奖)儿童片《风筝)荣誉奖)A.改善国际外交环境 B.增加文化市场收入C.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D.传播民主革命经验7.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外交事务上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外交布局也不断调整;到21世纪初形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中国外交的调整(

)A.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B.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下降C.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消除了与世界各国间的分歧与矛盾8.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 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 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9.分析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因素有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准确把握国际形势③始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④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A.中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B.批评美日非法干涉南海问题C.再次结成中美同盟反击日本 D.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11.2021年5月1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致辞并表示,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帮助缓解非洲国家债务负担。这反映出中国(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C.对区域集团倡议的积极响应 D.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外交上,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下列不属于提出该外交目标依据的是A.中国力图构建自己的政治大国地位B.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C.中国对“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的判断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3.1955年,在躲过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件后,周恩来不畏艰险出席万隆会议,在会议进程中数次力挽狂澜,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精神的胜利。这体现出A.亚非国家的分歧不可调和 B.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C.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 D.中国政府的外交智慧14.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5.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策略,动员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国际交往。1952年,以喜饶嘉措为首的中国佛教界,给日本佛教界赠送药师佛像,引起日本佛教界和民间的强烈反响,史称“佛教外交”。据此可知,佛教外交A.打破了外交的孤立局面 B.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C.拓展了独立外交新途径 D.根植于中日交流的传统16.2011年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材料反映出中国的外交A.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B.反对其他国家之间的结盟C.坚决采用和平方式处理问题 D.把和平共处作为终极追求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唐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按:当时西人以此代称中国),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材料三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16、17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其原因。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简述明朝对外政策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分析“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1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活动①1954年访问印度②出席日内瓦会议③在万隆会议上发言④接见田中角荣材料二(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选自《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材料三我们六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上海精神”,可以提供重要和有益的启示。“上海精神”要求我们以互信为安全之本。互信就是以诚相待,言而有信,就是必须遵守应尽的国际条约和义务,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江泽民《弘扬“上海精神”,促进世界和平》请回答:(1)读材料一,图①事件的外交成果是什么?图②事件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图③事件中,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成图④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上海公报”发表于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3)据材料三,六国所形成的组织是哪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于哪一年?材料中“上海精神”的内涵是什么?(4)综合上述外交活动,指出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19.世界范围内的交往与交流,推动了区域与国家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把宋代中国比喻为当时亚洲海洋贸易的“发动机”。在宋代中国与亚洲沿海各国的共同推动下,亚洲海洋贸易进入新阶段,形成南海贸易体系。该体系有稳定的商品结构和市场关系,即中国的手工业品和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资源型商品互补性交换;有稳定的贸易力量,即以中国商人和阿拉伯商人为主导,亚洲沿海各国商人共同参与的海商群体;有稳定的市场区域,即以东南亚地区为枢纽,联系东亚海域和印度洋海域的市场区域。可以说,宋代中国在当时亚洲海洋贸易中初显“海洋大国”气象。——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对黄纯艳访谈》材料二

“四夷来朝”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发展对外交往的政治理想。……自秦以来,历代统治者均高度重视发展对外交往,并形成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随着地理视野的扩大,对外交往的距离由近及远,从西太平洋地区拓展到印度洋地区。交往的对象——“四夷”,由最初的王朝域内边疆部族,扩展到王朝周边的政权,再到更远的域外地区。二是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分别从西域、东南亚地区向西延伸。随着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路线。三是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始终存在着民间对外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对外交往的内容。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主动发展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材料三

(19世纪末)欧洲秩序崩始,战争依然是地位平等的主权国家的交战。与“正当敌人”进行的战争仍被视为合法的。传统欧洲国际法的战争罪仅仅是列入在战争过程中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凡尔赛条约》开始,为了进一步约束德国式侵略战争,各国都想将侵略战争定为刑事犯罪,战争罪行化逐渐起步。战争罪作为国际罪行,法律必须精准定义其概念,并且对战争的合法性以及战争责任问题予以回应。——摘自吕思嘉《战争的形与实:重思战争与国际法秩序》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中国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中国一方面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同非洲很多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终于在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世纪之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等一幅更多中国元素、更广合作维度、更深互动与融合的壮丽图景开始浮现,中国逐步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熊雷《新中国外交6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成为亚洲海洋贸易“发动机”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国际法对战争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打开“一个缺口”的历史事件,并简述“世纪之交”中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及十八大以来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外交理念。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为新中国国庆节期间的外交活动简表(部分)。年度外交活动1951苏联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和缅甸等亚洲近邻国家都派代表团来华参加国庆观礼在印中友好协会组织下,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市民举行了盛大庆祝会,欢庆新中国国庆1954参加国庆观礼的有苏联商务代表、意大利贸易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商务代表团等1956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印尼政府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600多人出席招待会1957日中友协东京联合会为庆祝中国国庆节和纪念“日中友好月”,举行有800人参加的晚会中国驻英国代办在伦敦召开庆祝中国国庆招待会,英国政府官员1000多人应邀参加1959哥斯达黎加、智利等拉美友邦庆祝中国国庆十周年,哥斯达黎加计划出版有关中国建设的小册子,智利智中文化协会也举行了有关中国国庆的报告会1962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阿尔及利亚政府多名官员等出席招待会1964马里共和国总统、刚采共和国总统应邀来华参加国庆观礼——摘编自周游《论新中国十七年时期(1949-1966)国庆纪念的外交功能》围绕“国庆外交”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材料中的“和谐外交”指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因此C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革命外交,排除;B体现的是发展外交,排除;D不属于外交行为,D排除。故选C。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指出,亚非各国应着眼于曾经被殖民的共同遭遇,找到共同基础,而不是用来宣传思想和制度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思想,材料所述内容正好体现了这一思想,C项正确。这一外交思想体现了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特点,并非“消除”,排除A项;“一边倒”方针指的是建国初期,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此时并未放弃,中苏关系恶化、破裂以后才逐渐放弃,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说明注重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江泽民主席在西雅图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说明积极致力于与大国发展关系;胡锦涛副主席访问南非,与曼德拉总统会晤,说明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而非地区热点问题,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4.C【详解】材料信息是毛泽东提出的“一条线”外交方针,这是在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背景下提出的。毛泽东提出这一设想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故C正确;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两只拳头打人”的外交方针,故B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提出“无敌国”外交,故D错误。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交往并为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初期正值美苏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此时世界多极化并未出现,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新中国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评选,展现了中国优秀文化成果和民族风貌,争取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理解和认同,营造了更为有利的外交环境,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艺术创作主要服务于政治需要,文化市场的收入不在主要的考虑范围内,排除B项;中国参评作品中主要突出体现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中、捷民主革命均已取得胜利.传播民主革命经验缺乏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外交战略布局是随时代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是在中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调整的,由最初的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以维护刚成立的新中国,到强调国家利益,再到21世纪中国在外交上体现出的大国责任和担当,这些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外交变化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下降,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大型国际活动如世博会、世园会、奥运会等方法,使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正向好的方面改变,这说明中国公共外交的效力作用明显,公共外交成为提升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C项正确;材料中的外交行为属于公共外交,“多样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反映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9.B【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①正确;中国共产党能够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根据国际、国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②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③中“始终”表述错误,排除;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是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最主要原因,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B项正确;③错误,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0.D【详解】【解答】”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旧的国际秩序的基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11.D【详解】据题意可知,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帮助缓解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由此可看出中国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D项正确;材料中中国是落实二十国集团的倡议,而非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A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并没有起主导作用,排除B项;二十国集团并不是区域集团,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根据所学,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经是政治大国,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外交上,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要是中国对“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的判断,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3.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推动了会议的圆满进行,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外交智慧,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法体现,排除。14.C【详解】根据“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可知周恩来认为清王朝、北洋政府和国民党蒋介石实行的都是屈辱外交,我们不学他们,说明我们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故选C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新中国政府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三大外交方针都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5.C【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在官方外交行为同时,注重利用民间行为,这拓展外交发展途径与空间。因此,C项正确;打破外交孤立局面以中苏建交为标志,排除A项;B选项,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B项;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A【详解】根据“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可知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提出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这是开放性的表现;“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是新中国外交包容性的表现,所以中国的外交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故选A;中国不与其他国家结盟,但并不是反对其他国家之间的结盟,排除B;CD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17.(1)不同:从以内陆交通线为主到陆上与海上两条交通线并重。原因:唐代综合国力的强盛,具有国际吸引力;唐朝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重视对外交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前提;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发展远洋贸易提供了保障。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欧国家的往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历史由分散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加强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2)政策: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实行“海禁”。影响: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限制了中外交往,扼杀了内部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中国失去了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机遇;从而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的停滞与落后,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3)依据:一是历史依据,汉唐以来,亚非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经济文化往来。二是现实依据,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意义:有利于亚非国家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有利于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明朝的对外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等相关史实。(1)由图可知,汉代以内陆交通线为主;唐朝时期,陆上与海上两条交通线并重。其原因可从唐代综合国力、对外政策、经济重心的改变、科技进步等方面分析。世界历史意义可从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历史发展等方面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可知,明朝对外政策是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实行“海禁”。其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分析。(3)由材料一可知历史依据为,汉唐以来,亚非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经济文化往来;由材料三可知现实依据是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可从亚非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万隆会议18.(1)图①中印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图②事件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图③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图④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2)1972年;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互信为安全之本。(4)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详解】(1)联系史实可知,图①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中印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图②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参加日内瓦会议;图③1955年,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图④l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其直接原因是l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联系史实可知,“上海公报”发表于1972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3)六国所形成的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时间是2001年。根据“要求我们以互信为安全之本”可得出“上海精神”要求我们以互信为安全之本;(4)综合上述外交活动,可知,新中国奉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1)背景:政府鼓励支持;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陆上丝绸之路的不畅,海上丝绸之路得兴盛。(2)特点:和平交往为主;海陆并行,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并举;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中国处于主导地位;受宗藩体制和朝贡贸易影响大;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相结合。(3)态度变化:由认为战争合法化到战争定为刑事犯罪。举例: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4)事件: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首要任务: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外交理念:“亲、诚、惠、容”。外交方针:“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宋代中国与亚洲沿海各国的共同推动下,亚洲海洋贸易进入新阶段,形成南海贸易体系”可知政府鼓励支持;根据材料“中国的手工业品和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资源型商品互补性交换”可知商品经济发展;结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条件可知,宋朝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时期,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为这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时期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不畅,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2)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交往的方式分析,得出和平交往为主;依据材料“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得出海陆并行,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依据材料“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得出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并举;从发展的趋势分析,得出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从交往的主导地位分析,得出中国处于主导地位;依据材料“而周边部族及诸国遣使朝贡”,得出受宗藩体制和朝贡贸易影响大;依据材料“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始终存在着民间对外交往”,得出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相结合。(3)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态度变化:根据材料“(19世纪末)……进行的战争仍被视为合法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想将侵略战争定为刑事犯罪”可知,战争由合法变得非法。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法中对战争态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