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练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单选题1.2011年11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许多城市推出了自己本地的“精神名片”,据此可以认识到,这些“精神名片”的推出(

)北京市“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天津市“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武汉市“敢为人先,追求卓越”A.目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B.旨在推动社会价值体系重建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D.有利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2.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五次宪法修订。下列条文最早应出自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1993年修正案 B.1999年修正案C.2004年修正案 D.2018年修正案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型的政治根本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 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4.1978年邓小平发表讲话时提出:“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这一讲话A.结束了“文革”的混乱局面 B.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推进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5.关税制度自古有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在A.1980年 B.1982年C.1987年 D.1992年6.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A.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D.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7.“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67件,行政法规756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涵盖了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这说明A.基层民主得到了保障 B.以法治国得到了落实C.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D.行政权滥用受到遏制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以下属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

)①“五讲四美三热爱”

②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③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④开展以文明城市为主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体现了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B.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其代表人物是A.李四光 B.孟泰 C.王进喜 D.杨善洲11.下表所示为2017年6月~2021年6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时间表彰2017年6月“八一勋章”(10人)2018年12月“改革先锋”(100人)2019年9月,2020年8月“共和国勋章”(9人)。“国家荣誉称号”(31人2019年9月、2020年11月“友谊勋章”(7人)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勋章”(10人十10个集体)2021年6月“七一勋章”(29人)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民心 B.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C.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12.下表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1986年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1996年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盗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12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 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13.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开展读书活动,将职工自发的、零散的读书活动逐步引导到正规的、系统的学习上去。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建立读书小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评、征文、讲座、表彰读书先进集体与个人等。由此推知,读书活动的开展(

)A.旨在服务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B.加速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C.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D.推动“一五”计划的圆满完成14.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内容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些规定表明《民法典》(

)A.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制基础 B.重在保护我国广大公民的私权利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件15.1979年,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关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三美"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团中央的协调发动,"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到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这一口号的提出(

)A.体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B.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C.反映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D.忽视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16.从1986年“一五”普法规划开始至今,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这说明我国(

)A.加强立法 B.注重普法 C.研究法理 D.严格执法二、材料分析题17.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利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的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机构)。——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材料二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摘自法国《人权宣言》材料三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摘自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材料四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四、五、谈谈我国推动编纂民法典的有利因素及意义。18.材料一:君上大权:(计14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解散议院之权;…发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部宪法内容和立法思想的不同点。材料四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2)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及“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材料五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3)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材料六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4)依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79年中共中央决定启动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工作。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主持进行的。1980年,邓小平对决议案的起草问题,提出了三条指导思想:第一,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以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第三,要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分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决议通过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历史意义。三、论述题20.我国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宪法不断完善。下列为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8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古。买卖成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确立了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1993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一1999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写进宪法序言。●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2004年宪法修正案一时间: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宪法修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合理解读。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各地“精神名片”的推出,有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和精神的召唤,是社会主流人群的合力诉求,推动社会价值体系重建,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乡关系,得不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社会精神价值,不是经济建设,排除C项;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利用传统文化阐释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C【详解】由材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并结合材料时间1982年可知该宪法的颁布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C项正确;1954年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拨乱反正工作已经展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也是为了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强调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因此D选项正确;“文革”结束于1976年,A选项错误;1987年党的十三大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B选项错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选项错误。故选D。5.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在1980年,故选A;BCD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6.C【详解】根据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知,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非改革开放之后,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法规数量多,门类全,涵盖了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等,说明我国的法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基层民主得到了保障,A项错误;以法治国得到了“落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行政权滥用受到了遏制,D项错误。8.B【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时代(中国)。据材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结合所学可知,属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是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五讲四美三热爱”,提出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文明城市为主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提出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①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涉及的“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内容体现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调节的诸多问题,这表明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对民事法律的汇编,而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排除A项;中国编纂《民法典》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与国际接轨”,排除C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最美奋斗者荣誉获得者,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D项正确;李四光、孟泰、王进喜均是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者,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1.C【详解】根据材料“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我国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给与各行业中的模范人物以各种表彰和奖励,以肯定和表彰他们在各行业中对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可以看出当今我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C项正确;材料是体现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未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民心,排除A项;材料没有依法治国战略的相关信息和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有关社会风气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6年、1996年和2012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不同,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它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排除A项;“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所以“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逐渐走向正规化、系统化,有助于提升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非意识形态斗争,排除A项;读书活动的开展加速了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而人民群众范围较广,排除C项;“一五”计划完成时间是1957年,时间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根据材料“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可知,民法典涉及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维护我国广大公民的私权利,B项正确;新时期的一系列法律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制基础,排除A项;54宪法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但并不是基础性文件,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锡第三十四中学率先开展了“三美”教育活动,后来“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最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由此可见,这一口号的提出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说明我国注重普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法和执法,排除AD项;材料体现了我国注重普法,而不是研究法理,排除C项。故选B项。17.(1)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2)因素:国家政策调整、完善的法律体系、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思想解放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等。意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特征:根据材料“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可知,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根据材料“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可知,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根据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可知,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因素:根据材料“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家政策调整、完善的法律体系、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思想解放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意义:根据材料“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可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根据材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可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根据材料“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可知,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18.(1)第一部强调君主,立法为君主服务。第二部强调西方“三权分立”式民主,立法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第三部强调苏维埃式民主,立法受苏联影响。(2)特点: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直接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3)原因:政治运动的干扰;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4)历程:1979年起草;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后相继制定单行法;2020形成统一民法典;特点:不断深入;有利因素:改革开放;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等;【详解】(1)根据材料“君上大权”可分析出第一部强调君主,立法为君主服务;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分析出第二部强调西方“三权分立”式民主,立法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分析出第三部强调苏维埃式民主,立法受苏联影响。(2)特点:根据材料“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可分析出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直接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3)原因:根据材料“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可分析出政治运动的干扰;根据材料“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分析出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4)历程:根据材料“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可分析出1979年起草;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后相继制定单行法;2020形成统一民法典;特点:根据材料“单行法”、“统一的民法典”可分析出不断深入;有利因素:根据材料“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可分析出改革开放;根据材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可分析出逐步确立市场经济;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可分析出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等。19.(1)特点:高层重视,准备充分,实事求是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