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法律与教化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法律与教化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法律与教化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法律与教化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法律与教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课时练28法律与教化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4·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考试]荀子提出人可以分为四等:一为大儒(先知先觉);二为小儒(后知后觉),须要学习;三为众人(不知不觉),须要教化;四为奸人,杀无赦。由此可见,荀子主见()A.兼爱非攻B.隆礼重法C.仁者爱人D.人性本善2.[2024·山东省威海市期末考试]《唐律疏议·名例律》中开宗明义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一规定()A.首倡以礼入法B.凸显礼法结合C.推崇重罪轻罚D.强调人文关怀3.[2024·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考试]康熙帝颁布《十六条圣谕》,强调“重人伦”“重农桑”“端士习”“厚风俗”,要求在乡村每半月进行一次宣讲,以教化百姓。这说明清朝()A.以道德准则稳定乡村社会秩序B.以《十六条圣谕》为乡村律法C.儒家思想起先在乡村得到普及D.中心集权统治在乡村得到强化4.[2024·辽宁省大连市期末考试]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需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心集权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D.强化重农抑商5.[2024·金太阳期中考试]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注释《十二铜表法》时曾指出:“最闻名之《十二铜表法》包括两个法令,其中之一是消退任何为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另一个则是禁止判决罗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会的除外。”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代表了贵族意志B.彰显了个人利益至上C.维护了公民利益D.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6.[2024·山东青岛期中考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状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始终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始终未宣布废弃它们。这体现英国的宪法文化()A.具有原生性和持续性B.重视宪法对宪政的引领作用C.重视创新性和实践性D.限制王权维护议会权力7.[2024·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考试]1949年,新政协通过了下列立法,其意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人大职能A.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基础C.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8.[2024·广东省佛山市期末考试]1950年在北京同时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让“在解放我们祖国、解放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功劳最大的战斗英雄们,在复原与发展新中国的生产上最主动、最有贡献的劳动模范们”,接受党和人民赐予的崇高敬意和无上荣誉。全国英模首次大会旨在()A.协作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忱C.提前完成“一五安排”的目标D.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高考·适应练]9.[2024·北京卷,1]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实行的庆祝仪式10.[2024·天津卷,1]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见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提倡统治者()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11.[2024·湖北卷,3]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殊强调()A.道家的无为而治B.史学的通古贯今C.儒家的伦理纲常D.理学的格物致知12.[2024·湖北卷,4]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实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冲突的激化13.[2024·海南卷,14]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保障多党轮番执政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14.[2024·天津卷,7]20世纪50年头,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先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状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才智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A.国民经济复原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15.[2024·天津卷,3]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莫非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惊诧:“我花了很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B.必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D.拥有免受法律惩罚的权利16.[2024·海南卷,16]19世纪60年头,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全部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B.赐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素能·培优练]17.[2024·辽宁丹东期末考试]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有官吏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依据孔子《春秋》之义,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见董仲舒主见()A.采儒补法,引礼入律B.唯问动机,不问事实C.不尚刑罚,弃遵守法律律D.刑不行知,威不行测18.[2024·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考试]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国家立法状况日本《大宝律令》,分12篇,其篇目、次序与《唐律》一模一样,是日本古代划时代法典朝鲜《高丽史·刑法志》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越南越南古代的《刑书》《国朝刑律》等都是源于《唐律》A.日本、朝鲜和越南皆照搬中国《唐律》B.唐朝统治者都特别重视法律的编纂和修订C.《唐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D.《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为传播19.[2024·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明朝时,朝廷规定了由地方府、州、县实行“乡饮酒礼”的内容和程序,既要宣讲“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等内容,也包含“为民读律”的环节。由此可见明朝实行乡饮酒礼的目的是()A.辩论德治与法治的优劣B.总结礼仪制度并编制法典C.激励宗族内的扶贫济困D.将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20.[2024·山东省威海市期末考试]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A.带有明显的卑视色调B.稳定了地方的社会秩序C.具有显明的教化特征D.暴露了政府的救济缺陷21.[2024·山东威海期末]《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复原。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自由同等的社会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C.适应社会发展的须要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22.[2024·山东省烟台市期末考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供应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供应了法律依据课时测评·提实力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阜新市期末]荀子在《性恶》中提出了“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学生韩非由此提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并要求“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由此可推断出()A.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B.“性恶论”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C.儒家思想中蕴含了强权专制的内容D.荀子才是真正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2.[2024·辽宁省辽阳市期末考试]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可上请减免外,不负刑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了劓刑、刖刑,使得犯罪者除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敬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B.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D.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3.[2024·辽宁省新题型考试]在汉代司法中,儒家经典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说明法律、断案量刑,被称之为“春秋决狱”。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是()A.压制其他学派,导致儒家独尊B.道德凌驾法律,减弱法律权威C.法律说明随意,严刑峻法虐民D.维护宗法等级,固化社会阶层4.[2024·辽宁省辽西联合校期中考试]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5.[2024·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须要依据“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6.[2024·辽宁抚顺期末]北魏法律规定:父祖七十以上的犯人,死罪者允许上请,流罪者免于发遣,待父母死后再施流刑;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的()A.民主化B.儒家化C.自由化D.法家化7.[2024·山东德州期中]汉代官员审理案件时,除了依据犯罪的客观事实,还着重考察行为者的动机是否与儒家道德相符合,如不符合,必需严惩;如符合,虽犯法也可以从轻论处。这种做法()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B.扰乱了司法审判秩序C.杜绝了以往严刑酷法D.增加了法律伦理色调8.[2024·广东省佛山市期末考试]1397年,明朝政府颁行规范百姓日常行为的六条“圣训”:“孝顺父母,敬重长上,和谐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主要说明()A.国家重视道德品德的教化B.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C.宗法制度的不断延长扩展D.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9.[2024·山东六校联合考试]《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主见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体现契约公允公正C.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同等D.是平民的成功10.[2024·山东威海期末]罗马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年)在自己的著作《法学阶梯》中指出:“假如某人运用被寄存在自己处的物品,则在实施盗窃。”这一观点旨在()A.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B.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C.扩大民主的政治基础D.完善罗马的成文法典11.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一般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持续B.地理环境确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C.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12.[2024·山东省泰安市期末考试]《拿破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都继承了罗马法。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马克思曾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A.罗马法过于偏重私法的内容B.近代欧洲各国的立法具有统一性C.罗马法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D.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法治基础13.[2024·山东威海期末]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有关劳保、教化、卫生等相关法律、法令。这些法律和法令的颁布()A.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B.照搬了苏联立法模式C.立足于一五安排的开展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复原14.[2024·辽宁省丹东市期末]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同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气源泉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加15.[2024·山东省德州地区十校期中考试]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改变()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推动了思想路途的拨乱反正C.标记着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16.[2024·辽宁省辽西联合校期中考试]2024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多数个静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多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意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化特别成功二、非选择题17.[2024·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5分)材料鉴于前朝律法难以适应形势,唐太宗即位后,秉持儒家仁政思想,坚持“专尚仁义,慎刑恤典”的立法原则,命人修订新法,于贞观十一年完成,颁行天下,称为《贞观律》,全篇共十二篇,500条。《贞观律》由繁而简,废除斩趾酷刑,大量削减隋律中重刑条款的数量,缩小了族刑、连坐的范围,并确立了五刑、八议、死刑复奏等基本原则和制度。它成为大唐盛世的助推器,标记着中华法制文明走向成熟。——摘编自韩隆福《略论〈大业律〉与〈贞观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太宗编制《贞观律》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贞观律》颁行的意义。(9分)18.[2024·北京市顺义区期末考试](12分)西方法律制度17到19世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国家相关事务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1804年《法国民法典》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96年《德国民法典》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历史说明。(要求:结合背景,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课时练28法律与教化狂刷小题分层练1.B荀子认为“小儒”须要学习,“众人”须要教化,体现“礼”的作用;面对奸人则杀无赦,体现“法”的作用,故选B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观点,解除A项;仁者爱人是孔子的主见,解除C项;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主见,解除D项。2.B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其强调礼是“本”,而法是“用”,凸显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首倡”,解除A项;材料凸显礼法结合,而不是重罪轻罚,解除C项;人文关怀是指敬重人的主体地位和特性差异,关切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主动性、创建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除D项。3.A“重人伦”等圣谕内容都属于道德准则,具有教化百姓以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A项;皇帝的圣谕属于道德准则,并不是律法,解除B项;“起先”的说法错误,解除C项;圣谕在清代之前既已出现,并非清代才用于教化百姓,无法作出对比,解除D项。4.B据材料“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可知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稳定基层统治秩序,加强基层治理,故选B项;乡约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未体现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解除A项;乡约制度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而非确立儒学权威,且儒学权威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解除C项;材料的重点是乡约发挥加强基层治理的作用,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思想,解除D项。5.C消退任何个人和机构的特权(除公民大会外),禁止判决罗马公民死刑,这些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平安的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维护公民利益,故选C项;“其中之一是消退任何为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另一个则是禁止判决罗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会的除外”,表明不是代表贵族意志,代表的是公民意志,解除A项;彰显个人利益至上与材料强调《十二铜表法》维护公民利益不符,解除B项;材料强调《十二铜表法》维护公民利益,没有体现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解除D项。6.A据材料“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始终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可知英国的法律制度是从英国社会自身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体现了原生性,而“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始终未宣布废弃它们”,说明英国的法律发展注意历史传承,体现了持续性,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法律对英国政治发展的详细影响,解除B项;“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始终未宣布废弃它们”说明英国的法律建设更加重视对传统法律的继承,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详细说明英国法律对王权的限制,解除D项。7.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这些法律文件从法律上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故选C项;体现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是三大改造,解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基础,B项不具有概括性,解除;1949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还未起先,解除D项。8.B依据材料“在复原与发展新中国的生产上最主动、最有贡献的劳动模范们”可知,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通过表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经济复原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劳模,来激励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忱,故选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才召开,与材料的时间“1950年”不符,解除A项;“一五安排”是从1953年~1957年,解除C项;1965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解除D项。9.B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在中国传统的祝岁风俗中,就官府层面而言,“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在民间则是“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这充分说明在祝岁风俗中,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的内容较为突出,故选B项;材料内容仅是述及《诗经》和汉代关于“祝岁”的相关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该活动“出现”和“兴盛”的时间,解除A项;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在祝岁风俗中,都有关于“酒”的相关内容,这是农业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除C项;在民间也有关于祝岁的相关风俗,而不仅仅是官方,解除D项。10.C对于统治者,孔子认为要具有“身正”的品质,韩非子主见应遵遵守法律律,二者从不同的角度规范统治者的行为,故选C项;孟子推行仁政,与材料无关,解除A项;法家主见以法治国,与材料规范统治者行为的主旨不符,解除B项;材料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与监督民众无关,解除D项。11.C据材料“在乎行教化”“‘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可知,杜佑认为治理国家的核心在于教化民众,尤其注意“礼”,即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治理社会,故选C项;无为而治与“在乎行教化”不符,解除A项;史学的贯穿古今与“‘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不符,解除B项;宋代理学才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12.A明代大量增补各类“例”辅佐、补充律,有利于司法官吏处理新出现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故选A项;“杜绝”说法肯定,解除B项;司法官吏按增加的“例”处理新问题,不能确保结果公正与否,解除C项;司法官吏按“例”处理新问题,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巩固统治,解除D项。13.D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原则(人人同等、法律至上等)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律的渊源,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而罗马法、《权利法案》和《民法典》没有体现,解除A项;多党轮番执政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解除B项;英国《权利法案》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而罗马法没有体现,解除C项。14.D结合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头”“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状况下……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可知,结束“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的缘由在于工人们具有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这与材料中“1955年”不符,A项错误,解除;制造出国产手表只能反映出制表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当时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B项错误,解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勤俭节约的传统,解除C项。15.A材料表明,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指挥官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公民身份,一位犹太人宣称自己生来就是罗马公民,这反映出此时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故A项正确;犹太人生来就是罗马公民,说明获得公民身份不肯定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罗马公民来源区域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罗马公民拥有免受法律惩罚的权利,D项错误。16.D据材料“19世纪60年头,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说明《1787年宪法》存在局限性,故选D项;据材料“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明不是禁止立法,解除A项;国会驾驭立法权,《1787年宪法》赐予立法权,而不是修正案,解除B项;国会驾驭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不是破坏三权分立原则,解除C项。17.A据材料“董仲舒依据孔子《春秋》之义,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董仲舒“引经决狱”,《春秋》作为“五经”之一是儒家经典,董仲舒的做法说明白引儒入法,故选A项;据材料董仲舒判案的依据是儒家思想,体现儒学的影响,解除B项;汉代国家治理“外儒内法”,解除C项;法家主见严刑峻法,董仲舒主见依春秋之义免罪,属“德治”,解除D项。18.D据图表,可知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律都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唐律》,这说明《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为传播,成为了东亚国家的立法蓝本,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东亚国家借鉴了《唐律》,并不是完全照搬,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的立法状况,而没有体现唐朝统治者的状况,解除B项;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解除C项。19.D乡饮酒礼的内容要宣讲“为臣端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为民读律”,说明明朝实行乡饮酒礼的目的是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和使民众遵遵守法律令,即将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故选D项;材料是宣讲而不是辩论,是礼法结合而不是探讨孰优孰劣,解除A项;宣讲不等于总结;“为民读律”不等于编制法典,解除B项;扶贫济困与“为臣端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为民读律”无关,解除C项。20.C嘉善同善会规定不向“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进行救济,是为了削减这些行为,这带有显明的教化特征,故选C项;这一规定是进行教化而非卑视,解除A项;这一规定是为了教化部分民众,而非稳定地方社会秩序,解除B项;材料信息只涉及民间救济,不涉及政府救济,解除D项。21.C《法国民法典》颁布后不断修改调整,随着女子地位提高,废除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随着婚姻观念的改变废除或复原离婚制度,由此可见,这些调整是伴随着法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须要,故选C项;自由即“特性自由”“保障人权”;同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同等”,解除A项;1970年的调整与法国革命成果无关,解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法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的关系,解除D项。22.D1954年宪法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一五安排”和三大改造指明白方向;1982年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故选D项;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解除A项;1982年宪法为拨乱反正供应法律依据,1954年宪法没有,解除B项;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1982年宪法没有,解除C项。课时测评提实力1.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韩非子的思想是在荀子提出的性本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儒家思想为法家思想基础的结论,故A项错误;此时的儒家思想中并未蕴含强权专制的内容,故C项错误;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故D项错误。2.B汉代法律规定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以及汉代多次减轻刑罚的做法体现在汉代的法律中渗透了儒家的价值观念,即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故选B项;对儒家价值观念的强化通过的是法律手段,不能说明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代法律的发展,不能说明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国家法律制定的影响,未体现儒道思想的融合,解除D项。3.B据材料“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说明法律、断案量刑”,可知以道德代替法律,减弱法律权威,故选B项;汉武帝定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又实行一系列措施,才导致了儒家独尊,解除A项;儒家提倡仁政,没有严刑峻法,解除C项;材料中主要讲解并描述儒家经典在汉代司法中的重要地位,和维护宗法等级,固化社会阶层无干脆关系,解除D项。4.A《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都是儒家经典,体现德治的特点,《律令文》体现刑治特点,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德治在前,刑治在后,故选A项;材料的重点是先德治,再刑治,解除B项;材料说明刑治在德治之后,并未体现摒弃刑罚,解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做官先讲德治,再讲刑治,并未体现抑制道家,解除D项。5.C据材料“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可知,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体现出引礼入律,礼法合流,故选C项;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解除A项;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慎刑慎罚指审慎地量刑和惩罚,与材料无关,解除B项;明朝在司法实践中特殊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终一次重修实行“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解除D项。6.B材料“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体现的是儒家伦理道德对法律的影响,强调的是法律的儒家化,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解除。7.D依据材料“还着重考察行为者的动机是否与儒家道德相符合,如不符合,必需严惩;如符合,虽犯法也可以从轻论处”结合所学,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汉代司法注意考察动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这种做法增加了法律的伦理色调,有利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故选D项;依据所学,确立儒学统治地位的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除A项;这种做法只是在司法审判时注意了儒家伦理道德,并未扰乱司法审判秩序,解除B项;这种做法只是增加了司法伦理色调,与是否实行严刑酷法没有干脆关系,且选项表述肯定化,解除C项。8.A依据材料“孝顺父母,敬重长上,和谐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可知,明朝政府为规范百姓日常行为,颁布“圣训”,体现出国家重视道德品德的教化,故选A项;材料主要是强调政府的道德教化职能,而不是突出儒家思想的核心,解除B项;宗法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瓦解,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的治安形势问题,解除D项。9.B材料强调违反契约处以双倍罚金,因此可知《十二铜表法》维护私有财产,体现契约公允公正,故选B项;材料强调维护私有财产,而未涉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解除A项;依所学,《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未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同等,解除C项;材料强调维护私有财产,而未涉及维护平民利益,解除D项。10.A盖尤斯认为保管人不能随意运用寄存在己处的物品,这是维护物品全部人利益的表现,维护物品的私有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故选A项;维护物品的私有权与公民的道德素养无关,解除B项;维护物品的私有权不能扩大民主的政治基础,解除C项;材料是盖尤斯对法律制度的解读,并不是在完善罗马的成文法典,并且一个观点也不能叫“完善”,解除D项。11.C材料反映的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律渊源、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据此可知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些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D项错误。12.D“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表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法治基础,对近代西方的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D项;“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表明强调罗马法的影响,材料没有强调罗马法偏重哪个方面,解除A项;“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表明强调罗马法对近代法制的影响,没有涉及欧洲各国的立法是否具有统一性,解除B项;罗马法符合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罗马法时期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解除C项。13.D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复原时期,这些法律和法令涉及劳保、教化和卫生等领域,通过法律规范能够促进这些领域事业的发展,所以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复原,故选D项;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才起先,解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这些法律和法令是照搬苏联的立法模式,解除B项;“一五”安排1953年起先,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14.B据材料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均强调人民在法治中的重要性,说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气源泉,故选B项;依法治国提出于中共十五大,解除A项;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