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探究进展综述7100字(论文)】_第1页
【老人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探究进展综述7100字(论文)】_第2页
【老人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探究进展综述7100字(论文)】_第3页
【老人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探究进展综述7100字(论文)】_第4页
【老人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探究进展综述71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老人静脉输液外渗护理研究进展综述目录TOC\o"1-3"\h\u11504老人静脉输液外渗护理研究进展 118074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 125451(一)患者个人因素 130714(二)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116376(三)理化因素 117134(四)药物因素 29577(五)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 21875二、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29011(一)血管损伤 212714(二)局部组织损伤 211051(三)深度组织损伤 311883(四)累积损伤 331253三、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 326820(一)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329154(二)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314460(三)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23172(四)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3327281、提高穿刺成功率 3263092、选好血管及针头 44323、用药前后注意沖管 41163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4309955、做好患者的宣教 431843(五)正确的拔针方式 41836(六)局部用药保护 416978四、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529007(一)更换输液部位 510808(二)热敷 514413(三)冷敷 51102(四)建立外渗处理记录 57039(五)心理指导 62687五、结论 627953参考文献: 6摘要目的: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及减轻所导致的后果,提高穿刺水平,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安全意识。方法:通过总结临床工作经验及收集学习中的相关文章与资料,来探索静脉输液中出现输液外渗的原因。结论:预防出现时要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提高穿刺成功率、选好血管及针头、用药前后注意沖管、加强责任心、多巡视、及时处理外渗、做好患者的宣教、正确的拔针方式、局部用药保护。在已经发生后紧急处理时要更换输液部位、热敷、冷敷、建立外渗处理记录、心理指导。关键词: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老年患者的住院率也在不断提高。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而输液外渗是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题,发生率较高。静脉输液是一种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引入静脉的治疗方法。在中国,静脉输液的平均率高达73.53%,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在治疗和抢救病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静脉输液是一项由护士独立完成的侵入性操作。静脉输液不仅要求护士具有处理静脉输液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综合判断和决策能力。但是,随着医院病人静脉输液率的提高,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容易导致护理工作的缺陷或错误。输液渗出是医院病人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主要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药物通过输液血管渗出或渗入周围组织。输液渗出的常见表现包括:肿胀、局部发热、寒颤、疼痛等。输液外渗影响了输液过程,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的外渗还可导致肢体坏死,最终造成医疗事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输液外渗并及时治疗外渗对老年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静脉外渗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输入的药物渗入到静脉外的软组织中。静脉外渗通常表现为肿胀、疼痛,中度至重度疼痛,常有烧灼感、刺痛感,局部红肿,无回血,皮肤暗紫、发硬。这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可能导致治疗周期的延长。因此,应特别注意静脉输液的外渗现象。本文将探讨静脉外渗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证据。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一)患者个人因素老年人的血管脆而弹性差,皮肤不紧绷,出现液体外渗的几率更大,因为老年人身体的各个脏器功能消减,如果过快过多的输入液体,会使心脏、肾脏等负担过重,进而会引起更进一步的损害,更甚者会出现其它脏器的额外损伤,所以要调节好液体速度,延长输液时间。再加上有时候行动不便,应变能力有限,反应不灵敏,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出现针头刺破血管,进而引起液体外渗于皮下,引起疼痛,造成局部组织受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耐受疼痛的值也慢慢降低,液体外渗于血管也不能及时感受到,引发更多不良后果[1]。(二)护理人员技术因素部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还有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技能不苟娴熟,在输液时甚至找不到患者最合适的血管,不能很好地做到从远端静脉开始穿刺,不能有计划的更换患者的输液部位,没掌握好穿刺技巧、进针角度和速度,从而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出现。有些即使穿刺成功,但没有固定好针头,从而不得不进行第二次穿刺。这样很容易造成患者害怕静脉注射,甚至对护理人员产生反感情绪[2]。(三)理化因素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输液期间病室的温度、湿度、卫生情况及周围环境,输注的液体是否经过严格的无菌原则来配置的,护士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性质来调节的液体输注速度,对于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是否适当的放慢了输注速度,对于特殊的液体是否提前告知了患者此药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出现的不舒适反应,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不至于恐慌及害怕。即使出现突发情况,患者也会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学者提出,在行静脉穿刺时,需加强几点的注意:(1)身体的位置,头部斜持45°,是最佳的,有利于静脉固定,避免静脉滑脱,充分暴露静脉。(2)压迫点的选择,首选位置靠近锁骨,易于固定,可以阻断锁骨下静脉的血流,保证静脉填充的安全和有效。(3)进针角度:进针角度为30°~40°,有利于穿刺后的回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损伤。(4)与装有正常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以确保同时拔出针头,这可促进成功穿孔。这主要是由于颈外静脉的位置较浅。如果颈外静脉没有被填满,就拿注射器进行实验性打孔。在使用注射器取药时,观察静脉的注射状态是非常有用的。(5)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应保持自由体位,颈外静脉的上部和下部应保持弯曲和方向不变。当穿刺点较高时,由于留置针的针毂是管状的,容易造成针毂头的压迫和粘连,使输液不畅,影响病人。使用一个低的穿刺点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现象[3]。(四)药物因素大多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或比容引发的,比如:碱性药物如苏打片、氢氧化铝片、胃舒平、硫糖铝;收缩血管的药物:三甘氨酰基赖氨酸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普萘洛尔等;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依托泊苷、替尼泊苷、泼尼松等;它们影响血管壁的透过性,并且长期用这些药会使患者的血管弹性更为不好,破坏血管。这样一来可能造成液体外渗。(五)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不高,在输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急躁、不耐烦等情绪,遇到患者的怀疑,就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不耐心进行讲解,从而引发医患矛盾。这样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时,很容易让病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穿刺不成功的情况出现[4]。二、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一)血管损伤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为了使患者不再遭受药物外渗带来的巨大痛苦及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防范方法,尽量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尽量不让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现将静脉渗漏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及相关防护措施报告如下:首先找到弹性好的静脉血管是关键,当有药液渗于血管外,除了血管本身收到破坏外,血管外的其他机体也将遭受损害[5]。(二)局部组织损伤有些药物比较温和,伤害不太大,渗出血管会表现不太明显,可能轻微的麻木、疼痛等可以忍受的感觉,有些患者可能根本没有察觉到有任何的不是感,当别人指出时患者才知道发生了液体外渗,但有些会表现的不能忍受,比如说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化疗药,如果外漏于皮下,那么局部组织将会坏死,需要及时处理,及时抽出漏于皮下的药物,局部治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是处理欠缺,都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降低与杜绝液体外渗带来的伤害,护士必须提高警惕,加强责任性,提高技能,刻不容缓[6]。(三)深度组织损伤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源于外渗造成局部负荷过重,进而压制于骨筋膜,造成血液阻滞,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改变,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残疾或是威胁生命[7]。(四)累积损伤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易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三、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一)合理选择穿刺静脉依据不同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血管,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首选粗直且弹性较好的大血管;然而那些毒性比较强的药物如化疗药需使用深静脉血管比较安全;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合理使用静脉;如果局部有病变,穿刺时应避开;遵循保护静脉的原则,要从远端开始,逐步向近端穿刺。由此可见,患者的静脉能否很好的被保护与护士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是密不可分的[8]。(二)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入院时,由专业护理人员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培训,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幼儿、老年人和血管状况差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健康知识内容包括:告知陪同患者的家属不要随意调整输液速度,不要随意返回,告知家属皮肤红肿等外渗症状。并建议他们及时通知护理人员,以便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补救。患者家属被要求向护士报告注射部位的任何疼痛或肿胀。现实生活中,护理人员的数量低于理想状态下的医患比例,加上每位患者及家属的教育程度,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不可能每位患者都能掌握到液体外渗的观察要点及防范措施,所以护士在平时工作中,要根据情况,因人而异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言语来给患者及家属做宣教工作,对于文化程度高的要尽量讲清外渗发生的观察要点,如有发现要及时报告护士,对于文化水平有限,接受能力有限的患者、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宣教尽量通俗易懂,另外要多巡视这些重点人群,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9]。(三)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一段时间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输注刺激性的药物前要先输注空盐水,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滴注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注此类药物时速度尽量慢。尽量减少病人疼痛不适的感觉。护士应严格要求自己,多多练习专业水平,争取做到不扎第二针的程度,另外,穿刺时尽量避开病人的关节部位,尽量不限制病人的肢体活动,防止患者小幅度的更换体位引起药物外渗。再者长期输液的患者要计划合理使用血管,既保护血管,又降低穿刺难度。(四)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机械性损伤,掌握好浓度和速度,尽量避免药物外漏,对已发生渗漏损伤者,应及时给予解决,及时治疗,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10]。1、提高穿刺成功率护士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找准位置,妥善固定针头,如果有陪护要告知其观察要点,及遇到意外情况要及时呼叫医护人员。2、选好血管及针头如果发现有静脉窦或别的皮肤问题,要选择别处血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头。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杜绝穿刺多次。3、用药前后注意沖管根据输注药物的性质及浓度,调节好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之前要先输注盐水,确定针头确实在血管内再滴注药物。换液前后注意沖管[11]。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进行床头交接班。5、做好患者的宣教如果患者的药物是一种对血管刺激性小的正常溶液,则可在发生外渗时使用第一次热敷;如果患者的药物是血管活性药物,当外渗发生时,会引起局部疼痛和皮肤发红,应改变穿刺部位,并在外渗部位涂抹95%浓度的酒精湿敷,以帮助消除发红和肿胀。当药物具有刺激性时,可抬高受影响的肢体,并用湿敷硫酸镁(50%浓度)或酒精(95%浓度)与利尿剂一起使用,以促进局部闭合。如果是小水泡,不要钻孔,并轻轻地在小水泡上涂抹无酒精碘伏。对于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提取渗出液,用无菌碘伏涂抹在水泡上,用蛋清外用。(五)正确的拔针方式输液完毕后,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以针孔处不出血为宜,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六)局部用药保护也可以选择一些扩血管的药物,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渗,比如,使用长压定,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从而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提高静脉回流情况,从而大大改善心肌血流情况。四、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日常工作中,输液外渗的情况不可避免,我们尽量减少,但是不能杜绝。所以我们护理工作者还是要掌握健全的液体外渗后的解决办法。(1)硫酸镁湿热敷原理:50%硫酸镁属于高渗性溶液,局部热敷产生高渗透压,使局部水肿液短时间内被吸收;硫酸镁拮抗钙离子,钙离子参与平滑肌收缩,故硫酸镁可以舒张皮肤及皮下血管平滑肌,降低毛细血管血压,使局部渗出减轻。(2)超短波理疗:每天都做,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95%酒精:原理周围皮肤的紧张度,酒精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可以蒸发带走皮肤表面的水分,降低局部的温度,促进炎症的消散;促进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抵制炎症。(3)透明质酸酶促进药物的消散和利用。用于紧急处理外渗,以便将危害降到最低。治疗必须迅速,外渗1小时内进行。针对静脉高营养液与钙剂的渗出,是不错的选择。能加速药物快速利用,阻止机体向坏处发展并走向灭亡。(4)止痛消炎软膏消肿止痛。本品外敷,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炎疼痛、肌肉痛、扭伤、跌打损伤、轻度烧伤、烫伤、冻伤和皮疹等,95%酒精结合止痛消炎软膏效果更佳。(一)更换输液部位当护士察觉液体外渗时,就要果断的换至另一位置,同时选择最佳的挽救方案,及时抽取渗出液,并对药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决定是否需要呼叫医生进行特殊的处理,拔针时要细心认真,不能伤到自己,更不能伤害到别人。(二)热敷渗出量小且刺激性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毛巾热敷法,主要用于刺激性小的温和药物的外渗,严禁适用于化疗药物的外渗。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热敷增加局部温度,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以达到减轻水肿的目的,加快机体恢复,对于个别药物导致的外渗如:收缩血管的药物,同样具有缓解的效果。该方法不仅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价格低廉,效果比较好。(三)冷敷此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特别是初期的由非炎症性所导致的水肿比如:各种扭伤所致的肿痛,这样能有效的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能刺激血管回缩,神经不敏感,进而缓解疼痛,能用此方法的特别注意的是要掌握好温度,不能太凉,预防发生意外。其作用机理是,温度的改变,不但能阻止局部余热继续损害附近机体组织,还能减慢周围的代谢,促进血管收缩,从而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四)建立外渗处理记录当时出现此状况及时进行了解决,并且登记了药物的名字,性质、时间、外渗区域,以及病人受伤害程度,解决办法,处理医生等详细的过程,这样就为后期的治疗及事故的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为以后避免发生类似时间积累经验。(五)心理指导要充分考虑患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心理健康同样是护士中的一个重点。唯有做好心理指导,使其降低抵触心理,才能在后期的治疗中做好配合。现在患者好多都有,特别是恶性肿瘤等严重患者,自身心理本来都低沉或者有自卑心理,作为护理人员更应该从心理上呵护他们,开导他们不能有心理包袱,放下负担,用一种宽松坦然的心理接受这个事实来配合相关治疗,唯有如此,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心理治疗实际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故而,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呵护与治疗,两者兼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五、结论静脉输液的原理是液体在大气压下的静水压,通过静脉将无菌液体、药物和电解质注入体内,属于临床常用的治疗工具之一,能有效、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静脉输液常常被用来促进药物的快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静脉输液的实施者是护理人员,护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造成药物泄漏、针刺伤等风险问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静脉液外渗,这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导致药物泄漏到非静脉软组织中。主要症状是皮肤硬化、肿胀和疼痛、皮肤发红和肿胀以及循环受损,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避免对治疗产生任何影响。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外渗发生率,对护理有积极意义。护理工作情系着患者生命安危,身为一名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技能水平,对待护理工作要一丝不苟,用心观察患者的身心需求,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在静脉输液时,需要利用自己过硬的穿刺水平,慢慢缓解病人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输液过程中按时巡视,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