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及完善策略11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及完善策略11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及完善策略11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及完善策略11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及完善策略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14页)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2074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对策研究 120092摘要 125305引言 219175一、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概念辨析 2205391、商业秘密的含义 2166312、竞业禁止的含义 32613、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关系 33274二、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 5157781、《公司法》关于竞业禁止义务的规定 5181292、《劳动合同法》竞业禁止的规定 5203663、《刑法》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 58744三、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 658501、义务主体不清 667732、义务客体范围泛化 7135723、竞业禁止行业和地域范围不定 7219904、竞业禁止的义务期限不合理 816260四、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完善的对策 910371、具体化义务主体范围 9163082、明确义务客体范围 1022183、明确竞业禁止行业和地域范围 11130524、确定竞业禁止义务的合理期限 1131130结语 125487参考文献 12摘要:时代飞速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人单位凭借属于自己的商业秘密在社会竞争中保持着核心竞争力。商业秘密作为特殊的知识产权,具有秘密性,出于保障所有人权益的目的,形成了竞业禁止制度。竞业禁止制度关乎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保护和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人才的流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商业秘密能够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平衡二者的利益才能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推动社会的发展。现在我国关于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劳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刑法》中,并没有系统的竞业禁止的法律体系。竞业禁止目前存在义务主体不清、义务客体泛化、地域和行业范围模糊等问题。为实现利益平衡和更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我国的竞业禁止制度应进行相应完善。关键词:竞业禁止;商业秘密;义务范围;利益平衡引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秘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必要措施。其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强化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此同时,竞业禁止与劳动者权益直接相关。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对于竞业禁止制度有相关规定,但尚存如下问题:义务主体不清、义务客体泛化、地域和行业范围不定和义务期限不合理,故此,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应当进行相应完善。一、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概念辨析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的一个措施,保护商业秘密是目的,竞业禁止是手段。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禁止联系紧密。1、商业秘密的含义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界定了商业秘密的概念: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商业秘密是一个英美法系的法律用语,从19世纪开始被广泛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英美法系的国家慢慢建立了完备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体系。我国首次出现商业秘密的概念是在民事诉讼法中,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并不具备完善的关于保护商业秘密措施的竞业禁止的法律体系。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同时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刑法》第165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有少数几条法律规定。2018年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界定了商业秘密的概念。与修订之前1993年的《反不正当法》相比:不再要求商业秘密具有实用性,不是必须为企业创造了经济利益,而是放宽了要求,只要商业秘密能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就可以。2019年最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这一款后面加上了兜底性的描述:添加了“等商业信息”,我国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和每一次修订以来,渐渐降低对商业秘密的认定要求,降低了标准,使得商业秘密的保护更加科学。”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6月,第3页。据此,商业秘密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不为公众所知悉:不为公众所知悉即商业秘密需要保证秘密性。权利人所持有的的商业秘密未进入“公有领域”。这是对商业秘密内容的要求,要与众所周知的信息具有最低限度的差别;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6月,第3页。2、竞业禁止的含义竞业禁止,又称为竞业避让、竞业回避,是企业相对于员工而言,用来服务商业秘密,保证商业秘密不被泄露的措施:禁止企业员工在职期间到其他自营或者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的其他单位兼职;解除劳动合同后不能到与原单位存在竞争关系的单位任职,同时不能生产与原单位存在竞争关系的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刘藏化:《浅谈公司法与劳动法合同法中竞业禁止的相关法律问题》,法制与社会,刘藏化:《浅谈公司法与劳动法合同法中竞业禁止的相关法律问题》,法制与社会,2021,1(中),41页。竞业禁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约定竞业限制与法定竞业禁止:约定竞业限制依托劳动合同和公司法,雇员和雇主之间签订契约类型的合同,禁止从事相关职业或者活动。法定竞业禁止是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的针对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员,例如合伙人、经理等人员的竞业禁止义务;在职竞业限制和离职竞业限制:基于劳动者工作的状态来分类,以有无劳动关系来区分;同业竞业限制和兼职竞业限制:同业竞业限制对于员工的限制是员工从公司离职后,员工不能在与原单位相同的行业、相似的单位进行工作;兼职竞业限制是限制员工不能以股东、董事的身份在企业以外的有联系的其他单位进行兼职参见范亚龙:《论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参见范亚龙:《论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年第3期,101页。3、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关系商业秘密由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竞业禁止由劳动合同法规制,二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愈加频繁,人才的流动让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更大,而这也使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1)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区别竞业禁止作为手段,商业秘密作为目的,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二者责任性质不同,竞业禁止是一种基于自治原则和契约精神的契约,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是违背了《民法典》合同编规制的合同义务,是违约责任。但是单纯的侵犯商业秘密,是违反了《民法典》侵权编的规定,最后的定性是侵权;其次是限制的主体不同,竞业禁止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商讨后的合同,所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会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都可能会成为违约方。参见范亚龙:《论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参见范亚龙:《论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年第3期,101页。(2)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联系竞业禁止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措施。“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全市法院自1999年至2011年审结的99件一审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原告主张企业职工泄露商业秘密的计94件,占比94.94%。由此,通过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限制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职期间以及离职之后从事竞争性行为,即所谓的竞业禁止成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6月,第7页。商业秘密拥有者保护其商业秘密的手段大致有二,其一为当商业秘密被侵害后,要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其二为与所有可能接触或了解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一旦商业秘密被侵害,则追究劳动者的违约责任。依托于法律法规或者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协议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相较于事后的侵权救济而言,事前的预防使企业占据巨大的优势。竞业禁止的优势在于通过限制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去向,保障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在一定期限内不被披露。这是一种事前的积极的保护手段,能够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恶性跳槽,进一步保护商业秘密及其拥有者的竞争优势。其次主张在职或者离职的竞业禁止协议不用证明损失的大小,也无需证明侵犯商业秘密的客观行为。所以竞业禁止能够很好的保护商业秘密。张莉:《商业秘密领域离职后竞业禁止合理范围的界定》,法制与社会,2020,1(张莉:《商业秘密领域离职后竞业禁止合理范围的界定》,法制与社会,2020,1(下),第66页。商业秘密保护推动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社会进步,离不开创新,当下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越发的频繁,实践中用人单位通常要求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公司对于人才是十分迫切的,会出现通过以挖墙脚的方式获取别人的商业秘密的情况,但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备,竞业禁止制度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制企业的行为,势必不会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在世界层面上认识到商业秘密的重要性,那么势必会采取措施保护商业秘密,性价比高的竞业禁止制度会成为企业的首选,保护商业秘密,利用好竞业禁止制度,让员工认识到自己保护商业秘密的义务,明白自己该承担的后果。时代的发展,竞业禁止制度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已经不能够满足公司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需求。所以,公司会抓住竞业禁止制度的漏洞,在协议客体,时间,地域范围等方面与劳动者签署不平等的条约,限制人才的流动。现今,竞业禁止制度已经不能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6月,第8页。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6月,第7页。二、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关系紧密,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我国现行法律对于竞业禁止的制度如下。1、《公司法》关于竞业禁止义务的规定《公司法》第六十九条: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不得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兼职。第148条: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五款: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这两条法律规定在主体限定上有些许差别,规定了国有独资企业在有关机构同意的情况下还能兼任,但是普通公司就绝对不能兼任,限定义务主体范围,同时规定高管不得泄露商业秘密的义务。但是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实际中很难操作。2、《劳动合同法》竞业禁止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员工签订合同,员工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同时有获取报酬的权利,单位有给予报酬的义务同时具有要求员工保护商业秘密的权利。竞业禁止协议属于双务合同,由双方协商补偿金和违约金的标准。据此,义务主体仅仅是员工表述不当,因为用人单位也负有义务。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主体是员工。《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了竞业禁止两年的时间和义务范围。竞业禁止制度的相关义务范围必须是在相关法律规制之下,竞业禁止制度能够限制劳动者的一定权利,保护商业秘密不被泄露,能够遏止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节约司法资源,保证技术创新,营造一个有序的良好营商环境。《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3、《刑法》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刑法》165条规定了国有公司的董高违反竞业禁止所承担的刑事责任,规定了高管不得兼职,不得通过自营公司获取利益的义务。此条相较于其他法律规定,是较为严厉的,以限制人生自由的方式和数额巨大的罚金,同时达到对侵权人的惩罚和对被侵权人的损失的弥补。这条规定界定了竞业禁止中义务主体范围,明确了竞业禁止中高管和雇员成为义务主体。《刑法》能够对相关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严厉的惩罚,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对市场上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有着很好的规范作用。这两条规定既能起到事前预防的目的,也能起到事后惩罚的作用。李月红李月红,梁一娜,郭栋:《论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第32卷第9期,第67页。我国目前的竞业禁止制度不完备,相关的法条很少,在《劳动合同法》、《刑法》、《公司法》中都有规定,不成体系。在实践中,司法系统没有相关的依据,只有根据几部法律中原则性的规定进行判案,但因为地域的不同,各个地方的判断都不一样。制定完备的竞业禁止制度是当前比较急迫的问题。三、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强有力保证,使企业更具有核心竞争力。但目前,我国的竞业禁止制度尚存不足,如义务主体不清、义务客体泛化、地域和行业范围不定与义务期限不合理。1、义务主体不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公司的高级职员不得兼职:国家授权的机构没有对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进行授权和同意的情况下,这两者对公司负有竞业禁止义务。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被《劳动合同法》规定为竞业禁止制度的义务主体。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的认定范围究竟如何认定。主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一般掌握单位客户的重要信息,但是监事和文秘也会接触到核心秘密,可是监事和文秘却不在竞业禁止的范围内,这样的设置并没有考虑岗位和个体的差异,不能满足法律的严谨性。如何认定“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一般来说只有真正能够实际接触到商业秘密或者掌握商业秘密的人才有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义务,不同岗位的员工需要履行的义务不同,但是对于一般员工,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或者为了减少劳动者的流动,会强制性的和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例如中冀斯巴鲁(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田方舟案件中,中冀斯巴鲁(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竞业禁止协议中明确的写明田方舟知道企业的商业秘密,但是离职后未支付补偿金,田方舟起诉支付补偿金,中冀斯巴鲁(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诉讼中抗辩理由是田方舟不是公司负有保密义务的成员,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鉴于与田方舟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书》中明确写明田方舟知悉其公司的商业秘密,故都未支持中冀斯巴鲁(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关于田方舟不具备主体资格的诉求北京市第三中级人人民法院(2015)三中民终字第07514北京市第三中级人人民法院(2015)三中民终字第07514号民事判决书。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6月,第11页。2、义务客体范围泛化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的结果,值得被企业保护的商业秘密是竞业禁止存在的基础。我国《劳动合同法》23条规定了竞业禁止保护的义务客体是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关于对于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获取公开渠道的公用信息,商业秘密外的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知识和技能经验。竞业禁止应该保护的是商业秘密,而不是其他信息,如果竞业禁止不是保护商业秘密,就会侵害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可能形成不正当竞争。实践中,雇主会扩大客体范围,限制人才流动,如杭州华峰电气有限公司与章建利等侵犯商业秘密竞业禁止纠纷上诉案,华峰公司就未能举证自己有价值的商业秘密,法院驳回了华峰公司的诉讼请求。华峰案件中首先要判断的华峰公司所主张的客户资料和销售信息时是否属于值得保护的商业秘密的范围,但是华峰公司未能证明其主张的信息属于商业秘密的范围,所以竞业禁止协议无效杭州市中级人人民法院(2010)浙杭知终字第杭州市中级人人民法院(2010)浙杭知终字第25号判决书。刘挺:《试论我国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适用》,西部学刊,2020,(121),第076页。3、竞业禁止行业和地域范围不定竞业禁止的区域和行业领域范围是竞业禁止的核心条款,竞业禁止的行业范围和地域在不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的情况下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但是在实践中,雇主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扩大竞业禁止和行业的范围,侵害劳动的权利,规范地域和行业范围很有必要。《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禁止的地域和行业范围由合同双方协商,对于竞业禁止的区域限制,只有在地域中存在可保护的商业秘密,才有签订协议的现实意义和必要。而关于区域的认定现实中有三种观点:“行政区域说,这个观点是以行政区域的划分来定确定区域,虽然实务方便操作,但是商业秘密范围和行政区域可能会存在不一致;营业范围说,以经营区域为划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能完整保护商业秘密范围的情况;竞争利益说,通过雇主实际利益现在会产生竞争的地域范围来划分,但市场瞬息万变,操作困难。”李小萍:《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李小萍:《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3月28日,第17页。张莉:《商业秘密领域离职后竞业禁止合理范围的界定》,法制与社会,2020,1(下),第67页。竞业禁止行业领域范围包括限制离职雇员从事的营业种类和专业领域,《公司法》中第148条第五款规定了同类的业务的概念,《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参见《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第七条。中也有同业的表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雇主可以通过这些条款与优势地位与雇员签订协议,侵害雇员的权利。行业领域范围应该与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相结合,保护商业秘密才是目的,将竞业禁止范围与知悉或掌握的商业秘密范围相结合,才能使得行业范围与商业秘密领域适配,竞业禁止的地域和行业范围合理。参见李小萍:《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参见《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第七条。参见李小萍:《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3月28日,第18页。4、竞业禁止的义务期限不合理企业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实践中一般会用完劳动合同法中的关于竞业禁止的两年期限。可商业秘密具有时效性,时代快速,信息的传递变得简单容易,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所有的行业都采用同一期限,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离职后竞业禁止期限在两年以下。现今,人才跳槽层出不穷,人才流动才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注重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要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参见刘畅:《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普法交流,河北经贸大学,参见刘畅:《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普法交流,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第8期,第85页。竞业禁止义务的期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商业秘密保持的竞争优势时间长短、人才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程度、企业科技推陈出新的保护意识。李小萍:《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李小萍:《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3月28日,第18页。李小萍:《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3月28日,第19页。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完善的对策如前所述,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尚存不足,为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为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应从如下4方面完善我国的竞业禁止制度。1、具体化义务主体范围(1)限缩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的范围履行竞业禁止的义务应当是在商业秘密真实存在,实际接触商业秘密,掌握商业秘密为基础情况下才有可能,当商业秘密不存在或者不值得保护时,应该避免竞业禁止协议被滥用,损害劳动者的权益。参见李雄教授的观点,将劳动合同法中24条的“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变更为“事实接触或知悉的那位商业秘密的人”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参见周潇:《商业秘密保护视角下竞业禁止制度研究》,硕士学问论文,南昌大学,2020年6月,第26页。商业秘密具有秘密性的特征,当一个公司的存在商业秘密,作为一项法定的义务,公司的其他人都应该成为“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但是,商业秘密一般都会掌握到高层手中,这样泛化竞业禁止对象也会侵害到劳动者的权利。最后,作为一般劳动者,当没有接触到商业秘密而被竞业限制,只能领取到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在本身获得劳动报酬不高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压缩劳动者的生活空间,这是有失偏颇的。因此,界定竞业禁止义务在主体范围,将“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变更为“事实接触或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人,可以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更科学严谨。例如前文中所诉的田方舟案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利用相关漏洞,员工工作时签订协议,诉讼时否认员工是保密人员,但自己不能举证。限缩义务主体资格,才能避免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将司法资源精准的用于保护商业秘密的用途,如此竞业禁止制度方能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2)增加监事作为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公司法》17条、51条分别规定了监事不得兼任高级管理人员,在216条界定了高级管理人员的范围。《公司法》规定了竞业禁止的其中一个主体是高级管理人员,但劳动法上的竞业禁止规定并没有关于监事的描述。监事相较于企业的其他的一般员工,在履行监察职责的过程中,无疑是更可能会接触到商业秘密的。在公司,有机会接触到商业秘密的人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的员工,一类就是高管。监事虽然不是高级管理人员,但也是受到公司投资者信任并对公司有忠实义务的人参见张小雨.《试论参见张小雨.《试论我国竞业禁止制度》.赤峰学院学报,2019,40(6),第61页。2、明确义务客体范围竞业禁止的初衷是为了商业秘密不被泄露,所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前提:存在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具有保护的价值,企业为保护商业秘密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所以商业秘密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义务客体,如前所述,不能是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经验。并且不能反向论证,认定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就具有值得保护的商业秘密。应该做出关于竞业禁止义务客体范围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6条到40条是关于竞业禁止的解释,但并不是关于义务客体的具体规定,例如,规定竞业禁止的义务客体是企业员工可以实际接触到的,是企业经营范围内的商业秘密,规定产生竞争的范围是企业实际利用相关商业秘密进行营业,细化商业秘密范围,有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利于为案件审理提供更为具体的依据。例如,高级技师李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和竞业禁止协定》,当李某离开公司后到另外的科技公司谋职,公司起诉李某,后法院以两方公司经营范围存在一定差异,没有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参见孟宪泽.《科学完善劳动合同中竞业禁止内涵的探讨》.行政科学论坛,2019,06,46页。参见孟宪泽.《科学完善劳动合同中竞业禁止内涵的探讨》.行政科学论坛,2019,06,46页。3、明确竞业禁止行业和地域范围竞业禁止协议的地域限制和行业限制是目前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受到的核心限制,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具体,地域范围和行业范围的争议非常大。区域限制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而事实的范围约定比约定范围限制更好,用人单位不能把没有现实依据的计划或者理想作为限制劳动者的根据,事实的可能和其他企业产生经营竞争的范围才应该作为竞业禁止的义务范围。同时,超出范围限度的协议不不应该得到法院的支持,应该自始至终无效。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盈利依赖于特定区域的原料供应、生产经营活动、客户关系等,同时,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于物理空间限制的打破,再加之本身概念的抽象,实际操作较为困难。《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在不超过两年的竞业禁止期限内将会受到竞业协议的限制,在协议中规定在解除合同后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可是,竞争关系如何确定,司法实践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所以从市场竞争的基本逻辑出发,以市场上普遍认知为标准,具有高度联系的事实竞争关系才是竞业禁止行业限制的关键。刘挺:《试论我国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适用》,西部学刊,刘挺:《试论我国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适用》,西部学刊,2020,(121),第077页。4、确定竞业禁止义务的合理期限商业秘密本身就有时效性,竞业限制期限可以根据相关行业的不同情况确定。如果限制的期限过长,甚至在此期限内商业秘密已失去价值或者被依法公开,该限制就是超过了维护用人单位可保护利益所需的程度。社会在发展,竞业禁止是对于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进行限制,但是自由择业权是劳动者生存的保证,牺牲劳动者的权利来保障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被泄露,这势必会引发矛盾。单位通过竞业禁止协议来保证自己的商业秘密,这同时也会限制人才流动,限制人才流动会阻碍社会的良性竞争,捆绑人才无疑是对社会的发展不利的,为了调和这种矛盾,美国就把竞业禁止的时间调整至一到两年。不能所有的竞业禁止协议都要用两年的时间,这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不能太过于弹性,如果时间是弹性的,雇主势必会尽可能的延长时间,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社会的发展。竞业禁止制度的期限范围应该由商业秘密的价值来决定,应该从商业秘密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小,劳动者的接触程度等决定。张莉:《商业秘密领域离职后竞业禁止合理范围的界定》,法制与社会,2020,1(下)张莉:《商业秘密领域离职后竞业禁止合理范围的界定》,法制与社会,2020,1(下),第66页。因此,应根据任职期间的长短,员工接触到商业秘密的可能性大小,商业秘密的价值大小来确定竞业禁止期限张莉:《商业秘密领域离职后竞业禁止合理范围的界定》,法制与社会,2020,1(下),第6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