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道互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南北大道互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南北大道互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南北大道互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南北大道互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北大道互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S-L-01PAGE1PAGE1施工图设计说明南北大道互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S-L-01概述1.1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图双福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东接九龙坡工业园,北邻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大学城,南倚江津滨江新城、西靠缙云山,地处重庆西部新城核心板块。被纳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是重庆市正在建设的城市副中心之一。项目区位图江泸北线南北大道互通工程位于江津区双福新区组团南侧,即南北大道和江泸北线高速(建设中)下道口连接处,为半定向T型立交。该节点工程是过境交通进出双福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城市内部交通的重要节点。1.2工程简况本立交工程是连接江泸北线高速公路江津互通连接线与南北大道的互通立交,主要解决南北大道与江泸北线高速的交通转换,是车辆通过南北大道上下高速公路的重要立交,在江津区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加快双福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该立交的建设可提升江泸北线高速与南北大道节点的交通功能,彻底解决两条干路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可以有效的分流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影响;大量从西出入口进入双福南部的货运交通流,可通过该立交经南北大道前往工业区,减少货运车辆对双福片区的影响。随着双福新区及江泸北线高速的逐步建设,该处互通工程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根据相交道路等级标准可知,本立交为高速公路收费站连接线与城市主干路的立体交叉。南北大道为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路,路基宽度64m,设计行车速度60Km/h;结合现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以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拟定本互通立交的主要技术标准。本次设计包括南北大道拼宽段及全部连接匝道的的土建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管网工程等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主要工程规模详见下表:表1-1主要工程规模表项目江泸北线南北大道互通工程南北大道拼宽长度(m)688.923匝道长度(m)1323.77路基挖方(m3)37980路基填方(m3)127894主线桥梁(座/m)无匝道桥梁(座/m)1/212车行通道(座/m)1/92人行天桥(座/m)3/55.5涵洞(座/m)2/82.2占地面积(亩)立交新增总占地62.64亩表1-2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规范规定值设计采用值1互通类型城市立交B类城市立交B类2匝道设计速度(Km/h)40~60403圆曲线最小半径(m)55654匝道回旋线长度(m)45455匝道最大纵坡(%)85.1696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600(一般值)800400(极限值)7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675(一般值)750450(极限值)8竖曲线最小长度(m)55(一般值)5635(极限值)9设计荷载城-A城-A10人群荷载3.0kN/m23.0kN/m211加速车道长度120120(168)12减速车道长度7070(91)13停车视距404014净空4.5~5m5m1.3设计依据开展本项目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是:(1)中标通知书;(2)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合同;(3)国家颁布的有关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有关规定;(4)业主提供的项目区域实测1:500现状地形图;(5)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南北大道轻轨5号线提质工程》(2020年);(6)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江泸北线南北大道互通工程前期研究》(2021年);(7)江泸北线南北大道互通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12月)(8)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江津至泸州北线高速公路(重庆段)》施工图设计文件;(9)《重庆市江津区综合体系交通规划》(林同棪国际2019.04)(10)业主提供的项目区地下管线资料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质[2013]57号(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8)《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4)《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17)(1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6)《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1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2019局部修订)》(GB50688-2011)(1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0)《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21)《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2-2015(22)《城市照明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CJJ/T227-2014(2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4)《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5)《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26)《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27)《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2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1.5主要设计过程1、2022年5月5日接业主通知,我院中标江泸北线南北大道互通工程项目,立即组成了设计项目组;2、2022年5月6日,我院派遣总体组人员前往双福新区管委会参加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及业主要求,组织了现场调查、踏勘、收集了相关资料,开展设计工作;3、2022年6月1日,完成初步施工图设计工作,待地勘钻探完成提供相关资料后进行修改优化;4、2022年12月21日,收到项目区域地勘资料,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优化;5、2023年1月3日,取得江津区规自局关于本项目方案的预审意见;6、2023年1月13日,江津区建委召开本项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会议确定修改后通过评审;7、2023年1月18日,召开高边坡专项评审会,会议通过了本项目高边坡方案设计,审查公司出具了本项目边坡支护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1.6上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项目暂未获得初步设计批复,待正式获批后补充相关内容。1.7高边坡专项评审专家意见及回复1、完善方案设计内容,补充平、剖面中的地形、地层地质信息,明确临近建(构)筑物及其基础信息;回复:已按意见完善平、剖面中的地质信息及附近基础信息。2、校核岩土参数、尤其层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完善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复核边坡稳定性及支护结构设计;回复:已按意见校核岩土参数,补充边坡破坏模式,对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进行复核修改。3、完善截、排水及坡顶安全防护设计;回复:已按意见完善相应内容。4、细化高填方软弱地基处理要求,如换填物质组成、粒径、级配、压实方式等;回复:已补充图纸细化高填方软弱地基处理要求。5、明确施工要求,禁止爆破,严格采取逆作法施工,强调“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回复:已按意见完善相应内容。6、完善检测要求、严格控制高压铁塔的坡顶位移。回复;已按意见完善相应内容。1.8轨道保护专项审查情况轨道保护专篇目前正在向重庆市建委轨道办沟通上报,暂未获批,待正式获批后补充相关内容。建设条件2.1沿线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线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40℃,极端最高气温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30.7mm,主要集中于每年4-10月,多呈大雨或暴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6%左右。二十年一遇最大降雨量1068.9mm,50年一遇最大降雨量1099.2mm。年平均降雨日为118天。春冬多雾,雾日最长达148天。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雨、酸雾发生。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2)水文条件拟建场地内无河流和溪沟通过;拟建场地从西到东地势整体呈中间凹两边凸,场地中间易形成汇水区,然后向南排泄;拟建场地周围未见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痕迹;场地原始地貌范围主要为灌木植被,植被相对较多。二十年一遇最大降雨量1068.9mm,50年一遇最大降雨量1099.2mm。拟建D匝道K0+180~K0+260段北侧边坡(剖面5-5′、6-6’、GD1-GD1’)附近分布一鱼塘,勘察期间水位高程288.79m。地表降水呈散流状态,汇入鱼塘等低洼地带,鱼塘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图2-1拟建场地航拍照片2.2工程地质条件2.2.1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勘察区以构造剥蚀丘陵组成,勘察区大部为人工回填改造,局部为原始地貌,多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土层覆盖,局部边坡基岩出露。从西到东地势整体呈中间凹两边凸,最低点位于A匝道K0+110处,为重庆同飞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碎石集料区-动态变化)水泥坝,A、B、C和D匝道都经过该料场;最高点位于料场北侧的小山包上,拟建D匝道横穿该山体。拟建场地地面高程284.8m-319.6m,相对高差约为34.8m。拟建D匝道K0+180~K0+260段北侧为一处鱼塘,距道路边线最近约12m。勘察区范围内及周边涉及市政道路、输电线铁塔、轨道交通线路及料场等既有建筑物详见3.10节。2.2.2地层岩土特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填土(Q4ml)根据回填方式,本场地填土主要分为两种:压实填土(南北大道路基土):主要分布在南北大道道路路基范围内,杂色,稍湿,结构松散~中密,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碎块石粒径2~5cm,最大粒径可达8cm,骨架颗粒含量25%~30%,多为分层碾压方式回填。回填时间大于一年,勘察期间道路表面未见变形裂缝。土层厚度大于3m的钻孔需跟管钻进。钻探揭露最厚7.4m(ZK71)。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料场等区域,杂色,稍湿,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碎块石粒径4~12cm,最大粒径可达230cm,骨架颗粒含量25%~36%,多为自然抛填,回填时间整体大于三年,局部填土(ZK34、ZK35揭露)为新近回填,回填时间大于一年。土层厚度大于3m的钻孔需跟管钻进。土层厚度大于3m的钻孔需跟管钻进。钻探揭露最厚14.8m(ZK35)。2)粉质粘土(Q4el+dl)褐色,残坡积土,主要由黏土颗粒组成,多呈软塑-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钻探揭露最厚9.9m(ZK21)。主要分布于场地低洼处及原始地面表层。3)淤泥(Q4l)灰黑色,流塑状,压缩性大,土质较均匀,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具臭味,含少量植物残体保存较好,含腐殖质。主要分布在场地鱼塘范围,钎探揭露厚度约为0.5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J2s-Sm):红褐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风化状,岩芯多呈短-中柱状,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局部偶见裂隙。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8.8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IV级。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的主要岩层。2)砂岩(J2s-Ss):灰白色、红褐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云母、长石、石英组成,钙质胶结。中风化状,岩芯多呈短-中柱状,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局部偶见裂隙。局部泥质含量较高,夹有泥质条带或泥质团块,偶有薄层粉砂岩夹层。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28.4MPa,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IV级。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岩层。3)粉砂岩(J2s-St):灰白色,细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云母、长石、石英组成。中风化状,岩芯多呈短柱状。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手掰易断。抗风化能力弱,开挖后易沿层理断裂。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3.4MPa,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V级。零星分布于拟建场地,主要零星分布于线路里程DK0+040~DK0+309.21段,为场地区域的次要岩层。2.2.3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场地基岩面随斜坡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倾角总体2°~17°,局部可达45°,埋深一般0-14.8m,场地基岩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其一般厚约1.0~4.0m。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岩芯较为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质软,岩体较破碎,局部岩芯手捏易碎。2.2.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北碚向斜南西翼,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沿线未发现断层通过。见构造纲要示意图2-2。图2-2区域地质构造图根据地面地质调绘:岩层产状126°~135°∠10~17°,优势产状130°∠15°,层面微张,局部充填粘土,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构造裂隙较发育,据在场地内的基岩露头处实测,主要有2组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J1组裂隙倾向224-232°,倾角67-73°,优势产状230°∠70°,裂面平直,微张,间距1.00~1.80m,延伸长2.00~6.50m,属硬性结构面,局部充填泥质或铁质氧化膜,结构面结合差。J2组裂隙倾向152-164°,倾角78~81°,优势产状160°∠80°,裂面平直,微张,无充填,间距0.50~1.20m,延伸2.00~5.00m,属硬性结构面,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2.2.5地震及抗震设计条件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2.2.6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以构造剥蚀丘陵组成,勘察区大部为人工回填改造,局部为原始地貌,多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土层覆盖,局部边坡基岩出露。土厚度局部较大、含水较微弱,位于原始地形斜坡底部存在一定量的地下水。拟建场地内无河流和溪沟通过,于剖面5-5’、6-6’附近分布一鱼塘,勘察期间水位高程288.79m。勘察区地层由素填土、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组成,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素填土属于相对含(透)水层,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属于微弱含水层,基岩内的裂隙(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属于含水空间,工程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带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整体中等复杂。2.2.7不良地质及地下障碍物经岩土工程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D匝道DK0+080~DK0+160存在一条危岩带:整体走向309°,倾向219°,高约1.2~4.5m,长约37.0m。其中较发育的W1#危岩体:倾向219°,高约4.5m,长约6.0m,宽约1.5m,坡角约76°~90°,整体坡角取90°。根据现场调查,W1#危岩体整体覆盖于拟建线路里程DK0+130~DK0+160段。危岩岩性主要为砂岩,危岩体底与砂质泥岩呈互层状态。厚度较大的硬质岩石(砂岩)形成陡崖,软质岩石(砂质泥岩)风化较严重,遇水崩解、开裂、软化等而形成岩腔。根据走访调查:对危岩体上部岩体破坏起控制作用由结构面切割形成,同时受水、树木的根劈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危岩体稳定性将越来越差,形成大块石,崩塌滚落;下部砂质泥岩风化严重,局部最大形成长约3m,最高处高约0.3m,最深处深约0.4m的岩腔。岩体剥落成70°~90°左右立面,现场照片详见图3-2~图3-3。W1#危岩体立面图详见图3-4。除此危岩之外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断层、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图2-3W1#危岩体图2-4由于不均匀风化形成的岩腔典型照片勘察区内,在拟建线路里程DK0+226处右侧有一处方形沟渠,沟渠上部采用混凝土预制板遮顶。该沟渠长约14.5m,宽约1.2m,高约0.5m。主要作为为电线走线通道及鱼塘排水使用。除此沟渠外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亦未发现有暗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2.8特殊性岩土 勘察区范围内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残坡积土、局部的淤泥和强风化岩,现描述如下。人工填土,根据回填方式,拟建场地填土可分两种,分别描述如下:压实填土(南北大道路基土):多为分层碾压方式回填,有一定压实度。回填时间大于一年,勘察期间道路表面未见变形裂缝。土层颗粒均匀性一般,已完成自重固结,无自重湿陷性。素填土(南北大道路基部分外):多为抛填,整体回填时间大于三年,局部填土为新近回填,回填时间小于1年,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具自重湿陷性,硬质物含量分布不均,均匀性较差。残坡积土:其厚度随原始地形地貌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原始丘包及低洼地带,丘包处土层较薄,沟谷处相对较厚,遇水易软化。淤泥:主要分布于场地鱼塘范围,土质软弱,其含水量大,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强风化基岩:层位起伏大,且连续性差、厚度薄,遇水易崩解软化。2.3匝道分段地质评价2.3.1A匝道AK0+000~AK0+020:一般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69°,地面坡角一般为1°~3°,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位于原始丘陵地貌,局部为已拆迁农房院。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1.9~3.1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薄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粉质粘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AK0+020~AK0+067: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挡墙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79°,地面坡角13°~30°,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横穿料场临时边坡,主要为原始丘陵地貌,局部为已拆迁农房院。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厚度约为2.7~5.3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左侧边坡与拟建C匝道处恰,施工完成后,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右侧为挡墙,挡墙设计长度40m,走向73°,设计顶部标高301.85-302.7m。根据剖面D1-D1',3-3',4-4'剖面,挡墙主要用来支挡A匝道AK0+020~AK0+060段填方路堤,支挡高度1.1~7.4m。由于该挡墙位于料场上方临时土质边坡处,边坡稳定性变差,故设计拟采用衡重式挡土墙不合适,建议其采用扶壁式挡墙。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AK0+067~AK0+165: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89°,地面坡角3°~5°,局部约30°(料场临时边坡),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该段线路整体位于料场范围内,该料场正常生产使用。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厚度约为0.6~9.7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含水层为微、弱透水层,该段的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左侧边坡评价:根据剖面A-A'、5-5'~8-8',拟建线路整体为填方施工,填方高度约15.1~17.5m,施工作业完成后与C匝道相互处恰,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根据剖面A-A'、5-5'~7-7',拟建道路右侧将与C匝道共同形成填方边坡,形成高约15.0~19.2m高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设计:H<8m时,填土放坡坡率1:1.50;8<H<16m时,填土放坡坡率1:1.75;H>16m时,填土放坡坡率1:2.00;边坡高度大于8m时,按2m分级放坡。选取剖面7-7’,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第A.0.3条计算其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为2.86,暴雨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为2.25。根据设计,填方边坡按设计分阶放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回填后,路基为填土层。素填土,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AK0+165~AK0+209: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129°,现状地面坡角2°~14°,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该段线路整体位于料场范围内,该料场正常生产使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边坡评价:拟建道路两侧将形成高约8.0-15.0m高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设计:H<8m时,填土放坡坡率1:1.50;8<H<16m时,填土放坡坡率1:1.75;边坡高度大于8m时,应2m分级放坡,该方案可行。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回填后,路基为填土层。素填土,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AK0+209~AK0+268: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161°,地面坡角30°~40°,局部约73°(料场临时边坡),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该段线路整体位于料场范围内,该料场正常生产使用。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2.6~7.6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含水层为微、弱透水层,该段的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左侧边坡评价:道路施工后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拟建道路右侧将形成高约12.0~12.8m高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选取剖面13-13’,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第A.0.3条计算其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5<FS=1.142<1.35,填方边坡基本稳定;暴雨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为FS=0.953<1.00,填方边坡不稳定。根据剖面12-12’、13-13’,局部段落填方路基为陡坡路堤段(地面斜坡陡于1:2.5的路堤段),建议设计时,对陡坡路堤段采取防渗与抗滑设计手段:横坡上方应有良好的排水沟和必要的截水防渗措施,下方宜有排水砂垫层、片石垛和挡土墙等设施。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回填后,路基为填土层。AK0+209~AK0+295.534:一般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186°,地面坡角一般为3°~5°,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位于南北大道人行道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4.1~4.8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边坡评价:挖填后道路整体稳定,挖填高度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素填土层出露。素填土,该段填土多为分层碾压方式回填,为南北大道路基土范围土,有一定压实度。回填时间大于一年,土层颗粒均匀性较好,均匀性一般,已完成自重固结,无自重湿陷性。绿化种植土层清除后,可先采用现场老路弯沉试验等方式进行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先使用分层碾压等手段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其进行处理,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2.3.2B匝道BK0+000~BK0+140:一般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13°,地面坡角一般为1°~3°,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位于南北大道人行道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2.9~3.4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挖填高度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素填土层出露。素填土,该段填土多为分层碾压方式回填,为南北大道路基土范围土,有一定压实度。回填时间大于一年,土层颗粒均匀性较好,均匀性一般,已完成自重固结,无自重湿陷性。绿化种植土层清除后,可先采用现场老路弯沉试验等方式进行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先使用分层碾压等手段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其进行处理,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BK0+140~BK0+228:左侧挡墙路基段右侧一般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8°,地面坡角1°~5°,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整体位于江跳线绿化带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3.2~4.7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岩夹薄层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左侧为挡墙段,挡墙设计长度88m,走向8°,设计顶部标高293.8~294.8m。根据剖面D2-D2',19-19',20-20'剖面,挡墙主要用来支挡B匝道BK0+140~BK0+228左侧南北大道路堤,支挡高度0.2~6.1m。道路开挖施工后,挡墙范围主要出露为素填土,局部底层为强风化岩。根据设计可知,拟建挡墙拟采用路堑墙,该方案可行。建议挡墙基础放置于强风化岩层或置于处理过且满足设计参数要求的填土层。右侧边坡评价:挖填高度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素填土层出露。素填土,该段填土填筑厚度差异大,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BK0+228~BK0+275:通道,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337°,地面坡角1°~3°,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整体下穿南北大道。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4.2~5.8m,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开挖施工后左侧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65°,坡长47m,整体坡高7.0~8.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4.5~5.8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2.2~3.0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边坡总体边坡稳定性受其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右侧边坡评价:开挖施工后左侧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245°,坡长47m,整体坡高7.1~8.7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4.1~6.1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2.6~3.0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J1为临空外倾结构面,其倾角70°,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1控制,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0.26,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现场具有放坡条件,建议按1:0.75进行放坡,按该坡率放坡后J1裂隙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将不再存在。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该段路基主要为中风化砂岩岩层出露。该地层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路基持力层。BK0+275~BK0+320:通道,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300°,地面坡角1°~3°,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整体下穿南北大道。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3.4~7.4m,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开挖施工后左侧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29°,坡长45m,整体坡高8.0~9.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5.4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2.8~3.8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边坡岩体受自身强度控制。右侧边坡评价:开挖施工后左侧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209°,坡长45m,整体坡高8.6~9.6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4.5~5.2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3.6~4.4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1控制,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0.33,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按1:0.75进行放坡,按该坡率放坡后J1裂隙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将不再存在。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该段路基主要为中风化砂砂质泥岩层出露,局部为砂岩砂岩出露。该地层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路基持力层。BK0+320~BK0+340: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挖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85°,地面坡角一般为1°~36°,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横穿南北大道临时边坡。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1.4~5.8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挖填高度整体小于2m,无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左侧挖方高度约3.6m,长度20m,边坡主要为土质质边坡,岩土界面较陡,整体土层较薄,建议直接清除至基岩界面。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路基持力层。BK0+340~BK0+400: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挖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73°,地面坡角一般为11°~60°,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位于料场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0.0~4.3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整体挖填方高度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坡整体坡向183°,坡高约3.9~4.7m,长度6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开挖后,CK0+340~CK0+370将形成高约1.3~4.7m土质边坡,边坡岩土主要由为素填土,根据设计,按1:1.5坡率放坡,该方案可行。CK0+370~CK0+380将与D匝道处恰形成高约3.9m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2控制,根据计算,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0.61,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按1:0.75进行放坡,按该坡率放坡后J1裂隙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将不再存在。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素填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BK0+400~BK0+500: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55°,地面坡角一般为1°~3°,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位于料场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0~10.7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边坡评价:施工完成后与D匝道、3#挡墙处恰,施工完成后整体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本段主要为填方施工,地基土为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层出露。粉质粘土,该段分布不稳定,应完善周围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满足差异沉降的要求后,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素填土,该段填土填筑厚度较均匀,整体均匀性一般,地基承载力一般。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BK0+500~BK0+536:左侧挡墙路基段右侧一般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50°,地面坡角2°~8°,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整体位于原始地貌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3~4.4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左侧为挡墙段,挡墙设计长度153m,走向77°。挡墙左侧B匝道BK0+380~BK0+536设计路面标高297.88~301.94m,挡墙右侧C匝道CK0+060~CK0+213设计路面标高302.21-306.51m,挡墙两侧高差2.9~4.4m。道路工程施工后,挡墙范围基本出露为素填土层,设计拟采用扶壁式挡土墙,该方案可行。右侧边坡评价:挖填高度整体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路基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BK0+536~BK0+560: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挖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50°,地面坡角一般为2°~14°,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位于原始地貌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0~1.4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局部夹薄层粉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挖填高度整体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主要为挖方施工,将形成高度3.1m的岩土混合边坡,坡向159°,坡长约24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对于上部土质边坡,颇高约0.8m,坡体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岩土界面倾角整体较缓,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建议按1:1.50放坡处理。对于下部岩质边坡,颇高约2.5m,边坡岩体主要为粉砂岩,整体情况下,边坡在直立开挖情况下,主要受J2裂隙面控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在边坡开挖震动作用下及层面充水形成层面软弱结构面等不利作用的情况下,这种顺层边坡极易发生顺层滑移破坏。现场具有放坡条件,建议按1:0.75进行放坡,按该坡率放坡后J2裂隙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将不再存在。地基评价:路基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BK0+560~BK0+596.049:左侧填方路基段右侧一般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50°,地面坡角一般为2°~15°,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位于原始地貌范围,局部为料场废料堆积区。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6~3.6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整体施工完成与C匝道处恰,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挖填高度整体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层出露。粉质粘土,该段分布不稳定,应完善周围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满足差异沉降的要求后,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素填土,该段填土填筑厚度差异大,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2.3.3C匝道CK0+000~CK0+037: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69°,地面坡角一般为4°~12°,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位于原始地貌范围,局部为料场废料堆积区。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1.0~2.2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拟建道路将与B匝道互恰,不存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填方厚度4.6-5.7m,将形成高约3.7m高的填方边坡,长度37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设计:H<8m时,填土放坡坡率1:1.50,该方案可行。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回填后,路基为填土层。素填土,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CK0+037~CK0+060:一般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69°,地面坡角一般为4°~12°,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位于原始地貌范围,局部为料场废料堆积区。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6~2.2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局部夹薄层粉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边坡评价:拟建道路挖填方高度<2.0m,施工完成后整体稳定,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层出露。粉质粘土,本段粉质粘土主要为残坡积土,土层较薄,建议直接清除。素填土,该段填土填筑厚度较均匀,整体均匀性一般,地基承载力一般。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CK0+060~CK0+160:左侧挡墙路基段右侧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74°,地面坡角2°~8°,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位于原始地貌及料场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0~10.4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左侧为挡墙段,挡墙设计长度153m,走向77°。根据剖面D3-D3',3-3'~8-8'剖面,挡墙左侧B匝道BK0+380~BK0+536设计路面标高297.88~301.94m,挡墙右侧C匝道CK0+060~CK0+213设计路面标高302.21-306.51m,挡墙两侧高差2.9~4.4m。道路工程施工后,挡墙范围基本出露为素填土层,设计拟采用扶壁式挡土墙,该方案可行。右侧边坡评价:填方高度1.6-18.6m,施工完成整体与A匝道处恰,不存在边坡问题。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施工后,路基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层出露。粉质粘土,该段分布不稳定,应完善周围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满足差异沉降的要求后,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素填土,该段填土填筑厚度差异大,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CK0+160~CK0+213:左侧挡墙路基段右侧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82°,,地面坡角1°~25°,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整体位于料场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0~10.4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岩和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左侧为挡墙段,详见上段挡墙评价。右侧边坡评价:,拟建道路施工完成后将与A匝道处恰,共同形成高约18.3-19.2m高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天然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为2.86,暴雨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为2.25。根据设计,填方边坡按设计分阶放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回填后,路基为填土层。素填土,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CK0+213~CK0+425:桥梁段。桥桩/墩:线路里程CK0+213~CK0+340段总体走向约76°,地面坡角一般为1°~31°,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位于料场范围,CK0+340~CK0+425段总体走向约15°,与构造线走向(210°)呈89°相交,地面坡角一般为1°~3°;上跨南北大道。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0.9~13.5m,线路里程CK0+213~CK0+320段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线路里程CK0+320~CK0+425段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岩和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经勘察查明,因下伏中风化基岩力学性能稳定,强度高,是理想的桩(墩)基础持力层,建议本段高架桥梁的各桥墩,采用桩(墩)基础,均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CK0+213桥台,采用U台,扩大基础,地形角为3°~64°,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位于料场。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土层厚度约为13.4~14.8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边坡主要由素填土构成。设计拟采用采用U台,扩大基础,该方案可行。由于填土层较厚,建议该桥台采用桩基础形式,以避免填土厚度大引发不均匀沉降问题。若桥台采用桩基础形式,建议先将该桥台与台后路基一并施工碾压完成后,再对该桥台进行施工作业。由于局部岩土界面较陡倾,台背填土对桥台附加应力可能造成桥台与路堤的滑动等变形破坏,建议设计对此进行针对性设计,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执行。地基评价:根据剖面C-C’,8-8’,拟建桥台开挖到位后,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出露为素填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素填土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不能满足桥台设计要求,且层厚整体较薄,建议直接清除;中风化基岩,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路基持力层。由于该段填土填筑厚度大,填土碾压或夯实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引发不均匀沉降,建议该桥台基础持力层选用中风化基岩。CK0+425桥台,采用U台,扩大基础,地形角为3°~23°,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土层厚度约为2.9~2.6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开挖后:北侧(EF侧)边坡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187°,坡长12.5m,整体坡高6.6~7.3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1.2~2.8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4.0~4.4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边坡稳定性主要受J2控制,根据计算,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0.14,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现场具有放坡条件,建议按1:0.75进行放坡,按该坡率放坡后J2裂隙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将不再存在。南侧(HG侧)边坡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7°,坡长12.5m,整体坡高6.9~8.3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1.6~2.6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5.3~5.7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岩体强度决定;西侧(EH侧)边坡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97°,坡长6.1m,整体坡高8.8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2.6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6.2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总体边坡稳定性受其岩体自身强度控制。东侧(FG侧)边坡将形成岩土混合边坡,坡向277°,坡长6.1m,整体坡高6.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上部为土质边坡,边坡岩土性主要为素填土,高约1.2m,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土体可能产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对于下部岩质边坡:坡高约4.8m,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岩体强度决定。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中风化基岩层出露。中风化基岩,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本段高架桥墩的设计基本参数: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值8.8MPa,饱和抗压值5.5MPa,内粘聚力660.63kPa,内摩擦角32.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194.4kPa;中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值26.6MPa,饱和抗压值20.6MPa,内粘聚力1643.00kPa,内摩擦角36.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7477.8kPa;中风化粉砂岩天然抗压值3.4MPa,饱和抗压值1.9MPa,内粘聚力900*kPa,内摩擦角3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34.2kPa。CK0+425~CK0+495.540: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挡墙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5°,地面坡角5°,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整体位于南北大道与轨道交通江跳线之间的绿化带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厚度约为3.4~4.1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左侧边坡评价:挖填高度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右侧为挡墙,评价详见上段。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地基为素填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素填土,该段填土多为分层碾压方式回填,为南北大道路基土范围土,有一定压实度。回填时间大于一年,土层颗粒均匀性较好,均匀性一般,已完成自重固结,无自重湿陷性。绿化种植土层清除后,可先采用现场老路弯沉试验等方式进行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先使用分层碾压等手段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其进行处理,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2.3.4D匝道DK0+049.063~DK0+080: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挖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16°,地面坡角1°~39°,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斜交南北大道人行道,终于料场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0.0~1.7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岩夹薄层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左侧边坡评价:挖填高度小于2m,,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开挖将形成高约7.3m的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坡向319°,上部土质边坡边坡土体主要为素填土,高约1.3~1.7m,岩土界面较平缓,设计按1:1.5坡率放坡,该方案可行。对于下部岩质边坡,边坡岩体主要为砂岩,坡高约5.8m,层面为临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其控制,根据计算,边坡直立开挖稳定系数为2.84,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根据重庆地区经验,这种顺层边坡极易发生顺层滑移破坏。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地基为素填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素填土,该段填土填筑厚度差异大,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DK0+080~DK0+140:左侧挖方路基段右侧挡墙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48°,地面坡角一般为6°~47°,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位于料场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厚度约为0.0~1.5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岩夹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左侧边坡评价:挖方施工,挖方高度2.0-11.8m,施工完成后与A匝道处恰,施工完成后该段路基与“7.3.12BK0+340~BK0+380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挖方路基段”右侧边坡共用边坡,右侧边坡评价:右侧为挡墙段,4#挡墙设计长度60m,走向248°。挡墙左侧D匝道DK0+080~DK0+140设计路面标高301.26~304.36m。挡墙主要用来支挡D匝道DK0+080~DK0+140右侧挖方边坡,支挡高度8.1~12.6m。道路工程施工后,挡墙范围基本出露为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或粉砂岩,设计拟采用抗滑桩挡墙,该方案可行。挡墙开挖将产生高8.1~12.6m高边坡,坡向159°,坡长约60m。J2裂隙与层面裂隙均为临空外倾结构面,J2裂隙倾角80°,层面倾角15°,整体情况下,边坡在直立开挖情况下,主要受J2裂隙面控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在边坡开挖震动作用下及层面充水形成层面软弱结构面等不利作用的情况下,这种顺层边坡极易发生顺层滑移破坏。设计拟采用抗滑桩,该方案可行。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地基为中风化基岩层出露。中风化基岩,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DK0+140~DK0+221.447: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52°,地面坡角一般为1°~35°,局部可达82°。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位于料场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0~8.1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局部夹粉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左侧边坡评价:道路施工完成后,左侧与后与B匝道处恰,施工完成后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右侧形成高约1.9-14.7m高边坡,坡长15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设计:H<8m时,填土放坡坡率1:1.50;8<H<16m时,填土放坡坡率1:1.75;边坡高度大于8m时,按2m分级放坡。根据剖面5-5',6-6',根据设计坡率放坡,边坡将放至DK0+190~DK0+245段右侧鱼塘范围。该鱼塘勘察期间水位为288.79m。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回填后,地基为填土层,淤泥土层。素填土,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淤泥土,土质软弱,其含水量大,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采用抛石挤淤或换填手段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土层性能须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以后再进行填方作业。左侧一般路基段右侧挖方路基段,本段道路总体走向约252°,,地面坡角一般为3°~12°。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位于原始地貌范围。场地上部覆盖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厚度约为0.0~2.9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左侧边坡评价:施工完成后与B匝道处恰,施工完成后不存在边坡问题。右侧边坡评价:施工完成高约2.2~3.3m岩土混合边坡,坡向159°,坡长19.21m。上部土质边坡岩体主要为粉质黏土和素填土,土层较薄,岩土界面较平缓,建议直接清除或按1:1.50放坡。对于下部岩质边坡,边坡岩体主要为砂质泥岩,坡高约1.5m,J2裂隙与层面裂隙均为临空外倾结构面,J2裂隙倾角80°,层面倾角15°,整体情况下,边坡在直立开挖情况下,主要受J2裂隙面控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在边坡开挖震动作用下及层面充水形成层面软弱结构面等不利作用的情况下,这种顺层边坡极易发生顺层滑移破坏。现场具有放坡条件,建议按1:0.75进行放坡,按该坡率放坡后J2裂隙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将不再存在。地基评价: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地基为素填土,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基岩层出露。素填土,填筑厚度变化大,整体均匀性较差,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可对其进行分层碾压,再结合现场实际检测,当性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该段路基填筑后,阻断了原本的水流排泄通道,建议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免后期水流排泄不通导致路基土泡水软化,造成力学性质下降。强风化基岩,该段承载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路线3.1立交平面设计3.1.1平面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和重庆市的各项政策、法规、标准以及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2)吸收初步方案设计有关技术研究成果。(3)分析业主提供的勘测资料并现场实地调查,积极消化建设及规划部门意见和建议。(4)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5)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发展,沿线地块的利用相协调。(6)根据道路等级,因地制宜选用适当的技术指标。(7)结合地质情况,采用适宜的地基处治、边坡坡比、边坡防护型式,并充分考虑土石方平衡。(8)根据交通量及交通流向分析,结合地形、地质情况采用适宜的交叉型式。3.1.2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本项目立交形式的拟定主要是根据前期方案研究成果来布设的,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立交匝道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见表3.1。表3-1匝道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规范规定值设计采用值1互通类型城市立交B类城市立交B类2匝道设计速度(Km/h)40~60403圆曲线最小半径(m)55654匝道回旋线长度(m)45455匝道最大纵坡(%)85.1696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600(一般值)800400(极限值)7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675(一般值)750450(极限值)8竖曲线最小长度(m)55(一般值)5635(极限值)9设计荷载城-A城-A10人群荷载3.0kN/m23.0kN/m211加速车道长度120120(168)12减速车道长度7070(91)13停车视距40m40m14净空4.5~5m5m3.1.3平面设计主要控制因素立交方案控制因素:1、已开通运营的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项目区距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较近,最近处不足20m,考虑立交方案时需考虑减少对江跳线的影响。2、现状高压铁塔项目区域内有5条高压输电线路及若干高压铁塔,D匝道处需加强防护工程,避免迁改高压输电线路。3、现状南北大道现状南北大道大道为双向8车道城市主干道,横断面宽度64m,需考虑施工期间交通组织。4、江泸北线高速公路江津互通江泸北线高速公路及下地江津互通正在建设中,立交接线标高受控制。现状南北大道中分带内埋设的110KV江跳线供电电缆现状南北大道中分带内存在110KV供电电缆,为江跳线供电电缆杨林变电站至双福西的下地电缆部分,采用电缆排管加工作井敷设,路径长4.306km,电缆截面:3×400mm2,同时沿杨林变至双福西专用站线路敷设有1根24芯光缆,电缆通道主要采用4孔φ150排管敷设,2×2排列,随通道敷设2根φ100光纤保护管,采用混凝土包封,包封断面宽度尺寸为62*62CM,下部有10CM厚,82CM宽的C15混凝土垫层,本项目B、C匝道施工将对其产生一定影响。3.1.4立交总体布置总体布置原则:前期业主已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方案研究,共提出3个立交方案,经重庆市江津区规委会2021年第二次例会审批原则同意方案一,方案一为半定向T型立交,共设A、B、C、D四根匝道,规划也已按半定向T型立交进行预留,并已将方案一作为实施方案报送交通局(本项目为江泸北线高速公路江津互通连接线与南北大道相接,故需报送交通局审批)。根据2021年8月2日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会议纪要,该立交采用半定向T型互通式立交。本次设计基于半定向T型立交基础上,根据交通流量主次与大小,结合立交周边地形、地物,减少对现有江泸北线桥梁、高压铁塔等构造物及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的影响,结合以上因素进行总体布置。总体方案:江泸北线南北大道互通工程主要控制因素为南北大道东侧距离江跳线较近,立交布局主要考虑利用南北大道西侧空地,尽量减少东侧用地以减小对江跳线的影响,立交方案结合地形、地物布置。本方案采用的半定向T型立交方案,利用两条半定向匝道实现左转交通。主线南北大道呈南北走向,起点桩号为K0+489.165,在K0+769.511处上跨B匝道,在K0+783.075处下穿C匝道,终点桩号为K1+178.088,道路全长688.923m,全线设置1个平曲线,最小半径为700m。该立交方案为半定向T型立交形式,匝道设计速度40Km/h,圆曲线最小半径为65m。立交总体方案布置如下图所示:图3-1平面布置图图3-2立交效果图3.2道路纵断面设计3.2.1纵断面设计原则本项目为一般互通式立交,其道路纵断面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规范要求,服从城市总体规划;(2)符合项目定位;(3)满足相交道路通行净空高度要求;(4)注重平纵配合,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挖填数量;(5)纵面设计满足近期涵洞的布置,同时满足市政管线的预留敷设。3.2.2纵断面设计本项目立交共三层,其中:最上层:本项目新建的C匝道。中间层:南北直行的现状南北大道。最下层:本项目新建的B匝道。(1)A匝道设计该匝道为江泸北线高速往江津城区方向,路线长度167.46m,最小圆曲线半径70m,最大纵坡4.14%,最小凸曲线半径900m。起点顺接C匝道,桩号AK0+81.225,设计高程303.147m;终点与南北大道相接,桩号AK0+248.681,设计高程298.072m,最大纵坡4.14%。图1.1.2-1A匝道纵断面设计(2)B匝道设计

该匝道为江津城区往江泸北线高速方向,路线长度488.39m,最小平曲线半径为75m,起点接南北大道,桩号BK0+000,设计高程293.935m;终点顺接江泸北线高速江津互通收费站,桩号BK0+596.05,设计高程302.7m。最大纵坡4.81%。图1.1.2-2B匝道纵断面设计(3)C匝道设计

该匝道为为江泸北线高速往双福新区方向,最小平曲线半径为65m,起点顺接江泸北线高速江津互通收费站,桩号CK0+000,设计高程302.7m;终点接南北大道,桩号CK0+495.54,设计高程310.971m。最大纵坡5%。图1.1.2-3C匝道纵断面设计(4)D匝道设计

该匝道为双福新区往江泸北线高速方向,最小平曲线半径为80m,起点接南北大道,桩号DK0+049.06,设计高程305.978m;终点接B匝道,桩号DK0+221.45,设计高程300.6m。最大纵坡5.17%。图1.1.2-4D匝道纵断面设计匝道中,双福新区往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方向的D匝道,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往江津城区方向的A匝道与南北大道无上下层关系。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往双福新区方向的C匝道上跨南北大道,江津城区往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方向的B匝道下穿南北大道。表3-2主线及匝道设计指标一览表名称交通流向设计速度km/h路线长度m最小圆曲线半径m最大纵坡%南北大道双福新区⇌江津城区60688.9237004.95A匝道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江津城区40167.46704.144B匝道江津城区⇒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40488.39754.805C匝道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双福新区40495.54655D匝道双福新区⇒江泸北线高速收费站40172.38805.1693.3道路横断面设计南北大道路幅布置为:4m(人行道)+4m(绿化带)+15m(车行道)+18m(中央分隔带)+15m(车行道)+4m(绿化带)+4m(人行道),总宽64m。匝道均为双车道,0.75m(土路肩)+0.5m(硬路肩)+0.5m(路缘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0.5m(路缘带)+0.5m(硬路肩)+0.75m(土路肩),匝道总宽为10.5米。图3-2匝道标准横断面图路基路面设计4.1路基4.1.1路基设计范围及与周边道路衔接情况江泸北线南北大道互通工程位于江津区双福新区组团南侧,即南北大道和江泸北线高速(建设中)下道口连接处,为半定向T型立交,有A、B、C、D四条匝道,匝道路基通过渐变过渡方式与南北大道路基顺接。4.1.2一般路基设计(1)设计标准①路基宽度匝道标准宽度10.5m,0.75m土路肩+0.5m硬路肩+0.5m路缘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0.5m路缘带+0.5m硬路肩+0.75m土路肩。②路拱横坡:2%③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严格按照《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执行。(2)一般路基设计原则一般路段,填土高度H≤8.0m时,填土边坡坡率采用1:1.5;当填土高度8.0m<H≤20.0m时,上边坡8.0m边坡坡率为1:1.5,8.0m以下边坡坡率为1:1.75,且在8.0m分级处设一道2.0m宽的平台,高填路堤段进行特殊设计。挖方边坡高度根据岩性而定,一般每8.0m一级,每级间设2.0m宽的平台并绿化。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拟定挖方边坡坡度取值,土质1:1~1:1.5,石质1:0.75~1:1.0。一般高度小于8m段填挖方边坡主要采用三维植草绿化、喷播植草绿化,高度大于8m段边坡防护详见边坡支护部分。4.1.3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要求(1)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路基压实度要求按照《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执行关于压实度的要求执行。路基的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压实度可按下表执行:表4.1-1路基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下路床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6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6%。(2)路基填料要求①土质路堤填方路基应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泥炭、淤泥、有机质土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得用粉质土填筑。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应符合下表要求。表4.1-2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方路堤上路床0~308100下路床30~805100上路堤80~1504150下路堤150以下315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030~805100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②土石路堤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得应用于路堤填筑。天然土石混合料中,中硬、硬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石料为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时,其CBR值应符合上表的规定,石料最大料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4.1.4路基防护工程设计路基设计应根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景观要求、路基填挖情况及施工、养护、营运等因素进行设计,并注重环境保护。对于填方边坡一般采用喷播植草和带槽的方格骨架护坡,对需减少占地、收缩坡脚的斜坡路堤则视情况选择护肩或护脚墙进行防护。本项目填方路基高度一般小于8米,且路段长度较小,采用喷播植草或三维网植草绿化。互通范围内挡墙设置情况为:共设置挡墙10段(5段路堑墙、4段衡重式路肩墙和1段扶壁式挡墙):BK0+150~BK0+228左侧路堑墙、BK0+220~BK0+228右侧路堑墙、BK0+360~BK0+410右侧路堑墙、DK0+060~DK0+080右侧路堑墙、DK0+140~DK0+150右侧路堑墙、BK0+040~BK0+148右侧衡重式路肩墙、CK0+060~CK0+080右侧衡重式路肩墙、CK0+426~CK0+475右侧衡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