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_第1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_第2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_第3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_第4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群落的结构

课时素养目标

1.通过种群与群落概念的比较,学会判断群落(科学思维)

2.通过群落特征分析.说出群落水平I:研究的问题(生命观念)

3.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群落垂宜结构和水平结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生命观念)

1.设计方案.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卜富度。(科学探究)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群落的概念、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毒的集合。

⑵群落的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⑶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

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

3.种间关系:

连一连:将种间关系、特点、实例连起来。

I种间关系I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a..蛔虫和人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I

h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

II.根病菌和大豆

夺资源和空间等

匕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

皿鹿和鼠

食物

④互利共生’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

M牛和羊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群落的空间结构:

⑴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

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提根底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3)意义: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空间结构的类型:

----表现、

垂直-----»分层o现E象4

结构I影响因生,植物:光直强度、温度等

美即ff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结将产镶嵌分布

结构一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拄

L影响因素》里座、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

长特点的不同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方法:

「I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统计方法)一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

_I①制作取样器

"泣一】②记录调杳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I[①去表层落叶

w一②取一定土壤样品

II③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P仔」xmlJ①常规方法:诱虫器取虫

米集小动物

I1②简易方法:银子或吸虫器取虫

I一

iI①设计表格便于记录

观察和分类I—②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

II③使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UJ①统计丰富度

----------------I②完成研究报告

(3)得出结论:

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是丕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丕同

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

结构也越复杂。

问•答

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及从沿海到内陆的木本植物的丰

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及沿海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请分

析影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提示:温度和降水。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种群与群落、种间关系的比拟

1.种群和群落的比拟:

比拟工程种群群落

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

研究对象一定区域的所有种群

总和

生物个体(包括幼年、成年和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和

组成单位

老年个体)微生物)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丰

主要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群

性别比例和空间特征等落演替等

关系群落以种群为根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

特别提醒:

①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那么是不

同种群之间通过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

于同一物种。

2.种间关系的比拟:

关系

数量坐标图特点举例

名称

①相互有利,分开后至少地衣内的真

互利一方不能生存。菌和藻类;

共生°时问②数量上呈现出“同增同大豆与根瘤

减〃的同步性变化菌

寄生—①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蛔虫与人;

物有利。②分开后,寄生菟丝子与大

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豆;噬菌体

主会生活得更好与被侵染的

细菌

农作物与杂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

||

草;大草履

数量上呈现出一种占优

X虫与双小核

0

竞争时间势,另一种被淘汰

草履虫

<-XXX: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牛与羊

时间

①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为食。

羊与草;狼

②数量上呈现出“被捕食

捕食1与兔;食虫

0时间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

草与昆虫

后增加后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特别提醒:与种间关系有关的两组易混概念

(1)混淆捕食与竞争。

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

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那么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

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

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

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妒鱼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

种内斗争。

⑵混淆种内斗争与种间竞争的关系。

简记:“同斗争〃,“异竞争”。

a.“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

配偶。

b.“异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间竞争,如水稻和稗

草争夺阳光。

思考探究

1.情境探究:乌鳗(黑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在缺乏食物时会

以自己的幼鱼为食,此时乌鳗与其幼鱼之间属于什么关系?(科学思

维)

提示:同种生物之间因争夺配偶或食物等而发生的斗争属于种内斗

争。

2.教材二次开发: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二者之间竞

争强度变化趋势是怎样变化的?(科学思维)

提示:弱T强T弱。

典例示范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

结果,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斗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题思维】

(关键点I(甲:“同增同减”)——(互利共生)

乙:被捕食者先增、

(关键点2)----加先减少.捕食者-----(捕食)

后增加后减少

(关键点3)----丙:一种占优势.-----(竞争)

〔另一种被淘汰

【解析】选B。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图甲

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图乙为

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

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图丙为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实验后期X种群密度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审答误区】此题常见错误有两种

⑴易混淆捕食与竞争的曲线:捕食的曲线呈现出“被捕食者先增加

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不同步性变化;而竞争是“一种占

优势,另一种被淘汰〃的变化。

(2)易混淆竞争与寄生的关系:寄生虫初期数量增加,寄主数量不变

或减少,没有全部死亡。

【母题追问】

(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能否相互提供能量?为什么?

提示:不能。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和能量,根瘤菌为豆科植

物提供含氮无机物,而不能为豆科植物提供能量。

(2)图丙能否可以用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竞争关系呢?

竞争的结果是否都和图中结果一样即都有一方淘汰?

提示:不能。除了这种“一种占优势,另一种被淘汰〃的方式,还可

能出现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哪一种都不能被淘汰的形势,例如草

原上的各种草食性动物。

【方法规律】

三种种间关系曲线辨析技巧

(1)互利共生曲线: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增同减”

的同步性变化。

⑵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

增加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一般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⑶竞争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出“一种占优势,另一种被淘汰"的

变化。

类题精练

(2021•山东等级考)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

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

项是()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OXIO'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

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解析】选B。此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由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义IO,个,种群

数量增长速率为K/2时,即数量约为1.OXI。'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

项正确;混合培养时,图中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到达K值,且

乙藻种群数量接近为0,此时限制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种

内斗争,B项错误;单独培养乙藻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项正

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

时甲藻数量到达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那么混合培养对乙藻

的影响大,D项正确。

【补偿训练】

有一种螂虫生活在牛的体表。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

血液(其中含血抱子虫)以后,再吸食乙牛的血液时,使乙牛也得了血

抱子虫病,睥虫与牛的关系和血抱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

A.互利共生、寄生B.寄生、寄生

C.竞争、寄生D.捕食、互利共生

【解析】选B。由题干可知,蟒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血液为食,

婢虫与牛的关系为寄生;血施子虫生活在牛的血液中,也以牛的血液

为食,血施子虫与牛的关系也为寄生。

——知识点二…群落的结构与土壤史上动物类群丰富一度的研究.…

1.群落空间结构分析:

⑴垂直结构。

①B处的结构分析如下:

上乔木层接受全光照n/

影响因

“火I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上,LW

।物y草本层……仅利用全光照的1%〜5%],由

昭强度

,下苔辟地衣层……仅利用微知的光照'

冬(上、..,

,工猫头鹰...森林上层

工]大山雀……灌木层影响J食物条件

动物《

鹿、野猪……地面活动因素端息空间

十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②C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的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

穿透力不同,导致了不同藻类的垂直分布。

(2)水平结构。

①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区域

的温度不同。

②其他影响因素: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人与动物的影

响等。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⑴实验原理。

①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良好的栖

息场所。

②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

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

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

很少”等。

⑶用具分析:

①诱虫器(图A):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

用土壤动物具有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

热源。

②吸虫器(图B):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将土壤中的小动

物吸走。

【特别提醒】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注意问题

①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②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动物的避光性

和趋湿性来收集。

③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进行多组统计比拟。

④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⑤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思考探究

情境探究

潮间带介于陆、海之间,是大陆边缘的一个狭窄地带,交替处于水和

空气的影响之下。潮间带每天要经过几次涨落潮,由于潮间带地质的

不同,分布的动植物变化也很大。海岸不同潮间带的物种分布差异能

否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什么?(科学思维)

提示:不能。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

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

这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于垂直结构。

典例示范

(2021•南昌高二检测)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

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题思维】

:关键点I]:一同一地点一垂直结构

关键点2H海拔高度不同H舞嚣繇版

【解析】选C。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垂直结构的表达,所以

它也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A正确。植物群落

中的分层现象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等,B正

确。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的角度上看是减轻种内竞争,从而保证充足

的阳光和CO?的供给,C错误。在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

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D正确。

【审答误区】

(1)易与水平结构混淆:在同一区域植物的分层为垂直结构。

⑵对植物垂直分布的原因理解错误:不同农作物的合理搭配,主要

表达在对阳光的利用上。

【母题追问】

/答原]

B山葡M

/轩讦麻.

乔木层一

阔叶林

C〈趣慈,-200〜3800m的海拔内,三个不同的

%T/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L超/

(D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

直结构吗?

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

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梯度分布。

(2)B、C两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分别属于群落的哪种空间

结构?

提示:B处垂直结构;C处垂直结构。

【类题精练】

1.(2021•济南高二检测)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

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

落,得到如下图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相同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

于林下,A正确。随着枯落物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

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

题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

由题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各不相同,

D错误。

2.(2021•太原高二检测)以下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

究"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调查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

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

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选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因为它们也

是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一局部,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后期进行区分,

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不可

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由于在土壤中长期生活,所以土壤小动物

具有避光、避热性,所以可以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

物,C正确。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

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正确。

【补偿训练】

分布在热带稀树灌丛或稀树草丛中的梅花雀,雌雄在灌丛中活动的空

间不一样,雄性个体偏好上层活动,雌性个体偏好下层活动。对于此

现象分析正确的

是()

A.热带地区四季温度较高,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时间结构

B.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引起的

C.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D.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不利于它们繁殖后代

【解析】选C。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季节变化,但可能会有昼夜变

化,A错误。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主要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引起

的,B错误。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关,

C正确。雌雀和雄雀活动的空间不同但不影响它们产生后代,D错误。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科技情境】2021年,斯普利比尔使用现代遗传学手段,研究当地

的两种地衣,其中一种会制造一种叫做狐衣酸的强力毒素,呈现黄色;

另一种那么缺乏这种毒素,呈深棕色。这两种地衣看起来截然不同,

被分类为两个“物种”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显微镜下,地衣由一

层紧实的外壳包裹着绵软的内芯。藻类就嵌在那层厚厚的外壳上,子

囊菌(一种真菌)也长在那里,只不过它们的菌丝向内局部支,构筑成

海绵状的内芯。担子菌(另一种真菌)在外壳的最外层,就在另外两个

“伙伴〃的周围。

探究:

(1)请概述斯普利比尔的研究前后,人们对地衣共生生物的认识。(科

学思维)

提示:斯普利比尔的研究之前,人们认为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

伴相生;研究之后人们认为子囊菌和担子菌两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

生。

(2)请结合本文和所学知识概括互利共生的概念。本文中的研究对地

衣学的概念进行了修正,你觉得还有哪些谜团有待解开呢?(科学探

究)

提示:互利共生指两种或者三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

此有利。既然地衣是由担子菌、子囊菌和藻类共同组成的,那么担子

菌、子囊菌和藻类是如何相互有利的?

【材料情境】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

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

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

结果如下图。

70

60一移除啮齿动物

50

40。未移除啮齿动物

30

20

O-1—

ICVI9745/19759/19755/19768/19767/1977取样时间(月/年)

探究:

(1)啮齿动物和蚂蚁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有什么依据?(科学思维)

提示: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另外两者巢穴都

在地下,说明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⑵如果将沙漠中的啮齿动物移除,蚂蚁种群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

化?(科学思维)

提示:由于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

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为没

有捕食者以及和小粒种子植物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数量急增,小粒种

子植物占劣势,进而蚂蚁的数量减少。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关于群落及其特征,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O

①一定地域内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

②“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③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

结构

④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⑤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选②③。一定地域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①

错误;苗与草之间竞争水分、无机盐和光照,②正确;洪泽湖近岸区

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是由于湖底地形起伏等因素导致

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③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

丰富度,④错误;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草本植物的照光,会影响草

本层的水平结构,⑤错误。

2.(2021•绍兴高二检测)水生群落由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分

布,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是由于群落存在()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D.营养结构

【解析】选A。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

温度和氧气决定,A正确。

3.以下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A.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B.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C.池塘中鲫鱼种群的种群密度

D.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解析】选C。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属于

群落水平研究范畴,A不符合题意。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怎样的,属于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B不符合题意。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根本特征,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C符合题

意。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是群落中的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

范畴,D不符合题意。

4.以下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那么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

C.经过群落繁衍,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到达相同水平

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那么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

【解析】选D。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而且活动能力强,所以不

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

采集、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同一地点的不同物种数目的多少,

而不是种群中个体数目的多少,B错误,D正确。经过群落繁衍,不

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均到达相同水平,C错误。

5.在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

动物的装置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参加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选D。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

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

中到土壤样品,B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

广口瓶的,C错误。广口瓶中需要参加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目的是使爬出来的小动物掉入酒精溶液内死亡,便于统计计数,D正

确。

6.以下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

B.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越大

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D.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受食物种类的影响

【解析】选A。群落包括某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而池塘中全部鱼

只是其中的一局部生物。热带地区一般温度适宜且雨水充分,物种丰

富度较大,故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大。森林中动、植物垂

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食物和光照。

7.以下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选C。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在土壤中

也存在分层现象;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土壤盐碱

度不同,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从而使土壤中的动物群落结

构也存在差异;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种类较少,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

动物类群丰富度。

8.如下图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

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

答复以下问题:

⑴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B.

C.O

⑵造成图中②现象的原因是由于0

⑶②所示关系结果与细菌和噬菌体之间关系不同的原因

是O

⑷假设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o

⑸假设狐死亡,那么兔的开展趋势是o

【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的数

量变化平行;大小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中获胜者增

多,失败者减少或被淘汰;狐与兔之间为捕食关系,捕食是两种生物

交替消长。

(2)图②中两种生物竞争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物种

被淘汰。

⑶寄生可能使寄主数量减少但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

(4)曲线①中,b先于a增加或减少,那么b为兔,兔死亡,对a(狐)

不利;曲线②中,一种草履虫死亡,对另一种草履虫有利;曲线③中,

b(根瘤菌)死亡,对a(豆科植物)不利。

(5)假设狐死亡,兔被捕食的时机减少,其数量先增加,后由于受食

物制约而使种内斗争加剧,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答案:(1)③②①

(2)环境条件的限制,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物种被淘汰

(3)寄生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

⑷②

⑸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食物制约而使种内斗争加剧),最

后趋于稳定

课时素养评价

十四群落的结构

_(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5分,共45分)

1.(2021•郑州高二检测)以下有关群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构成群落

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D.群落既有垂直结构又有水平结构

【解析】选B。群落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这些

生物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A正确,B错误。群落中物种数

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C正确。群落既有垂直结构特征,也有水平结

构特征,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D正确。

2.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以下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

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选A。草坪和树林属于不同的群落,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

现象。

3.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为

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

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

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

【解析】选D。紫腹巨蚊幼虫时以毒蚊幼虫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

当发育为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那么两者为寄

生关系。

【方法规律】“三步推断法"判断捕食与寄生

判断捕食与寄生可依据三点(前提:一方受益,一方受害)即:

(1)从生活场所上看。

①假设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那么为寄生,如蛔虫。

②假设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表生活,那么看下一条(从停留时间

上看)。

⑵从停留时间上看:

①假设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表停留时间较长,那么为寄生,如虱

子。

②假设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表停留时间较短,那么看下一条(从

取食部位上看)。

(3)从取食部位上看。

①假设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

养而生存,那么为寄生(所依附的部位仍存在),如鲂虫。

②假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组织为食(整个或某一局部)那么为

捕食(其依附部位不复存在)。

4.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

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

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农作物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农作物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解析】选D。间作农作物乙后,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因此新

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A正确。间作农作物乙后,群落的空间结

构改变,害虫A的数量受到抑制,说明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B正确。A的数量受到抑制就是因为其环境容纳量下降了,C正确。

间作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抑制,因此农作物

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

5.(2021•西安高二检测)某科技兴农志愿者在培育害虫天敌青蛙的过

程中发现,池塘里小蝌蚪居于水池中央深水处,大蝌蚪活泼在入水口

的浅表层,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属于垂直分层现象

B.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表达了竞

争优势

C.投放加碘的饲料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

D.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

【解析】选C。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布,不是种群

中的不同个体,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不属于垂直分层现象,A

错误。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属于种

内斗争,B错误。投放加碘的饲料,有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促

进蝌蚪发育成青蛙,C正确。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

大差异属于变态发育,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D错误。

6.以下关于群落结构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仅仅是由光照决定的

B.马尾松上下错落有致,表达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为群落的时间结

D.湖泊富营养化不会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状况

【解析】选C。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由光、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

定,A错误。马尾松的分布表达了种群个体空间配置格局,B错误。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变化是群落的时间结构,C正确。湖泊

富营养化常常会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状况,这种人为“施肥〃对

湖泊中的常见物种一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却能使原来的稀有物种数

量很快增加,直到开展为优势浮游植物为止,D错误。

7.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

绿藻(浒苔)。以下图是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以下表

达错误的选项是()

12

180

6

4

2

100200300

滨螺密度/(个nT2)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假设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选B。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假设没有滨

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假设滨螺密度越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

藻类种数越少。

8.(2021•太原高二检测)以下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

究"的实验有关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一,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

计法进行调查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

管中

D.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防止小动物逃走

【解析】选C。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

调查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方法,A错误。土壤中不

同深度分布着不同的小动物,可以表达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采

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

中保存,C正确。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防

止小动物缺氧而死,D错误。

9.(2021•济南高二检测)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Im?的石头,有人

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

(干重),结果如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距离/m

H(

(

r

E'£•

.8

M<)-

k100、

M806艇

霹60

曲404

第20

0窃

耙2

O

A.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B.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C.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

D.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解析】选D。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种内

互助越弱,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A正确。距石头的远近可改变

群落中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的生物量,因而是引起该群

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正确。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

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

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

10.(13分)(2021・荷泽高二检测)种群数量的波动具有周期性。如图

是雪兔及与雪兔有关的几种生物在10年中周期波动的模型,其中狰

痢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为食。请结合图示答复以下问题:

(1)第2年,雪兔数量增加到最大时,植物嫩枝会因雪兔的啃食而减

少,次年的生产量也会受影响。进入下一年冬季时,雪兔的数量会

o从食物链角度分析,雪兔的数量变化除与植物嫩枝

数量的变化有关外,还与有关。

⑵第3年,榛鸡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这对雪兔的数

量乃至整个群落的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⑶第8年,狰痢数量的下降和冬季食料植物的复壮影响了雪兔的

和,这两种因素直接造成了雪兔种群数量上

升并进入另一个循环周期。

【解析】(1)雪兔增多,植物嫩枝随后减少,而食物的减少又会导致

雪兔数量减少。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雪兔数量的变化除了与食物变

化有关外,还与其天敌才舍利的数量变化有关。(2)猫狗喜食雪兔,但

也以榛鸡为食,当第3年雪兔数量下降时,猫狗对榛鸡的捕食机率就

会增加。(3)食物和天敌的数量变化会影响雪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进而影响雪兔的种群数量。

答案:(1)下降稔痢的数量变化

(2)雪兔减少,导致癌狗对榛鸡的捕食增多

⑶出生率死亡率

11.(12分)黄石有个1000余亩的草甸山,生长着及腰深的黄背草、

白芒、芭茅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日的草甸山一片绿海,秋日那么如

金黄麦浪,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

⑴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甸山上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那么取样

最关键的是o

⑵也有同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取回了一些土壤带回实

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翻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

计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草甸山上,黄背草高约米,白芒1〜2米,而芭茅可达2〜4米,

这表达了该群落的结构。

【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

围内,随机选取假设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

群密度估计值(调查不实的数据要除去)。(2)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趋

湿避光的特点,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要使土壤中的小动物

能够充分的被收集到收集瓶中,应该翻开灯光,否那么,统计的数目

就会偏小。(3)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

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上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不同。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

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大小、盐碱度等的差异,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据

题意,表达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1)随机取样(2)偏小(3)垂直

能力提升(10分钟・30分)

1.(6分)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

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

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屡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

变化(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理、色昆虫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