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C.28.2g青蒿素中含碳量为18g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2.欲将二氧化碳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以让混合气通过()A.水 B.灼热的碳层 C.澄清的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3.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除异味B.葡萄酿酒C.冶炼金属D.光合作用4.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B.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C.A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D.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5.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6.对以下化学中的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类观: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B.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C.变化观: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7.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仅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示是(

)A. B.C. D.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0152反应后质量/gm2908A.m的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丙可能是单质10.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 B.硫酸钠 C.碳酸氢钠 D.氢氧化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西气东输”是我国能源政策,这里的“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2)N2常用作食品包装袋的保护气,主要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_____。(选填“稳定”或“活泼)。(3)交警常用含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来检测酒驾,其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酒精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完全燃烧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校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有关锌和金属X的兴趣实验。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K1、K2、K3均已关闭。(1)打开K1,用注射器向I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打开_____,关闭_____,一段时间后,I中的液体转移到II中,其原因是_____。(3)依据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若金属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一定是铜B若金属X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X是氢前金属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①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②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序号).A观察颜色B加稀盐酸C在空气中灼烧(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1.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1)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①反应中溶液的稀硫酸的质量逐渐____(填“增大”或“减小”).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3)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填“1”或“2”)更合理.2.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27.6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3.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左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装置实验前/g实验后/gC198.0205.2D221.0225.4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②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该碱式碳酸铜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③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y”____、“z”____的值分别会怎样(选偏大,偏小,不变).14.铁、铜和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1)若要证明铁、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进行的实验有____(填序号)。A将铁片放入盐酸中B将铜片放入盐酸中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填字母)。(3)汽车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和____接触而生锈。(4)氧化铁是一种红褐色的固体粉末,请据图回答问题(X、E为不同物质)。①写出气体X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Y溶液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写出一种组合即可).③写出生成紫红色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在实验室加热3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16.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水垢放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立即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其质量。在以后的5min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结果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2345质量/g100g95g92g91.2g91.2g(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详解】A、由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可知,一个青蒿素分子含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共42个原子,不符合题意;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22×1+16×5=282,不符合题意;C、28.2g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2、D【详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但一氧化碳会带出部分水蒸气,一氧化碳气体中又混有新的气体,故A项错误;B、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相当与除去二氧化碳剩下一氧化碳,故B项错误;C、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且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会带出水蒸气,故C项错误;D、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的同时,又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项正确;故选:D。3、A【解析】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其具有吸附性,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利用还原性物质将金属从矿石中冶炼出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会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但这些特征却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例如电灯通电发光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4、A【详解】锌比铁活泼,反应速度较快,先反应完,所以图像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图像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所以酸完全反应完,金属消耗的质量不相等,剩余也不相等,锌的原子量较大,如果得到2g的氢气时最终消耗锌质量65g,消耗铁质量56g,也就是得到等质量的氢气是最终消耗锌质量比铁质量大,所以根据题意,有两种情况,第一锌和铁都有剩余,第二锌和酸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A、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根据分析无论是哪种情况稀硫酸都完全反应;正确B、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根据分析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锌会没有剩余;错误C、根据分析锌比铁活泼,反应速度较快,先反应完,所以图像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错误D、根据分析,得到等质量的氢气是最终消耗锌质量比铁质量大;错误答案:A5、B【详解】A、食物腐败后就不能再食用,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水沸腾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菜刀生锈生成了含有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6、D【详解】A、分类观:冰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干冰是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因此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A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B、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B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C、变化观: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C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不同使得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D认识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7、A【解析】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故A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A正确;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B不正确;C、图中四种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而其余两个分子构成不同,图中共有三种分子,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D、图中四个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化合物的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A.8、B【详解】A、图中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并且两种物质都是单质,故错误;B、图中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并且两种物质都是化合物,故正确;C、图中物质是由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故错误;D、图中物质是由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9、C【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20+15+2=m+29+0+8,m=1,此选项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不能确定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错误;C、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丙的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多,乙是生成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多,丁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丙→乙+丁,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D、该反应是丙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和丁,丙不可能是单质,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10、A【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A、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故A正确;B、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不正确;C、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不正确;D、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D不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CH4稳定+6【详解】(1)“西气东输”中的“气”指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故填CH4。(2)氮气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作食品包装袋的保护气,故填稳定。(3)重铬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2+x×2+(-2)×7=0,则x=+6,故填+6;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2H5OH+3O22CO2+3H2O。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K2、K3K1生成氢气,使装置I内压强增大B【详解】(1)I中金属为锌,向I中注入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打开K2、K3,关闭K1,一段时间后,I中的液体转移到II中,因为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Ⅰ中压强增大;(3)A、若金属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该金属不与稀硫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X位于氢之后,不一定是铜,不符合题意;B、若金属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X位于氢前面,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AlFeCuFe+CuSO4=FeSO4+CuA减小2Cu+O2+2H2SO4=2CuSO4+2H2OSO2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将B中残留的气体赶到CD装置20.4g46.4%偏小偏大【详解】(一)(1)金属材料,人类使用的越晚,金属活动性越强,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Fe、Cu;(2)①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A、黄铜和黄金都是金黄色的,颜色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B、黄铜是铜锌合金,加入稀盐酸,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黄金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C、在空气中灼烧,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黄铜变为黑色,黄金与氧气不反应,故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1)①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反应中溶液的稀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小;②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两个方程式合并为:;(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该气体是:SO2;(3)方案2产生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方案1更合理;(三)1、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其影响实验结果;2、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将B中残留的气体赶到CD装置,使其充分吸收,减少误差;3、①由资料可知,氢氧化铜的分解温度较低,故一开始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故图中F点对应的m=27.6g-(205.2g-198.0g)=20.4g;②由图可知,最后剩余固体是氧化铜,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与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故铜元素的质量为:,故该碱式碳酸铜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③若缺少装置E,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被D装置吸收,使得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计算得出的碳酸铜和碳酸铜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偏大,故x的值偏大,从而使计算得出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偏小,氢氧化铜生成水的质量偏小,进而导致计算得出的氢氧化铜的质量偏小,导致y的数值偏小,氢氧化铜生成水的质量偏小,故计算得出的结合水的质量偏大,导致z偏大,故填:偏小;偏大。14、ABDB氧气水Fe2O3+3CO2Fe+3CO2稀硫酸和硫酸铜Fe+CuSO4=FeSO4+Cu【详解】(1)要证明铁、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进行的实验有A、将铁片放入盐酸中,能产生氢气,说明:Fe>H;故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