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中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有关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 D.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与氧气沸点的不同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进入干枯的深井或菜窖之前应该做灯火试验3.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C.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它的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4.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DX化合反应纯净物化合物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氧化物化合反应A.A B.B C.C D.D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描述中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用金属铜做导线C.氮气、氦气做保护气 D.用汽油作汽车的燃料6.“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说法不正确的是现象或事实解释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物质热胀冷缩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蔗糖分子被分解了A.A B.B C.C D.D7.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的颜色可能是无色 B.滤液M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C.滤渣N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D.滤渣N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8.10月9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约翰·古迪纳夫、M·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成为今年的诺奖得主,以表彰其在锂电池发展上所做的贡献。右图为锂元素信息和锂原子结构示意图,锂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为Li+MnO2═LiMnO2。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L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该反应产物属于氧化物D.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9.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B.点燃酒精灯C.检查气密性D.拿取蒸发皿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雾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12.地质人员考察时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化学式是FeS2 B.该物质由铁、硫、氧三种元素组成C.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D.SO2中硫、氧元素质量比为1:213.有a、b两份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在a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图是二者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1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离子的是()A.B.C.D.15.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A.+7 B.+6 C.+4 D.+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风华实验小组的同学就酸溶液和碱溶液是否反应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如图一)。(活动与探究)(活动一)甲组同学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1)_____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色,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根据颜色的变化,从而证明(2)_____是否存在,进而证明是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盐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3)_____据此甲组同学证明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活动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和甲组顺序相反的实验,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稀盐酸,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4)_____,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掉了,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活动三)丙组同学(如图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后才想起来忘了加指示剂,他们想换一种试剂来检验,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所以认为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请你评价丙组同学的结论(5)__(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判断一个反应能够发生时,如果不能证明有其他物质生成,则应设计实验证明(6)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渔民常用高能钙增氧补钙,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试计算:(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2)多少克过氧化钙与40g碳酸钙含钙量相当?(写出计算过程)18.(8分)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种元素组成(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3)葡萄糖酸锌中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______。(4)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简称碘盐。(1)假如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一个碘原子的质量为BKg,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________。(2)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标出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________。(3)若1kg碘盐中含30mg碘。已知成年人每天约需要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________g。(4)若1kg碘盐中含30mg碘,现市售碘盐一包400g,则这包碘盐含碘酸钾________mg?(写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详解】A.化学符号“CO2”可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符号“CO2”可表示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2、C【解析】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与氧气沸点的不同,A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B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C错误。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容易富集在低洼地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入干枯的深井或菜窖之前应该做灯火试验,D正确。故选:C。

3、D【解析】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4、A【解析】

X、Y是交叉关系【详解】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故正确;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C.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故错误;D.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是包含关系,故错误。故选A。5、B【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详解】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氮气、氦气做保护气利用两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汽油作汽车的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B。6、D【解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详解】A、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运动到鼻孔,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A正确;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B正确;C、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正确;D、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是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7、C【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详解】A、若溶液中的铁完全被置换出来,溶液变为无色,根据已知条件不能确定铁是否完全被置换出来,故溶液可能是无色,故A正确;B、若溶液中的铁没有被完全置换出来,滤液中含锌离子和亚铁离子两种金属离子,故B正确;C、锌与FeSO4、CuSO4发生的是置换反应,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C不正确;D、当锌有剩余时,滤渣N中含有锌、铜、铁三种金属,故D正确。故选C。【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种较活泼的金属(钾钙钠除外)与几种活泼性不如它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首先置换出来的是活泼性最弱的金属,最后置换出来的才是这几种盐溶液中活泼性最强的金属。8、C【解析】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L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反应前化合价是0,反应后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锂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点睛】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9、C【解析】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选项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选项B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选项C正确;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选项D错误。故选C。10、B【解析】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A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B选项现象的描述正确,符合题意;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C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描述,学习中识记镁、氢气、红磷、木炭、铁丝等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区分是在氧气中燃烧还是在空气中燃烧,同时注意现象描述的语言中不能出现生成物。11、D【解析】A.木炭燃烧后生成无色气体,错误;B.加热到发红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故选D。12、A【解析】

A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物质中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二者的原子个数比为1:2,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X物质有铁元素和硫元素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C选项1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选项SO2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错误;故选A。13、B【解析】

催化剂能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根据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速率加快,因为a加了二氧化锰,但b没有加,所以在“速率--时间“关系图上,a的斜率应该比b大,但a与b产生氧气的量是相等的;A、生成氧气的质量不相等,故符合题意,故A错误;B、图示中a与b生成氧气的量相同,故B正确;C、因为a加了二氧化锰,而图示中a需要时间多,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因为a加了二氧化锰,而图示中a需要时间多,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14、D【解析】

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详解】在A、B、C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在D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D。15、A【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K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得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1)+x+(-2)×4=0,解答x=+7;

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慢慢氢氧化钠NaOH+HCl=NaCl+H2O溶液变为无色不正确,稀硫酸有剩余也会有此现象反应物有所减少或已不存在【解析】

活动与探究:(活动一)甲组同学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色,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根据颜色的变化,从而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活动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和甲组顺序相反的实验,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稀盐酸,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与碱变红色,与酸不变色,氢氧化钠是碱,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