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第四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宿州第四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宿州第四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宿州第四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宿州第四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第四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查找B.用明矾净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炒菜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D.高层楼房着火时,要尽快乘电梯逃生2.以下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碘酒 B.液态氧 C.泥水 D.稀盐酸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粒子是阳离子B.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5.我国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所作出的贡献是:①炼铜治铁②指南针③火药④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⑤造纸⑥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⑦陶器瓷器⑧研究空气的成分A.①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⑥⑦ D.①④⑥⑦⑧6.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D.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8.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蒜素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B.大蒜素属于氧化物C.大蒜素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D.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6:5:489.下列瓶中微观示意图表示CO气体分子的是:(“●”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A. B. C. D.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D.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11.在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g+Ca2+Cl-NO3- B.Mg2+K+NO3-Al3+C.Na+NH4+SO42-CO32- D.Cl-SO42-K+Na+12.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为实验室用CO还原CuO的装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给CuO加热前,先通一会CO气体,其目的是赶走玻璃管中留存的空气,以防止______。(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3)C处尾气必须点燃处理,目的是________。(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A处酒精灯,还要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___。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1)实验室制取的气体不同,选择的装置也不尽相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制取装置常选择______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制取装置常选择______________。(2)初中化学重点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当选择B装置和F装置组合时,三种气体中能制取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通过步骤(Ⅱ)和步骤(Ⅲ)两个实验,可得出结论是_____。(3)步骤(I)和(Ⅳ)的实验中,小花都变成了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4)为证明碳酸是否稳定,在步骤(Ⅳ)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16.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2)常温下,在过氧化氢(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粉末)即可制取氧气。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_____;(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外,CO2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4)若用如图装置按箭头所示的流向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将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同学为了测定不纯的锌片中锌的含量,取不同质量的锌片依次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完全后称出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次数123456加入锌的质量(g)20406080100120稀硫酸的质量(g)200200200200200200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219.6_____258.8278.4_____318.4(1)将第2次和第5次实验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填在上表中;(2)实验中所用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18.称取10g大理石放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热酸)请计算:(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____g;(2)反应后,生成溶液的质量(写出解题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决定的。(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填微粒符号)。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详解】A.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露,不能立即开灯,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错误;B、明矾净水,能将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C、炒菜时,燃气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因为氧气不足,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加大氧气输入量,故正确;D、楼房着火时,不能乘电梯撤离,故错误;故选:C。2、A【详解】A、碘酒中碘是溶质,碘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B、液态氧中只含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泥水中有不溶性物质,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中氯化氢是溶质,氯化氢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3、B【详解】A、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该粒子是阳离子,故A说法正确;B、该元素为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说法不正确;

C、该元素为铝,是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故D说法正确。

故选:B。4、B【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微粒的电性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错误;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故D错误。故选:B。5、A【分析】选择我国化学史上对世界所作出贡献的发明和发现。【详解】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所以①炼铜治铁的说法正确;②指南针不属于化学工艺,不正确;③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属于化学工艺,说法正确;④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的,说法不正确;⑤造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属于化学工艺,说法正确;⑥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最早人工合成,说法正确;⑦陶器瓷器,我国最早烧制陶瓷的国家,说法正确;⑧研究空气的成分,最早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说法不正确。故选A。6、A【详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碳单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描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选项描述正确,故符合题意;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选项描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会由颗粒状变为结块,选项描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8、D【解析】A、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2×3)=36:5:4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分子结构一般用原子来描述,物质组成用元素来描述,故选错误;B、大蒜素中含有碳、氧、硫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每个大蒜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D、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2×3)=36:5:48;故选项正确。故选:D。9、C【分析】根据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CO气体分子是由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详解】A.瓶中微观示意图表示碳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瓶中微观示意图表示每个分子是由2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瓶中微观示意图表示每个CO气体分子是由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故选项符合题意;D.瓶中微观示意图表示2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掌握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D【详解】A、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所以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故错误;B、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溶质、溶剂种类,无法比较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故错误;C、油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所以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与乳化无关,故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故正确。故选D。【点睛】要充分理解饱和溶液的特征,即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11、D【分析】在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不含有有色离子,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OH-)【详解】A、银离子与氯离子不共存:Ag++Cl-=AgCl↓;故选项错误。B、镁离子和氯离子与氢氧根都不共存:Mg2++2OH-=Mg(OH)2↓,Al3++3OH-=Al(OH)3↓;故选项错误。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共存:NH4++OH-=H2O+NH3↑;故选项错误。D、Cl-SO42-K+Na+与OH-都共存,且没有颜色;故选项正确。故选:D。12、B【分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的。【详解】A、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不同,故A不正确;B、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的,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电荷数相同,故B正确;C、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的,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钠离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故C不正确;D、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D不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CO与空气混合后,加热时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uO+CO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防止CO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炸裂玻璃管。(防止灼热的铜又与O2反应重新生成CuO)。【详解】(1)一氧化碳气体具有可燃性,溶于发生爆炸,在给CuO加热前,先通一会CO气体,其目的是赶走玻璃管中留存的空气,以防止:CO与空气混合后,加热时发生爆炸;(2)在A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O+CuOCu+CO2。二氧化碳气体能是石灰水变浑浊,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的反应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3)有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从C处排出,一氧化碳有毒,C处尾气必须点燃处理,目的是:防止CO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A处酒精灯,还要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炸裂玻璃管。(防止灼热的铜又与O2反应重新生成CuO)。14、CaCO3+2HCl=CaCl2+H2O+CO2↑BD或BF2KClO32KCl+3O2↑AC或AD或AF氧气、二氧化碳、氢气【详解】(1)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制取装置为:BD或BF。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氧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收集装置选CDF,故制取装置选AC或AD或AF。(2)F装置三种气体都可以收集,B装置都可以制取三种气体,故填:氧气、二氧化碳、氢气。15、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将(Ⅳ)中变红的花进行烘烤【解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2)(Ⅱ)和(Ⅲ)两个实验,可得出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3)(I)和(Ⅳ)中小花都变成了红色,可以得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4)证明碳酸是否稳定,可将(Ⅳ)中变色的花进行烘烤观察颜色是否又变为紫色,如果不变,证明较稳定,如果变为原来紫色,说明碳酸分解了,不稳定。16、酒精灯长颈漏斗BD/BE【详解】(1)仪器①为酒精灯;仪器②为长颈漏斗;(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应选D或E,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D或BE;(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氢钠(NaHCO3)可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如图装置按箭头所示的流向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短进长出”,故将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为:。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239.2;298.4(2)65%(3)39.2%【详解】(1)由图表信息可知,每加入20g锌产生0.4g氢气;实验2中加入40g锌产生0.8g氢气,则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40g+200g-0.8g=239.2g;实验4中加入80g锌产生氢气质量为80g+200g-278.4g=1.6g;实验6中加入120g锌产生的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