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孔子思想及对中医学的影响_第1页
刍议孔子思想及对中医学的影响_第2页
刍议孔子思想及对中医学的影响_第3页
刍议孔子思想及对中医学的影响_第4页
刍议孔子思想及对中医学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刍议孔子思想及对中医学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

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

式。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主流和基础。孔子在战乱地春秋末期,创造了以“礼”、

“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的学说。孔子的仁爱

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教育思想史上的创新,是春秋末期

进步的民主思想[1]。他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

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仁爱思想

在孔子思想中,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仁爱思想。孔子

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爱”不仅仅是一种人

生的境界,还是一种情感述求,伦理原则,治国之道。他主

张恢复“周礼”,认为如果一个人如果连礼乐都不懂是不能称

其为“人”的。因此,做人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有仁爱之心,这

是人之根本;孔子还告诉我们泛爱,博施,施天下之爱,视

其为治国之道;“爱人,达人,自立立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

基本伦理原则。而仁爱思想的核心主要是爱人、忠恕之道、

克己复礼、恭宽信敏惠等。

爱人思想

《论语》中曾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可以

明显看出在孔子的观念里,孝悌为“爱人”的根本,百善孝为

先,孝为对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无违,这可以从《论语》中

得到明显的体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待父母,不只是

赡养,而是有对长辈的尊重和敬爱,要从自己内心深处敬仰

自己的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里的“无违”即

绝对服从礼的规矩,对父母的生死葬祭都必须用礼⑵。

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实行仁的基本途径,有一则对话大家必

定耳熟能详,即是《论语》中子贡问孔子:“有一言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

需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恕”一字可以体现出孔子待人时

的个人修养,同时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体现[3]。而这里的

“忠”字指真心诚意,积极为人。自己自立成就,必须使他人

也自立成就,自己所追求的,如别人同样有所追求时,应尽

力帮助别人,启发别人,让别人实现梦想。即“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简而言之,“忠”和“恕”都是施仁的方法。“忠”

是己,是对自己的要求,诚心的积极的为人。而“恕”是对他

人的要求,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宽容。

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是实行仁爱所必须做到的,是达

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克己复礼”是指努力的约束自己,规范联盟自己的

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的要求,做事要按照礼的规矩来,

礼是仁表现于外的形式,孔子对礼的要求归结为“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

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恭宽信敏惠

“恭、宽、信、敏、惠”这是孔子观点中实行仁必须具

备的条件。《论语》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曾说:“能行五

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孔子曰:“恭、宽、信、惠、敏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人。”恭是庄重,是一种端庄的仪态;宽是宽厚,是包容他人;

而信指诚信,言而有信;敏是勤敏,敏于事而慎于言,指做

事要有效率;惠是仁慈善良,以仁慈之心宽厚他人。这五字

体现了孔子对于自身修养的要求。

2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起源于西周以前的“尚中”思想。《论语》讲:‘‘中

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在这里孔子将中庸之

德誉为“至德”,中庸之德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4]。中

庸的,,中,,指中正,中和;而“庸”指常道。中庸思想提倡“执两

用中,,和,,执中权变,,,指导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看到事情的

对立两面,权衡对立两面的差异性,更要看到它们的平衡性,

协调性。同时指导人们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即以“中”为表现

的相对平衡。正如《礼记・中庸》中写道:“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这句话阐述了中的含义,指出它并不是永恒不

变的一点,而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表明我们并不是听

天由命,而是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如实的遵循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

3孔子思想对中医的影响

孔子思想对中医的影响非常重要。孔子思想主要为仁

爱思想和中庸思想,而仁爱思想对中医的道德规范起了积极

作用,中庸思想与中医的阴阳平衡思想也密不可分。

孔子仁爱思想对中医的影响

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儒学思想的精华,同时它也是孔

子众多思想的立足点。在孔子的伦理观中,“仁”既是一种处

理人际关系的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

而医学是最需要人道主义的学科,故这个思想对现代医学事

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医的道德规范起了积极作用,同时

对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很好的指导。“医乃仁术”,中医学

在其发展中,最直接、最深刻地吸收和理解了孔子“仁”的思

想,把“仁”作为中医伦理观的核心思想。孙思邈的一段话很

好地彰显了这一点。他在《大医精诚》中说道:“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

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指出医者在行医

是要体恤病人疾苦,全心全意为病人考虑,不得因为病人的

家境疾苦,出生贵贱而有任何的偏见。孔子说过“仁者爱人”,

孟子也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儒家仁爱强调人道主义。

回顾历史,有着高尚医德的人不胜枚举,三国时期的华佗,

医术精湛,不贪慕荣华富贵,为了普通劳苦百姓而奔波,不

辞辛苦。东汉时期张仲景,目睹苍生疾患,发奋著书,撰《伤

寒杂病论》被后世医者奉为经典[5]。历代的医家都十分注重

自己的医德,把它看作医者必备的精神素养,这也是中医如

此延绵不断传承下来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如今医患关系如此

紧张,不管这一切是归于什么原因,医者的医德在这其中无

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儒家仁爱思想对解决现在的医患

关系有积极意义。

孔子中庸思想对中医的影响

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医学也有深远的影响。中庸之道的

主题思想是通过自我修养把自己培养成“太平和合,天人合

一”之人。其中,从哲学上讲天人合一是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则能尽其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

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的“与天地参”。人道与

天道合一,外内合一等都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他指出了

事物的相对性,却也同时指出了事物的对立平衡协调。因此,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建立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在中

医理论中也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最明显有关联的有两方面,一是中庸思想与中医

防治理论;二是中庸思想与中医养生观。

中庸思想对中医治未病的影响中庸思想强调事物对

立两面的协调性、均衡性、整体性。对于中医而言,人体阴

阳之间,既有对立、消长的关系,又有依存、转化的关系[6]。

在人体复杂的生理活动中,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天人合

一”的境界是最重要的,当人体的阴阳或五行之间的关系失去

平衡,人体就会从正常生理状态转变成病理状态。中医防治

理论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维持机体的相对平衡状态,使得气血

阴阳,脏腑机能处于平衡状态。中医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疗,

从预防上来说,中医讲究养生,讲究“治未病”这是中医的一

大特点,它注重机体整体的健康状态,从治疗上说,中医治

疗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中

庸思想与中医防治理论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都注重事物的

整体,讲求中和与平衡。

中庸思想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中医养生观念的来源

与当时诸子百家思想的盛行有密切关系,中庸思想中讲求的

中和对中医养生观念有很大的影响[6]。中医养生有很多方

面,包括四时养生观,调和阴阳的养生观,饮食节制的养生

观等等,如《灵枢师传》曰:“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

无凄枪,暑无出汗。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

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其中四时养生观在内经中有

提出过,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规律,以及春

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特点指出顺应天时,人道与天道相结合的

四时养生观,保证机体能够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维持机体

的健康平衡。饮食有节的养生观中指出饮食要适量为止,不

宜暴饮暴食,也不宜酗酒,《素问》中提到过“饮食有节,起

居有常。”饮食不洁和不节都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这和中庸

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