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病》课件-第七章 痿症_第1页
《中医骨病》课件-第七章 痿症_第2页
《中医骨病》课件-第七章 痿症_第3页
《中医骨病》课件-第七章 痿症_第4页
《中医骨病》课件-第七章 痿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骨伤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医骨病中医骨病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教研室

第七章痿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小儿麻痹掌握: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与治疗。熟悉:痿证的概述,小儿麻痹症的病因病理。了解:痿证的预防调护。导学复习题1

1.痛风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尿酸症期;

第二阶段为痛风早期(包括急性关节炎

期和间歇期);

第三阶段为痛风中期;

第四阶段为痛风晚期。复习题2

2.治疗痛风的首选药物是()。

A.保泰松

B.吲哚美辛C.水杨酸制剂D.秋水仙素

E.ACTH

D一、中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痿证首见于《内经》。《素问・痿论》提出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较少进行专题讨论。金・张子和十分强调火热在发病上的重要性,提出

“痿病无寒”的论点。《儒门事亲》对《素问》内热熏蒸肺热成痿的病机作进一步探讨;元・朱丹溪则扩充了张子和之说,提出:“泻南方,补

北方”的治痿原则。明清以后对痿证的辨证论治日趋完善。第一节概述

二、概念

痿证是由于正气亏损、邪毒侵袭或遭受外伤,而发生的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瘦削、手足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

痿——肢体痿弱不用。躄——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素问·玄机原病式》:“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第一节概述

三、讨论范围

痿证可见于神经系统和肌肉损害引起的驰缓性瘫痪,如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四、病因病机

(一)病因1、外伤劳损,脉络受阻外伤或劳损“恶血留内”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肌肉或骨萎缩

2、肺热伤津,津伤不布《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温热邪毒壅肺热病邪热灼肺肺热津伤不能输布于皮毛四肢筋脉失养

3、湿热浸淫,气血不运

《素问·痿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著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

4、脾胃亏虚,精微不运

5、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二)病机

1、病变机理为:津液、气血、精髓亏耗,筋脉失于濡养。

2、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可由实转虚。

1.病初邪热偏盛,阴伤不甚,正尚未虚——实

2.邪留不去,久必伤正,由实转虚。

3.病久虚多实少,以虚为主。此外,由于痿证与津液、气血的输布失调有关,故还需注意:津凝成痰、血滞为瘀等夹痰夹瘀之变。

3、病变脏器涉及肺、脾(胃)、肝、肾,但以肝肾为主。肺燥津伤——不能布散津液

肝肾精亏——筋脉失于濡养五、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4、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醛缩酶、肌酸磷酸肌酶(CPK)的含量以及尿中肌酸排泄量,有助于鉴别痿证肌肉萎缩的病因;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对与痿证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测定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5、影像学检查

CT,MRI刚检查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虚实

实证——起病急,发展快,肢体不用,伴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湿、热、痰、瘀。

虚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或经久不已,肢体驰缓不痛,肌肉萎缩明显——气血阴精亏虚。(二)、治疗原则1、分虚实论治

外伤劳损活血化瘀

(二)、治疗原则

2、“治痿独取阳明”——补益后天

《素问·痿论》指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由于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之精血有赖于脾胃的生化。若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则肢体痿软,不易恢复。若脾胃功能健旺,饮食得增,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转旺,筋脉得以濡养,有利于痿证的恢复。

(三)、证治分类1.外伤劳损,肢痿不用主证:外伤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病机概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治法:益气养营,活血化瘀。代表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圣愈汤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亏虚,血行滞涩,经脉失养证;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用于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经脉瘀阻证。2.肺热津伤证主证: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证

3.湿热浸淫证

主证: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证机概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本方清利湿热,补肾通脉,用于湿热内盛,兼见虚火之痿证。4.脾胃虚弱证

主证: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咣白或萎黄无华,面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利湿,用于脾胃虚弱,健运失常,水湿内盛者;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养血,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者。5.肝肾亏损证

主证: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晕耳呜,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代表方:壮骨丸加减。本方滋阴降火,强壮筋骨,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有热之痿证。(四)西医治疗1、抗胆碱脂酶类药物:如口服吡啶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而吡啶斯的明的毒副作用比新斯的明小,故临床口服剂型大量使用此药。2、极化液(用普通胰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加新斯的明0.5-2.0mg,地塞米松5-15mg静滴1次/日,10-12次为一疗程。3、免疫抑制剂:根据免疫功能情况分别应用:如①口服强的松。②静滴环磷酰胺。③硫唑嘌呤。(四)西医治疗1、抗胆碱脂酶类药物:如口服吡啶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而吡啶斯的明的毒副作用比新斯的明小,故临床口服剂型大量使用此药。2、极化液(用普通胰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加新斯的明0.5-2.0mg,地塞米松5-15mg静滴1次/日,10-12次为一疗程。3、免疫抑制剂:根据免疫功能情况分别应用:如①口服强的松。②静滴环磷酰胺。③硫唑嘌呤。(四)西医治疗4、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就是胸腺或胸腺瘤的切除(此疗法只适应于有胸腺增生或有胸腺瘤的患者),该疗法被认为是西医治疗重证肌无力的主要手段。5、血桨交换法这种疗法运用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只用于严重的重证肌无力患者,而且该疗法费用昂贵,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比较短,一般能维持在7~15天左右,故也不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七、外治法

(一)饮食(二)针灸:以调理脾胃,补益后天为主、佐以强筋壮骨,通经活络之法。(三)另可配合推拿、气功、理疗、体疗等。采用综合疗法,疗效好,恢复快。八、预防调护

1.避居湿地,防御外邪侵袭。

2.加强日常护理。

3.提倡病人进行适当锻炼。

4.注意精神饮食调养。

第二节小儿麻痹

定义:小儿麻痹症是由微小的特异核糖核酸(RNA)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3岁小儿,以引起肢体肌肉麻痹为特征而得名,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细胞,故又称脊髓灰质炎。

一、病因病机(一)病因

小儿麻痹症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二)病理变化过程

病毒通过血液循环侵袭到脊髓前角,可引起运动神经细胞以下变化:1、细胞周围血管充血,周围组织水肿、浸润,细胞肿胀,细胞核肿大,神经小体(尼氏小体)碎裂、消失,脊髓水肿,部分运动神经功能发生暂时性功能障碍。2、胞核染色质变性分裂,细胞质出现嗜碱性颗粒。1、2两种病理改变仍为可逆,炎症消退后,细胞仍可恢复正常,瘫痪的肌肉也能逐渐恢复功能。

3、运动神经细胞严重变性、溶解、干裂或吸收,造成永久性破坏,不能再生或恢复。但并不意味支配某一肌肉的神经细胞全部坏死,残存的运动神经细胞有很大的能力。一般估计:

①40%的运动神经细胞存在,该肌肉无肌力失常现象。②30%的运动神经细胞存在,肌力可达到3-4级。③20%运动神经细胞存在,肌力可达到2-3级。④10%运动神经细胞存在,仅存0-1级肌力。

4、①从侵犯部位看,腰骶段最易受侵犯(以腰1-4最常见),颈胸段较少见,故本病多见下肢瘫痪,主要为臀肌、股四头肌、小腿肌。②从脊髓前角的病变范围看,不呈对称性,为散在性分布,呈“乱点名“式,因此临床上所表现的瘫痪并不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③长期瘫痪的肌肉、肌腱,包括皮下组织等均见萎缩,骨骼亦同时受影响。二、诊断1、病史(年龄;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2、临床表现①前驱期:患者发热(38℃-39℃),多汗,头痛,出现咽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症状。②瘫痪期:前驱期热退后,1-6天后,又起发热,全身呈兴奋状态,面部红赤,皮肤泛红,出汗,且有呕吐,咽痛,感觉过敏。四肢关节强直。3-4天后,四肢肌肉开始出现瘫痪,以下肢多见。③恢复期:指急性期过后1-2年,在这一阶段麻痹肌肉开始恢复,最初6个月内恢复较快,约90%都在6-9个月内恢复,1年以后恢复缓慢。④慢性期(也称后遗症期),指起病后2年,麻痹的肌肉已无法恢复。3、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急性期WBC↑,ESR↑2、脑脊液检查:瘫痪前期、微浊,压力稍高,细胞计数增加(0.025-0.5)×1012/L,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3、病毒分离;4、血清补体检查。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第四届国际脊髓灰质炎会议)

①有发热、急性发病的典型或不典型的发病过程。②不对称松弛性瘫痪伴肌萎缩,且无进行性发展。③患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异常。

功能丧失分轻、中、重三度:

轻度——轻微,不影响功能;中度——显著,明显影响功能,跛行明显;重度——严重,明显影响功能,双肢瘫痪或重度单肢瘫,被动体位自动走路,或扶拐行走乃至爬行。三、鉴别诊断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见于年长儿,无热或低热,伴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逐渐出现弛缓性瘫痪,呈上行性,对称性,常伴感觉障碍。脑脊液有蛋白质增高而细胞少为其特点,瘫痪恢复较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2、脑性瘫痪痉挛性瘫痪。出现肢体痉挛,肌张力增高,肌肉无萎缩,腱反射亢进,伴有病理发射,智力减退。

3、柯萨奇埃可病毒感染很少发生瘫痪,一般为暂时性肌力减弱,恢复较快,极少留下严重后遗。确诊有赖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4、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多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高热,神志障碍,惊厥,出现脑膜刺激征,肌张力增高。周围血和脑脊液中均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四、治疗(一)内治法1、邪犯肺胃【证见】发热汗出,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脉濡数。【治法】解表清热,疏风利湿。【方药】清燥救肺汤、益胃汤或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邪注经络【证见】肺胃症状消失后3—4日,发热又起,肢体疼痛,转侧不利,哭闹不安,拒绝抚抱,继而出现瘫痪。以下肢为多,可发生于一侧,亦可两侧并见;面部瘫痪见口眼歪斜;亦可兼见腹肌瘫痪,小便失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湿,舒通经络。【方药】加味二妙散或三妙丸加味。

3、气虚血滞【证见】热退后肢体麻痹,痿软无力,出现瘫痪,面色萎黄,易出汗。【治法】益气活血,祛邪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4、肝肾亏损【证见】肌肉痿缩,肢体畸形,皮肤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药】补肾壮阳汤、壮骨丸加减。(二)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1)上肢瘫痪者,取肩髃、肩贞、臑上、曲池、外关、合谷等穴。

下肢瘫痪者,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绝骨、昆仑、太溪等穴位。

面神经瘫痪者,取颊车、地仓、合谷。

膈肌瘫痪者,取膈俞、期门、鸠尾。腹肌瘫痪者,取中脘、梁门、气海。

膀胱肌瘫痪者,取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百会。(2)电针治疗后遗症,每次通电半分钟,重复通电3~4组配对穴位:环跳一秩边,后阳陵泉一足三里,外阴廉一廉下,委中一落地。(3)用三棱针取穴点刺和患肢点刺相结合:足内翻,由昆仑透太溪,悬钟透三阴交;足外翻,由太溪透昆仑,三阴交透悬钟。

2、推拿疗法(1)上肢瘫痪:攘法,自大椎、肩井、肩髑、曲池、阳边,往返5分钟;拿法,施于上肢内侧;擦脊柱(颈椎至第五胸椎)5~10分钟。(2)下肢瘫痪:攘法,自腰部以下攘到下肢前后侧;拿法,自患肢向外侧,直拿到跟腱。

3、外治法(1)桑枝15克,川芎、当归、桑寄生、土牛膝各10克,煎汤,加黄酒1盅。每日用清洁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搽擦2—3次,以利筋脉流通。(2)醋蒸气疗法:将鹅卵石烧红,淬醋产生蒸气,熏蒸局部,能舒展肌腱,通经软坚,改善挛缩以达到纠正硬瘫的畸形,适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肌腱挛缩、关节强直等症状。具体方法:备铁桶一只,将已烧红之鹅卵石放置桶中,再淬普通米醋于卵石上,即产生蒸气。患者挛缩部位放在铁桶上,外以棉被覆盖,反复卵石淬醋,经0.5~1小时后,乘热进行机械纠正或人工按摩及压砂袋进行纠正。每日1次,直至畸形基本纠正。4、矫形支具的应用:临床多为下肢支架,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当患肢在恢复期或已产生后遗症时,因肌肉瘫痪等原因可能或已形成畸形,矫形支具可以防止畸形的发生与发展,还可以矫正轻度的畸形。②对尚未达到手术年龄的患儿,可以暂时穿用,直到能手术为止。③对于因肌肉广泛瘫痪,不能用肌腱移位等手术来恢复功能而又不愿作关节融合术者,可以永久穿用,使原来因瘫痪而不稳定的关节得到支撑,并可负重。④对于已作过肌腱手术者,可在短期内使用,使移位的肌肉在充分恢复前能得到适当的保护。⑤可以改变肢体负重的着力点。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小儿麻痹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预防或矫正畸形,保持正常的负重线,调整肌力平衡,稳定连痂或松驰关节,矫正肢体长短,尽可能去除外用支具,使患者能够自立。

上肢的重点:尽量争取保持肩外展和肘屈曲活动,腕关节在背伸功能位和1-3指的活动功能。下肢:最低要求应使瘫痪肢体在站立时能保持一定的功能位置——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