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274-2022 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正式版)_第1页
GB/T 42274-2022 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正式版)_第2页
GB/T 42274-2022 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正式版)_第3页
GB/T 42274-2022 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正式版)_第4页
GB/T 42274-2022 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布的测定二次离子质谱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42274—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1GB/T42274—2022分布的测定二次离子质谱法本文件描述了氮化铝单晶中痕量镁和镓含量及分布的二次离子质谱测试方法。1×10¹⁶cm-³,元素含量(原子个数百分比)不大于1%。注:氮化铝单晶中待测元素的含量以每立方厘米中的原子个数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GB/T14264半导体材料术语GB/T22461表面化学分析词汇GB/T25186表面化学分析二次离子质谱由离子注入参考物质确定相对灵敏度因子GB/T32267分析仪器性能测定术语GB/T14264、GB/T22461、GB/T25186、GB/T3226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方法原理品中待测元素²4Mg、Ga和基质元素7Al的离子计数率之比。利用相对灵敏度因子定量分析并计算出氮化铝单晶中待测元素的含量。5干扰因素5.1样品表面吸附的镁和镓可能影响其含量的测试结果,整个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样品与外界过多的接5.2二次离子质谱仪存在记忆效应,若测试过镁和镓含量较高的样品,仪器样品腔内可能会残留镁和2GB/T42274—20225.4样品架窗口范围内的样品分析面应平整,以保证每个样品移动到分析位置时,其表面与离子收集5.5测试的准确度随着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增大而显著降低,对于不平整样品,应通过对样品表面化学机械抛光或者化学腐蚀抛光降低表面粗糙度。5.6标准样品中镁和镓的含量偏差会导致测试结果偏差。5.7标准样品中镁和镓的含量不均匀性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6试验条件温度范围为19℃~23℃,相对湿度为30%~75%。7仪器设备离子的电子倍增器和法拉第杯,仪器分析腔的真空度优于9×10-7Pa,仪器质量分辨率应优于2000。样品架应使样品的分析面处于同一平面并垂直引出电场。8样品样品的分析面应平坦光滑,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2nm。样品边长为6mm~10mm,总厚度为0.5mm~2.0mm。具体根据样品架尺寸要求确定样品尺寸。由于氮化铝样品导电性差,测试时容易产生电荷积累导致样品电压发生畸变。测试时可对样品分析面和背面蒸镀金或铂等以增加其导电性。通过离子注入在厚度大于1μm的氮化铝单晶中分别注入⁹Ga或⁴Mg离子,分布不均匀性应不大于5%,镁、镓元素最大含量低于氮化铝原子个数的1%。待测样品应符合8.1的要求。9试验步骤9.1样品装载9.1.1开机并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待机状态(设备所有的安全机制检查均通过)。9.1.2将样品(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架,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样品污染,检查确认样品平坦地9.1.3将装有样品的样品架提前送入质谱仪的储存室,等储存室真空度优于9×10-⁵Pa后将样品架传3GB/T42274—20229.2仪器调试9.2.1设定合适的一次离子电压,开启一次离子束。9.2.2确保一次离子束流和质谱仪的稳定性。9.2.3质谱仪的传输效率是可以调整改变的,在分析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时,应使用相同的传输效率。9.3样品检测9.3.1移动样品架,选择测试样品靠近窗口中央的地方进行溅射,对中一次离子束,选择合适的狭缝宽度来提升质谱仪质量分辨能力,进行质量校准。9.3.2选择合适的一次离子束束流和扫描面积,通过调整光阑调整二次离子分析面积,扫描面积应大于分析面积的3倍以上。9.3.3打开电子枪进行电子枪参数调试,使样品二次离子计数率最大。9.3.4运行质谱仪,进行样品剖析,采集杂质元素²4Mg、Ga和基质主元素27Al的二次离子,得到杂质元素二次离子相对强度-溅射时间曲线。对于离子注入样品,测到仪器检出限后20个周期以上为止;对于均匀掺杂样品,测试到指定深度。9.3.5用与测试标准样品同样的条件测试待测样品。9.3.6采用相对灵敏度因子法进行二次离子质谱定量分析。通过相对灵敏度因子计算公式与测试数据,计算出待测氮化铝中镁、镓元素的含量。10试验数据处理10.1采用积分法按公式(1)计算相对灵敏度因子:式中:……RSF——将离子强度比转换为浓度的相对灵敏度因子,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³);ΦR——标准样品中杂质元素(镓或镁)的注入剂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²);d——测试分析结束后溅射坑的深度,单位为厘米(cm);IA(t)——t时刻杂质元素二次离子强度,单位为计数每秒(计数/s);Ib———仪器的本底信号强度,单位为计数每秒(计数/s);Ir(t)——t时刻基质主元素铝的二次离子强度,单位为计数每秒(计数/s)。10.2均匀掺杂待测样品中杂质元素含量按公式(2)计算:CA=RSF×(IA/Ir)……(2)式中:CA——杂质元素含量,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³);RSF———将离子强度比转换为浓度的相对灵敏度因子,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³);IA——杂质元素二次离子强度,单位为计数每秒(计数/s);IR——基质主元素铝的二次离子强度,单位为计数每秒(计数/s)。10.3离子注入待测样品中杂质元素注入剂量按公式(3)计算: (3)4GB/T42274—2022式中:ΦA-—待测样品中杂质元素注入剂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²);RSF———将离子强度比转换为浓度的相对灵敏度因子,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³);IA(t)--—-t时刻杂质元素二次离子强度,单位为计数每秒(计数/s);Ib——仪器的本底信号强度,单位为计数每秒(计数/s);Ik(t)——t时刻基质主元素铝的二次离子10.4如果需要对数据结果进行图形表达,应将待测元素的二次离子强度(IA)-溅射时间(t)的曲线转换为二次离子浓度(CA)-溅射深度(D)曲线,给出所需测试周期内的测试结果分布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