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师范专业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师范专业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师范专业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师范专业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全套可编辑PPT课件共十二章,分别是绪论,意识与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辅导、评估与心理测验。识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应用:能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机制,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学习目标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在还没有开始学习心理学之前,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心理学?你对心理学有什么认识和期望?你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解决什么问题?你可能给不出很圆满的回答,但头脑中会想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如何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等问题。

研究对象问题是每一门学科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与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我们不仅能直接感觉、知觉事物,记住和回忆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还能在感知、记忆、思维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加工形成一种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

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心理有时作为意识的同义词用,意识则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的构成如图1-1所示。图1-1心理现象的构成

世界上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展与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有其规律性。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心理现象对人的生活实践条件的依存性,心理活动与主体状态的关系。二、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任务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作用在于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探索心理的起源,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作用。(一)心理学研究的意义3.揭示心理的机制

心理学研究的第三类问题是揭示心理的机制。4.揭示心理的本性

心理学研究的第四类问题是揭示心理的本性。1.确定心理事实

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类问题是在质和量方面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第二类问题是揭示心理规律。(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容(一)心理学的性质

每一门科学的性质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二)心理学的分支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学科体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包含多种心理学分支。三、心理学的性质和分支(2)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科学。(5)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科学。(4)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的发展规律的科学。(6)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3)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心理并与人类心理相比较,以探求人类心理如何演而来的科学。1.基础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三、心理学的性质和分支(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2)劳动心理学是在与劳动对象、工具和环境的相互联系中研究劳动者的心理规律的科学。(3)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各种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4)医学心理学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心理学问题。(5)商业心理学是研究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品经营者与购买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6)军事心理学是研究军事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7)司法心理学也称为法制心理学。(8)运动心理学也称为体育心理学。三、心理学的性质和分支2.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71101所属学科类别:理学→心理学类修学年限:4年主要专业方向–特殊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测评;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主要学习课程–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数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培养目标与学习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特别拓展

心理学作为一种职业作为大学的一个学科,心理学的声望正稳步提高。具有心理学学位的毕业生能够从广泛的职业中进行选择。临床心理学家——从与学习困难儿童打交道到对艾滋病患者的咨询,临床心理学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这通常是社区医生或医疗部门工作的一部分。咨询心理学家——他们运用心理学理论帮助人们克服自己的问题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受雇于一般的医疗从业者、大型组织或企业,也可能自己开办心理咨询工作室。资料链接

心理学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心理学家——受聘于学校、医院、幼儿园和其他单位,诊断和解决求助者的学习困难或社会情绪问题。他们或独立工作,或在一些机构工作。健康心理学家——应用心理学原理促进更健康的生活。受聘于医院、健康研究机构、主管健康的管理部门和大学的院系等。职业或工业心理学家——在产业内工作,帮助选拔合适的应聘人员,开发培训项目,研究功效学,开发健康与安全策略及程序等。资料链接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

我们要想了解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原因,必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心理的实质。迄今为止,心理学界对于心理实质的普遍共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这也是我们应该树立的科学的心理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脑的健康状况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心理的发展水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一、心理是脑的机能3.大量的解剖和临床医学证明心理与脑的活动密切相关4.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1.心理是动物进化到具有神经系统和脑以后才产生的2.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程度紧密联系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开始环节。(2)中间环节。(3)终末环节。人的大脑反射活动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环节图1-2人的大脑反射活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离开了人脑就不能产生人的心理。但是,人脑只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

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都是对各种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反映。所有引起反射活动的内、外刺激都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指独立于人的心理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客观实际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飞禽走兽、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2)社会环境包括城市、乡村、交通运输、住宅、家庭、学校、同伴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等。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像镜子和照相机那样,是机械、刻板、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积极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以及当前的心理状态等在反映事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客观现实作为心理的源泉和内容,脑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器官,两者只有接触和相互作用才会产生心理,心理也会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种接触、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三、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

两种心理观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两种心理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1879年以前,心理学一直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看法。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物质(或身体)是第一性的,精神(即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活动是身体或脑的功能,它属于物质,可以用物理学或生理学的原理来解释。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则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心理活动独立于物质,具有与物质世界截然不同的活动规律。以此标准衡量古希腊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就能知道德谟克利特是唯物主义的,柏拉图是唯心主义的,亚里士多德则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另外,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的心理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心理学思想则是唯心主义的。在近代,唯物主义心理学家虽不缺乏,但占优势的是唯心主义心理学家。莱布尼兹、休谟、康德、缪勒、冯特等,都属于唯心主义。因此,自近代以来,不同学派之间的交锋多半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而是唯心主义心理学的内部争论。特别拓展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的历史和流派

关于人类对心理问题的探讨,许多闻名于世的古代学者的著述中有过不少论述。因此,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和中国古代的《论语》中就有许多关于人的心理的论述。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中。

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如图1-3所示)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中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现象,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但心理学到今天才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是一门很年轻的、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图1-3冯特

行为主义学派是对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如图1-4所示)。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论坛》上发表了名为《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的论文。1.行为主义学派图1-4华生

小艾伯特实验

小艾伯特实验(LittleAlbertexperiment)是一个显示人类经典条件反射经验证据的实验。这项研究也是一个刺激泛化的例子。它是在1920年由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在野外观察儿童后,有兴趣寻求对他儿童反应观念的支持,此外,他推断这种恐惧是天生的,或由于非条件反应。他认为,根据经典条件反射原理,他可以制约儿童恐惧另一个通常儿童不会害怕的独特的刺激。特别拓展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创始人是魏特墨(M.Wertheimer,如图1-5所示)、考夫卡(K.Koffka)和苛勒(W.Kohler)。“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为完形、样式、结构、组织。2.格式塔心理学派图1-5魏特墨

考夫卡与苛勒

库尔特·考夫卡(KurtKoffka,生于1886年3月18日,逝于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专著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著有《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著作,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说方面作了杰出贡献。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Kohler),生于1887年1月21日,逝于1967年6月11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他出生于爱沙尼亚雷弗尔,病逝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恩菲尔德。柯勒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特别拓展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Freud,如图1-6所示)。他是奥地利的一位精神病学家,他的代表作有《梦的解释》《精神分析新引论》《精神分析纲要》等。弗洛伊德把一个人的人格看成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系统。3.精神分析学派图1-6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这两个心理学派的不满,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而提出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如图1-7所示)和罗杰斯(如图1-8所示)。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图1-7 马斯洛图1-8 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现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广义来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学派都可称为认知心理学派,如皮亚杰学派也被认为属于认知心理学派。5.认知心理学派

不同心理学派的视角一个由四位知识渊博的心理学家组成的小组来看一头大象: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径直来到大象的身后,看着这个选定的部位,解释大象的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去敲大象的膝盖骨,被大象踢得老远。他坐在那里,为大象设计一个建设性的强化方案。认知心理学家开始哄大象做点儿什么,以确定它的发展阶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抚摸大象的耳朵,试图让大象相信它会飞。资料链接

20世纪30年代以来,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学发展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二、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例如,新行为主义学派修正了行为主义学派中的极端观点,正视意识、内部加工过程的存在,承认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中间变量。二、心理学的发展现状1.派系融合,兼收并蓄心理学吸收了其他学科尤其是新兴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促进了自身内部的发展,拓宽了研究的范围并加深了研究的深度。二、心理学的发展现状2.学科融合,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学的需要日益迫切,这促使心理学从大学讲坛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里走出来,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二、心理学的发展现状3.注重应用,日益广泛

心理学的领域前沿

目前,国内外都把脑科学的研究视为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很多心理现象都和生理机制挂上了钩,这与生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相关度。国外的另一个热点——心理咨询。国外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美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哲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学位,它已包括了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的要求。而在欧洲一名咨询工作者或心理治疗工作者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而要获得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至少5年,长的可达7年,学习的最后一年全部投入临床实习训练。毕业之后必须先去医院或者诊所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人员,1-2年之后,才有可能受聘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工作人员。而国内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要求和国际上的要求距离甚远,这有待国家某些制度的完善。特别拓展第四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方法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心理学来说,研究方法的运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初心理学之所以能最终脱离哲学思辨的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得益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心理学领域。3.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制约作用。4.教育性原则

所谓教育性原则,是指从有利于教育和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研究工作。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2.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是指要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和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心理现象。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的伦理道德原则

在以人为被试的实验研究中,如果一味的强调研究的科学性,有时会对被试造成伤害,而有些伤害是不可挽回的。所以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要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如下:1、保护易感人群。我们把那些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当研究对象是易感人群时,研究者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施以特别的保护。2、保障被试的知情权同意权。一般来说,研究者要让参与实验的被试在实验之前就了解实验的目的、程序、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等。3、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在心理实验中,研究者必须尊重被试的自由,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随其意愿放弃或推出实验。4、试验后应及时向被试提供反馈。如果被试希望获知自己的实验结果及其心理学意义,研究者应如实认真回答。5、实验结果保密。一般情况下,未得到被试的同意,实验者不能公开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没有得到许可也不能泄露被试的个人信息。特别拓展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此处所说观察法为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界定,做好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星、偶然的。观察时必须随时如实地做好记录,严格地把传闻与事实、描述与解释区分开来。应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观察。01020304

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调查法可以用来探讨被调查者的机体变量、反应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调查法1.书面调查

书面调查即问卷法,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让被调查者填写,收集资料后进行整理、分析的一种方法。(1)针对调查的目的来设计调查问卷。(3)调查问卷使用方便,所获信息便于整理、分析。(二)调查法(2)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于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的对象。2.口头调查

口头调查即晤谈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要使口头调查富有成效,首先应创造坦率和信任的良好气氛,使被调查者做到知无不言

测验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测验法的种类很多。按一次测量的人数划分,可把测验法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三)测验法(3)严格按测验手册上载明的方法记分和处理结果。(4)对测验分数的解释有一定的依据,不能随意解释。(1)选用的测量工具应适合于研究目的的需要。(2)主持测验的人应具备进行测验的基本条件。(三)测验法(四)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实验变量或自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问题有以下几个。1.被试者的自愿性问题心理学研究中被试者的自愿性是前提,不可忽视。这种自愿性是在被试者不受任何强迫并且了解和理解研究内容的情况下自由做出的。2.研究中的“欺骗”问题在有些情况下,心理学家若不使用欺骗,就不能进行研究。因此,心理学家会在研究中有目的地使用欺骗。一般来说,欺骗具有虚假的特性,会导致有害的社会结果,不仅有害于研究者,也会在被试者之间产生互相猜疑,以及违背知情的自愿性原则。资料链接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3.隐私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研究可能涉及被试者的隐私问题,应征求被试者的同意,或者采取以数字代替姓名的方式。

目前,被试者是否为特殊的研究所损害与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损害,这些是难以确定的。当前所实施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加强研究者所在部门或机构的各种形式的同行评论,这是一种既直接又严格的监督形式;成立专司伦理问题的评论委员会,以审查和检讨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资料链接演讲完毕感谢聆听第二章意识与注意识记:意识、注意的概念,意识的几种状态,注意的种类。理解: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和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应用:掌握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学习目标第一节意识概述

心理学和哲学都讲意识,但两者所讲的意识的内涵是不同的。哲学中的意识是指与物质世界相对的精神世界,所以强调的是意识的内容。心理学中所讲的意识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一、意识的概念和内容1.意识的概念(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其是指个体感觉到自身内部发生的事情。(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其是指个体觉察到外部发生的事情。(3)对自身的觉知

其是指个体觉知自己是各种体验的主体,这时个体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体来认识,是对由这些体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2.意识的内容1.自觉性和主动性

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意识能够借助语言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二、意识的特点2.抽象性和概括性

意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指意识能够借助语言实现对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认识和反映。二、意识的特点3.白日梦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4.睡眠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三、意识的状态

“白日梦”,一个美妙而又可怕的世界

小杰17岁,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内心却有一个幻想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是武功高强的将军,喜欢杀戮。每次当他想到这些屠杀、征战的画面时,就会感到很兴奋、很过瘾。小杰对这个幻想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感觉它像个幽灵缠绕着自己。从心理学来看,缠绕的幽灵叫作“白日梦”。白日梦似乎是比较偏爱青少年的。那是因为青少年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愿望,但能力又是那么有限。怎样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在幻想中来满足是最省事、便捷的事情了。白日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激发希望和信心,激发起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它还可以平衡人的心理,实现心理自慰,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但是,过分沉溺于白日梦中,它就会像毒品一样,吞噬掉人的青春和理想。特别拓展小学生睡眠时间每天至少10小时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一共30条。这道“减负令”首次明确提出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书面作业总量、学生睡眠时间,考试次数等均有明确“量表”。

“减负令”对学生睡眠时间也有明确要求,家庭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表示,睡眠是最全面而有效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孩子的脑力。特别拓展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四、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念(3)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也就是对社会的自我认识。(1)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对生理的自我认识。(2)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也就是对心理的自我认识。(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实现01020304专家提醒面对疫情自我心理调整有窍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人们对疫情的逐渐了解,在增加防范意识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过度焦虑、失眠、甚至抑郁的负面情绪,同样会影响身体健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专家提醒,调整稳定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引起免疫力下降同样很重要。对于尚未出现任何感染症状的人来说,首先要尽量维持正常生活作息。如果关注疾病相关资讯,要更多关注事实和数据,这是真实客观的。相对冷静的头脑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事情的真相,不被谣言引发恐慌。特别拓展专家提醒面对疫情自我心理调整有窍门如果已经“疑似”或被隔离了,可能会慌张和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允许情绪的表达和流动。同时,可以通过电话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倾诉,保持和外界沟通,这种“不被抛弃”的感觉,也有助于增强对抗疾病的免疫力。如果已经被确诊,在肺部功能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做一些深呼吸的练习。更多氧气的吸入和更多废弃气体的呼出对于身体有更多好处,而减慢的呼吸节律也能够帮助神经更加放松,恢复较好的身体和心理弹性。听一些放松的音乐,做一些身体放松练习,对有呼吸问题的患者同样十分有益。特别拓展

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都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1.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大量的心理学实践证明,许多人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是由于自我意识不健全或不正确造成的。2.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的心理质量

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促进自我实现。3.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不能统一,或理想自我在实现和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能够自省,能自觉地寻找原因。(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五、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随着个体心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其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等逐步趋于成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趋于协调发展;自我意识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确立。

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和心理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并且迅速发展,导致矛盾冲突日益明显。(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较快,并且开始分化,自我矛盾开始出现(3)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4)自我概念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1)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2)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青少年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高。

(2)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3)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3.青少年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1)丰富性。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为青少年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来说,在自我体验方面,男生比女生更有自信心,更富于活力,但容易急躁;女生则更热情,但容易多愁善感。从自我体验的形式来看,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4.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2)敏感性和波动性。由于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还在不断进行中,还缺乏驾驭情感的意志力量,因而他们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和波动性。从自我体验的形式来看,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4.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3)深刻性。青少年的自我体验是深刻的。他们的自我体验不仅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联系,而且与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格倾向相联系。。从自我体验的形式来看,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4.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1.全面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2.积极评价自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青少年如果以积极的态度评价自我,便会形成自尊,如果以消极的态度评价自我,便会形成自卑。(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3.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青少年要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努力提高现实自我,努力发展自己,绝不能固守自我。第二节注意概述

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心理状态的连续体。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门户,是人类进行各项活动的基本前提。认识注意现象,把握注意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例如,学生在上课时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仔细地观察挂图,聚精会神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里说的“专心致志”“仔细”“聚精会神”都是描述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状态。一、注意的含义

心算家为什么答不出卡米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心算家,不管你给他出多么复杂的计算难题,他都能立即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但是,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亲自考一考这位著名的心算家。许多人知道了都前来观看。年轻的心理学家微笑着和心算家打过招呼后,心算家客气地请他随便出题。“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6人,又上来86人。”心理学家不紧不慢地开始出题了。心算家听后微微一笑。课堂案例

心理学家又说:“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又在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6人;再在下一站下去40人,但只上来8人;又在下一站下去99人,上来54人。”这时心理学家已说得喘不过气来。“还有吗?”心算家非常同情地问心理学家。“还有。”心理学家透了口气说:“请您接着算。”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他突然叫道:“说完了,卡米洛先生!”心算家轻蔑地笑着说:“您马上要知道结果吗?”“那当然。”心理学家点点头,同样微笑着说:“不过,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乘客,我想知道的是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站?”这时心算家一下子呆住了。课堂案例

上面的例子中,心算家为什么呆住了呢?这位心理学家又是怎样把心算家难住的呢?原来心理学家巧妙地利用了注意的特点,钻了心算家的空子。注意是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当人们注意某项活动时,心理活动就指向、集中于这一活动,并抑制与这一活动无关的事物。心理学家早已料到,根据心算家已形成的心算动力定型,心算家通常只会去注意计算车厢内的乘客数的多少,也就是说,他只会对车厢乘客人数的增减感兴趣,而对火车所停靠的车站数却忽视了。于是,心理学家故意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出题,以更好地引起心算家对车厢乘客数的注意,使他无暇注意到还会有另外一个问题。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状态的两个侧面,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课堂案例

注意力和观察力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注意才能构成有效的观察。在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突然从外面冲进一个村夫,后面追着一个黑人,黑人手中挥舞着手枪。两人在会场中追逐着,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两人又一起冲出门。事情发生的时间前后不过20秒。在与会者的惊慌情绪尚未平息的时候,会议主席请所有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经过。结果,在上交的40篇目击报告中,没有一个人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其中,只有1篇的错误率少于20%,有14篇的错误率在20%—40%,12篇的错误率在40%—50%,13篇的错误率在50%以上。虽然每个人都注意到两人之中有一人是黑人,但是40人中只有4人的报告中说黑人是光头,这是符合事实的。其余的人中,有的说黑人戴了一顶便帽,有的甚至说他戴的是高帽子。关于黑人的衣服,虽然大多数人都说他穿一件短袖,但有的人说这件短袖是咖啡色的,有的人说是红色的,还有人说是条纹的。事实上,那个黑人穿的是一条白裤子,一件黑短袖,系一条大而红的领带。课堂案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本身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注意本身没有单独的反映内容,也不能脱离一定的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它总是伴随着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始终,随着一切心理过程而同时产生、进行、变化的。二、注意的本质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的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一)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种类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一)注意的种类注意力品质小凡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一看可以看上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可是一到做作业时间孩子没做五分钟就开始走动起来,这里弄弄那里也弄弄,可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作业。对于比较小的幼儿来说,她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越小的孩子他们的集中休息力的时间会越短,比如:3岁左右的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2分钟左右;4-5岁的幼儿,他们的注意力可以保持到5-10分钟左右;而6岁左右的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可以长达20分钟。可是为什么小凡看电视可以集中注意力长达两个小时而做作业就只能五分钟呢?主要是因为"注意力品质"差!注意力品质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注意力品质包括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孩子们之所以看电视能集中很长的时间一是因为电视的兴趣程度大于作业,对于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二是因为孩子的主动注意比较差。特别拓展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利用各种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既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又会使学生的注意获得发展。(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既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的分散,也可以借助它顺利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干扰因素。无意注意主要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刺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因素。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富有吸引力。因为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教师要想在课上轻轻松松地使学生集中注意,教学内容就要生动有趣,丰富新颖,避免单调、重复。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与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人的注意还取决于个体的主观状态。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是师生之间传递教学内容的桥梁。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避免单调、呆板。人长时间从事单一活动或接受单一刺激,会使神经活动兴奋性降低,导致大脑皮质的抑制,注意力就不容易维持。(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是经验获得和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艰辛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而且并非任何教学内容和活动都是新颖的,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持久地学习,还必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的兴趣。(4)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和任务的注意。(2)正确组织教学活动。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不同的智力测验有研究者通过智力测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平均成绩相等的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6个星期后,控制组学生在正常情况下接受一个智力测验,而实验组在视觉、听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接受同样的测验。其干扰分别是:7种声音的电铃在房间的不同地方断断续续地响,4个地方播放响亮的蜂鸣声,2个地方播放管风琴声,3个地方播放口笛声,有人随时敲打1个盘子,1台留声机不停地播放轻音乐,房间后面有1个聚光灯不停地到处照射,穿着奇装异服的学生吵闹着进进出出,等等。这些无关刺激使被试者感到讨厌和疲劳。但是,这两个组的智力测验的成绩却相差无几。由此可见,人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都是人的意志在发挥作用。经典实验

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学生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充分利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如果学生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分散,学生难以真正长时间地坚持学习。(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4.充分利用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课堂上学生注意的组织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虽有一定发展,但抗干扰性差,容易分心,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学习。为了克服学生学习时分心,教师不仅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注意分散的原因,还应该灵活运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集中注意于教学活动。可供参考的做法如下。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来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尽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听课的因素,如保持教室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室内的布置要简朴等;另一方面,则要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注意听课,如教师讲课时要突出重点,内容重要处要加强语气,适当重复,语言要抑扬顿挫,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和经验、情绪状态等,激发其学习兴趣。资料链接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保护和发扬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还要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例如,在开始讲授一门新课时,说明这门课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在一个新单元开始时,明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和要求;在比较难懂的地方,预先说明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等。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促使学生注意听讲。例如,当学生注意开始分散时,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或信号(如眼神、语调、走动等)加以制止;还可以要求注意分散的学生回答课堂问题;对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听课的积极性;对于那些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应提醒他们遵守课堂纪律,并在课下加以批评,指出其不注意听讲的可能后果。资料链接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在教学中,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涣散;但是,如果只让学生依靠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性和意志品质的发展,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上课之初,教师需要组织教学,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有意注意,以使学生的注意能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如适当运用直观材料或趣味性的谈话,让学生对新课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当逐步进入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又应当设法使学生加强有意注意,认真思考与理解;等等。当然,使学生的注意做节奏性的变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注意发展水平和表现情况巧妙地安排,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资料链接四、注意的功能

注意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组织和调节作用。

1.选择功能当代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考察了人的注意。人的大脑作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其加工能力或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因此,人的大脑必须在认知活动中对信息进行选择与组织。四、注意的功能

2.保持功能外界大量的信息输入后,必须经过足够时间的注意才能保持在意识之中。注意可以使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直到顺利完成认知活动或行为动作、达到目的为止。四、注意的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有目的的控制,根据活动的目的和需要做到注意的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必要时,可参与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注意能够对心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使其保持在一定对象或目标上。3.呼吸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1.适应性的运动

当人注意某一事物时,有关的感觉器官常常朝向刺激物,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人的全身心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只指向于特定对象,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其他动作会停止或消失。五、注意的外部表现第三节注意品质的培养

注意的品质也称为注意的特征,它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注意好坏的标准,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个方面。一、注意的基本品质

注意的广度又称为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瞬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一)注意的广度

关于注意广度的研究关于注意广度的研究很早就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心理学家耶文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布上放置了一个白盘子,然后在上面撒黑豆,让被试者迅速判断盘内黑豆的数量。实验表明,当盘子内的黑豆在3粒以内时,被试者的判断正确率为100%;当盘子内的黑豆为5粒时,被试者的判断开始发生估计上的错误;在盘子内的黑豆为6—9粒时,被试者的判断错误率在50%以下;当盘子内的黑豆超过9粒时,被试者的判断错误率明显上升,大于50%。1830年,心理学家哈密顿也做过相似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一把石弹子,发现人不容易注意6个以上的石弹子。他把石弹子三五个一堆放置,人能清楚注意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后来,心理学家用专门的实验仪器速示器对视觉的注意广度进行了测定,让被试者注视速示器,主试者在1/10秒的时间内呈现印有一些数字、图形或字母的卡片。结果表明,成人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或3—4个几何图形。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做的辨认汉字的实验表明,人们对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个字只能看清3—4个,对有联系的词可看到5—6个汉字。当刺激物的数量增多、呈现速度加快时,人们判断的错误会增加。资料链接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越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那么,人们能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人们对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排列无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地注意。(一)注意的广度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有这样的实验:用速示器呈现一些英文字母,其中有些存在书写错误。要求一组学生在短时间内判断哪些字母书写有误,并报告字母的数量;要求另一组学生报告所有字母的数量。(一)注意的广度3.个体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例如,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地理解。(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的稳定性,不能只看注意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尽管注意的稳定性的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但人的注意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状态。例如,当你注视如图2-1所示注意的起伏图时,会发现位于中间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进去;不管我们如何集中注意,大、小正方形总这样跳跃式地变更着。图2-1注意的起伏(二)注意的稳定性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注意对象的特点。(2)主体的身心状态。(3)对活动的态度。注意的稳定性训练01找一个闹钟,让学生听它的滴答声,并伴随着闹钟的声音,在心中默念"滴答、滴答、滴答……".念15个,反复做8遍。02家长每念一个词语,孩子认真听,当听到地名就马上举起右手,当听到动物就马上举起左手。飞机北京青蛙美国篮球猴子日本书包电冰箱公鸡葡萄鸭子广州电话机被子兔子深圳手机乌龟羽毛球东京飞机黑板刷特别拓展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可能的。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学生上课时一边听,一边做笔记,还一边思考;汽车司机在双手操纵方向盘的同时,两眼还要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车辆和灯光信号等。(三)注意的分配(1)活动的熟练程度。

人们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其中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或几种都是熟练的。(2)活动之间的联系。

如果个体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毫无联系,则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很困难。(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其条件有以下几个:

客观现实作为心理的源泉和内容,脑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器官,两者只有接触和相互作用才会产生心理,心理也会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种接触、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三、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品质。注意的转移是注意的动力特征。(四)注意的转移(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大,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越缓慢;如果对原来的事物注意紧张度低,则注意的转移就比较迅速。(四)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的因素有以下几个:(2)新的事物或活动的特点。新的事物或活动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迅速;新的事物或活动越不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四)注意的转移(3)主体的神经类型。注意的转移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神经活动灵活的人比神经活动不灵活的人注意转移得快。(四)注意的转移小学生爱玩游戏专家:可带孩子多运动转移注意力“孩子爱玩游戏,同伴之间的从众效应是原因之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司法医院医生陈正发说,当身边的同学都玩时,孩子很可能因为从众效应跟着玩。同时,不当的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沉迷于游戏的愿意之一。目前许多家长在孩子成绩不好时,就“一票否决”孩子的能力,这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许多孩子便选择在游戏世界中寻找替代。另外,青少年的好奇心、父母的“示范”也是原因之一。“首先要知道孩子沉迷的原因,对症下药。”陈正发说。家长在暑假管教小“游戏迷”时,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中,孩子对于游戏的关注可以得到有效转移,同时还能强身健体。当孩子出现改变的迹象时,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诸如“孩子,你真棒”之类的话语,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觉到‘爱’的存在。”陈正发表示,这也能让孩子更具有安全感。特别拓展

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一般认为,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还没有完善。有人用不连续图形作为刺激材料,研究了小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其图形如图2-2所示,分别为被5条白横道分成6部分的“K”字母图和6条不连续黑线条组成的“狗”的轮廓图。被试者为小学二年级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无意注意组的学生,在材料呈现前要求其辨认图形的内容,材料呈现后却要求其报告看到的线条数;对有意注意组的学生,则明确要求其观察图形中的线条数。

资料链接图2-2不连续图形

研究发现,小学年二级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估计正确率大致相当;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的估计正确率比无意注意的高出很多,且差异显著。这就表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无意注意接近;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在认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资料链接

在无意注意条件下,对狗轮廓图中线条数的估计正确率,小学五年级学生明显高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对字母上白横道的估计正确率,小学二年级学生和小学五年级学生很接近。这可能与知觉这两种材料的加工性质不同有关。因为要想看出狗的轮廓,必须把黑线条组织起来,这样黑线条就成了“组织材料”;而要想认清字母K,则必须排除白横道的影响,这样白横道就成了“排除材料”。这说明对于“排除材料”的无意注意,小学二年级学生已有较好发展;而对“组织材料”的无意注意,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较低,到五年级时有明显提高。各年级男、女学生的估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表明男、女学生的注意发展水平几乎是一致的。资料链接

注意的品质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的品质与先天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教育和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1)扩大学生注意的广度。这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一定的素养。例如,在外语学习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需要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语法规则,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2)增强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注意的分散。一方面,要创设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防止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意志力的锻炼,克服内部干扰。此外,还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3)加强注意分配的训练。例如,为提高课堂效率,可训练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还可训练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观察教师的演示。根据注意分配的条件,需要对学生进行听讲、书写、表达等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当这些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做到“一心二用”。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4)提高注意转移的能力。注意的转移同人的先天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提高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根本上是提高其自我行为的监控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服从教学安排,及时转换注意的对象。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演讲完毕感谢聆听第三章感觉和知觉识记:感觉、知觉、社会知觉的相关概念及各种感知类型。理解:对影响感觉和知觉的因素有深入理解,把握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等相关内容。应用:能够运用感觉和知觉的相关理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目标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也是复杂多样的。和知觉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人类的大脑处于黑暗、寂静的头骨中,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受到凡·高作品中耀眼的色彩?开车时能够欣赏摇滚乐的节奏和曲调?酷暑中吃西瓜时感觉特别爽口?能感受到亲吻孩子时温柔的触碰?能闻到春天野花的芬芳?也就是说,大脑是如何对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刺激产生感觉的呢?1.感觉的概念一、感觉的概念与特征一、感觉的概念与特征2.感觉的特点(1)感觉所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而不是间接起作用或者过去直接起作用的事物。(2)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个具体的特性,即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全貌或整体。感觉虽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光波和声波,但这些并非个体体验世界的方式。我们看到的不是光波,而是墙上的海报;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广播中的音乐。感觉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始,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使刺激变得有意义和有趣。1.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概念与特点(1)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什么,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2)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3)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二、知觉的概念与特点2.知觉的特点与感觉相比,知觉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于感觉的特点: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有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的、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内部感觉是有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的、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一)感觉的分类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1)视觉。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称为视觉。视觉是人的主导感觉。光波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强度、波长和纯度。与物理属性相对应,人对光波的感知也有三种特性,为亮度、色调和饱和度,如图3-1所示。1.外部感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我们接收的外界信息,约有10%是由听觉通道输入的。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波振动鼓膜产生的感觉就是听觉。人耳的构造如图3-2所示。(2)听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3)嗅觉。某些物质的气体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时产生的感觉称为嗅觉。引起嗅觉的适宜刺激是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接受嗅觉刺激的感受器是鼻腔黏膜的嗅细胞。(4)味觉。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感觉称为味觉。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是位于舌表面、咽后部和腭上的味蕾。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5)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称为肤觉。引起肤觉的适宜刺激是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或伤害性刺激。接受肤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口腔黏膜、鼻黏膜和眼角膜上(如皮肤内的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触盘、环层小体、棱形末梢等),呈点状分布。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①触压觉。

由非均匀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称为触压觉。触压觉包括触觉和压觉。机械刺激作用于皮肤表面而未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的感觉是触觉,机械刺激使皮肤表面变形但未达到疼痛时产生的感觉是压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②温度觉。

温度觉是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冷觉和温觉的划分以生理零度为界限。生理零度是指皮肤的温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刺激高于生理零度时,引起温觉;温度刺激低于生理零度时,引起冷觉;温度刺激与生理零度相同时,则不能引起冷觉和温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③痛觉。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有一个灵敏的痛觉系统往往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灵敏的痛觉系统对人的生存至关重要,对有机体具有保护作用。(1)动觉。(2)平衡觉。(3)机体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2.内部感觉(二)知觉的分类1.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分类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分类,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通过空间知觉,人们可以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以及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人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的速度。似动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图片)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例如,分别呈现两条直线,为一条水平线、一条垂直线,或两条线互相平行。当呈现两条直线的时距过短(低于30毫秒)时,我们会看到两条直线同时出现;当呈现两条直线的时距过长(超过200毫秒)时,我们会看到相继出现的两条直线;当呈现两条直线的时距为60毫秒左右时,我们会看到从一条直线向另一条直线的运动,如图3-4所示。资料链接资料链接(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3)自主运动。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它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4)运动后效。我们在注视同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我们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在向上飞升;我们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些都是运动后效。资料链接(二)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分析器对事物反映的清晰度分类,知觉可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1)精确知觉。精确知觉是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清晰的反映。(2)模糊知觉。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映像不清晰,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模糊知觉。2.根据知觉分析器对事物反映的清晰度分类(3)错觉。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时间错觉。②运动错觉。③形重错觉。④视错觉。在视错觉中,主要表现为几何图形错觉,如图3-5所示。(二)知觉的分类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的一般规律心理物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是心理量的计量问题,也就是借助物理量和一定的函数关系来表示感觉。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之间存在着依从关系。一、感受性及其变化一、感受性及其变化(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两者呈反比。如表3-1所示。(三)感觉的相互作用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该刺激的性质,同一感受器接受其他刺激和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一刺激的感受性产生影响,这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称为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①视觉适应。视觉适应分为光适应和暗适应。人刚从暗处走到亮处时,最初的一瞬间会感到强光让人眼睛睁不开,什么都看不清楚,要过几秒钟才能恢复正常,这就是光适应。光适应是视觉器官对强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过程。(1)感觉适应。(三)感觉的相互作用②听觉适应。与视觉适应相比,听觉适应就很不明显。较强的连续的声音,如工厂高音调的机器声持续作用于人,会引起听觉感受性降低的适应现象,甚至出现听觉感受性的明显丧失。(三)感觉的相互作用③嗅觉适应。嗅觉适应的速度与刺激的性质有关。人对一般的气味,经过1—2分钟即可适应,对强烈的气味则要经过十几分钟才能适应,对特别强烈的气味、令人厌恶的气味则很难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三)感觉的相互作用④味觉适应。味觉适应较明显,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