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时空观念掌握科举制度隋朝创立,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和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3、历史解释:运用史料、图示等认识理解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及赋税制度的内涵。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4、唯物史观:认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建设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5、家国情怀:感悟制度的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一、选官制度1、魏晋以前中国选官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各阶段选官的标准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选官方式?快速阅读课文P40--41,思考以下问题:2、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选官的方式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3、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有怎样的创新?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又是如何发展完善的?4、如何评价科举制?一、选官制度血缘关系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军功战国-秦朝品行才能汉代魏晋南北朝军功爵制察举制隋唐至清①魏晋以前中国选官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各阶段选官的标准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选官方式?阶段标准方式世袭建立军功推荐????1、选官制度回顾一、选官制度材料一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油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材料二

【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2、魏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②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选官的方式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背景:(1)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2)抑制地方大族,集权中央;(3)察举制自身弊端,不适应选拔需求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西晋)影响:选拔方式:品评官(中正官)评定、推荐高门(上品)寒门(下品)材料三: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1)初期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2)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一、选官制度③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有怎样的创新?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是如何创立并发展完善的?3、隋唐选官制度——科举制背景:材料五: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②统治者要求巩固权力,加强中央集权③九品中正制的弊端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创立:发展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殿试一、选官制度材料六

唐代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七

当然,科举制度亦有自身的缺点。由此形成的对学问之膜拜,加上百姓对官府的一贯敬畏,长久以来将中世纪的贵族政权没落以后的中国社会割裂为两大阶层。而科举考试偏重文学、历史和学术问题,使得统治阶层产生一种讲求考证、沉溺文学或一味好古的倾向,这对培养求是致用的思想是很不利的。这种制度虽然使中国保持了上千年的稳定,但是它同样也阻碍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④如何评价科举制?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产生了哪些影响?积极:①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消极:忽视实用性学问,束缚人思想、阻碍个性自由发展和近代自然科技的进步。历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及趋势血缘关系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军功战国-秦朝品行才能汉代门第魏晋南北朝发展趋势①选官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演变为才学,趋向公开公平。②选官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③选官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察举制考试成绩隋唐至清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创新:官员选拔变得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军功爵制一、选官制度标准方式世袭建立军功推荐中正品评推荐考试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1、有学者在论述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材料意在说明()A.国家人才选拔以财力作为基础B.文人学士集团成为贵族阶层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被改变D.中国社会已经形成重学风气CD针对训练3、有学者写道:“皇权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官;皇帝总是要和当时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贵族集团或豪强大族联姻,以加强皇权和他们的联系。”与材料所述现象相伴随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藩镇制4、(2016全国卷)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BA针对训练二、三省六部制快速阅读课文P41,思考以下问题:1、从秦朝到魏晋南北朝,中央机构是如何发展演变的?2、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如何分工的?又是如何进行运作的?3、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和意义?二、三省六部制1、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三公九卿皇帝皇帝三公九卿中朝掌决策,外朝掌执行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中朝①从秦朝到魏晋南北朝,中央机构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皇帝尚书台三公九卿秦朝三公九卿制中朝外朝制西汉东汉设尚书台魏晋南北朝隋唐?三省制皇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二、三省六部制2、三省六部制内容政事堂(中书门下)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草拟诏令负责执行审核诏令吏户礼兵刑工

运作方式:三省六部制新在哪?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互相牵制,加强皇权②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如何分工的?又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二、三省六部制材料八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皇帝命令,在“敕”字下,须加盖中枢、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民主性三分相权决策的程序性分工、家事和国事分离,节制君权决策权和行政权分离,职责分明,彼此制约思考: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和意义?特点:意义:2、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制魏晋南北朝尚书台东汉中朝外朝制汉武帝三公九卿制秦代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演变特点:

①皇帝通过削弱/分化相权来强化皇权;

②中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③宰相职位由实位转为虚位,宰相权力不断分化。中国古代中央中枢体系的演变趋势、演变特点中朝掌决策,外朝掌执行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省共同决策行使权力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离,程序化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等于一身合作探究5、有学者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行政体系

D.“皇权下的民主”,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A6、唐代前期,对于重大军国大事,在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都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先由宰相主持在尚书省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并将议定结果上报皇帝。这一做法()A.防范了宰相集体专权 B.减轻了皇帝政务负担C.提高了国家决策效率 D.体现了决策的合理性D针对训练CB7、易中天评价某制度“更看重的是权力的制衡,把立法与执法、决策与行政分离开······它是一个严密而精致的体系,尽可能地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他最有可能评价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汉朝的中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清朝的密折制度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针对训练快速阅读课文P42--43,思考以下问题:1、魏晋时期赋税制度是什么?内容是什么?2、唐初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起了什么作用?3、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背景、目的、内容是什么?4、如何评价两税法?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伐兵役、徭役等,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叫做赋税制度(也叫赋役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一般包括:1.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户税(调);3.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5.其他杂税古代民众的义务:“税”+“役”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概念解析什么是赋税制度?1.春秋到两汉时期的赋税制度教材补遗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按土地肥瘠征税;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春秋时期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秦汉时期租税轻,丁税重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2、魏晋时期内容: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均田农民的赋税负担,以一夫一妇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为调,粟二石,为租。——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以人丁为标准租:粮食(粟)调:绢帛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3、隋—唐初租庸调制庸:纳绢或布代役①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②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作用租庸调制特点: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②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③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均田制:指政府不触动原有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封疆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一般情况下,土地只允许使用不允许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租调制①魏晋时期赋税制度是什么?内容是什么?②唐初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起了什么作用?三、赋税制度两税法4.唐朝后期材料九: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白寿彝《中国通史》背景:目的:确立:内容:③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背景、目的、内容是什么?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2)政府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实施两税法解决财政困难租庸调制两税法征税标准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征税次数征收内容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租庸调、杂役户税和地税受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一次征收夏、秋两季征收实物钱物两收放松了人身控制简化了税收种类扩大了收税对象征税时间固定了实物税向货币税过渡4.唐朝后期:两税法变化创新之处:三、赋税制度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比,有哪些变化与创新?反映了赋税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合作探究①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以财产为主转变

②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③税收种类简化④征税内容由实物向货币转化发展趋势三、赋税制度积极:①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4.唐朝后期:两税法④如何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吏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白居易《重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消极:土地兼并严重,官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