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民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隋文帝的历史存在感相对较低,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却将他与秦始皇、忽必烈一起编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A.正式确立科举制 B.开通京杭大运河C.缔造“开元盛世” D.实现国家大一统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C.劳动人民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3.唐代诗人皮日休曾评价大运河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以下诗句中和此观点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C.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D.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看此河4.有学者认为,隋朝有四大成就,第一是完成统一,第二是创新制度,第三是重大工程,第四是选人制度。对此,下面的理解准确的是()A.统一---隋炀帝 B.制度---废丞相C.工程---紫禁城 D.选人---科举制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②玄奘西游天竺③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7.唐代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自武将 B.宋代文化相对唐朝更为发达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科举制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8.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印证了唐朝时期()A.中外交流广泛 B.中印贸易频繁C.中日友好往来 D.中非文化互鉴9.如果我们想了解唐朝时期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我们可以翻阅的历史书籍是()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10.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下列属于书法家的人物有()①李渊②颜真卿③吴道子④柳公权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1.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经济繁荣发展 B.手工业水平高超C.社会风气开放 D.盛唐气象12.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如他在《垂老别》一诗中,用“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是()A.黄巾起义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13.目录是单元教学内容的统领。下图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4.“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施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C.唐玄宗李隆基 D.宋太祖赵匡胤15.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判断“通判”的作用是()A.分散知州的权力 B.收地方财赋于中央C.分离握兵权与调兵权 D.分割宰相的权力16.北宋初期,“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思想,统治者在地方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B.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C.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D.分化事权,削弱相权17.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B.减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结束北宋与辽和西夏对峙的局面D.消灭大官僚、大地主势力1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能正确反映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是()A. B.C. D.19.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的意图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醉生梦死C.咏叹了西湖秀色 D.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20.宋代商业方面大发展,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商业革命”,主要是因为()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21.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唐朝妇女缠足、坐轿;宋朝妇女骑马、打马球B.唐朝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朝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C.唐朝活字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朝指南针、火药得到广泛应用D.唐朝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22.《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的经过。这表明此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 B.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C.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D.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23.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像《窦娥冤》插图《资治通鉴》书影A.频繁的对外贸易 B.发达的宋代经济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繁荣的宋元文化24.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水乳交融,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面年代尺反映出的我国古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方式是()A.设置管理机构 B.开放边境贸易 C.册封宗教领袖 D.平定民族叛乱2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王朝。”下列法项不属于宋朝“发展、创新”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指南针的发明C.词的兴盛 D.活字印刷术发明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隋唐到宋元时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完善与巩固加强的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古代的“第五大发明”。(1)材料一描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明”正式确立的标志是?材料二:如下图所示:(2)材料二图片中展示的是唐太宗时期完善的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三:(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放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3)材料三中赵普分析唐末以来天下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认为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请用材料原文回答)材料四: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一项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从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对比有何变化趋势?材料五:元统治者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5)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结合材料四及所学指出,元朝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叫什么?27.中国古代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所示:图一图二(1)请说出图一大运河的起止点以及历史意义。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叫什么?材料二: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到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明、商业发展两方面举例说明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各举一例)材料四: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4)材料四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此变化基本完成于什么时期?(5)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民生问题等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所有这些国家中,以唐朝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善骑射。”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和平友好局面。(1)材料一中“松赞干布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统治者除和亲,还采取了哪些方式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唐朝奉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城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中外文化交流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大唐文化传播四方”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三:《中国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