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三新联盟校期末线上测试七年级历史【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B符合题意。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1956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A不符合题意。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C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人类化石。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和现代人很接近。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2.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依据以下图片判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由此可知,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B。3.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提示1:他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耕田以为土,苗地以为井。被人称为神农氏提示2: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A.炎帝、盘古 B.炎帝、黄帝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信息可知,提示1中“教民耕耨”指的是教人民耕种,这是炎帝的突出贡献,所以神农氏指的是炎帝,提示2中“轩辕氏”指的是通过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塑造炎黄部落的黄帝,他们二人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与盘古有关的传说是盘古开天,与女娲有关的传说是女娲造人,均与提示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启继承禹的王位D.商汤灭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就形成了周朝等级制度,故D符合题意;禅让制是邦国时代的首领传承制度,启创立王位世袭制,秦朝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6.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汤和周武王都是仁德之君,“有功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同时他们都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如商汤重用伊尹,周武王重用姜尚等,C项正确;夏桀和商纣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其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都是大势所趋,并非历史的倒退,因此,④不能选,排除ABD项。故选C项。7.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图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两件绝世青铜精品铸造于商朝。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8.《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①周王室地位下降②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可知,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①符合题意;齐、楚、晋等诸侯国势力大增,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②符合题意;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③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因为①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9.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片所给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变法改革,通过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是远古人类时期的时代特征;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抓住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需熟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过程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发生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10.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统一的历史得益于商鞅变法,证明法家的思想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ABCD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晚期。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故属公元前3世纪。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秦王扫六合”是解题的关键。首先学生要会世纪和年代换算。年代的百位数+1,得到的就是世纪数。如公元3世纪,就是2百多少年;四位数的年代,连同千位一起计算,得到结果就是世纪数。如1949年就是20世纪。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可知是公元前3世纪。1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符合史实的()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③朋友送给我一部《史记》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的长官是县令,①符合史实。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②符合史实,A项正确;《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其生活的时期在秦朝之后,太学是汉武帝为推广儒学而在长安设置的机构,其出现的时间也在秦朝之后,③④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1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分析题文的“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表明秦始皇认为皇帝至高无上;题文的“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表明秦始皇在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ABD对题文材料的理解不准确,故选C。点睛:在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秦始皇的权力高于一切,他的行为是为了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14.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A项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之后,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前中国王朝更迭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与题意不符;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此前中国王朝更迭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与题意不符;D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与题意相符。故选D。15.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朝廷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景象——“文景之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B.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C.文帝景帝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很大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文帝景帝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汉武帝生活在汉文帝和汉景帝之后,所以汉武帝与文景之治的出现无关。ABC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要注意区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统治的先后顺序,不要混淆知识点。16.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人口(万人)辖郡(个)中央45015封国85039A.颁布推恩令 B.铸造五铢钱 C.北击匈奴 D.盐铁官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说明诸侯王控制的人口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选项A符合题意;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是汉武帝维护大一统采取的经济措施,北击匈奴是军事措施;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名迹,了解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东汉班固称赞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表明司马迁()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C.忽视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名迹,了解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和“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以看出司马迁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故D符合题意;坚持“有闻必录”原则、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的说法明显错误,故AB不符合题意;忽视实地考察的真实性与题干的“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名迹,了解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的相关史实。19.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米饭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产量提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喜欢吃面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饮食上的融合,出现了材料所述“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米饭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现象,A项正确;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排除B项;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大米,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交融 B.宗教传播 C.商业繁荣 D.江南开发【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少数民族采桑养蚕”“汉族制作少数民族食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汉人穿着带有胡人特色的服装,少数民族贵族穿着汉族服装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传播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古代商业繁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民族交融,不是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共40分)21.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和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热播历史剧《芈月传》中有一幕,秦国的四方馆里为治国理政热闹异常。一人文绉绉的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应该儒家治国”。另一人情绪激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更适合秦国”。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归纳儒家、法家的治国主张并列举其代表人物各一位?(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民勇于公战”跟变法中哪一条款有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历史事件对秦国有何影响?【答案】(1)①百家争鸣②儒家:以德治国(为政以德)——孔子或孟子;法家:以法治国(法治)——韩非子。(2)①商鞅变法②奖励军功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孟子提出的主张是实行“仁政”,反对不义战争。法家韩非提出的主张是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二“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变法法令中“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的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2.“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中国社科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3)材料三中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什么事件之后逐渐开通的?依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材料中所说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答案】(1)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2)郡县制。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3)张骞通西域;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丝绸织品、瓷器、茶叶。(能完整答出)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主张“仁”,提出仁者爱人,孟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关注民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可知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县的长官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可知这一制度的目的是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络西域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结果为丝绸之路开通创造了条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得出丝绸织品、瓷器、茶叶。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三“(海上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可以得出是指海上丝绸之路。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材料二材料三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材料四北魏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