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动物生理学题库(一)
第二篇(江南博哥)动物生理学(一)
1.内环境稳态是指()。
A.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变
B.理化性质不变,成分相对稳定
C.成分不变,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D.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
E.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活动,把内环境的变化控制在一个狭
小范围内,即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
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2.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主要是()。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Mg2+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
E.Fe2+平衡电位
答案:A
解析: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静息膜
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是K+的平衡电位。
3.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
A.形成凝血酶
B.形成纤维蛋白
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
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
E.血小板填塞血管损伤处
答案:B
解析:凝血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
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为纤维蛋白的形成,最终形成血凝块。
4.犬心电图检查见QRS综合波和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大小、间隔各异的
扑动波。最可能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是()。
A.心室扑动
B.室性逸搏
C.心房扑动
D.窦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心动过速
答案:A
解析:QRS波群反映兴奋在心室各部位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波群起点标志心
室已有一部分开始兴奋,终点标志两心室均已全部兴奋,各部位之间暂无电位差,
曲线又回至基线。T波呈一个持续时间较长、幅度也较大的波,它反映心室肌复
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因为不同部位复极化先后不同,它们之间又出现电位差。
T波终点标志两心室均已全部复极化完毕。犬心电图检查见QRS综合波和T波完
全消失,代之以形状、大小、间隔各异的扑动波,最可能的心律失常是心室扑动。
5.促使毛细血管内液体向外滤过的力量是()。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答案:E
解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
吸收,由四个因素共同完成,即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静水压(Pif)、血
浆胶体渗透压("P)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nif)。它们的作用:Pc和nif是
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即生成组织液)的力量,而np和Pif是
将液体从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即重吸收)的力量。
6.抑制动物吸气过长过深的调节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间脑
D.脑桥
E.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
布在大脑皮质、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脑桥的头端1/3区域内,有调
整延髓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呼吸调整中枢,其能抑制延髓吸气
中枢的紧张性活动,使吸气向呼气转化。
7.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
A.胞吞
B.易化扩散
C.简单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原发性主动转运
答案:D
解析:小肠吸收葡萄糖是通过与钠吸收相偶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机制。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存在着Na+-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它们有特定的与糖和钠
结合的位点,形成Na+-载体-葡萄糖复合体,通过转运载体的变构转位,使复合
体上的结合位点从肠腔面转向细胞浆面,释放出糖分子和钠离子。载体蛋白重新
回到细胞膜的外表面,重新转运。细胞内的钠离子在钠泵的作用下转运至细胞间
隙进入血液,细胞内的葡萄糖通过扩散进入细胞间液而转入血液中。此过程反复
进行,把肠腔中的葡萄糖转运入血液,完成葡萄糖的吸收过程。
8.动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基本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自分泌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E
解析:动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基本调节方式: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皮肤温度感受器
受到刺激,温度变化的信息沿躯体传入神经脊髓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另
外,体表温度的变化通过血液引起机体深部组织温度改变,中枢温度感受器感受
到体核温度的改变,也将温度变化信息传递到下丘脑;后者对信息进行整合,发
出传出指令,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和汗腺分泌;通过躯体运
动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动,如战栗等;通过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
腺激素等的分泌改变机体代谢率。通过上述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保持机体体温相
对稳定。
9.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K+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1-内流
答案:C
解析: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前膜的去极化和膜
上电压门控Ca2+通道的瞬时开放,Ca2+借助于膜两侧的电化学驱动力流入神经
末梢内,使末梢内的Ca2+浓度升高。Ca2+浓度可驱动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使
其与接头前膜融合,并将小泡内的Ach释放到接头间隙,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
至终板膜上,与Ach受体结合并激活后者,使间隙内正离子(主要是Na+)大量
内流,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也称终板电位。
10.动物分泌雄激素的主要器官是()。
A.睾丸
B.附睾
C.输精管
D.精囊腺
E.前列腺
答案:A
解析:睾丸是雄性动物的主要性器官,分泌的主要激素为雄激素,由睾丸间质细
胞合成,包括睾酮、双氧睾酮和雄烯二酮。
11.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
A.铜
B.锦
C.锌
D.钻
E.铁
答案:E
解析: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特殊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占红细
胞成分的30%~35%o
12.动物第一心音形成的原因之一是()。
A.房室瓣关闭
B.半月瓣关闭
C.心室的舒张
D.心房的收缩
E.心室的充盈
答案:A
解析:第一心音发生于心缩期的开始,又称心缩音。心缩音音调低、持续时间较
长。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以及射血开始引起的主动
脉管壁的振动。
13.呼吸过程中的有效通气量是()。
A.肺活量
B.潮气量
C.补吸气量
D.补呼气量
E.肺泡通气量
答案:E
解析: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一部分停留在无效腔内,另一
部分进入肺泡。可见肺泡通气量才是真正的有效通气量。
14.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延髓
E.下丘脑
答案:E
解析:在环境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动物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
效应器等所构成的神经反射机制,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达到动态平
衡,维持体温恒定。
15.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动物出现少尿或无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囊内压降低
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答案:B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内皮细胞肿胀,基膜增厚,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
腔变得狭窄或阻塞不通,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造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
结果出现少尿或无尿。
16.能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
A.a受体
B.B受体
C.M受体
D.N1受体
E.N2受体
答案:C
解析:阿托品可与M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作用,故阿托品是M
受体的阻断剂。
17.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A细胞
B.B细胞
C.D细胞
D.F细胞
E.PP细胞
答案:B
解析:胰腺的内分泌部分为胰岛。胰岛细胞依其形态、染色特点和不同功能,可
分为A、B、D、F等细胞类型。其中A细胞(25%)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60%〜
70%)分泌胰岛素;D细胞(约10%)分泌生长抑素(SS)。
18.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分泌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和催乳素
B.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C.促性腺激素和促黑激素
D.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E.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B
解析: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元分泌的激素包括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激素经轴突运送至神经垂体贮存,机体需要时由垂体释放入血,构成了下丘脑一
神经垂体系统。ACE均是腺垂体所分泌,CE又属于“促激素”,而D是肾上腺所
分泌。
19.褪黑素对生长发育期哺乳动物生殖活动的影响是()。
A.延缓性成熟
B.促进性腺的发育
C.延长精子的寿命
D.促进副性腺的发育
E.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答案:A
解析:松果体合成和分泌的褪黑素是色氨酸的衍生物,对生殖活动的影响:在哺
乳动物,褪黑素主要是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表现为抑
制性腺和副性腺的发育,延缓性成熟。
20.直接刺激黄体分泌孕酮的激素是()。
A.褪黑素
B.卵泡刺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C
解析:促黄体生成素(LH)在排卵后维持黄体细胞分泌孕酮,因此,LH是孕激
素分泌的直接刺激因子。
21.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A.组织间液
B.血浆
C.细胞内液
D.脑脊液
E.淋巴液
答案:C
解析: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将体液分为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其总量约占体液的2/3;细胞
外液则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约占体液的1/3。细胞外液的分布比较广泛,包
括血液中的血浆,组织细胞间隙的细胞间液(也称组织液),淋巴管内的淋巴液,
蛛网膜下腔、脑室以及脊髓中央管内的脑脊液。因此,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细胞内液。
22.机体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血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E.细胞内液
答案:D
解析:通常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物质组成不变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C.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D.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E.内环境的成分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内环
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活
动,把内环境的变化控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即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
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
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2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应
适
A.
应
反
BC.
射
反
奋
D.兴
制
E.抑
答案:C
力析: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
动方式是反射。
2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特点的是()。
A.反应速度快
B.作用范围局限
C.反应速度快而准确
D.作用范围广而且作用时间持久
E.作用范围局限而且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D
解析:由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很快,神经纤维的分布很精细,因此,神经调节
具有迅速而准确的特点。
26.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答案:A
解析: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
27.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答案:D
解析:静息状态下膜电位的状态为外正内负,当膜内负值减小时称为去极化,去
极化到膜外为负而膜内为正时称反极化。
2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峰电位
B.阈电位
C.负后电位
D.局部电位
E.正后电位
答案:A
解析: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当细胞受到一次
适当强度的刺激后,膜内原有的负电位迅速消失,进而变为正电位,这构成了动
作电位的上升支。动作电位在0电位以上的部分称为超射。此后,膜内电位急速
下降,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由此可见,动作电位实际上是膜受到刺激后,
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翻转和复原的全过程。一般把构成动作电位主体部分的脉冲样
变化称为峰电位。
29.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A.去极相之后
B.超射之后
C.峰电位之后
D.正后电位之后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一般把构成动作电位主体部分的脉冲样变化称为峰电位。在峰电位下降支
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以前,膜两侧电位还有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一般是先
有负后电位,再有正后电位。因此,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峰电位之后。
30.静息状态下,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
A.12倍
B.30倍
C.50倍
D.70倍
E.90倍
答案:B
解析:静息状态下,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远高于膜外K+浓度,大约为30倍。
31.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Na+浓度的()。
A.1倍
B.5倍
C.12倍
D.18倍
E.21倍
答案:C
解析: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Na+浓度,大约为12倍。
32.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作用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被动转运
答案:B
解析: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的K+浓度远高于膜外,且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
结果K+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
33.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
答案:E
解析: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的K+浓度远高于膜外,且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
结果K+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膜而留
在膜内,故随着K+的移出,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当K+外移造成的电场力
足以对抗K+继续外移时,膜内外不再有K+的净移动,此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
电位即为静息电位。
34.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错误的是()。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其大小接近钾离子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其大小接近钠离子平衡电位
答案:E
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是K+的平衡电位,而不是钠离子的平衡电
位。因此,E的叙述是错误的。
35.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细胞膜对Na+有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
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
答案:D
解析:如果人工改变细胞膜外K+的浓度,当浓度增高时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减小,
当浓度降低时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增大。
36.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解析:如果人工改变细胞膜外K+的浓度,当浓度增高时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减小,
当浓度降低时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增大。
37.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A.前者约大10%
B.前者大
C.前者小
D.两者相等
E.以上都不对
答案:C
漏晨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值与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很接近,但是,实际
测得的静息电位值总是比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值小,这是由于膜对Na+和C1-
也有很小的通透性,它们的经膜扩散(主要指Na+的内移),可以抵销一部分由
K+外移造成的电位差数值。
38.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Na+-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膜上Na+-K+泵的作用是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静息
电位.因此,能够形成和维持维持细胞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
39.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错误的是()。
A.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答案:A
解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机制是由于Na+细胞内低外高的浓度差,导致其内
流所致。因而当加大细胞外Na+浓度时,则会促使更多的Na+,动作电位会增大。
40.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B.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D.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是K+的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的升支主要
是Na+内流所致。因此,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
幅值降低。
4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E.超射值
答案:C
解析:当细胞受到一次适当强度的刺激后,膜内原有的负电位迅速消失,进而变
为正电位,如由原来的-70〜-90mV变到+20〜+40mV,整个膜电位的变化幅度达
到90〜130mV,这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因此,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
近于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42.兴奋性是指机体()。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做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
答案:A
解析: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下,产生
动作电位的过程则称为兴奋。
43.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答案:E
力析: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44.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
答案:C
解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某些腺细胞具有较高的兴奋性,习惯上称它们为可
兴奋细胞。
45.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是()。
A.反射活动
B.动作电位
C.神经传导
D.肌肉收缩
E.腺体分泌
答案:B
解析: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下,产生
动作电位的过程则称为兴奋。因此,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则会产生动作电位。
46.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
答案:D
解析: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即可引发动作电位,使细胞兴奋,其兴
奋性的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①绝对不应期:在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时的一个短
暂时期内,细胞的兴奋性下降至零,对任何新的刺激都不发生反应。②相对不应
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低于正常水平,要引起细胞
的再次兴奋,所用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该细胞的阈强度。③超常期:经过绝对不
应期、相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继续上升,超过正常水平,用低于正常阈
强度的刺激就可引起细胞第二次兴奋。④低常期:继超常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又
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时期。
47.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E.较低
答案:A
解析:绝对不应期是指在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时的一个短暂时期内,细胞的兴奋
性下降至零,对任何新的刺激都不发生反应。
48.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A.峰电位
B.阈电位
C.负后电位
D.局部电位
E.正后电位
答案:D
解析: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所产生的小的电位变化称为局部电位。包括去极化局部
电位(又称为局部兴奋),如终板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等;超极化突触后电
位,如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和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有:为等级性电位,即
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呈电紧张性扩布,不能远传;无不应期,可时
间总和及空间总和。因此,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由于刺激强度没有达
到阈强度而出现局部电位。
49.刺激阈值是指()0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
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答案:C
解析:刺激阈值是指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
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50.引起细胞发生的阈值越大,细胞的兴奋性()。
A.越高
B.越低
C.不一定
D.中等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兴奋性是引起反应的内
在基础和前提条件。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阈值的大
小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阈值越大,其兴奋性就越低。
5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一时间变化率
答案:B
解析: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一定的刺激强
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刺
激的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一临界值。这种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
阈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如果固
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那么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称为阈强度。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之一。
5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A.K+内流
B.Cl-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
答案:C
解析:当细胞受到一次适当强度的刺激后,膜内原有的负电位迅速消失,进而变
为正电位,这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其产生机制为Na+内流所致,即细胞受
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膜外高浓度
的Na+在膜内负电位的吸引下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迅速内流,结果造成膜内负电位
迅速降低。由于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小到0时仍可继续内
移转为正电位,直至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内移为止,此时的电位即为动作电
位。
53.下列离子决定峰电位高度的是()。
A.K+
B.Na+
C.Ca2+
D.K+和Na+
E.Cl-
答案:B
解析:动作电位全过程为膜电位首先从-70mV迅速去极化至+30mV,形成动作电
位的升支,随后迅速复极化至接近静息膜电位的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两
者共同形成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峰电位。动作电位开支的产生机制为Na+内
流,因此,决定动作电位的高度即峰电位的高度的是Na+。
54.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答案:C
解析: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
位的波形和变化过程都是一样的;并且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以后,即使再增加
刺激强度,也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进一步加大。这个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这是因为,产生动作电位的关键是去极化能否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而与原刺激的
强度无关。且与传导距离也无关。
55.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C.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答案:E
解析:给予细胞阈下刺激时不能引起动作电位,而给予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则
同一个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相等,即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
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动作电位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也不随传导距离的改变而改
变,上述现象称为动作电位产生的“全或无”现象。这是因为外加刺激只是使膜
电位变化到阈电位,动作电位传导时也是使邻近未兴奋处的膜电位达到阈电位,
这样阈电位只是动作电位的触发因素。决定动作电位的速度与幅度的是当时膜两
侧有关的离子浓度差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因此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大小与刺激强
度、传导距离及细胞的直径无关。
56.兴奋通过神经一骨骼肌接头时,参与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Ach)
B.去甲肾上腺素
C.谷氨酸
D.内啡肽
E.多巴胺
答案:A
解析:神经一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是由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与它相接触的
骨骼肌细胞的膜形成的,神经末梢在接近肌细胞处失去髓鞘,裸露的轴突末梢沿
肌膜表面深入到一些向内凹修的突触沟槽,这部分轴突末梢也称为接头前膜,与
其相对的肌膜称终板模或接头后膜,两者之间为接头间隙。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
的轴突末梢中含有许多囊泡状的突触小泡,内含乙酰胆碱(Ach),兴奋通过神经
一骨骼肌接头时,参与传递。
57.骨骼肌兴奋一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
D.Cl-
E.Mg2+
答案:C
薪症在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活动之间,
存在的能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骨骼肌兴奋一收缩偶联。包括三个主要过
程: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信息的传递,肌浆网
(即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与再聚积。整个过程中,Ca2+起关键作用。
58.正常情况下,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将危及生命()。
A.5%
B.10%
C.30%
D.15%
E.20%
答案:C
解析:失血是引起血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失血对机体的危害程度,通常与失血速
度和失血量有关。快速失血对机体危害较大,缓慢失血危害较小。一次失血若不
超过血量的10%,一般不会影响健康,因为这种失血所损失的水分和无机盐,在
l-2h内就可从组织液中得到补充;血浆蛋白质可由肝脏在1〜2天内加速合成
得到恢复;血细胞可由储备血液的释放而得到暂时补充,还可由造血器官生成血
细胞来逐渐恢复。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强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
一次急性失血超过血量的30%时,则会危及生命。
59.血液的组成是()。
A.血清+血浆
B.血清+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
D.血浆+血细胞
E.血清+血细胞
答案:D
解析:血液由液态的血浆和混悬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60.血液的pH一般稳定在()。
A.7.35-7.45
B.6.90-7.80
C.7.00-7.45
D.6.55-7.55
E.7.00-7.35
答案:A
解析:血液呈弱碱性,pH为7.35〜7.45。
61.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A.血清中含有纤维蛋白,而血浆中无
B.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中无
C.钙离子的有无
D.血清中清蛋白的含量比血浆更多
E.镁离子的有无
答案:B
解析: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析
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称为血清。由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已
转变成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被留在血凝块中,因而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
于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
62.下列蛋白不属于血浆蛋白的是()。
A.血红蛋白
B.清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血浆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固体成分,用盐析法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与
纤维蛋白原三大类。
63.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KHC03,H2C03
B.NaHC03、H2C03
C.K2HP04、KH2P04
D.Na2HP04、NaH2P04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解析:血浆中存在碳酸盐、磷酸盐、蛋白质等缓冲系,但其中NaHC03、H2C03
缓冲系浓度最高,缓冲能力最大,最为重要,在血浆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答案
选B。
64.下列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是()。
A.a-球蛋白
B.B-球蛋白
C.Y-球蛋白
D.白蛋白
E.纤维蛋白原
答案:C
小析:白蛋白、a-球蛋白、B-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主要由肝脏合成,丫-球蛋
白主要是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分泌。其中,Y-球蛋白几乎都是免疫抗体,故称
之为免疫球蛋白。血浆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有: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激素、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保持血浆pH的相对恒定。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和纤溶的
过程。
65.下列物质中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的是()。
A.NaCl
B.KC1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纤维蛋白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其值约为77L0kPa。
其中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5队约为767.5kPa,主要来自溶解于血
浆中的晶体物质,有80%来自Na+和C1-。
66.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
A.球蛋白
B.白蛋白
C.小分子有机物
D.电解质
E.以上都是
答案:B
解析: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o
67.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总渗透压
D.血红蛋白含量
E.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维持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极为重要,对血管
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
68.下列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30%尿素
B.5%NaCl
C.0.9%NaCl
D.10%葡萄糖
E.0.9%葡萄糖
答案:C
解析:与细胞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和5%
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
69.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常具有相同的()。
A.Na+浓度
B.K+浓度
C.总渗透压
D.胶体渗透压
E.晶体渗透压
答案:C
解析:总渗透压是溶液中各种溶质渗透压的总和,具有累加性。总渗透压相等,
不代表每种溶质都一样。如果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总渗透压不同的话,就会出现失
水或者吸水现象。
70.红细胞不具备的特性是()。
A.在血浆内的悬浮稳定性
B.趋化性
C.可变形性
D.对低渗溶液的抵抗性
E.膜通透性
答案:B
iw:红细胞具备以下特性:①具有很强的变形性和可塑性;②具有膜通透性;
③悬浮稳定性;④渗透脆性,即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破裂和溶血的特性。因
此,趋化性不是红细胞的特性。
71.下列离子较易透过红细胞膜的是()。
A.铁离子
B.Ca2+
C.K+
D.Na+
E.Cl-和HC03-
答案:E
解析:红细胞具有膜通透性,其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红细胞的
通透性有严格的选择性,水、尿素、氧和二氧化碳等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电解
质中,负离子如Cl-、HCO3-较易通过细胞膜,但正离子则很难通过。
7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与血清容积之比
答案:D
解析: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反映了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
73.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主要物质是()。
A.维生素B6和叶酸
B.维生素B1和叶酸
C.维生素B2和叶酸
D.维生素B12和叶酸
E.Fe2+和叶酸
答案:D
解析: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维生素B12、叶酸和铜离子。前二
者在核酸(尤其是DNA)合成中起辅酶作用,可促进骨髓原红细胞分裂增殖;铜
离子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激动剂。
74.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
A.恶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营养性贫血
答案:D
解析:叶酸缺乏会引起与维生素B12缺乏时相似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75.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A.骨髓
B.肺
C.肾
D.月干
E.脾
答案:C
解析:红细胞数量的自稳态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
在肾脏产生,正常时在血浆中维持一定浓度,使红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该物质可
促进骨髓内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并促进成熟的红细胞释放
入血液。
76.影响红细胞生成的最直接因素是()。
A.铁的供给
B.雄激素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组织内02分压降低
E.叶酸
答案:C
解析:影响红细胞生成的最直接因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该物质可促进骨髓内造
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并促进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而雄
激素作用于肾脏或肾外组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从而间接促使红细胞增生;铁
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02和C02的功能;叶
酸是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
77.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白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噬碱性粒细胞
答案:B
解析: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趋化性强。能吞噬侵入的细菌
或异物,还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等。中性粒细胞内含
有大量的溶酶体酶,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在非特异性免疫
系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8.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噬碱性粒细胞
答案:C
解析:淋巴细胞根据其生长发育过程、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不同,可划分为T
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类。其中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79.完成生理止血的主要血细胞是()。
A.血小板
B.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A
解析:血小板具有重要的保护机能,主要包括生理性止血、凝血功能、纤维蛋白
溶解作用和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等。
80.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原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一纤维蛋白原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一凝血酶原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答案:D
解析:凝血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
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为纤维蛋白的形成。最终形成血凝块。
81.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A.抗凝血酶I
B.抗凝血酶HI和肝素
C.氯化钠
D.球蛋白
E.白蛋白
答案:B
解析: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统称为抗凝系统,主要有抗凝血酶III、肝素和蛋
白质C等。
82.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
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
答案:B
解析:血浆中有抗凝血酶III、肝素、蛋白质C等多种抗凝物质,其中肝素是一种
酸性黏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产生,血中嗜碱性粒细胞也产生一部分。肝素有多
方面的抗凝作用:如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
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
83.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集素A和凝集素B
E.糖蛋白组织因子
答案:C
骨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
体。
84.外源性凝血()。
A.由出血激活凝血因子刈开始
B.由损伤组织释放因子III引发
C.不需要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D.凝血时间较长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如凝血由于组织损伤释放因子III启动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者,称外源性
凝血。外源性凝血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III,使因子X激活,参与的酶数量
少,凝血较快。
85.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内源性凝血完全依赖血管内的凝
血因子,使因子X激活的过程参与的酶较多,凝血过程较慢。外源性凝血依靠血
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in,使因子x激活,参与的酶数量少,凝血较快。
86.血液凝固过程中,参与多步反应的无机离子是()。
A.Ca2+
B.Mg2+
C.Cu2+
D.K+
答案:A
解析: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均有Ca2+参与,除去血浆中的Ca2+可以达到抗凝
的目的。
87.下列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的是()。
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血液中加入肝素
D.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E.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
答案:D
解析:许多凝血因子合成过程需要维生素K参与,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凝血障碍,
补充维生素K能促进凝血。
88.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错误的是()。
A.舒张期大于收缩期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D.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
E.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
答案:B
解析: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一般以心
房的收缩作为心动周期的开始。由于心脏是由心房和心室两个合胞体构成的,因
此一个心动周期包括了心房收缩和舒张以及心室收缩和舒张四个过程。在一个心
动周期中,首先是左右心房同时收缩(称心房收缩期),接着转为舒张,心房开
始舒张时左、右心室几乎同时开始收缩(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的持续时间比心
房要长。当心室收缩转为舒张时,心房仍处于舒张状态(即心房、心室均处于舒
张,故称全心舒张期),至此一个心动周期完结。因此,房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没有共同收缩的时期。每分钟的心动周期数,即为心率。所以心动周期的持续时
间对心率有影响。
89.某畜的心率为75次/分钟,该畜的心动周期为()。
A.0.5秒
B.0.6秒
C.0.7秒
D.0.8秒
E.0.9秒
答案:D
解析:每分钟的心动周期数,即为心率。因此,心动周期=时间/心率,则此畜的
心动周期为60/75,即0.8秒。
90.心率过快时,缩短最明显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心房舒张期
C.心室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在心动周期中,不论心房还是心室,都是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如果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时,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将相应缩短,但一般情况下,
舒张期的缩短要比收缩期明显,这对心脏的持久活动是不利的。
91.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是因为()。
A.心室的收缩
B.心房的收缩
C.心室的舒张
D.心房的舒张
E.全心的舒张
答案:C
解析:心房的肌肉力量比较弱,主要靠心室舒张时将血抽吸过来。心室射血后,
心室腔内低压,舒张后压力进一步降低,直至房室瓣打开,心房内的血液被心室
抽吸,充盈心室。
92.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收缩期初
E.等容舒张期末
答案:E
解析: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闭时心室内压仍然高于心房内压。房室瓣仍然关闭。
当心室内压继续下降到低于心房内压时,房室瓣才开放。从半月瓣关闭到房室瓣
开放这段短促时间内,心室内压迅速下降,而心室容积基本保持不变,称为等容
舒张期,历时约为0.08秒。
93.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答案:D
解析:射血期结束,心室肌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
反流,推动主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回流入心室。此时室内压仍大于房内压,房
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的容积不发生变化。
94.心室充盈时心室内的压力是()。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低于主动脉压,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反
流,推动半月瓣关闭。心室充盈期时,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时,血液冲开
房室瓣进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增大,称快速充盈期。以后血液进入心室的速度
减慢,为减慢充盈期。
95.射血期心室内的压力是()。
A.室内压>房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答案:C
解析:在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力升高超过心房压时,即可推动房室瓣并使之关
闭,血液不会倒流入心房。当心室收缩使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
即被打开。这标志了等容收缩期的结束,进入射血期。在射血早期,由心室射入
主动脉的血液量较多,约占总射血量的2/3,血液流速也很快,称为快速射血期。
随后,射血的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
96.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等容舒张期
D.射血期
E.充盈期
答案:E
解析:以心率为75次/min计算,每个心动周期则为0.8s,其中心房收缩时间较
短,约0.1s(舒张期则为0.7s),等容收缩期约0.05s,等容舒张期约0.06~0.08s,
射血期约为0.25s,充盈期约为0.3s,则在五个选项中占时间最长的是充盈期。
97.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等容舒张期末
B.快速充盈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减慢充盈期末
E.心房收缩期末
答案:E
解析: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时,血液冲开房室瓣进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
增大,称快速充盈期。在这一期间进入心室的血液约为心室舒张期总充盈量的
2/3。以后血液进入心室的速度减慢,为减慢充盈期,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在
心室舒张期的最后0.1s,下一个心动周期的心房收缩期开始,由于心房的收缩,
可使心室的充盈量再增加10%〜30机
98.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答案:B
解析:左、右心室收缩时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生理学一
般所说的心输出量指的是每分输出量,是每分钟内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其值=
每搏输出量X心率。
99.搏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A.回心血量
B.心输出量
C.等容舒张期容积
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答案:E
解析:心室舒张末期心室内充盈的血液的容积,称舒张末期容积,在心室收缩射
血后,留在心室内的血液容量则为收缩末期容积,把每搏输出量与舒张末期容积
之比,定义为射血分数。处在安静状态下动物的射血分数,一般为60%左右。心
肌收缩力量的大小对射血分数影响很大。因此,答案选E。
100.正常动物心率超过15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快速射血期缩短
B.减慢射血期缩短
C.充盈期缩短
D.等容收缩期缩短
E.等容舒张期缩短
答案:C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如果心率过快,超过150
次/分时,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尤其是充盈期,心舒期充盈的血液量明显减少,
因此搏出量也就明显减少,心输出量反而下降。
101.使血液沿单方向流动的基础是()。
A.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节律性活动
B.大动脉的弹性
C.心瓣膜的规律性开闭活动
D.骨骼肌活动和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血液在心脏中是按单方向流动,经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射入动脉。在心
脏的射血过程中,心室舒缩活动所引起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动
力,而心瓣膜的规律性开放和关闭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
102.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A.收缩期开始
B.收缩期中间
C.舒张期开始
D.舒张中后期
E.舒张期结束
答案:C
解析: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不同,心肌兴奋时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可
以延续到心肌机械收缩的舒张期开始之后。因此,如果有新的刺激在心肌收缩完
成前作用于心脏,心脏将不会产生新的收缩活动,这对心脏完成泵血功能十分重
要。
103.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兴奋频率
D.阈电位水平
E.0期去极化速度
答案:C
薛晶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
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单位时间内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即兴奋频率,是衡量自
律性高低的指标。
104.下列结构中,自律性最高的是()。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
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窦房结具有强大的自律性,自律性最高。由窦房结引发的心脏收缩节律称为窦性
节律。
105.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心房肌
C.心室肌
D.浦肯野纤维
E.房室结的结区
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
106.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0期去极速度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
答案:E
解析: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由窦房结引发的心脏收缩节律称为
窦性节律。因为自律细胞P细胞主要存在于窦房结,使窦房结4期电位去极速率
快,具有强大的自律性。
107.浦肯野氏纤维细胞有自律性是因为()。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4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C.2期持续时间很长
D.3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E.1期持续时间很长
答案:B
骨析: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
节律性,简称自律性。浦肯野氏纤维细胞最大复极电位约为-90mV,其动作电位
的0、1、2、3期的形态及离子机制与心室肌细胞相似,但有4期自动去极化,
因此,浦肯野氏纤维细胞具有自律性。
108.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A.房间束
B.浦肯野氏纤维
C.左束支
D.右束支
E.房室结
答案:B
解析:心肌细胞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
心室肌和蒲肯野细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快、波幅大、传导快、时程长。
其中浦肯野氏纤维传导速度最快。
109.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心房
B.房室交界
C.左、右束支
D.浦肯野纤维
E.心室
答案:B
解析:心肌细胞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
室交界区细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慢、波幅小、时程短。其中房室交界的
结区细胞无自律性,传导速度最慢。
110.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增强心肌收缩力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答案:D
解析: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无自律性,传导速度最慢,是形成房室延搁的原因。
房室延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保证了窦房结产生的冲动信号先使心房发生兴
奋和收缩,在房室结区稍有延隔,再使心室肌兴奋和收缩,从而使心房和心室的
收缩先后有序,协调一致的完成泵血功能。因此,答案选D。
1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期的原因是()。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答案:E
解析: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肌受到额外的人工刺激或窦房结之外的
异常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的刺激而产生一次期前兴奋,所引起的收缩
称为期前收缩。由于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因此,下次由窦房结传来
的冲动,常会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结果是心室不能应激兴奋和收缩,
出现一次“脱失”,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称为代偿间歇。在期前收缩之后并不一定都有代偿间歇,如当心率减慢时,可不
出现代偿间歇。
112.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答案:C
解析: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
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
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
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
态,称强直收缩。但是心肌由于有效不应期长,因此不产生强直收缩。因此,答
案选C。
113.下列离子内流引起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是()。
A.Na+
B.K+
C.C1-
D.Mg2+
E.Mn2+
答案:A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原理为:
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
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
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缓慢内流,
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
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
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114.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0期主要是Na+内流
B.1期主要是C1-内流
C.2期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
D.3期主要是K+外流
E.1期主要是K+外流
答案:B
解析: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
11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A.Na+内流,Cl-夕卜流
B.Na+内流,K+外流
C.Na+内流,Cl-内流
D.Ca2+内流,K+外流
E.K+外流
答案:D
解析:2期主要是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
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期。
116.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A.0期去极化缓慢
B.1期复极化缓慢
C.电位变化较小的平台期
D.慢钙通道失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把膜由0期去极开始到3期复极到-60mV期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
称为有效不应期。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0期为去极过程,表现为膜内电位由
-90mV迅速上升到+20〜+30mV(膜内电位由OmV转化为正电位的过程称超射,又
称反极化);1期为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由+20mV快速下降到0电位水平的时期,
历时约10ms;2期又称平台期,膜电位稳定于OmV,可持续100〜150ms,是导致
心室肌复极化过程较长的主要原因;3期为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快速降低;4
期为静息期,膜电位已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
117.心电图反映的是()。
A.心脏不同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B.心脏与体表之间的电位差
C.体表不同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D.心脏的静息电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
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
图形(简称ECG)。心电图反映心脏不同部位之间的电位差,反映了心脏兴奋的
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8.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B.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收缩运动无直接关系
C.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
D.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曲线基本相同
E.心电图曲线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
答案:D
解析:如果将测量电极放置在动物体表面的一定部位,可以记录到心脏兴奋过程
中发生的电变化,所记录到的图形称为心电图。将测量心电图的电极放置在体表
不同的部位,或改变记录电极的连线方式(即导联系统),可以记录到不同的心
电图波形。
119.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
B.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
C.QRS三个波可见于心电图各个导联
D.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阻滞
E.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答案:C
解析: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
连的电位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紧接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在不同导联的记录中,这三个波不一定都出现。QRS
各波的波幅在不同导联中变化较大。
120.正常心电图QRS波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刻苦拼搏攀登人生理想的巅峰-一位清华在校生的报告
- 电气机械工程投资分析考核试卷
- 合成材料在智能分析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医药制造业创新药物研发与商业化考核试卷
- 数字医疗与健康管理整合资源提升效果考核试卷
- 公司安全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考核试卷
- 建筑装饰与绿色建筑认证的标准解析考核试卷
- 企业治理与安全文化的关系考核试卷
- DB11T 494.8-2013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8部分:培训服务
- DB11-238-2021 车用汽油环保技术要求
- GB/T 17892-2024优质小麦
-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二(有答案)
- 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下生物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法院招聘18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车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虚拟专用网络(VPN)行业市场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检查表
- 2024中煤电力限公司面向中煤集团内部招聘15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复习课件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