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1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_第1页
历史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1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_第2页
历史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1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_第3页
历史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1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_第4页
历史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1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的大变革:(1)背景。①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②目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必备知识·素养奠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2)代表:战国时期,魏国的_____、楚国的吴起、秦国的_____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3)商鞅变法的措施:秦国废除_______,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_____,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4)商鞅变法的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李悝商鞅井田制军功封建政治、经济、军事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_________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民族交融(2)措施及影响。措施影响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_______________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_________、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了重要贡献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北宋中期的改革:(1)背景。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②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③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范仲淹改革。时间宋仁宗庆历年间内容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结果新法触犯了_____________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大官僚大地主(3)王安石变法。时间宋神宗在位时内容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作用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果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后来变法措施被废止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4.明朝张居正改革:(1)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2)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_________,裁减开支,清丈土地,_________。(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官吏考核改革税制【情境在线】(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善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提示:要不要“理财”。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②_____________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③以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康有为、梁启超(2)概况: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实行变法。(3)作用。①在变法期间,维新派____________________,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_________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思想启蒙(4)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5)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2.清末新政:(1)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___________________等。(3)评价。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_的发展。②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民族资本主义3.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1)概况: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情境在线】戊戌维新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历史影响是什么?提示: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革:(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_________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2)意义: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1)概况:1956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3)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3.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过程。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②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③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④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⑤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内容。①从实行_____________、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②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_____________、共建“_________”、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③从“引进来”到“_______”。家庭联产承包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走出去④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_________________、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⑤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使_____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_____作用。⑥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政府(3)意义。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境在线】经过30多年的增长,中国在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提示: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素养探究】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对其的评价史料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思考:根据史料,指出毛泽东的评价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史料信息“务耕织”“尚军功”表明变法的措施;“徙木以立信”是取信于民。提示: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2.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史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思考:(1)史料一对王安石变法持何种态度?理由是什么?(历史解释)【点拨】史料中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内容表明了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提示: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史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2)根据史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解释)【点拨】史料中“破富民”“夺富民”说明新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吏缘为奸”“公私皆病”表明新法危害百姓。提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3.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史料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傅维鳞《明书》思考:史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历史解释)【点拨】史料信息“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表明张居正改革使吏治清明。提示:现象:张居正改革使吏治得到整顿。原因:张居正改革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影响: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4.戊戌变法的意义史料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思考:据史料,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历史解释)【点拨】史料画线信息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提示: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5.清末新政史料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以期渐至富强”。同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①。之后新成立的练兵处拟定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②。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③。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法》《奖给商勋章程》等④。——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思考:有人说,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亡,顺应历史潮流而实行的一次真改革,请以史料的史实加以说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点拨】由画线信息①②③④逐项概括,结合清末新政的内容说明。提示:史实:清政府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有利于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提倡出国留学,废除科举制,奠定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6.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史料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变动。思考:史料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哪三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史料实证)【点拨】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依据三大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示:变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从1956年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土地所有权一直是土地公有制;经营权则经历了一个由个体经营到集体经营再到个体经营的过程。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1978年、2002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史料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就业人员比重达18.7%。——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思考:据史料一、二,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历史解释)【点拨】史料一体现的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史料二强调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示: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史论阐释】一、评价商鞅变法1.进步性:它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前进,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1)变法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2)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倡导君主独裁专制,为后世君主独裁专制埋下了祸根。(4)由于我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通过改革实现的,多数诸侯国的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的奴隶制残余。二、评价王安石变法1.进步意义:(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北宋的国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负担仍然沉重。三、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四、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不可能腾飞。2.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获得改革的利益,这样,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不断深化。五、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1.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只有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4.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5.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这段材料主要解释了 ()A.商鞅变法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作用C.商鞅变法的目的 D.商鞅变法的经过【解析】选B。材料“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强调了商鞅变法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因此,材料主要解释了商鞅变法的作用,故B正确;商鞅变法的原因、目的和经过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C、D。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经济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废除旗人寄生特权文化教育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裁汰旧军据上表可知,戊戌变法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由表格中的政治内容可知,戊戌变法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故①正确;由表格中的经济内容可知,戊戌变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②正确;由表格中的文化教育内容可知,戊戌变法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故③正确;表格信息无法得出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B、C、D错误。3.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政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B.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C.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D.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御侵略【解析】选A。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清末新政中的主要内容是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表现,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故选A;清末新政之后中国并没有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排除B;戊戌变法在新政实施之前发生,故C错误;新政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的内容,故D不符合史实。4.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1949年1951年1952年100(基数)100(1+28%)100(1+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从表格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5.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逐步下降到10%,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逐步上升到80%。此材料表明 ()A.对外开放深入内地,使国家定价比重大幅度下降B.改革开放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C.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定价逐步消失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解析】选D。据材料,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逐步下降到10%,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逐步上升到8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故D正确。对外开放在1992年尚未深入内地,故A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刚起步,国家定价仍占较大比重,故B错误。改革开放后,国家定价比重虽然下降但没有消失,故C错误。【备选习题】1.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C.俸禄制 D.汉化政策【解析】选D。说孝文帝是盖世英雄,是指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说孝文帝是千古罪人,是指汉化政策改变了鲜卑民族骑射的传统,使原先的优势丧失,故选D。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在当时均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存在两极分化的评价,排除A、B、C。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相对落后的鲜卑族学习中原汉族,以谋求进步的一场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在政治上,改革依照已有官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