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沟通课程标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拓;理解商路与区域文化圈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1.利用历史地图,了解丝绸之路及欧亚大陆其他东西方交通线的路途,增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2.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沟通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分析不同商路的历史影响,增加历史说明等学科核心素养。必备学问·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学问点一丝绸之路1.名称由来: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绽开的。其中,最闻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觉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________”,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沟通的重要象征。2.中国丝绸的影响:中国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________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宝贵商品。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记性事务)(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________出访西域。(2)意义:张骞出访西域被称为“________”,大大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旺盛。4.发展(1)在长期发展中开拓出一些支线,________、中亚地区的路途尤为困难。(2)地位的变更: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________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学问点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概念:在丝绸之路北面,从________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2)相关史实:匈奴、突厥等________的西迁,许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2.“西南丝绸之路”(1)概念:从________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影响:它在沟通古代中国________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1)概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________的发展,它在东西方沟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演化①西汉时期:已经开拓了通往________的海路。②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运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________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特殊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________。学问点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沟通1.物质和技术沟通(1)传入西方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渐渐传到________。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________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________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的出口与沟通a.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殊是________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宠爱。b.沟通: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他们烧造出来的事实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形、色调、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________的影响。(2)传入中国①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________”,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________、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________、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渐渐传入中国,在________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________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原来自海路。2.文化沟通(1)传入中国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渐渐________,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②祅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________接连传到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________、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2)传入西方:中医药学问随着________传到阿拉伯地区。启思助学1.【概念辨析】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袤地区。广义的西域指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2.【学问拓展】张骞两次通西域第一次其次次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成果熟识了西域的地理和风土人情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3.【名师指津】“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想一想: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支配?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支配?试答:4.【图解历史】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海外贸易的三种主要形式5.【生活情境】20世纪末,“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四周被发觉并打捞出水,遗物中瓷器数多,约有67000件,年头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思索:这些瓷器是通过什么途径运出去的?试答:6.【图解历史】古代商路上的物质和技术沟通7.【学习情境】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情之路”“文化之路”。思索:这些称谓的理由是什么?试答:8.【拓展延长】丝路精神“团结互信、同等互利、包涵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关键实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共研主题丝路文化——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沟通[史料实证]——古代的丝绸之路史料一(汉朝)起先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帝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疼惜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史料一介绍了汉朝沿丝绸之路建立屯戍并把古长城向西延长。史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疆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统领护卫),以给(供应)使(出访)外国者。——《汉书·西域传》史料二介绍了自敦煌西至盐泽设立烽火台,设置军事机构。史料三元和元年(公元84年)……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史料三反映了大力发展贸易并设立官邸。史料四印度洋及中国南海一带……这个贸易体系自产生以来总体上就是和平安定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优秀的商业才能和开拓精神更促进了贸易的良性循环……此时,从东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直到欧洲都处在经济文化的上升发展时期……两宋时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日益发展、交换实力逐步增加、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有效地刺激了贸易的旺盛。——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史料四叙述了印度洋及中国南海一带这个贸易体系的和平安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优秀的商业才能和开拓精神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在国际环境上,东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直到欧洲都处在经济文化的上升发展时期,刺激了贸易的旺盛。(1)依据史料一、二、三和所学学问,概括汉代维护丝绸之路的主要措施。(2)依据史料四和所学学问,分析宋代对外贸易为何以海路为主。[历史说明]——古代中外文化沟通的特点(1)中外文化沟通具有双向性,而不是单向传播。这种双向的沟通,即中华文明的外传与异域文明的内徙,丰富和发展了双方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主动因素。(2)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沟通中表现出开放性和包涵性,接受外来文明和传播中华文明往往都是通过贸易或僧侣等和平方式进行的,这和早期基督教、早期伊斯兰教一度曾用“剑与火”来传播各自的文明迥然不同。同时,中华文明以其源远流长的优越性坚韧地持续不断,亦从未被外来文明折服。(3)就中华民族主流意识而言,无论是对中华文明的传出,还是对异域文明的导入,一般未见有猛烈的保守和排外倾向。中外文化沟通的绽开,中华文明在不断吸取和消化异域文明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正是中华文明具有极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4)中国历代王朝的对外政策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国力、国力和国内社会冲突状况,对外交往的国际背景,以及最高统治集团(往往以君主为代表)的文化心理状态。对外政策的开放程度往往与中外文化沟通的程度成正比。在中国历史上,有些王朝最高统治集团的对外政策是保守的、闭关锁国的,这就在某些时期限制了中华文明的充溢和发展。[家国情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1)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2)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领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3)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改革。(4)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沟通,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涵的重要纽带。网络构建自我梳理:[必备术语]1.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起先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才智的中国人民更擅长学习和吸取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2.丝绸之路把人类古老文明联结起来,沟通了人类的才智和创建,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技术的沟通,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情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3.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发挥了重大作用。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1.[2024·天津南开一模]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探讨发觉,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图)是目前我国发觉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探讨价值最精确的理解是()A.是探讨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沟通供应依据C.证明白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D.证明张骞出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2.纵观古代丝绸之路,统一时代(汉、唐、元)主要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方;分裂时期(南北朝和宋夏时代),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由此可知()A.河西走廊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B.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频繁D.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交通发达3.[2024·天津市2期中考试]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A.物种沟通之路B.商贸流通之路C.文明沟通之路D.政治交往之路4.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擅长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国,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沟通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物质文化的沟通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的确难以统计,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二佛教传入中国,必定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殊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短暂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如“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由,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取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摘编自季羡林《中印文化沟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方物质文化沟通的状况。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沟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缘由。(12分)(2)结合材料二,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简要说明文明在沟通中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依据所学学问,举例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14分)读史思辨·视野拓展——深化认知全通关视野一南方丝绸之路[史学新论]对外贸易使贸易双方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并渐渐呈现出彼此依靠的发展趋势。从历史发展来看,随着“南方丝绸之路”上各国间贸易的发展,云南与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国际性区域市场。——引自赵小平《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滇缅食盐贸易探讨》激活思维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贸易有利于加强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友好沟通;中缅边疆贸易有着长期的历史传统,借鉴历史发展今日的边疆贸易,吸取历史阅历打击边疆走私,尤其是毒品走私,维护国家利益和疼惜人民健康。[思辨训练1]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地区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据此可得出()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西为中心D.河西地区的民族交融得到明显发展视野二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型[史学新论]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拓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拓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拓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疆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长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激活思维欧洲人渐渐驾驭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不再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绽开,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充溢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外各国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被破坏。[思辨训练2]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市舶法》,它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员登舶验货,按比例抽取实物,以“贡品”交政府;“禁榷”物资由市舶司统购包销;“博易”物资由中外商人市价买卖,运销内地。这反映出当时()A.海上丝绸之路旺盛B.中外朝贡贸易体制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思辨训练3]在埃及开罗旁边的遗址中,发觉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觉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觉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沟通必备学问·自主学习启思助学3.提示:张骞提出的探险支配是出访身毒国(古印度)。缘由:身毒国物产丰富,相宜生活;距离蜀地不远,交通便利,又无干扰。5.提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出。7.提示:当时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频繁交往,相互沟通。走进教材学问点一1.丝绸之路2.欧亚大陆3.(1)河西走廊(2)凿空4.(1)新疆(2)海路学问点二1.(1)漠北草原(2)游牧民族2.(1)关中平原(2)西南3.(1)航海技术(2)印度洋官方使节巅峰学问点三1.(1)东罗马帝国中亚四大独创瓷器中华文化(2)汗血马胡桃服饰宋元金银器皿2.(1)中国化基督教杂技(2)炼丹术关键实力·课堂探究共研主题提示:(1)设置军事、行政机构;发展沿线经济;实施实惠性和疼惜性的政策;官方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2)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平安,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随堂检测·强化落实1.解析: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在秦始皇陵西侧的古墓中出土,体现出中原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来往沟通,故能够印证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中原地区已经有了与西方的沟通往来,故选B项;材料中出土的金骆驼是重要的实物史料,但A项夸大其作用,解除;秦朝出土的金骆驼能证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往,但是“最早交往”从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C项;材料只能证明在秦朝时期存在中西方交往的现象,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具有了多条中西交通道路,解除D项。答案:B2.解析: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因为不同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其路途有所变更,但从汉朝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与西方的沟通没有完全中断过,由此可知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B项;依据材料可知,河西走廊不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解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是否频繁,解除C项;材料反映出由于受政局的影响,古代丝绸之路的路途有所变更,D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解除。答案:B3.解析:材料强调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物种沟通、商贸流通、文化沟通之路,即文明沟通之路,故选C项;“物种沟通”只是材料的一层意思,过于片面,解除A项;“商贸流通”也只是材料的一层意思,解除B项;材料只涉及物种沟通、商贸流通、文化沟通,未体现政治交往,解除D项。答案:C4.解析: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国,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反映的是中外文化的沟通,C正确;这些国家的商业活动是朝贡贸易,服务于政治,A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对唐朝的政治清明的描述,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解除D。答案:C5.解析:第(1)题第一问状况可从材料一中沟通的物品归纳,其次问缘由则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角度分析。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殊是伦理道德方面”“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撞击阶段一过,吸取阶段便随之而来”等回答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在碰撞中融合(中国化)的相关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