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压缩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减小D.过氧化氢分解﹣﹣分子发生了变化2.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4.对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理解错误的是A.它们都带电 B.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D.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5.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B.由“”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C.该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单位是g/mol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C.1molO3比1molO2多1个氧原子D.1个氧分子的质量是32g7.手机中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1=LiMnO1.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则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A.-4→-1B.0→+1C.+1→+3D.+4→+38.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 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C.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 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9.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镁属于金属元素 B.核内质子数为12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在任何状况下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能供给呼吸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D.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并观察是否复燃11.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水 B.红磷 C.氯酸钾 D.食盐水12.今年“地球一小时”中国主题“开启我的60+生活”,是指人们对自然环境友善,对节能减排有益,有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行为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A.自带布袋购物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C.使用一次性木筷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见图Ⅱ),选用容积为3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____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___。(2)某同学用图Ⅰ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若上述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填“左”或“右”)移动,后向___(填“左”或“右”)移动,最终活塞停在__mL刻度处。(5)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14.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先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根据实验1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2)实验II(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III(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15.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气体的部分装置。(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__。(2)在用上面两套装置制取气体前我们先要__________。(3)选装置______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该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4)小明同学选B装置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16.“从微粒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请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的知识,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空气中包含多种气体分子),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挤压到一定程度之后,注射器内气体压缩变得困难,说明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烧杯A装入浓氨水,B、C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提示: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一段时间后烧杯B液体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烧杯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氢、氧、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2)葡萄糖酸锌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3)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计算标签中每支口服液含锌元素的质量__mg(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18.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这里的“钙”是指__________。A单质B原子C元素D离子(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3)中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4)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

Ag的活动性顺序。(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H)>____;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__;(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压缩空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过氧化氢分解,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发生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2、C【解析】

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C。3、B【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由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可知反应前氯酸钾的质量为(B+C)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B-C)克,选B4、A【解析】

A、第二幅图是原子结果示意图,故不显电性,第一幅和第三、四幅图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显电性,故错误;B、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8,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正确;C、四种粒子的质子数不同,故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D、由图可知,四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正确。故选A。【点睛】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5、D【解析】

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知: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故A错误;B、由“”构成的物质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故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D。6、B【解析】

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详解】A、物质的量不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单位是mol,故A不正确;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故B正确;C、1个臭氧分子比1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则1molO3比1molO2多1mol氧原子,故C不正确;D、氧分子的质量很小,1个氧分子的质量不可能是32g,故D不正确。故选B。7、D【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设MnO1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MnO1中锰元素的化合价:x+(-1)×1=0,则x=+4;设LiMnO1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y,可知LiMnO1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y+(-1)×1=0,则y=+3。点睛: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8、B【解析】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氢后的金属不与稀硫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流程图可知,固体甲中含有铜和银,向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如果硝酸银溶液不足,丙中含有银和铜,此选项错误;B.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得到固体混合物乙,说明Zn>X,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此选项正确;C.如果加入的硝酸银溶液过量,滤液C中含有AgNO3、Cu(NO3)2,此选项错误;D.因为X能与稀硫酸反应,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不含有X,此选项错误。故选B。9、C【解析】

由上图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详解】A、镁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B、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2,故B正确;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故C不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故选C。【点睛】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A【解析】

A、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约零下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淡蓝色固体,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并观察是否复燃,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A【解析】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详解】A、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氧化物,如水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红磷属于单质,不是Z范围;故B不正确;C、氯酸钾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不是Z范围;故C不正确;D、食盐水属于混合物,不是Z范围;故D不正确。故选A。12、C【解析】

A、自带布袋购物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而造成白色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可以节约纸张,减少制造纸张而排放的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C、木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出行属于绿色出行,可节约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有水流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当红磷不足气密性不好③①②④4右左2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或不污染环境)【解析】

(1)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有水流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该方法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当红磷不足、气密性不好、未待温度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3)图2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点燃酒精灯;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故实验顺序为③①②④;(4)图2实验中,试管中的空气的体积是3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6mL,故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4mL处停止;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燃烧时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故活塞先向右移动,温度冷却后,氧气耗尽,内压降低,活塞向左移动;试管和针筒中空气的总体积是4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8mL,故活塞最终停留在2mL刻度处。(5)图2实验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或不污染环境)。14、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B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分子扩散运动到烧杯B中无必要,因为B烧杯中是蒸馏水,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酸变红【解析】

(1)氨水显碱性,能是酚酞试液变成色;所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3)实验Ⅲ的目的是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然而在实验I中已经可以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了,因此实验Ⅲ没有必要再做。15、试管酒精灯检查装置气密性A防止高锰酸钾堵塞试管KMnO4K2MnO4+MnO2+O2EH2O2H2O+O2【解析】

(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酒精灯;

(2)使用气体的制取装置制取气体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选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4)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比较湿润,排空气法则比较干燥,小明同学选B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H2O2H2O+O2;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16、分子之间有间隔随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之间的斥力越来越大,不易被压缩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对比【解析】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挤压到一定程度之后,注射器内气体压缩变得困难,说明随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之间的斥力越来越大,不易被压缩;(2)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B液体变红,是因为A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