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学2025届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南安市学2025届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南安市学2025届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南安市学2025届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南安市学2025届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听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 B.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 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周人……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又要适应人心……又须‘保民’”,并结合所学可知,周人重视民众的作用,相识到争取民心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本思想,无法体现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解除A项;材料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非“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统治思想的变更,而非强调神权思想,解除D项。故选B项。2.有学者认为,汉武帝“更化”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更定律令,史称‘张汤决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公孙弘既“习文法吏事”,又能“缘饰以儒术”,也干脆参加了“更定律令"的工作。这表明()A.律令儒家化趋势渐渐显现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道德与法律的地位等同 D.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的教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公孙弘既‘习文法吏事’,又能‘缘饰以儒术’”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学问分子将儒家经典引入法律,以经注律,表明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渐渐显现,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对法律的影响,解除B项;律令儒家化不能说明儒家道德与法律的地位等同,解除C项;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解除D项。故选A项。3.如图是学者统计的唐代科举制下少数民族登科人数分布状况。这可用来说明唐代()A.国力盛衰影响登科数量 B.庶族子弟入仕日益受阻C.进士科目考试难度最低 D.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少数民族读书人投身科举、中学者不乏其数且总体数量呈递增趋势。唐代科考的主要内容为汉族儒家经典,故表格体现了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建设推动了民族文化的沟通,D项正确;依据表格并结合所学学问,考生的中举数量在确定程度上会受到唐朝国力盛衰的影响,但表中信息只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登科人数,不能反映整体,解除A项;就材料信息而言,无法得出庶族子弟入仕受阻这一结论,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考试下不同考试科目的难度比较,且结合所学可知,进士一科难度较大,而图中中举人数反而最多,解除C项。故选D项。4.关于宋太祖之死,流传最广的是“烛影斧声”之说(被谋杀),但由于缺少关键证据,其死因至今没有定论。现代学者依据《宋史》中记载的宋太祖体胖、中年后少运动、死前处于醉酒且心情激烈等微小环节,推断宋太祖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表明()A.多元史观的新奇 视角颠覆传统认知 B.现代科学为史学探讨供应新的视角C.历史真相的还原得益于医学的进步 D.历史疑案对史学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现代学者依据《宋史》中记载的宋太祖体胖、中年后少运动、死前处于醉酒且心情激烈等微小环节,推断宋太祖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可知现代学者从医学的角度分析宋太祖的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探讨供应了新的视角,B项正确;材料介绍的是史学探讨的不同方法,解除A项;医学的发展只是供应一个探讨的视角,并不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解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5.1651年,顺治帝批准了由都察院制定的“条议巡方事宜”,要求巡按官员须亲自察访,到达巡察地的3天内,需将他关于巡防工作的敕谕刊刻,并发放道府县,向城里乡绅士人公布。如不刊刻,不遍发,经都察院察究,就要以违旨论处。这一规定旨在()A.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 B.促进中心政令的畅通C.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 D.避开地方政治的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到达巡察地的3天内,需将他关于巡防工作的敕谕刊刻,并发放道府县……就要以违旨论处。”,可以看出清朝时期,中心通过派往地方巡按官员来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地方,来强化对地方的限制,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强化对地方的限制,解除AB项;材料未涉及对地方腐败的惩治,解除D项。故选C项。6.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说明,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 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答案】C【解析】【详解】12—16世纪欧洲各国出现的“罗马法复兴”,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说明,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C项正确;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A项错误;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D项错误。7.我国82年以前的宪法的结构依次为“序言”、“总纲”、“国家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A.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我国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C.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提高 D.国家机构的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所以A项错误,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凸显了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并以法律制度加以保障,所以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群众的法律意识问题,解除A;国家机构的地位并未因此而发生变更,解除掉C、D。8.如表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更是()一战末期二战后行政级(若干职级)与高校毕业程度相当行政人员行政、执行、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一等书记级与中学毕业程度相当二等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专业人员法律,统计等女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A.等级结构同教化制度相结合 B.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C.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可知,一战末期,行政级只按受教化程度划分,而二战后,分为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分为法律、统计等专业,可得出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B项正确;A项是一战时期的特点,并不是二战后的特点,解除;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符合二战后文官制度发展的特点,但是不是材料所体现的最大变更,解除C项;“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都重要,且D项不是二战后相对于一战时期文官制度最大的变更,解除D项。故选B项。9.“美国之音”从1948年起先,专注于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宣扬广播。苏联则运用设备干扰“美国之音”等电台针对苏联的宣扬活动。此外,苏联还通过“莫斯科广播电台”等电台,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宣扬。这表明()A.美苏对抗主要形式发生变更 B.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C.美苏政治宣扬方式不断创新 D.美苏着力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1948年以来的美苏。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48年是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利用广播来相互进行意识形态的宣扬,因此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B项正确;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材料没有发生变更,解除A项;美苏都运用广播,没有创新,解除C项;美苏通过广播宣扬来对抗,而不是扩大文化影响力,解除D项。故选B项。10.1963年,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复原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推翻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并于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此可知,当时()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遭受挫折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D.西欧摆脱了美国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头(法国)。据材料“欧洲人的欧洲”,“推翻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并于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知,20世纪60年头,法国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提倡独立自主,并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状况,解除B项;世界多极化仍是趋势,格局并未形成,解除C项;西欧并没有摆脱美国的限制,解除D项。故选A项。11.如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头美国、英国、法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美英法的应对措施是()时间年平均生产率增长(%)消费品价格上涨(%)美国1963—19731.93.61974—1979—018.6英国1963—19733.05.31974—19790.815.7法国1963—19734.64.71974—19792.710.7A.加强合作,建立区域经济组织 B.强化干预,增加就业机会C.削减干预,重视市场自我调整 D.取消福利,削减公共开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头美国、英国、法国。依据材料中的数据变更和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头,受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冲突的影响,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危机”,未摆脱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市场自我调整,C项正确,解除B项;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与摆脱经济危机无关,解除A项;西方国家并未取消福利,解除D项。故选C项。12.1952年,苏联政府发布《关于再次降低粮食制品国家零售价格》的文件,确定将面包、肉食品、奶油、糖等物资实施第五次降价。民众发觉,比较便宜的商品在降价后从商店里完全消逝了,而贵的商品却比从前更贵。这反映当时的苏联()A.农庄的自主性不断下降 B.改革注入某些市场因素C.农夫反对义务交售制度 D.农业与轻工业照旧滞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民众发觉,比较便宜商品在降价后从商店里完全消逝了,而贵的商品却比从前更贵”和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降价后民生日用物资(面包、肉食品、奶油、糖)消逝了,说明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生产滞后;“而贵的商品却比从前更贵”说明生产不足导致供不应求;故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消费品等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农庄的自主性不断下降与“面包、肉食品、奶油、糖等物资实施第五次降价”等不符,解除A项;1952年的苏联尚未起先改革,解除B项;农夫反对义务交售制度是20世纪20年头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与材料内容无关,解除C项。故选D项。

13.1960年10月,科威特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国家握有公司的大部分股权。1973年5月,伊朗把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朗的资产全部收归国有。到1977年,海湾地区的大多数石油国家都已完成了石油资源国有化过程。这表明,海湾石油国家()A.实现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变更了单一的产业结构C.缓解了对国际资本的依靠 D.确立了经济独立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60-70年头(海湾石油国家)。依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头末,海湾地区的大多数石油国家都已完成了石油资源国有化过程,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发展本国石油工业,确立了经济独立的基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石油资源国有化后各国经济增长状况,解除A项;材料未提及发展石油以外的其他产业,不能得出变更了单一的产业结构,解除B项;石油资源国有化前海湾国家的石油资源被外国资本限制,“依靠国际资本”说法不够精确,解除C项。故选D项。14.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平安问题、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全球性问题。这反映出()A.人类发展破坏生态环境 B.非传统平安威逼扩散C.全球治理机制亟需改革 D.经济全球化陷入逆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当代世界。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产生了很多全球性问题,须要对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进行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C项正确;AB项只是列举了部分全球性问题,没有得出全球性问题出现的本质,解除AB项;全球性问题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而出现的,经济全球化仍在发展,解除D项。故选C项。15.多边主义在很多地区方兴未艾。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形成等。已有的多边组织规模都在扩大,如东盟由6国扩展到10国,而新建立的多边机构在全世界各地区都在增多。这一局面反映出()A.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发展 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C.各国相互联系不断加强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题干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当代的世界。依据材料,多边主义的兴起和多边组织的扩大,反映出世界各地的国家在处理共同问题时,越来越倾向于实行合作和协商的方式,而不是单方面行动或仅依靠少数大国的确定,这体现了世界力气的分散和平衡,也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朝核六方会谈更多是政治合作,不能够反应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发展,解除A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虽然可能导致国际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并不能很好地说明多边主义在平安等领域的发展,解除B项;各国相互联系不断加强,虽然与多边主义的发展有关,但也不能很好地说明多边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多边活动的增多,解除C项。故选D项。16.如图与“信息化”亲密相关。该图主要表明现代信息技术()A.使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亲密 B.推动着社会众多领域的变革C.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D.加速了世界生产的融合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当代世界。依据图示内容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到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方方面面,说明信息技术推动着社会众多领域的变革,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对社会领域变革的影响,没有体现对世界经济联系和世界生产的影响,解除AD项;信息技术是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为紧密,解除C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0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干脆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帮助中心对地方的监督、管理。但增设的层级,往往简洁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宋代的统治者发展了“虚三级”的体制,即路、州、县三级。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这个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路,这虽然简洁造成管理的困难和混乱,但是不简洁导致地方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州可以不通过路干脆向中心奏事。宋代地方制度的设计,体现了“防弊”与“分权”的原则,使宋代的地方政府虽是三级制,但没有造成东汉末、唐后期地方割据的状况。——摘编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地方与中心关系的角度,归纳宋代的路与汉代的州、唐代的藩镇的异同。【答案】相同:都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初设(或最初的目的)时都帮助中心对地方监督、管理。不同:汉朝的州、唐代藩镇都有单一的行政区划(或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其长官驾驭了行政权和领兵权,权力集中;导致地方割据(引发割据问题);宋代的路不是单一的行政管辖:设立了四个平行的机构,地方权力被分割(或平行四监司分化事权)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假如分开三个角度对应同等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相同点:依据“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干脆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宋代的统治者发展了‘虚三级’的体制,即路、州、县三级”可知,宋代的路与汉代的州、唐代的藩镇都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最初设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中心对地方监督、管理。不同点:依据“增设的层级,往往简洁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可知,汉朝的州、唐代藩镇都有单一的行政区划,其长官驾驭了行政权和领兵权,权力集中;简洁导致地方割据。依据“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可知,宋代的路不是单一的行政管辖:设立了四个平行的机构,地方权力被分割,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18.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举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明显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更,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更,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干脆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殊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材料三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行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见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扼要说明科举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的表现,从对官员“德”“才”要求方面指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原则变更的缘由。(3)依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提出“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的缘由,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的重要影响。【答案】(1)进步:体现“开放”“公允”的特色(或自由报考)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或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以考试取人,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答出4点)表现:科举制度完全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而察举制度重视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实力。特点:德才兼备(或崇德尚贤)以德为先。(2)缘由:文官政治化倾向明显;政府所处环境的变更;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更;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科技革命的影响(3)缘由:鉴于欧美各国政治体制中出现了弊端,并力图订正这些弊端;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注入传统因素。影响: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汉朝、隋唐(中国)。第一小问进步:依据材料“自由报考”可知体现“开放”“公允”的特色;依据材料“取士不问家世”可知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再结合所学学问得出以考试取人,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等回答。其次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但它完全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明显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可知科举制度完全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而察举制度重视人才在社会上的舆论评价和为官实力。第三小问特点:结合所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强调备选人才的“德”“才”等,体现了其德才兼备(或崇德尚贤)、以德为先的特点。【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缘由:依据材料中“二战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和文官政治化倾向明显;依据“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更”,可得出政府所处环境和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更;依据“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可得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缘由,依据材料“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行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见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可知一是鉴于欧美各国政治体制中出现了弊端,并力图订正这些弊端;二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注入传统因素。其次小问影响,本题属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依据材料“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可知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依据材料“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可知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极端的年头》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创作的历史学著作。在该书中霍布斯鲍姆把20世纪(1914—1991年)的世界历史划分为不同时段并概述了相应的阶段特征。其中,1945年二战结束后到1973年是经济成长异样旺盛、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年头,即黄金年头。1973—1991年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头,对世界的极大部分,如苏联以及欧洲前社会主义地区,从根本上说就是又一个灾难时期。请结合材料和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对霍氏的观点提出见解,并加以阐释。(要求:赞成或提出新的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示例1见解:我赞成二战后至1973年是世界发展黄金时代。阐释: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成果早已应用到各个层面,社会的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生产力再次出现质的飞跃,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腾飞。二战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国际协调促进了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生产关系,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支配、利用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使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力气不断壮大;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取得确定成效。(答出2个以上角度,加以适当阐述)二战后将近30年的时间整个世界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故称黄金时代。示例2:见解:我赞成20世纪70年头—1991年是天崩地裂的时代。阐释:20世纪70年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峻,发展遇到新危机。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变更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限制斗争发展,社会主义阵营渐渐瓦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20世纪80年头,经济面临严峻逆境,政局猛烈动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气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冲突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冲突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答出2个以上角度,加以适当阐述)这一时期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人类社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故称其为天崩地裂。【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14年至1991年的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依据材料“1945年二战结束后到1973年是经济成长异样旺盛、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年头,即黄金年头”和所学可知,我赞成二战后至1973年是世界发展的黄金时代。关于阐释可从其次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发展对生产力的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建、社会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又如,依据材料“1973—1991年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头,对世界的极大部分,如苏联以及欧洲前社会主义地区,从根本上说就是又一个灾难时期”和所学可知,我赞成20世纪70年头—1991年是天崩地裂的时代。关于阐释可从20世纪70年头的滞胀危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如: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成果早已应用到各个层面,社会的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生产力再次出现质的飞跃,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腾飞。二战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国际协调促进了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生产关系,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支配、利用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使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战后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