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qīngpàzhòng_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2)我趴在岩石上,神情huǎnghū_________,害怕疲劳让我麻木。(3)三妹便sǒngyǒng_________着她去拿一只来。(4)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dànbùjīng___________。【答案】①.拈轻怕重②.恍惚③.怂恿④.怪诞不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1)niānqīngpàzhòng——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2)huǎnghū——恍惚,指精神游离在外,不能集中,神志不清,思考能力下降。好像在想什么事情,打不起精神。(3)sǒngyǒng——怂恿,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4)guàidànbùjīng——怪诞不经,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些事情并不复杂,我们就别往复杂处想,就事论事,不要追根求源,有时刨根问底反而不好!B.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C.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是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D.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困难,既不要杞人忧天,又不要盲目乐观。【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刨根问底:意思是比喻追究底细。形容总是追根求源,使用正确;B.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形容词的古今意思相差的很大,使用正确;C.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不能用于形容不同人的不同收获,使用有误;D.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形容多余的顾虑,使用正确;故选C。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疫救灾中大显身手。B.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这次回到老家,他感受到了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C.在创业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D.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我市的水源涵养生态区,担负着市区200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病句修改。A.成分残缺,在“及时”后加“的特点”;B.搭配不当,改“他感受到了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为“他感受到了热烈的气氛,看到了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C.成分残缺,去掉“使”;故选D。4.“少年正是读书时”,七年级(2)班以“好书共读”为主题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班长小江邀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美文推送,你班同学准备了一篇文稿。下面是文稿中的一段文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最恰当一项是()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无不体现了国人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干渴的心沸腾起来。人生几十年,让我们以满腔热忱投入到阅读中,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中华儿女。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阅读待填的四个句子可知,四个人属于不同朝代,根据横线前的“一脉相承”可知,应该以朝代的先后为排序依据,故排序依次为孔子(春秋)、杜甫(唐)、苏轼(宋)、于谦(明)。即④③①②。故选D。5.默写诗文句子。(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4)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蒲松龄《狼》)(5)《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谭嗣同《潼关》一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阑卧听风吹雨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⑤.何当共剪西窗烛⑥.却话巴山夜雨时⑦.河流大野犹嫌束⑧.山入潼关不解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词“影、羌、阑、卧、碧霄、禽兽、诈、烛、犹、嫌、束、潼关”的正确书写。名著阅读。6.《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精彩纷呈,以孙悟空为例,就有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①.三打白骨精②.三调芭蕉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孙悟空有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大闹黑风山等故事。7.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弼马温”。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C.唐僧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识记。B.有误,“打伤太白星”是后话,应是“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场是孙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闹天宫之后的事情;故选B。二、阅读鉴赏。8.赏读古诗《观沧海》,完成各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请你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答案】(1)C(2)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鉴赏。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意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天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四句诗,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属于虚写,并非实写;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绘出来即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意是:萧瑟的秋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示例:秋风吹动树叶,声音萧瑟,在风的吹动下,浩瀚的海洋里洪波滔天,滚滚而来,如有仙人凌风踏浪,诗人不禁感慨万千。9.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文学常识填空。诸葛亮,字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②博学而笃志_________③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④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3)翻译句子。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字,对比鲜明。(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答案】(1)①.孔明②.三国(2)①.改变;②.坚守;③.达到;④.增长。(3)①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4)①.静②.躁(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①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②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③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④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①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停止。②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淫:放纵。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形成鲜明的对比。【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论语>十二章》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这里突出“学”和“志”同样重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意思是志向不能被轻易改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突出志向是学习的前提;由此看出志向和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志向是学习前提,志向不改变,学习才能不改变;《诫子书》中的“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强调了“志”对于“学”的重要性;所以两篇文章都指出了“志向”是学习的前提,没有一个明确的、坚定的志向,那么学习很难成功。所以,人应该先坚定志向,然后在志向的指引下努力学习,而这样才能实现志向。【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0.阅读《猫》选段,回答问题。猫①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②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③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④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⑤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⑥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⑦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⑧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⑨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⑩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⑪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⑫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⑬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⑭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⑮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要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2)品味第⑪段中画线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想到它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一说儿时的鲁迅和上文作者郑振铎都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面对弱小的动物,人类的某些行为值得反思。请谈谈你的感悟。【链接材料】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节选自鲁迅《狗•猫•鼠》)【答案】(1)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2)这句话是对“我”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表现了“我”的难过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3)内容上:“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4)儿时的鲁迅仇猫的原因是他误以为家里的猫吃了他饲养的隐鼠,痛失所爱后,仇视所有的猫。儿时的鲁迅和郑振铎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断,冤枉了猫。感悟: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人类要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第⑧段“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第⑩段“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第⑪段“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第⑬段“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可知,“我”对于第三只猫的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的原因是第三只猫的的亡失与“我”有关,“我”武断地认为它就是咬死鸟的凶手,还粗暴地追打它,直到“我”发现咬死鸟的凶手另有其猫,“我”才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但还来不及补偿,这第三只猫就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了。【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结合第⑪段画线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分析,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结合第⑪段“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可知,因为“我”的武断而导致冤枉了这猫,“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表现出“我”对此深深的自责和内心无穷的悔恨之情,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我”的难过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结合第⑪段“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第⑬段“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⑭段“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可知,在内容上,“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合文章开头“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可知,开头交待几次养猫的结果,最后以永不养猫结尾,在结构上,“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首尾呼应,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与阅读感悟。结合【链接材料】“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和《朝花夕拾》的内容可知,儿时的鲁迅仇猫的原因是他误以为家里的猫吃了他饲养的隐鼠,痛失所爱后,粗暴地对待所有遇见的猫,仇视所有的猫;结合第⑧段“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第⑪段“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可知,“我”武断地认为第三只猫就是咬死鸟的凶手,还粗暴地追打它,没想到竟然是“我”冤枉了它;综上分析可知,儿时的鲁迅和郑振铎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断,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猫;据此得出感悟: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人类要尊重动物,善待生命;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妄下断语,要认真细致地了解事情的真相,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公平公正;不要以貌取人(动物)等等。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花边饺里的母爱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地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来,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什么内容?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按要求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7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②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的理解。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4)只是“小小的花边饺子”,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几句话,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40字左右)【答案】(1)“我”小时候吃母亲包的肉馅饺子;母亲过生日时吃“我”包的糖馅饺子。(2)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3)①使用了比喻,既写出了锅中饺子的形态,又表现了场面的欢快,显得生动、形象有趣。②“花招儿”指我瞒着母亲,在糖饺上做记号,表达了“我”故意让妈妈得到惊喜、感到开心的孝心。(4)母爱像一杯苦咖啡,刚开始品时有点儿苦,直到最后才尝出它的甜。这杯苦中带甜的咖啡就是母亲对我们的爱,这种爱表现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中,无论是唠叨,还是责备,这都是母爱的体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概括事件可按照“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由第②段“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可概括为:“我”小时候吃母亲包的花边饺子;由第⑥段“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第⑧段“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第⑨段“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③处可概括为:母亲生日时吃“我”包的糖馅花边饺子。【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第③段先写在艰苦岁月中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接着说“这些记忆”仿佛一直沉睡,直到自己当了父亲才清晰起来。结合上文容易理解,“它”指代妈妈的花边饺给“我们”的难忘记忆,题干要求用文中原句回答,即“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小问3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句话是对锅中饺子的形象描写,“如一尾尾小银鱼”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饺子的形态,“翻腾”写出了饺子在锅中上下翻滚的情景,描写生动有趣,突出了饺子的灵动可爱,也表现了场面的热闹欢快。
(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花招”的本义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此处的“花招”贬词褒用,结合第⑨段“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分析,是指“我”瞒着母亲,在糖饺上做了记号,以便让母亲能吃到糖馅饺子,表现“我”对母亲的爱。【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作答本题时,要注意要求: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写,抒发的是对母爱(父爱)的赞美。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能洗涤我们蒙上岁月风尘的心灵,让它能像初生时那样,纯洁明亮,不染纤尘。三、写作。12.生活中有太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请你以“就这样,我被感动着”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自己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转租房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建筑工程防水补漏合同
- 2024年太阳能电池背膜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州市教育行业职工劳动合同
- 2025合作伙伴经营合同
- 租赁合同签订流程优化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2025工程合同管理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合同索赔研究
- 2025智能锁购买合同范本
- 2025年内蒙古赤峰新正电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瑜伽授课合同协议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模拟试卷(深圳专用)(解析版)
- 电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竞业及保密协议
- 船舶防汛应急预案
- 2024年司法考试历年真题答案
- 2025年南昌市高三语文二模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03月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DB32-T 5085-2025 无机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 用“魔法”打败“魔法”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