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过关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过关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过关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过关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新教材同步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过关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朝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朝()A.官员地位提高B.中枢机构调整C.科举取士严格D.中心集权强化答案:B解析:明朝废除宰相,皇帝直辖六部,这使得六部官员的品级得到相应的提高,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六部官员品级上升,但不能说明明朝官员地位提高,解除A项;六部官员品级上升与科举制无关,解除C项;废除宰相,标记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而不是中心集权的强化,解除D项。2.明成祖时设立的内阁,“简用无定员”“凡制诏叮嘱诫敕之文日夥,而礼典庶政之议及事之关机密者,咸属焉”。可见,此时的内阁()A.侵夺了六部职权B.官品低且无权力C.执掌国家财政权D.拥有确定的权力答案:D解析:“凡制诏叮嘱诫敕之文日夥……咸属焉”说明内阁要处理较多的政务,在当时拥有确定的权力,故D项正确。3.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出现这种变更的缘由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答案:D解析:从限制内府,到利用内府牵制六部,目的是加强对六部的监察,故D项正确;明太祖时期未设置内阁,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皇帝行政负担增加和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故B、C两项均错误。4.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踪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这说明明朝()A.民间贸易的地位远超朝贡贸易B.主动参与世界市场贸易C.始终坚持闭关自守政策D.海外贸易一度发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时中国海商的踪迹遍布东南亚各国,但体现不出中国主动参与世界市场贸易,故B项错误;明朝一度开放“海禁”,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国海商的踪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可知明朝海外贸易一度发达,故D项正确。5.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上书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难,此诚不行不亟为之虑。”据此可知,他的主见是()A.开放海禁 B.闭关自守C.平定倭寇 D.盐铁官营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难,此诚不行不亟为之虑”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海禁政策的实行,导致沿海地区靠海为生的商民失去生计,很多人沦落为“寇”,故其主见开放海禁,故A项正确。6.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A.实力雄厚的商帮已起先兴起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旺盛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商帮兴起,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可知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发达,表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旺盛,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发达,而未涉及长途贩运贸易及交通网络,故C、D两项错误。7.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坚决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更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思想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明成祖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造成了严峻的财政困难,所以仁宗施行“恤民之政”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财政压力,故A项正确。8.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份史学界没有一样的观点。学者们的观点分别是军机处成立于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而且每一种观点都有比较严谨的史料作为依托。这说明()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军机处阅历逐步演化才确立C.军机处设置过程比较机密D.历史探讨史料丰富难有统一结论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史学界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因为军机处的确立阅历了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不同的史学家对于它演化完成的认知有差别,故选B项。9.对比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办事程序,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内阁办事程序通政司——奏折至内阁——内阁票拟——交皇帝御览——皇帝朱笔改定——将谕旨下发有关部门施行军机处办事程序从奏事处拿到官员奏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览——军机大臣向皇帝请旨——军机处拟好谕旨——再由军机大臣交皇帝御览——皇帝朱笔改定——将谕旨下发有关部门施行A.内阁的办事流程更精简B.军机处有很强的保密性C.内阁能有效地牵制皇权D.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的干脆监督下工作,军国大事由皇帝独揽,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D项正确。10.明朝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写道:“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而三吴为最。即余先世,亦以机杼起,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据此可知当时三吴地区()A.丝织业比较发达B.成为棉纺织业中心C.普遍“弃农从商”D.自然经济起先解体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而三吴为最”“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可知三吴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三吴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解除B项;普遍“弃农从商”的说法过于确定,解除C项;鸦片斗争之后自然经济起先解体,解除D项。11.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后,即以礼改葬崇祯帝,令官民服丧三日,并疼惜明帝诸陵,春秋祭祀。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把斗争锋芒指向农夫起义军B.缓和民族冲突C.笼络汉族地主D.疼惜中原文化答案:B12.乾隆年间,河南林县有集十一处,凡无业之人,早晨赴集,受雇于人,“主者得工,雇者受值,习焉称便”,类似这种市场在其他省区也很常见。这种市场的出现()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C.阻碍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D.巩固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主者得工,雇者受值,习焉称便”,可知这时确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出现。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有利于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项正确;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不能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B项错误;劳动力的自由流淌促进了城镇化进程,C项错误;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D项错误。13.下表为部分文献中有关明清经济的相关记载。记载出处天下之民,尝怀土而重迁;苏、松之民,则尝轻其乡而乐于转徙。天下之民,出其乡则无所容其身;苏、松之民,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取丝于行(牙行:中间商),代纺而受其值。《道光·震泽县志》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小农经济下百姓安土重迁B.经济架构中具有异质因素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D.百姓弃农经商现象普遍答案:B解析:材料“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便民新务”“代纺而受其值”反映了百姓成为商人所雇佣的劳动力,体现了明清时期出现的异质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故选B项。14.清朝后期“到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全国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可以与外国进行贸易。这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闭关自守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疼惜生态资源答案:B15.《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全部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干脆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广州十三行是()A.政府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手工业贸易机构C.政府特许的民间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答案:C16.“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出明中叶以后中国商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A.商人长途贩运B.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C.南北交通发达D.“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南方;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北方。这说明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故B项正确。A项只是表层现象,解除;C项不是题干材料主旨,解除;D项表述错误,解除。17.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明人叶向高记载:“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赡其人,半给官俸……盖在洪永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今十七万;甘肃六十万,今十三万;宁夏十八万……”此举()A.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内地粮食的依靠B.避开了游牧民族的袭扰,巩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C.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D.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A项和B项“摆脱了”“避开了”的说法过于确定,且屯田本身并不能避开游牧民族的袭扰,故解除A、B两项;屯田的实施减轻了内地百姓的负担,尤其是向边疆运粮的徭役负担,也有利于扩大农耕文明的范围,故C项正确;屯田有军屯和民屯,可以满足一部分农夫获得土地的要求,但是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D项说法过于确定,解除。18.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这表明()A.黄宗羲主见复原三代的统治秩序B.黄宗羲的批判思想触及制度层面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黄宗羲提倡制定天下人之法,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见为天下人谋利,故可知黄宗羲的批判思想触及制度层面,故B项正确。19.据不完全统计,康雍乾时期的官修图书不下百种,大约平均三年编成两种书。乾隆时期不下120种,平均一年编成两种书。官修图书的类别全面,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农艺、文学等各个方面。清朝的官修图书()A.反映了清政府对科技的重视B.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C.顺应了传统文化总结的须要D.呈现了民主启蒙的色调答案:C20.李正华在《国学概要》中写道:“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涵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作者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B.传统文化具有包涵性C.明清小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世俗化D.明清小说重塑了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小说由于最大限度地吸纳、包涵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之小说通过“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以世俗化的方式解读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走进了百姓生活。故题干材料揭示的是明清小说具有包涵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而非“传统文化”,故A、B两项均错误,C项正确;D项“重塑”的说法错误,解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高校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高校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清]张廷玉《明史》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看法,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自不待言的。——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初中心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更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其对明朝政治建设的主动意义。(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朝中心官制的发展趋势。(2分)参考答案:(1)基本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朝殿阁制和元朝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宰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2)地位变更: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大多具有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实力强,协调实力好。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冲突,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懒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朝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朝有独特的地位。清朝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州府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着“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如剃头铺,扬州城内约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摘编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结合所学学问,以清朝扬州发展为主旨,自拟题目,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题目自拟;结合史实、论据充分、史论结合)(12分)参考答案:示例题目:清朝市镇经济的典型——扬州。论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扬州地处长江和运输河交汇处,因此发展快速,社会富庶,成为重要的盐商中枢;经济的旺盛推动了扬州文化教化事业的发展,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国家文官选拔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扬州社会休闲消遣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崇尚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扬州的发展体现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确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理念和社会习俗。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