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西桥完全小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营山县西桥完全小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营山县西桥完全小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营山县西桥完全小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营山县西桥完全小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1.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创立于()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它以考试成绩而非门第高低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A项正确;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清朝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排除CD项。故选A项。2.武则天立“无字碑”,让“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当代史学家对她的评价以肯定居多,这主要基于她在位期间()A.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B.创立了科举制度C.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经济)的向前发展。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上分析,当代史学家对她的评价以肯定居多,C项正确;后世对她的统治之所以肯定,是因为她的历史功绩,AD项都是她加强统治影响,为C项经济发展提供条件,排除AD项;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排除B项。故选C项。3.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步辇图》的文物图片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展览。据此判断,这次展览主要反映()A.唐与靺鞨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C.唐与回纥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唐朝和吐蕃进行和亲,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唐蕃关系的发展,B项正确;唐与靺鞨的关系中,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排除A项;唐与回纥的关系,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排除C项;唐与南诏的关系,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排除D项。故选B项。4.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C.分裂奔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B项正确;文明初露曙光指的是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排除A项;分裂奔向统一是春秋战国到秦,三国到西晋,东晋南北朝到隋,辽宋夏金到元,排除C项;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指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5.《新唐书》中记载“藩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末年()A.藩镇割据 B.凋敝的社会经济C.农民起义不断 D.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状态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结合材料“藩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A项正确;凋敝的社会经济、农民起义不断和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在题干材料里均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6.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907年,朱温灭亡唐朝,建立后梁。由此可以,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李渊和朱温,C项正确;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也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黄巢起义极大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但黄巢起义最终被镇压,并没有灭亡唐朝,因此ABD项对应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对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有利于武将受到尊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宋太祖担心发生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随改用文人担任地方高级长官,削弱武将权力,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宋太祖重用文人,借鉴五代十国历史教训使宋朝形成了重文轻舞的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宋太祖削弱武将割据势力,有利于巩固中央政权,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由于宋太祖担心官员的忠诚,随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但还要指派一人负责制衡地方长官的权力,由此形成官僚机构庞大的现实,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它们分别是()A.辽、金 B.大理、元 C.金、南宋 D.辽、西夏【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D项正确;金与南宋对峙,排除AC项;元建立于1271年,而北宋早在1127年就灭亡了,排除B项。故选D项。9.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澶渊之盟宋金形成对峙局面D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辽与北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没有形成宋金对峙局面,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公元前209年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安史之乱的发生 B.辽与北宋的对峙C.金与南宋的战争 D.清军入关【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知,辛弃疾在这首诗里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生活在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渴望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故该词反映的史实是南宋抗金,C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辽与北宋的对峙与“南宋”时间不符,清军入关发生在清朝,排除ABD项。故选C项。11.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小史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B【解析】【详解】“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交子”是宋代的纸币,市舶司是宋代设立的,B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女真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公元11世纪-12世纪,完颜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并建立了女真政权,国号是()A.辽 B.西夏 C.大理 D.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D项正确;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大理是西南地区的政权,而题干所述体现了金朝的建立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处于()A.12世纪后期 B.12世纪70年代 C.13世纪初期 D.13世纪70年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因此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处于13世纪70年代,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与题文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如图呈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机构的演变。其中①处应为()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立宣政院 C.设安西都护府 D.设澎湖巡检司【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B项正确;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排除AC项;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排除D项。故选B项。15.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最终完稿于1084年。该时间可以表述为()A10世纪前期 B.10世纪后期C.11世纪前期 D.11世纪后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纪以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当一个世纪,也就是一百年结束之后,例如1000年为11世纪世纪,1084年为11世纪后期,D项正确;900年为10世纪,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一般950年后的时期为10世纪后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1084年是11世纪后期,而不是后期,排除C项。故选D项。16.阅李明同学写出几个关键词:开封、庙会、夜市、瓦子。据此可知,他学习的是()A.隋朝城市的规划布局 B.唐朝建筑的艺术风格C.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 D.元朝乡村习俗的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在北宋的开封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宋代商业繁荣,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无关,排除AB项;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繁荣与乡村习俗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7.宋朝是古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籍比较广泛地传播,世人用功读书的风气浓厚,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得到迅速提高。下列对这一现象起推动作用的是()A.印刷术的改良 B.科举制的诞生C.市舶司的鼓励 D.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是古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籍比较广泛地传播,世人用功读书的风气浓厚,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得到迅速提高”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教育、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书籍的普及,A项正确;科举制诞生于隋朝,排除B项;宋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排除C项;中央集权的加强与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18.“裹贴纸”是用于商业的包装纸,可用于包裹货物,更具有广告的功能。在新疆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这反映元代()A.商业比较发达 B.印刷技术进步 C.交通比较便利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裹贴纸’是用于商业的包装纸,可用于包裹货物,更具有广告的功能。在新疆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裹贴”是商业产物,“裹贴纸”用于包裹货物、有广告的功能都体现了商业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说明当时商业比较发达,A项正确;材料和印刷术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宋元的交通状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南北经济,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19.如图为《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此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政治重心南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方地区战乱少,社会较安定;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等。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政治重心南移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BCD项。故选A项。20.唐代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皮日休意在()A.肯定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B.抨击隋炀帝穷奢极欲C.辩证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D.强调隋朝的国力强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尽道隋亡为此河“和“若无水殿龙舟事”可知,诗人认为开凿大运河是隋亡的原因之一,见证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同时根据材料中“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诗人认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者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了客观评价,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肯定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局面,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尽道隋亡为此河“和“若无水殿龙舟事”可知,诗人认为开凿大运河是隋亡的原因之一,见证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但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未看到后半部分的评价,排除B项;材料中只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并未强调隋朝的国力强盛,排除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共30分)21.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技术创新】材料一:如下图(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两种生产工具名称和用途。【多彩艺术】材料二:如下图(2)材料二中图三出自唐代哪位书法家的手笔?图四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部代表作?【民族交往】材料三:如下图(3)材料三中图五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对外交往】材料四:唐代海内统一,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简要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5)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答案】(1)曲辕犁、筒车;耕作、灌溉。(2)欧阳询;吴道子;《送子天王图》。(3)和亲、会盟。(4)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得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筒车主要是在灌溉时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因此曲辕犁的用途是耕作,筒车的用途是灌溉。【小问2详解】根据图三中图片中的文字“九成宫醴泉铭”可知,这是唐代欧阳询的作品;结合所学可知图四是吴道子的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局部。【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会盟。【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唐代海内统一,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表明,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问5详解】结合材料中唐朝的交往史实,可知在对外交往中应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二唐朝沿用并发展了这一制度:贞观年间,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此后,唐朝还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优秀人才。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钱穆《国史大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朝为选拔人才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唐朝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的两位皇帝及相关措施。(3)材料三中宋代做官人数较唐代有什么变化,发生这个变化跟宋朝的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有什么影响。【答案】(1)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唐太宗时期增加了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宋代通过科举做官比唐朝人数多;重文轻武;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风吹金榜落凡世”可知是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增加了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分析得知宋代通过科举做官比唐朝人数多;结合所学知识,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