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3月份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包含卷面分5分。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积累与运用(35分)1.诗句理解性默写融情于景,以境烘情是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①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诗句是(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______,______。②王维《竹里馆》一诗中,用拟人手法把月亮当成知己,显示出作者新颖而独到想象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③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在春夜“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④韩愈《晚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⑤《木兰诗》中写出军营的艰苦生活,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深林人不知④.明月来相照⑤.此夜曲中闻折柳⑥.何人不起故园情⑦.草树知春不久归⑧.百般红紫斗芳菲⑨.朔气传金柝⑩.寒光照铁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袖、夜、柳、紫、朔、柝。2.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奠基(diàn)鲜为人知(xiān)B.梳头(shū)硕果(shuò)锲而不舍(qì)C.校对(xiào)草率(shuài)妇孺皆知(rú)D.秩序(zhì)薪金(xīn)深恶痛绝(w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A.鲜为人知(xiān)——xiǎn;B.锲而不舍(qì)——qiè;C.校对(xiào)——jiào;故选D。3.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很少)死而后已(停止) B.家喻户晓(了解)深恶痛绝(憎恨)C.锋芒毕露(全)可歌可泣(可以) D.锲而不舍(刻)仰之弥高(更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义。C.有误,“可歌可泣”中的“可”是“值得”的意思,而不是“可以”。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故选C4.综合性实践活动。春,是四季之首,她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当她携着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世界万物倏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这个斑斓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活动一【匠心策划室】(1)如果你是活动组织者,请仿照下面活动形式再设计一种。(一):“春天”美文朗诵会(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佳句赏春堂】(2)古人描写春景的诗句中,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写春天的。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两个黄鹂鸣翠柳()③踏花归来马蹄香()活动三【美句积累坊】(3)春天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不可用本题中出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巧手医病台】(4)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春天诗歌朗诵,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②这次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上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把改正后的语句写在相应的横线处。语句①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句②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五【春光励志录】(5)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春天”歌曲大比拼、“春天”风俗我来讲等。(2)①.视觉②.听觉③.嗅觉(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4)①.应改为“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②.应改为“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或“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让)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5)示例:“一年之计在于春”,面对这大好春光,我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争取使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春天”主题摄影展;“春天”诗词创作赛。【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描写角度。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从视觉角度写春天的。这个字描绘了春风拂过,江南岸边的草木变得翠绿生机的景象,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气息。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鸣”字是从听觉角度写春天的。这个字通过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的声音,描绘了春天的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春天的声音。③“踏花归来马蹄香”中的“香”字是从嗅觉角度写春天的。这个字通过描绘马蹄踏过花朵后留下的芬芳香气,让读者仿佛能够闻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温馨。【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识记理解。解答时,结合自己的积累,选取有关“春”的连续两句诗词作答即可。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语句①,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激发”;语句②,成分残缺,缺少介词“通过”,使得“这次文学交流活动”成为了句子的主语,但根据句意,文学交流活动应该是让同学们明白道理的途径或方式,所以应该加上“通过”这个介词。【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要以满腔的热情拥抱生活,让每一刻都充满活力和希望。我要用勤奋的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让它在这温暖的季节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要珍惜这难得的时光,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培养新技能,我都要全力以赴,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我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言放弃,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将它们化作前进的动力。5.名著阅读祥子穿着由天桥买来的新衣,红着脸,戴着三角钱一顶的缎小帽。他仿佛忘了自己,而傻傻忽忽的看着一切,听着一切,连自己好似也不认识了。他由一个煤铺迁入裱糊得雪白的新房,不知道是怎回事:以前的事正如煤厂里,一堆堆都是黑的;现在茫然的进到新房,白得闪眼,贴着几个血红的喜字。他觉到一种嘲弄,一种白的,渺茫的,闷气。屋里,摆着虎妞原有的桌椅与床;火炉与菜案却是新的;屋角里插着把五色鸡毛的撑子。他认识那些桌椅,可是对火炉,菜案,与鸡毛撑子,又觉得生疏。新旧的器物合在一处,使他想起过去,又担心将来。一切任人摆布,他自己既像个旧的,又像是个新的,一个什么摆设,什么奇怪的东西;他不认识了自己。(1)上面的语段选自______,选段内容情节说的是______。(2)选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形象特点。(3)请结合原著相关的其他情节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一切任人摆布”的理解。【答案】(1)①.《骆驼祥子》②.虎妞逼迫祥子成亲(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祥子比作是“一个什么摆设”,说明祥子懦弱、容易受人摆布的性格特点。(3)要强的祥子为了生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暴雨中跌爬滚打。然而,比自然带来的伤痛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痛苦,它来源于无情残酷的社会。大兵抢走祥子的车,孙侦探诈空祥子的血汗钱,……祥子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这让祥子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在经历过“三起三落”后,祥子逐渐成为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结合“祥子穿着由天桥买来的新衣,红着脸,戴着三角钱一顶的缎小帽。他仿佛忘了自己,而傻傻忽忽的看着一切,听着一切,连自己好似也不认识了。他由一个煤铺迁入裱糊得雪白的新房,不知道是怎回事:以前的事正如煤厂里,一堆堆都是黑的;现在茫然的进到新房,白得闪眼,贴着几个血红的喜字”可知,上面的语段选自《骆驼祥子》,选段内容情节说的是虎妞逼迫祥子成亲。虎妞刚开始时对于祥子并不是爱,只把他当作反抗父亲的工具,对控制自己三十多年的父亲开战。因此虎妞在一众车夫中选择了老实肯干的祥子,认为自己可以驾驭得了他,能够凭借祥子获得事业上的提升。可以说,虎妞对于祥子的爱是不纯粹的,充斥着一种丑陋,完全没有将祥子视作平等的人看待。虎妞采取骗婚的方法,逼迫祥子就范,老实的祥子没有办法,只能接受虎妞的摆布,成为她实现梦想的工具。【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选段中画线句“一切任人摆布,他自己既像个旧的,又像是个新的,一个什么摆设,什么奇怪的东西;他不认识了自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把祥子比作“摆设”和“奇怪的东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内心的迷惘和混乱,对自己、对生活都失去了方向感。这句话表现了祥子结婚后,面对新生活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内心充满了困惑和不安,说明祥子懦弱、容易受人摆布的性格特点。【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画线句“一切任人摆布”在《骆驼祥子》中深刻地反映了祥子在新生活面前无奈和被动。这句话不仅是对祥子婚后生活的写照,更是对他整个生活境遇的概括。祥子作为一个从乡下来到北平的车夫,他始终怀揣着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梦想。他省吃俭用,经过三年努力终于买到了自己的新车,以为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好。然而,命运却一次次地捉弄他。他的车被军阀抢走,他被迫逃难,甚至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接受与虎妞的婚姻。在虎妞的掌控下,祥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住进了新房,拥有了新的家具,但这些都不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被虎妞和她的家庭所安排。他感到自己仿佛成了一个被人随意摆弄的物品,失去了自我和主动权。“一切任人摆布”不仅揭示了祥子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也象征着他在整个社会中的无力感。在那个时代,像祥子这样的底层人民往往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社会的各种力量所牵引和摆布。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但过了不久,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小福子心中早已隐藏着对祥子的感情,可是穷困不能使他们结合。祥子对小福子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来!我一定来!”然而,生活的煎熬使小福子再不能等待了。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去接她时,只见到树杈上挂着她上吊的绳套。祥子慢慢地开始改变,他开始厌恶劳动,厌恶勤劳,反而喜欢上了游戏人生。祥子就开始到处骗钱,开始出卖朋友,以至于沦落为为别人打杂工来维持生计。最后祥子彻底堕落为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因此,这句话不仅是祥子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充满不公和压迫的社会中,像祥子这样的普通人如何被命运所捉弄,如何在无奈和被动中挣扎求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二、阅读理解(55分)(一)餐桌上,藏着一个家庭的好坏①丰子恺始终以孩童的心灵去观看这个世界,在艺术中保全自己的“童心”。这样一位赤子之心的人,到底是从怎样的家庭里养出来的?②在染坊天井的角落里,放着一个水缸,里面总会养着十来只蟹,等到了中秋,缸里的蟹就满了。③黄昏一深,丰家就把桌子移到月光下,一家人围坐起来,谈笑赏月,听父亲教着:吃蟹是风雅的事,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别出来,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④在父亲的指导下,小子恺也学着吃这口“文雅”,耐心把蟹肉剥下来,也不着急吃,先积在蟹斗里,等最后放一点姜醋,如此就作为下饭的菜,省着吃可以配上两大碗米饭!⑤一日三餐,是最平凡普通的事情,但能从中吃出乐趣来,却并不简单。而父亲的蟹,教给丰子恺的,正是处世的道理。【甲】⑥七八岁的年纪,小子恺便到私塾里上学了。某天,他发现在课本《千家诗》的每一页上端,都印有一幅木版画,小子恺回家后,便向染坊店里的染匠讨颜料为书上的黑白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天,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结果,那些薄薄的书页一下被他的颜料渗了好几层,页页都有红象和蓝天了。⑦这样的下场,就是被发现的父亲打手心。就在戒尺距离手心两公分的时候,母亲和大姐适时出现,拯救了这一颗绘画初萌的童心。【乙】⑧对给课本插画上颜色这件事上,小子恺很执着,因为他给母亲和姐姐看了,她们都说“好”。在这样的自信心下,他把目光投向了父亲晒的那些书上,里面有一部人物画谱。这回是不敢着色了,只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幅都不像。好在家里的长工红英聪明,教他在习字本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图案描。这下仿佛开辟了新天地,小子恺的“印画”技术进步神速,并且还学着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⑨一时间,他成了私塾的“画家”,大伙嚷着求着要画。直到有一天,两个同学为一幅画打了起来,被照进了先生的眼皮子底下。小子恺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完了。⑩先生瘦长的暗影彻底将小子恺笼罩,只听先生一言:“这画是不是你画的?”小子恺左手抓着右手,他不知道先生会抽他哪个手心来打,只闭着眼睛说:“是。”只见先生从他抽屉里搜出了一本画谱,坐到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直到下课,小子恺终于听见先生那句审判:“这书,明天还你。”⑪第二天一大早,先生指着画谱里的孔子像,对小子恺说:“你能照这样子画一个大的吗?也要着色彩的。”小子恺抬头看了眼先生,被他那威严的神色吓出了一个字,“能。”而事实上,他只能“印”,不能“放大”。⑫接此任务后,小子恺差点没泪奔回家。但好在,大姐找来了一张薄薄的方格纸,套在画谱上,孔子像便透出了经纬格,又拿了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把先生给的画纸弹出了大方格子,最后拿来她画眉毛的柳条枝,烧一烧焦,没有铅笔和三角板,但是依照大姐的方法,小子恺画成了孔子像。次日,这幅孔子像就被先生粘贴在堂名匾下的板壁上供学生一拜。⑬不因功利去抹杀兴趣,而是耐心陪伴他做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的天性得以自由伸展,而这不正是教育真正的意义么?【丙】⑭九岁那年,父亲离世了。丰家内外一切的责任,都落在了母亲身上。⑮在老屋的西北角里,有一张八仙椅子,它的坐板和靠背垂直,后背只是疏疏几根木条撑着,高度只到人的肩膀,坐上去后脑勺没有可以倚靠的地方,所以极不舒服,但无论什么时候,丰子恺都能在那里寻到母亲的身影。⑯在丰子恺的童年回忆里,母亲便和那张不舒服的八仙椅一样,不论多难,她都能支起这个家。⑰三十岁时,丰子恺弃职归家,一心扑在读书著述上,母亲依然每天坐在西北角那儿,眼里的目光是如父亲般的严肃,嘴角的笑容则是母亲般的慈爱,而变了的,是她渐渐银白的头发。⑱在母亲身上学习到的坚韧品质,让丰子恺无论什么环境,都能定下心来做好自己。【丁】⑲丰子恺的一生,在他身上所养育出的平和亲近的气质,让他永远不失生活乐趣,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家。(刊载于2023.3,有删改)6.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写丰子恺“在艺术中保全自己的‘童心’”既赞美他的赤子之心,又与结尾呼应。B.第③段写丰子恺和家人在月光下吃蟹的事,目的是将丰子恺一家在餐桌上良好的家庭氛围表现出来。C.第⑫段详写大姐帮助丰子恺画画的细节,是为了表现大姐对年幼的他免遭老师责罚的溺爱。D.全文以质朴的叙述为主,细腻的描写、恰当的议论为辅,让人倍感家庭的温馨,同时又不觉陷入深思。7.“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生活与处世的什么道理?时间事件生活与处事道理幼时全家围坐,父亲教丰子恺吃蟹①______七八岁年纪②______③______父亲离世后④______不畏艰难,无论什么环境,都要定下心来做好自己。8.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1)小子恺左手抓着右手,他不知道先生会抽他哪个手心来打,只闭着眼睛说:“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2)母亲便和那张不舒服的八仙椅一样,不论多难,她都能支起这个家。(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9.下面一段话摘自上文,你认为放在【甲】【乙】【丙】【丁】哪一处合适?请说明理由。如果说,是父亲教会了丰子恺于平淡中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那么,母亲则教会了他如何在这艰难的世道中立身正言。10.说一说丰子恺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有哪些?给你带来怎样的启迪?【答案】6.C7.①.用心感受生活,总能从平淡中获得乐趣②.在家人的帮助与鼓励下,丰子恺坚持学画画③.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于耐心陪伴孩子,让孩子的天性得以自由伸展④.母亲担起家庭重任,用言行影响丰子恺8.(1)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细节,生动传神地展现丰子恺在老师面前的紧张不安,突出了他的天真可爱。(2)“支”是“撑”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为家庭付出的艰辛与不易,表现了对母亲坚韧品质的敬佩与赞美。9.丙处。这句话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述了上文父亲对丰子恺人生态度的言传身教,引出下文母亲对丰子恺品行上的深重教诲,使上下文衔接紧密;引出了下文父亲离世,母亲扛起家庭重担;由写父亲转到写母亲,过渡自然。10.①离不开父母亲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长远。②亲人的陪伴与引导,在陪伴中温暖呵护,在引导中循循善诱。③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追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第⑫段详写大姐帮助丰子恺画画的细节,并不是为了表现大姐对年幼的他免遭老师责罚的溺爱,而是为了突出大姐的聪明才智和对丰子恺绘画兴趣的鼓励与支持。通过大姐的巧妙方法和耐心陪伴,丰子恺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也体现了文章主题——不因功利去抹杀兴趣,而是耐心陪伴孩子做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的天性得以自由伸展;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③段中“黄昏一深,丰家就把桌子移到月光下,一家人围坐起来,谈笑赏月,听父亲教着:吃蟹是风雅的事,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别出来,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④段中“在父亲的指导下,小子恺也学着吃这口‘文雅’,耐心把蟹肉剥下来,也不着急吃,先积在蟹斗里,等最后放一点姜醋,如此就作为下饭的菜,省着吃可以配上两大碗米饭!”,⑤段中“一日三餐,是最平凡普通的事情,但能从中吃出乐趣来,却并不简单。而父亲的蟹,教给丰子恺的,正是处世的道理”的内容可知,用心感受生活,总能从平淡中获得乐趣;第二、三空,结合⑥段中“七八岁的年纪,小子恺便到私塾里上学了。某天,他发现在课本《千家诗》的每一页上端,都印有一幅木版画,小子恺回家后,便向染坊店里的染匠讨颜料为书上的黑白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天,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结果,那些薄薄的书页一下被他的颜料渗了好几层,页页都有红象和蓝天了”,⑧段中“好在家里的长工红英聪明,教他在习字本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图案描。这下仿佛开辟了新天地”,⑫段中“接此任务后,小子恺差点没泪奔回家。但好在,大姐找来了一张薄薄的方格纸,套在画谱上,孔子像便透出了经纬格,又拿了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把先生给的画纸弹出了大方格子,最后拿来她画眉毛的柳条枝,烧一烧焦,没有铅笔和三角板,但是依照大姐的方法,小子恺画成了孔子像。次日,这幅孔子像就被先生粘贴在堂名匾下的板壁上供学生一拜”,可概括为:在家人的帮助与鼓励下,丰子恺坚持学画画;由此可见,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于耐心陪伴孩子,让孩子的天性得以自由伸展;第四空,结合⑯段中“在丰子恺的童年回忆里,母亲便和那张不舒服的八仙椅一样,不论多难,她都能支起这个家”,⑰段中“三十岁时,丰子恺弃职归家,一心扑在读书著述上,母亲依然每天坐在西北角那儿,眼里的目光是如父亲般的严肃,嘴角的笑容则是母亲般的慈爱,而变了的,是她渐渐银白的头发”,⑱段中“在母亲身上学习到的坚韧品质,让丰子恺无论什么环境,都能定下心来做好自己”可概括为:母亲担起家庭重任,用言行影响丰子恺。【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结合“小子恺左手抓着右手,他不知道先生会抽他哪个手心来打,只闭着眼睛说:‘是。’”可知,作者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来细腻地刻画了丰子恺在老师面前的紧张不安。小子恺左手抓着右手,这个动作表现出他对即将到来的惩罚的畏惧和不安。而“他不知道先生会抽他哪个手心来打”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确定。最后,他闭着眼睛说出“是”,这不仅显示了他的无助,也突出了他的天真可爱。整个描述既生动又传神,将丰子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2)句子中,“支”字作为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如同那张不舒服的八仙椅一样,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她都能稳稳地支撑起这个家。这个词语不仅准确表达了母亲的坚韧和付出,还赋予了句子更深层次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母亲对家庭的辛勤付出和不易。同时,这种描述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坚韧品质的敬佩与赞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段落衔接。结合全文来看,这段话放在【丙】处最为合适。上文描述了父亲如何通过日常小事教会丰子恺享受生活的乐趣,并强调这是生活与处世的道理。紧接着,这段话提到“如果说,是父亲教会了丰子恺于平淡中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那么,母亲则教会了他如何在这艰难的世道中立身正言。”它进一步扩展了父母对丰子恺的教导,不仅强调了父亲的影响,还引出了母亲在艰难世道中对丰子恺立身正言的教诲。这样的表述,既总结了上文关于父亲的内容,又为下文描述母亲的形象和教诲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此之前,文章主要描述了父亲对丰子恺的影响,而之后将转向描述母亲的形象和教诲。这段话作为过渡,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流畅,逻辑更加清晰。【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本文主要通过描绘丰子恺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不同影响,展现了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塑造的重要性。文中详细叙述了丰子恺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会享受生活乐趣,从吃蟹这一小事中体悟到处世的道理;而在母亲身上,丰子恺则学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能坚定自我,勇往直前。这些家庭教诲与影响,共同塑造了丰子恺平和亲近、不失生活乐趣的性格,使他最终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家。通过丰子恺的成长经历,文章强调了家庭环境对个体成长的深远影响。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丰子恺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亲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教会他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为他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使他能够从平凡中发现美。而母亲则教会他在艰难世道中立身正言,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其次,丰子恺本人具有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对课本插画上色的执着,以及对绘画技术的不断磨练,都显示了他对艺术的热情和投入。这种热爱和追求,使他能够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艺术造诣。此外,丰子恺还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无论是父亲教他吃蟹的细节,还是母亲在困难中支撑家庭的坚韧形象,都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他能够将这些生活细节转化为艺术语言,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至深的作品。从丰子恺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迪: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健康、自信、有才华的个体。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热爱和追求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对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投入足够的热情和精力,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为之努力奋斗。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也是创作的重要来源。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素材,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二)非连续性文本(16分)【材料一】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其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按用途可以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能源林(原薪炭林)。森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蕨类古裸子植物阶段、裸子植物阶段和被子植物阶段。森林生命周期长、分布广、再生能力强、用途多、效益大,被誉为“地球之肺”。(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森林是一把天然的“遮阳伞”。成片森林冠层的树叶和枝干通过反射和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热量,使得林内气温明显低于林外。不同高度和密度的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不同,导致林下的气温有所差异。它也是一台天然的“加湿器”。高温促使植物根部加速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水分从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蒸腾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会吸收部分能量,进一步降低森林区域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②在“遮阳伞”“加湿器”双重作用下,森林植被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和蒸腾作用来调节森林内部的温度变化。实际上,小到一片树林,大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调节气候的功能。《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材料三】①10月30日至31日,2023年我省林业系统森林防火综合演练和技能竞赛在我省全椒神山国有林场举行。来自我省的20支竞赛队伍、160名队员围绕6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②参加演练的队员纷纷表示,通过演练,进一步熟悉了灭火流程,掌握了各类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了火情处置能力。③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统筹抓好全省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建设。强化各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强分工协作。统筹资金支持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将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省建设纳入全省林长制考核,对森林防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因失职失责造成森林火灾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④全省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得到显著增强,连续22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从“十三五”期间年均52.6起下降至现在的3起、受害森林面积从38.7公顷下降至1.1公顷。(摘编自《防火于未“燃”!安徽开展森林防火大比武》,“人民网”2023年11月1日)【材料四】近期,我省多方合作、全方面保障森林防火的扎实推进。省级林长会议定期调度推进,统筹抓好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各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分工协作。各市、县要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落实网格管理任务。统筹资金支持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合理确定防扑火队员和村级网格员等待遇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险。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将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省建设纳入全省林长制考核,对森林防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因失职失责造成森林火灾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摘编自《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实施方案》《安徽日报》2023年11月2日)11.下列对各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森林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通常可以分为3个阶段。B.林冠层的叶片在蒸腾过程中,受太阳光辐射的影响,会吸收大量水分,会进一步降低森林区域的温度。C.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植被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节气候的功能。D.近年来,我省的的森林火灾防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2.请分别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______材料二:______材料三:______13.为什么说森林是“遮阳伞”和“加湿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原因。14.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推进森林防火工作?请结合材料三、四加以概括。【答案】11.B12.①.森林是什么②.森林的作用③.森林防火13.森林是“遮阳伞:成片森林冠层利用枝叶削弱大部分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森林是“加湿器:植物导管将土壤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14.加强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落实责任。完善政策.资金保障。强化督导考核,奖罚分明。【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材料二明确指出:“高温促使植物根部加速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水分从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说明是高温促使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并通过叶片散失到大气中,而非林冠层的叶片在蒸腾过程中受太阳光辐射的影响吸收水分。而水分的散失会吸收部分能量,进一步降低森林区域的温度。因此,B项的说法与材料二的内容不符;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材料。材料一介绍了森林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可概括为:森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末段中的“实际上,小到一片树林,大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可知,本则材料介绍了森林的作用。材料三是一则新闻,根据其标题“防火于未‘燃’!安徽开展森林防火‘大比武’”可设计栏目名称为:森林防火。【13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二中的第一段“森林是一把天然的‘遮阳伞’。成片森林冠层的树叶和枝干通过反射和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热量,使得林内气温明显低于林外”可得:森林是“遮阳伞”:成片森林冠层利用枝叶削弱大部分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根据材料二中第一段的“它也是一台天然的‘加湿器’。高温促使植物根部加速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水分从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蒸腾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会吸收部分能量,进一步降低森林区域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可得:森林是“加湿器”:植物导管将土壤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14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三中第二段的“参加演练的队员纷纷表示,通过演练,进一步熟悉了灭火流程,掌握了各类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了火情处置能力”可得:加强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材料四中“省级林长会议定期调度推进,统筹抓好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各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分工协作。各市、县要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落实网格管理任务”可得: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落实责任。根据材料四中“统筹资金支持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合理确定防扑火队员和村级网格员等待遇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险。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可得:完善政策、资金保障。根据材料四中“将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省建设纳入全省林长制考核,对森林防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因失职失责造成森林火灾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可得:强化督导考核,奖罚分明。(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让:责备。②报:答复,给回信。③露布:公开的文告。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但当涉猎但:______(2)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3)拳勇过人过:______(4)寻复南奔复:______1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B.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C.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D.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17.翻译下列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有人与之书而不能答。18.请结合【甲】【乙】内容,概括吕蒙、傅永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15.①.只,只是②.到,等到③.胜过,超过④.再,又16.C17.(1)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呀!(2)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18.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二人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并且取得惊人的长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2)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3)句意为:勇力胜过别人。过:胜过,超过。(4)句意为:不久又投奔南方。复:再,又。【16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上马能击贼”与“下马作露布”结构一致中间应断开。“唯”作句首词,其前面应该断开。据此断句为: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即:就。更:另,另外。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何: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2)与之书:给他写信;答:指回信。【1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蒙辞以军中多务”和“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可得出: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分析,可知二人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结果都有了惊人的长进。【点睛】参考译文:【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