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阶段诊断历史注意事项:1.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道试题,每题2分,计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在课堂学习笔记中记下“干栏式房屋、磨制石器、木结构水井”等关键词。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未粗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A项符合题意;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B项;蓝田人、山顶洞人不会建造房屋,排除CD项。故选A项。2.孙中山评价下图人物:“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以下属于该传说人物成就的是()①在阪泉之战中取胜②被称为神农氏③会制造船只④能建造宫室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传说人物是黄帝。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①符合题意;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③④符合题意;被称为神农氏的是炎帝,②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3.《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可知,材料中主要涉及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B项符合题意;A项与秦朝有关,排除A项;C项与夏商周时期不符,排除C项;D项与原始社会时期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4.东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复杂多变的时期,以下属于该时期阶段特征的是()①社会动荡②政治变革③经济发展④思想解放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处在同一个朝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经济方面: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形成;政治方面: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军事方面:诸侯争战,战争频繁;思想方面:思想大解放,争鸣天下,故①②③④的表述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5.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国国君,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这位诸侯国国君是()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周武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产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可知,材料中的人物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柜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C项符合题意;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排除A项;晋文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排除B项;周武王是夏商周时期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排除D项。故选C项。6.有学者曾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以下能体现孟子“正气”的句子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D.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孟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体现了孟子的“正气”,B项正确;ACD项内容是孟子在治国等理念方面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7.统一是大势所趋,巩固统一是历代帝王的共同目标。以下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是()①统一度量衡②采用圆形五铢钱③修筑标准的驰道④修建长城抵御匈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统一度量衡,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秦始皇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①③④符合题意;采用圆形五铢钱与汉武帝有关,与秦朝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8.《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朝“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对上述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朝官僚队伍管理混乱 B.秦朝人口数量锐减C.秦朝社会治安极差 D.秦朝法律严苛【答案】D【解析】【详解】据“秦朝‘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可知,秦朝时期,在这样的酷刑峻法之下,到处都有受刑之人,闹市上被斩首级多得堆积如山。对此,百姓震恐,宗室官员人人自危。这体现了秦朝法律严苛,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法律严苛,没有体现秦朝官僚队伍管理混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人口数量锐减,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秦朝秦朝社会治安如何,排除C项。故选D项。9.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大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往往代表一个典故。以下成语与秦朝灭亡直接相关的是()A.揭竿起义 B.楚河汉界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破釜沉舟”是与秦朝灭亡直接相关的成语,C项正确;“揭竿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但不是与秦朝灭亡直接相关的成语,排除A项;“楚河汉界”“四面楚歌”与项羽与刘邦之间发生的楚汉之争有关此时秦朝已灭亡,排除BD项。故选C项。10.他在漠北战役中与卫青一道抗击匈奴,汉武帝为表彰其赫赫战功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宅院府第,他却断然拒绝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陈胜 B.霍去病 C.蒙恬 D.韩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据题干描述可知,这里的“他”是指霍去病,霍去病与卫青出击匈奴,保卫了祖国山河,B项符合题意;陈胜、韩信与北击匈奴无关,排除AD项;蒙恬北击匈奴发生在秦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B项。11.观察下图,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虽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区别。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而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这说明“文景之治”时期()A.人民贪图享乐 B.人民生活奢侈 C.人民信奉道教 D.人民生活安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虽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区别。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而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面部表情很严肃,汉景帝阳陵中的陶俑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说明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对繁荣社会生活感到满足,D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生活安定,未涉及人民贪图享乐,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生活安定,未体现人民生活奢侈,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生活安定,未阐释人民信奉道教,排除C项。故选D项。12.创建太平道的张角,历经十多年传教,积攒了数十万信徒,在东汉末年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以下关于该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B.起义建立了新政权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起义推翻了东汉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A项正确,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没有建立新政权,排除B项;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C项;张角起义没有推翻东汉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标志着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A.西域都护的设置 B.班超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A项正确;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都发生在西域都护设置之后的东汉,排除BC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的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14.近期,治疗病毒的中药配方广泛推出,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以下关于秦汉时期中医药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华佗撰写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B.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并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C.医圣扁鹊发明了“麻沸散”D.“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最早出现于东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B项正确;《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华佗,排除A项;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排除C项;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法,排除D项。故选B项。15.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以下战役中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B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排除C项;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以下示意图所列政权中,于公元317年建立并定都建康的是()A.吴国 B.北魏 C.东晋 D.齐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C项正确;吴,建立时间229年,建立者孙权,都城建业。排除A项;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排除B项;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齐国,都治营丘,排除D项。故选C项。17.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势力强盛,王导把持政治,王敦致力于军事。司马睿举行登基大典时,还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A.王导、王敦兄弟才能杰出 B.司马睿善于用人C.世家大族影响朝政 D.东晋政权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王与马,共天下”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司马睿和王导,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影响朝政,C项符合题意;王导、王敦兄弟才能杰出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司马睿善于用人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东晋政权稳定与题干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8.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汉族南下成为当地的大姓氏族。而北方地区则由留守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形成新的华北地区的汉族,同样兴盛起来。这说明()A.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 B.汉族是先进的民族C.华夏认同观念扩展 D.少数民族纷纷内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北方地区则由留守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形成新的华北地区的汉族,同样兴盛起来”可知,这说明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促进了华北地区汉族的兴盛,体现了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A项正确;“汉族是先进的民族”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扩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写到麻、粟、豆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原先种植在北方,而当时在南方也种植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麻、粟、豆等农作物便于种植 B.北方人迁往江南地区C.商品贸易的发展 D.农业技术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可知,麻、粟、豆等这些农作物原先种植在北方,而东晋时在南方也种植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麻、粟、豆等农作物便于种植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商品贸易的发展与题干农作物在南方种植无关,排除C项;农业技术的提高与麻、粟、豆等农作物在南方种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中国古代文化成果丰硕,以下文化作品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贾思勰 B.《水经注》——王羲之C.《齐民要术》——郦道元 D.《史记》——司马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史记》是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正确;《兰亭序集》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称为“书圣”,排除A项;《水经注》是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北朝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5道试题,每题2分,每空1分,计10分)2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云南_______县;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周口店___________遗址。【答案】①.元谋②.北京人【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知识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云南元谋县;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2.禹治水有功,受民众爱戴,通过_______成为联盟首领;约公元__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后其儿子启继承王位,开启“家天下”的历史。【答案】①.禅让制②.前2070【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远古的传说和夏商周的更替的知识可知,禹治水有功,受民众爱戴,通过禅让制成为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后其儿子启继承王位,开启“家天下”的历史。23.《丝绸之路路线图》中①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________;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②处的_________夹击匈奴。丝绸之路路线图【答案】①.长安②.大月氏【解析】【详解】根据“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地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故根据《丝绸之路路线图》中①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长安;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故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②处的大月氏夹击匈奴。24.公元________年,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疆域最西到达________郡,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答案】①.前221②.陇西【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秦统一中国的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疆域最西到达陇西郡,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25.公元前356年,________在秦国主持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4世纪后期,________族建立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答案】①.商鞅②.鲜卑【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问答题(10分)26.儒家学派创始人是谁?秦朝和汉朝对儒家思想分别秉持什么样的态度?秦朝和汉朝对其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做法?这两种做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创始人:孔子。秦朝:打击儒家思想。汉朝:推崇儒家思想。做法: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共同点: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解析】【详解】创始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态度:针对儒家思想,秦朝是打击儒家思想,汉朝是推崇儒家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做法: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共同之处:秦皇汉武对待儒家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四、材料解析题(共2道试题,计40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侯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材料二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系统化、完善化”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材料三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材料四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西晋从此衰落。——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依据材料四,分析西晋统治十分短暂的主要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管理主要围绕哪一矛盾而展开?【答案】(1)制度:分封制。特点:权利与义务相交织。作用:巩固统治;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制度: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3)举措: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实行盐铁专卖。影响: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4)统治者大封诸侯王,诸侯王势力强大,中央权力衰弱(5)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一“诸侯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可知,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的特点是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权利与义务相交织。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中央政权稳定,扩大统治范围。【小问2详解】制度: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二“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并推行千全国”可知,秦系统化、完善化”的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小问3详解】举措: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三“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可知,汉武帝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是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表现在建立刺史制度;“确立新的经济政策”是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制度变革中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小问4详解】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四“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西晋从此衰落”可知,西晋统治十分短暂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大封诸侯王,诸侯王势力强大,中央权力衰弱,致使八王之乱事件西晋由盛转衰。小问5详解】矛盾:根据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中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推恩令等可知,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管理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展开。28.以农为本的思想长久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刻着烙印。某班同学展开“回溯农业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工具促变革】材料一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摘编自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