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横峰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上饶市横峰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上饶市横峰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上饶市横峰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上饶市横峰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这个是不符合此时间的,因为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繁荣时期,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2.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C符合题意;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嫘祖教人纺织 B.黄帝建宫室 C.尧让位于舜 D.禹传位于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C项正确;AB项的时期没有禅让制,排除AB项;禹传位于启开始了世袭制,排除D项。故选C项。4.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5.下列通过观察下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错误的是()A.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B.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商朝的甲骨文确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D.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材料无法体现出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A项符合题意;根据图片可知,商朝时期已经有了文字,且具备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象跟表意,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根据图片文字可知,都是跟酷刑相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历史活动课上,一学生说出这样台词:“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代表的思想流派应该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无为、无事、结合所学可知,诸子百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7.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实行变法改革 B.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C.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国历史进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C项正确;变法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出现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8.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9.“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推行儒学教育 B.促进文化传播 C.繁荣思想文化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要人民读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全部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根据材料“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两者的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推行儒学教育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秦始皇和汉武帝两者的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阻碍了文化的传播,排除B项;秦始皇和汉武帝两者的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不利于文化的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10.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秦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货币是方孔圆形半两钱,故答案选B。11.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指代的措施是A.设置丞相 B.设置刺史 C.盐铁官营 D.实行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将封地分给子弟,从而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减弱,逐渐消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丞相是中央官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不能起到削弱地方诸侯实力的作用,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掌管监察职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没有起到摆脱“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的作用,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政策,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控,增加财政收入,没有起到摆脱“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华文明的孕育和诞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正确;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中华文明的孕育和诞生是史前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3.《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其中就包括葡萄、石榴等。中原人吃上葡萄、石榴最早应在()A.秦朝 B.汉代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时期,开辟丝绸之路,沿着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冶铁、凿井、造纸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核桃等食物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B项正确;秦朝时期尚未开辟丝绸之路,排除A项;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和西汉相比,不是石榴传入中国最早时期,排除C和D项。故选B项。14.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的是曹丕,不是曹操所为,D项符合题意;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排除A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排除B项;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排除C项。故选D项。15.分析下列三幅图,其相同主题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国鼎立、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三幅图所处的时代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政权分立。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推动民族交融加强,B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对应的是夏商周时期,A排除;题干反映了少数民族内迁,没有体现人口南迁,C排除;图片不仅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也反映了政权分立,D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B。16.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片可知,西晋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中原汉族均出现南迁现象。大量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7.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①投鞭断流②草木皆兵③风声鹤唳④破釜沉舟⑤揭竿而起⑥斩木为兵A.①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所以①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而④破釜沉舟与秦末巨鹿之战有关,⑤揭竿而起、⑥斩木为兵都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排除。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8.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19.“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 B.削减侯国 C.盐铁官营 D.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指的是对思想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推行郡县和削减侯国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盐铁官营属于经济措施,与“精神空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0.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时序性是历史最基本的特征,请选出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一项A.①战国②汉③西汉 B.①西汉②战国③汉C.①汉②西汉③西晋 D.①战国②汉③吴【答案】A【解析】【详解】东周是一个诸侯称霸的时期,中央薄弱,藩镇割据势力强大,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因此被分为两段,秦朝之后是汉朝,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A项正确;东周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排除B项和C项;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共40分)21.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政府设置管理A地区的最高长官。当时统治者又建立何种制度以监察地方?(2)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B国都城名称及C国建立者。(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根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D点的名称。迁都体现了统治者的何种真实意图。(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A:西域都护。制度:刺史制度。(2)B都城:建业(南京)。C建立者:曹丕。(3)原因:北方战乱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4)D:洛阳。意图:加强北魏鲜卑族的统治。(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详解】(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政府设置管理A地区的最高长官是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当时统治者又建立刺史制度以监察地方。(2)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国是吴国,都城名称是建业;C国是魏国,建立者是曹丕。公元前60年,西汉政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4)根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点的名称是洛阳,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迁都体现了统治者的加强北魏鲜卑族的统治的真实意图。(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2.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棱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图二请回答:(1)图一B处的辩论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开展了一场什么重大活动?他的主张体现了什么学派的思想?请列举该活动的主要内容(2个即可)(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商鞅变法(改革)。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2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等。(3)改革要顺应潮流,改革要得到统治者支持等。【解析】【小问1详解】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军事上奖励军功等等,这些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变法的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小问2详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措施,包括改鲜卑姓为汉姓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小问3详解】商鞅变法是在得到秦孝公支持的前提下才得以实施的,而且也顺应了战国时期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的历史发展趋势,孝文帝改革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孝文帝本身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坚持,而且帮助鲜卑族封建化也适应了民族发展趋势,故而改革成功的条件有改革要顺应潮流,改革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等。2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经济大发展】材料一

图A图B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用图A所示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说出两例处于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图片话历史】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它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变革促发展】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3)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思想大争鸣】材料四(4)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出材料四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的学派名称。请写出你最欣赏和赞同的派别,并概括该派别的观点或主张。(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答案】(1)时代:旧石器时代。举例: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答出任意两例即可)(2)水利工程:都江堰。影响: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证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