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自然美探析3800字(论文)】_第1页
【道德经中的自然美探析3800字(论文)】_第2页
【道德经中的自然美探析3800字(论文)】_第3页
【道德经中的自然美探析3800字(论文)】_第4页
【道德经中的自然美探析3800字(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分析目录TOC\o"1-2"\h\u14272《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分析 132685引言 118600一、老子的“道”与自然 116353二、“道”之自然美的表现 21644(一)和谐美 21563(二)质朴美 217741三、实现“道”之自然美 325705(一)涤除玄览的审美准备 327310(二)无为的审美态度 37四、老子自然美的生态智慧及启示 43763参考文献: 5摘要:老子的自然观主要集中在“自然无为”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天人合一”中所蕴含的对自然的关怀。人与自然在“道”中的审美态度要求人顺应事物的本性,顺应自然的真实状态,追求无为;第二,通过“婴儿”隐喻所要求的“见素抱朴”,强调天人合一,所以人类必须“抟气”和“涤除玄览”,才能达到朴素的理想境界。老子的自然审美观是从“道法自然”的角度进行论述的,倡导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以“无为”的审美态度看待自然,处于与万物自然和谐的状态。此外,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在老子的思想中,无论是自然之美,还是生态和谐的理念,它们无疑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关键词:无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引言老子的著作自近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老子的《道德经》更是一部经典之作,不但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此,本文主要从老子对自然美的观点出发,探讨了老子美学的核心:“道法自然”、“自然无为”以及“天人合一”等观点中所蕴含的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智慧。一、老子的“道”与自然老子的哲学主要以“道”为核心内容,整个老子哲学可以说都是以“道”为中心论据而展开的。并且老子还在自己的著作《道德经》中,详细解释了“道”的含义。其实,老子的“道”不仅是世界之源,也是万物之源,更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人生的基本准则。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的审美取向,中国古代的美学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道”在道家思想中的含义非常丰富,首先,“道”是真实的。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其次,道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夷”、“希”、“微”都是用来形容“道”的。道虽无色、无声、无形,但因道超乎人的感知而存在,所以“道”不是虚幻的,这是因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就是说,道有精髓在其中。二、“道”之自然美的表现(一)和谐美老子始终保持“天人合一”的审美态度。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中,“不仁”是指无所偏爱,整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用草堆的狗扎一样,没有差别可言,任其自生自灭。其实,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原来的“天”是指天神和上帝,人按照神的旨意行事。“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的观念警示统治者要体现仁慈的统治,加强君主制。而老子则反对新体制,废除神明,追求神性。天地如是,人亦如是,天人皆有性,“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对待百姓也要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顺应自然,才是圣人之道。换句话说,“天”与“人”本质上是相同的,“天”是不可区分的自然,人在本质上也就像婴儿般的自然状态。因为在老子看来,天和人是对立的,“无为而为尊,是天之道,累而为者,是人之道。”当人的思想受到干扰时,道家追求天人自然和谐之美。天人合一,追求整体的和谐。”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现代社会生态美的启示,即老子天人自然和谐观中对和谐共生价值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人的作用,却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自然与生态,也是人与宇宙的和谐。生命作为一门学科,应致力于实现与自然物体的统一,体现价值追求,也就是人与自然合一的生态美。(二)质朴美因为人与天是和谐相处的,所以老子说人要回归自然,“复归于朴”。老子在要求人们适应自然时提出了“婴儿”的比喻。在老子看来,“婴儿”是“德厚”的重要体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刚出生的婴儿有最深的道德修养,毒虫、凶兽、凶鸟都不能伤害他们。老子认为“道”应该遵循“厚德”。柔软如婴儿,却充满无限生机,赋予婴儿“厚德”的生命伦理之美,追求灵魂的无限单纯,渴望“婴儿”的无欲无求。另外,老子对道家修行的表达是回归婴儿状态的必要条件,因此“婴儿”也是修行道家的理想状态。现代社会眼花缭乱的商品种类和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正日益迷惑着人们的心灵,甚至奴役着人们。老子“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的审美观点,对于我们锻炼身心、反思自我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和价值。三、实现“道”之自然美(一)涤除玄览的审美准备道生于混沌之气,气是万物与道之间的媒介,也是万物之本。万物和谐与否,取决于阴阳的综合,所以必须做到“抟气”。《道德经》中的第10章讲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合,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的“抟气”观所表达的审美意蕴是他将人的主客观联系起来,使人关注自己,去除不必要的杂念,“涤除玄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欲望也经常增加。“抟气”是指人们注重自己的身体,不想被内心的欲望所吞噬,达到和谐统一的身心美境界。其实,美本身就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联系,老子的美学深刻把握本质,创造天人合一的境界。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一种放弃荣华富贵的自然感觉,人类的自然常态本就是安逸、宁静和自然无为。(二)无为的审美态度追求质朴美的老子,否定一切“有为”之事,对儒家礼法制度更是所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会让人更容易迷失本性,使得人内心的质朴之美被这些仁义道德所蒙蔽,在追求仁义道德的过程中,迷失自己的自然本心。其实,老子所追求的是自由和平等,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受别人的干扰,也没有矛盾,人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得到满足。也就是说,老子的观点提倡人回归自然,通过无为的审美态度,然后回归到生命的本真状态。所以,老子强调“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既然相互联系,本质相同,就必须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以“自然无为”为价值取向,追求虚无之美,反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观点,阻止人们通过仁义道德摆脱贪婪和自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苦不堪言,最终到了“无为”的状态,顺其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最终一切都是空的,一切也皆有可能。道法自然就是老子所说的大美,一切自私的行为都是与美对立的,一切人造的都不是纯天然的美。人们追求色彩的缤纷,如悦耳的声音,以及更高层次的美味。这就是对形式美的追求。老子不同意这种追求,他所追求的美是简单和自然的美。以“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为基础,以“自然无为”为原则,最终确立了“天人共生”的生态伦理规范,同时这种美也是“大象无形”的。四、老子自然美的生态智慧及启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老子肯定人的意识,但强调“无为”的审美态度,老子追求的是一种生态哲学。工业社会以来,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及时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矛盾,推动社会绿色和谐发展,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老子的“自然无为”观和追求事物真实境界的理论基础,也体现出这一点。其实,老子的哲学强调理解运作的规律和秩序。道法强调自然的无限循环和动态平衡,由道的阴极和阳极相互融合而形成,主张顺应自然,根据自然界万物的本性来实现人类的需要和生存目标。以不为所动的态度和追求,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老子说,天地万物有四:道、天、地、人。这四者没有前后高低之说,是一个统一的和谐体。“不知常,妄作,凶。”其中,“常”主要指的是宇宙中一直在运动但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也正如老子所说的“道”,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的。因此,把握一个规律时,如果是能够人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都是现象,不是规律本身。当然,这种现象背后也有一定有规律。很多时候,比如我们看到的水往低处流,这是一种我们看到的现象,但向下流动的水的隐藏规律是万有引力。老子主张尊重自然,但也认为“无为而无不治”,也就是说,老子并不是一味否定人的意识。而是主张“无为而无不治”,“无为”是反对大肆妄为,主要是指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和作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三个代表”的发展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这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其实,事物发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也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侧重于效益,就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过快,GDP增长不考虑社会发展大局的情况,从而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部分地区甚至还会出现经济负增长的现象。近几年,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一经提出,就认清了问题的本质,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参考文献:[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57.[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08.[3]王弼,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京:中华书局,2008:64.[4]梅馨予.《道德经》“天人合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