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集(纲要稿)_第1页
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集(纲要稿)_第2页
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集(纲要稿)_第3页
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集(纲要稿)_第4页
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集(纲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专题研究报告集·(纲要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专题一乡村旅游发展研究1乡村旅游1.1乡村旅游的概念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时发生在乡村区域内,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村特有的风光和乡村气息、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村多样的民俗风情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体验活动。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主要有以下观点:西班牙学者Gilbertand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以色列的ArieReichel与OdedLowengart和美国的AdyMilman(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英国的Bramwelland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发生在乡村区域的旅游现象,内核同样也是旅游体验。对于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分类,根据人的参与程度和人与环境的相关性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教育体验、娱乐体验、逃避体验和审美体验。1.2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形式乡村旅游的立足点在于对功能农业的开发与利用,并在此基础上,由农业多样化经营形成各种兼具环保主义与创新形态的新型旅游产品。而如果突破功能农业和单独的旅游产品的概念,结合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多功能性,可以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涉及到游览、休闲、度假服务等各种层面的内容,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乡村旅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基本要点为:1)发生地。一般认为,乡村旅游发生于乡村的广阔空间,游客可与大自然、历史人文遗迹和乡间传统型的社会相接触。2)旅游行为。旅游者通过参与当地人的活动,体验当地的认为传统和生活方式。而不同类型的乡村环境、经济、历史和地理位置也早就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项目。3)发生机制。乡村旅游活动发生区域内的居民点、建筑物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分散性决定了乡村旅游活动需要有多层面上的组织和协调。而旅游收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当地农村的集体或个人。目前,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并业已形成新的创汇产业。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的观光休闲农业、牧场和都市农业园,都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农业园,发展成了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和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农业区、农业带,形成了多元化、多功能和多层次的规模经营格局,规模与效益也在同步增长。1.3乡村旅游的类型结合前文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的分析,对于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大致可做以下分类:1)农家乐。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欢迎。2)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指为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等活动的农业.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3)生态旅游。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4)民俗体验。民俗体验式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与融入性,强调游客对另一种文化的历史的、生活的、习俗的体验。民俗作为吸引物,体验作为旅游手段,是更能满足当代人旅游者心理需求的一种旅游形式。这几种基本类型的接线不是截然分开的,而且它们与乡村旅游之间也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在旅游产品、游览内容、体验方式等方面等存在交叉和互补。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及其所提供的旅游功能来进行分类,可大致将乡村旅游产品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住宿产品。如度假村、家庭旅馆、自助式村舍、B&B(客房加早餐)、客房旅馆等。餐饮产品。具有中国特色的如各地的农家乐,国外乡村美食或餐饮一般都与住宿设施结合。观光与游览。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所在乡村内的游览,主要针对乡村内部设立的可供旅游者游览的地方,如博物馆、酿酒厂、各种农艺园等;另一方面是指乡村周围景区的游览,包括周边的自然风景区、历史古迹等。购物与娱乐。乡村旅游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而乡村旅游的娱乐更多的是一种对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环境、乡村生活方式的体验。1.4乡村旅游的特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复合式的旅游产品,除了旅游产品的共性,还具备以下四大特征。1)乡村性。主要是从地域与环境方面的一种界定。2)文化性。与乡村性主要关注在地域与环境不同,文化性主要体现的是乡村旅游发生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情,主要载体有特色的民风民俗、风格迥异的乡村建筑等。3)参与性。参与性是体现乡村旅游体验本质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有较强实践性和参与性的多种休闲、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切实的游览体验。4)知识性。通过消费乡村旅游产品,可以让游客获得农事活动、农业文化、科普教育、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的知识。2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1国内外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法国,是作为当时贵族特有的一种旅游方式而存在;而在中国,乡村旅游的缘起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表现形式为郊野农村踏青。西班牙学者RosaMarý´aYagu¨ePerales(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orTraditionalRural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Rural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1)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eq\o\ac(○,1)萌芽阶段(19世纪工业时期)主要是乡村外迁居民的“探乡旅游”,旅游者多来自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以乡村观光为主。eq\o\ac(○,2)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西欧、北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相继开发,主要旅游活动为历史遗迹参观、钓鱼、散步、乡间自驾、郊游、摄影、观光、乡间农作方式、乡村景观参观与体验等。eq\o\ac(○,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以乡村度假和个性化旅游为主,包括一些极限运动(滑雪、雪地汽车、登山、滑翔、风帆、野外生存等),是一种高层次旅游需求。乡村旅游者追求的是精神上而非物质上的享受,脱离了乡村观光的初始动机,同时伴随着旅游花费的增长。简言之,国外的乡村旅游经历了以上3个发展阶段之后,已经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成立了乡村旅游发展委员会及多种乡村旅游组织,其旅游产品也脱离了传统的乡村观光,乡村度假和个性化旅游成为主要的高层次的旅游需求,旅游发展目标也从最初在乡村地区旅游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2)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eq\o\ac(○,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主要集中于具有特殊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的乡村地区(如安徽皖南地区的西递、宏村和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此时,乡村旅游开发多处于无意识状态。eq\o\ac(○,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农庄旅游”开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兴起,主要表现为城里人到农村参观、美食的“农家乐型”。90年代后,随着乡村地区观光农业园大规模建立,逐步形成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农村留学、寄宿农庄、森林旅游、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园、乡村工业园、水乡旅游、田园主题公园、乡村生态旅游区等多形式的乡村旅游,表现为城里人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等活动的“农业娱乐型”。此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表现为以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为主,满足大众休闲旅游需求,并逐步向“乡村度假型”旅游发展。2.2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总结1)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加强、政策的优惠与指引以及通过教育与培训,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主要指当地的村民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旅游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引导其科学发展乡村旅游。2)注重品牌和特色塑造主要体现在根据自身的地理、资源等优势,推出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并充分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3)强调随意休闲让游客自由安排休闲活动已经成为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与“走马观花”、“疲于奔走”的大众旅游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在众多旅游形态的一大优势。4)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生态旅游的概念在乡村旅游中的比例明显增大,而且更多的是将“生态”、“环保”等理念融入到各种乡村旅游的具体产品和项目中,既与目前旅游发展的大势相符,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走上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文化内涵的加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将旅游与当地生态、文化进行结合,并通过各种旅游项目的策划和设计,将当地的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到乡村旅游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2.3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总结总体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粗放型发展状态,主要有以下特点:1)发展现状eq\o\ac(○,1)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q\o\ac(○,2)政府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机遇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主要的要求。为了深入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将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十一五”期间,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使已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总地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eq\o\ac(○,3)近年来乡村旅游红火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旅游发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2)地理区位城郊型。主要依托大、中城市,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通常是“乡村一日游”等短途休闲旅游的形态。人工开发、雕凿的痕迹较多。如珠海的“蝴蝶公园”、顺德的“长鹿农庄”。景郊型。主要依托莫一国家级(或世界级)、省级的风景名胜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客源。如江西井冈山的公社食堂、湖北随州观光农业区等边贫地区型。主要是指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不足是这种类型乡村旅游区的普遍软肋,但是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是其主要的吸引点和优势。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有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旅游局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3)存在形式总体来看,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观光旅游为主,但是近年来在形式上有了各种创新,如休闲农业游、乡村民俗游、乡村度假游、乡村修学游等。而其中的乡村度假游的发展尤为迅速,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乡村旅游区致力转型一个主要方向。3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1)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1)总体发展情况。总体而言,广东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近年来,广东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的重头戏——由广东省旅游主办,南方网等媒体承办的“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评选活动,全省216个参评的乡村景区景点中,广州增城派潭镇、广州番禺沙湾文化古镇等60个乡村景区景点分别获得“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和“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两大系列称号。国旅假期、广东中旅、南湖国旅、广之旅、广东铁青等全省30家旅行社获得乡村游优秀旅行社的称号。全省参评“人文历史”乡村97个,参评“自然生态”乡村119个,共有216个乡村争夺“广东最美的乡村”称号。活动历时半年,通过网络评选、短信评选和专家评审,共评出“自然生态”以及“人文历史”两大系列各30名游客心目中最美的乡村。2)广东乡村旅游的表现形式。目前,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而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的形式较少。因此,广东乡村旅游的表现形式与四川和江浙一带的乡村旅游比较,形式仍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未来广东的乡村旅游开发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3)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广东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5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如深圳宝安区光明街道(光明农场)和汕尾陆河县新田镇大塘尾(广东生宝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游目的地,如江门恩平大田镇东风村(凤凰生态乐园)何中山民众镇(岭南水乡);四是农村古村落的开发,如河源的南园古村和罗定市龙湾镇(原扶合镇)的南充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盛景,如梅州梅县雁洋镇长教村(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等。4)广东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格局。广东珠三角的大都市居民渴望清新的空、乡土的气息、民俗的风情、田园的风光、悠闲的节奏异常强烈,这就构成了城市居民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蓬勃发展的城市经济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得以提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普及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从近年广东各地旅游客来看,乡村旅游己形成了以国内旅游者为主,海外游客为辅,短线旅游者为主,长线旅游者为辅,以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中年人和对农村充满好奇心和神秘感的青少年为主,以老年人市场为辅;以散客、自驾车为主,组团旅游者为辅的目标市场格局。5)广东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广东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期阶段,发展中问题渐多,后劲欠足,普遍呈现出“起步容易,提升艰难”之态势。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进入转型期,需因时而变,提质升级。(2)广东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1)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2)盲目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经济和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3)在营销手段缺乏战略手段。许多乡村旅游点尚未形成品牌,也没有系统的营销战略,一般处于原始、被动的营销局面,如依托口碑或回头客来进行传播,宣传手段单调、数量少,缺乏针对性。4)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目前,省内许多的乡村旅游点旅游产品单一、服务项目大同小异,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难以形成独特的卖点和强有力的吸引力,彼此之间竞争加剧,增大市场风险,导致开发效益下降。5)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些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较差等,难以接待一些要求较高的旅游者,特别是国外游客。如在乡村旅游无法上网、手机信号不好等。6)经营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乡村旅游的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当地农户,其从业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普遍较低,致使乡村旅游规模小、档次低、经营效益难以提升。7)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的管理方面虽然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并未真正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3)发展广东乡村旅游的对策分析1)提高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培养农民对农耕文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行业的发展成熟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家。对于以创造“诗意的栖居”为目标的乡村旅游业来说,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特征,对于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来尤为重要。乡村旅游要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最终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逐步完成乡村旅游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2)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发展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以市场需求特征为导向开发旅游产品,做好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政府统筹、市场引导、社会支持”的多元推动机制。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措施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规制。包括协助成立行业协会、鼓励农民或经营者成立民间团体等。3)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要大力推进组织化经营,延长和拓展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业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坚持特色化建设。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要凸显乡村旅游的“三农”本色,区别于城市,区别于他人,区别于传统业态,防止同质化、低水平、无特色简单重复建设。4)从游客需求着手设计乡村旅游产品。针对乡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产品设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满足乡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提高产品组合的灵活度,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线路设计的意见;提供一些代理服务,而不一定是包价旅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化咨询服务等等。针对单位团体乡村游,则应该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完善客户管理,根据单位情况量身定做产品,并且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5)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再加入一些体验性元素,让旅游者深入体验乡村气息,体验浓浓的乡情。但是,在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则需要与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卫生间的设施,基本的住宿条件,以及目的地的卫生状况等等,使游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6)注重乡村文化的开发与深度挖掘。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扩大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加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专题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地主要是成都、贵州、云南等地,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多从地域的角度来分析,甚至以地名为模式命名,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地域特征的发展模式,如成都“农家乐”模式、贵州“村寨游”模式、云南旅游小镇模式。马勇等对国内学者乡村旅游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区域资源特色、开发及经营管理、旅游产品项目、综合型四个考察视角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不论何种视角,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类型不外乎考虑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资源利用特征、与其它旅游体的关系。1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汇总整理如下:表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政府推动型其典型特征就是政府参与规划、经营、管理与推销等活动。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把社会效益(比如扶贫、增加就业等)放在经济效益之上,发展乡村旅游被视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首要目标。国外主要代表有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市场驱动型政府很少干预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主要由市场自动调节乡村旅游经济的成长和变动趋式,但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政府往往进行规制和干预。如美国佐治亚洲。混合成长型把政府的干预机制与市场经济整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在乡村旅游成长的初期,政府往往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与促进乡村发展的手段来发展,在资金、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规划甚至管理方面普遍干预扶持。随着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及其他民间组织的成立,行业自律行为也逐步产生作用,政府的管理职能弱化、而监管职能加强。如法国。表2北京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发展模式主要特点“国际驿站”等民居功能拓展模式民居改造后具备居住和乡村旅游接待双重功能的一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国际驿站是该模式的典型业态。“生态渔村”等品牌餐饮模式以品牌化的特色餐饮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投入少,易于经营。生态渔村是该模式的典型业态。“采摘蓠园”等都市农业模式集高科技展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强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采摘篱园是该模式的典型业态。“山水人家”等生态环境示范模式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山水人家是该模式的典型业态。“养生山吧”等景区依托模式依托旅游景区(点),把附近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养生山吧是该模式的典型业态。休闲农庄模式占地100亩以上,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乡村酒店模式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住宿单位,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民族风苑模式以少数民族建筑、服饰、风俗生活形式和宗教信仰与生产方式等为依托,展示少数民族风情,提供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娱乐综合接待场所。古村聚落模式以浓厚的古村聚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聚落建筑为核心吸引物,以保护为主。创意产业模式依托乡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创意产业所形成的氛围,开发艺术家社区等具有鲜明创意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表3云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景区带动型模式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旅游景区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乡村组织型模式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政府、办事处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公司+农户型模式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环境,指导乡村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综合开发型模针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表4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发展模式主要特点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这是农家乐的发源地。观光果园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为代表。以水蜜桃、枇杷、梨子为依托,发展以春观桃(梨)花、夏赏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在景区附近的低档次农家旅舍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在农业用地上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村落式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模式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为典型。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园林式特色农业产业依托模式以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旅游发展为典型。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开创中国农业旅游的先河,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通过“政府+业主”、项目招商的投资开发模式,加强农科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旅游功能,进行旅游干线绿化、亮化、美化的景观营造,提升农科村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功能;依托花卉苗木农业产业特色,积极引导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农业发展,营造园林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形成“一户一品,一品一景”的特色花卉种植专业村,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赏花、书画、曲艺、骑马等旅游活动。庭院式休闲度假景区依托模式以青城后山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为典型。依托景区的发展,分流部分游客,将农家庭院改造成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娱乐度假等功能的旅游接待设施。古街式民俗观光旅游小城镇型以客家洛带古镇为典型。地处市郊,通过旧城改造后建设成民俗风味的建筑和乡村体验活动。表5重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发展模式主要特点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传统农家乐,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模式主要是一些生态园、农业园、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等形式森林公园模式主要分布于南岸区南山、沙坪坝歌乐山、北碚缙云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武隆仙女山森林公园等。古镇民俗节事模式分布在各级历史文化古镇和民族风情村,如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土家族摆手舞节、垫江牡丹节、三峡柑桔节、永川茶竹文化节、北碚静观腊梅节等。景区带动型模式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如南岸南山片区、长寿户片区、武隆仙女山片区、金佛山片区、东温泉片区。表6珠三角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发展模式主要特点农家乐发展模式以农家乐作为载体,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水网纵横、河海交接的各历史文化乡村,位于珠三角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例如,中山民众镇裕安人家、增城小楼人家。生态农业园模式以生态型农业园为载体,是珠三角水乡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例如,顺德龙江农业生态园、侨鑫农业生态园、珠海农科奇观、神湾农业园等。农业基地模式以农家乐作为载体,是珠三角水乡旅游发展的基本形态。例如,中山民众沙田明珠、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广州芳村花博园、高明鸿基果园等。民俗节事模式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水乡各历史文化乡村,以乡村民俗节事活动作为载体和卖点。例如,东莞东坑卖身节、中山小榄菊花展、中山民众水乡旅游文化节等。古村依托型模式以历史文化古村、古镇为核心,基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发展和社区经济互动发展的模式。例如,三水大旗头古村、沙湾古村、珠海唐家湾、顺德逢简村、开平赤坎自力村、东莞南社古村、南海松塘村、黄埔南基村、顺德北溶碧江等。景区依托型模式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如沙湾宝墨园、三水荷花世界、顺德生态乐园、长鹿农庄、德庆金林水乡、番禺百万葵园、南沙湿地公园、高明盈香生态果园、南峰农业生态园、中山民众岭南水乡、横沥度假农庄等。名人依托型模式以名人故居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例如,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顺德均安李小龙故居、江门梁超故居、南海丹灶康有为故居、南海西樵禄舟村黄飞鸿故居、花都洪秀全故居等均属这种模式。表7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特点发展模式主要特点农家乐休闲度假模式主要是以原始生态景观、田园风光为依托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游。例如,董公寺镇、纳灰村等。避暑度假模式以自然气候为依托,如桐梓以得天独厚、凉爽宜人的夏季气候,吸引游客到此度假。农业观光开发模式以特色作物栽种为主吸引游客采摘蔬菜瓜果,如金沙县岩孔镇板桥村以种植水晶葡萄吸引游客;遵义新蒲以荷花莲藕特色吸引游客前来欣赏、采摘以及品尝特色农家饭菜。乡村观光休闲模式依附景区景点发展,如六盘水地区的前进村,依托其附近的罗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加之村西的一处古代造纸作坊,发展本村的农业观光;黔西南的纳孔,位于三岔河景区,凭借景区自然风光,发展本村具有布依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等。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双遗产保护)模式以当地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和古遗址为依托,吸引游客前来领略文化魅力,例如:黔东南雷山、巴拉河一带的苗族历史文化旅游带;黎从榕片区的侗族历史文化旅游带等。表8我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经营发展模式主要特点公司+农户股份制模式该模式通过吸纳社区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开发,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劳动力等,增加农户的收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同时引进旅游公司进行管理,做到服务规范并运用市场经济竞争手段宣传促销。该模式逐渐发展演变:公司+社区+农户、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农户+旅行社等模式。政府+村级旅游管理协会+专家模式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全属于政府主导的模式,避免利润外流的现象,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专家能够知道乡村科学的规划发展,保护文化与环境的原生态性;同时也注重农民的利益,社区参与积极性高,保证了乡村文化的真实性。股份制模式该模式能够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国家、集体和个人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按照自己的股份获得相应的收益,实现社区参与的深层次转变,把社区居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有机结合,引导居民参与生态资源保护,从而保证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农户+农户模式通过少数几户先行开发的农户带动其他农户加入旅游接待行列,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个体农庄模式通过对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或景点,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表9乡村旅游新型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主要特点主题农园与农庄发展有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租赁农园等多种形态,承载农旅结合的农事参与、自然教育和DIY创意空间等功能。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主题博物馆发展模式承载传统产品与传统工艺、传统生活与生产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文化景观重现功能。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承载古村落、新文化村落、新经济村落等不同阶段乡村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物化与意化的统一过程的认知和体验功能。乡村旅游基地化之乡村俱乐部不仅是乡村旅游的高级会所和信息中心,而且是乡村旅游的中介机构;不仅向乡村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服务,而且提供一种乡村旅游全过程的联程服务,旅游者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乡村俱乐部享受到一体化服务,并通过订购乡村旅游线路,向自驾车群体旅游提供自助式全程服务。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承载企业董事会议、商务谈判、员工奖励度假和旅游景观房产等功能。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发展集生产、研发、销售、交流、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庄,比较成熟的有葡萄酒庄园、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产业庄园既要体现产业化生产特点,又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体验乡村景观意境可划分为地方文化代表型——乡村文化意境,水体景观主导型——水乡意境,山野乡村主导型——自然意境,林间乡村代表型——林海意境,平原农耕代表型——农田耕作意境,牧区乡村代表型——自在天堂意境,民族村寨型——异域人文意境,城乡过渡代表型——都市乡村意境8大类型。2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广东乡村旅游现有发展模式广东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5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模式,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模式,如深圳宝安区光明街道(光明农场)和汕尾陆河县新田镇大塘尾(广东生宝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农业新村模式,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游目的地,如江门恩平大田镇东风村(凤凰生态乐园)何中山民众镇(岭南水乡);四是农村古村落的开发模式,如河源的南园古村和罗定市龙湾镇(原扶合镇)的南充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盛景模式,如梅州梅县雁洋镇长教村(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等。(2)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目前全省共有农业旅游区(点)200多家,其中45家被命名为我省首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景区,23家被命名为“广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50个广东人文历史最美乡村游示范区(点),50个广东自然生态最美乡村游示范区(点),认定的广东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广东古村落33个,1个乡村被评为“全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市(县级)和6个休闲农业旅游点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山庄、农庄、农家乐休闲点。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脱颖而出,一些资源丰富、起步较早的地区已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在部分城市周边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带,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开始从单一的农家乐、赏花摘果向以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发展较快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2011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6%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体而言,虽然广东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但广东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3)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特点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发展形式多样化。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我省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区(点)都是依靠农业自然资源,结合农产品生产而建设的生态环境型旅游产品,如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区、梅州雁鸣湖山庄、潮州绿岛旅游山庄、云浮飞天蚕生态茶园等;部分休闲农业旅游区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展示农业科技进步的现代农业园区产品,如珠海农业科技园、广州友生休闲农业玫瑰主题公园、汕头农业科学园、惠州航天农业科技园等;部分休闲农业旅游区是由专业市场的聚集功能引发,进一步建设扩展功能而成,如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休闲农业园、广州花博园、中山绿博园等;还有部分休闲农业旅游区是依托乡村生活资源、体验乡村生活为特色,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为目的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如广州从化市的“快活田心”农家乐、钱岗古村等。2)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我省始终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建设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过程中,把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各地在兴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注意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农业功能定位相结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休闲农业基地都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范畴,一视同仁地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建设。符合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评定标准规定的休闲农业企业,同样授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给予同等力度的扶持。据统计,我省十多年来建设的34个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有11个具有休闲农业功能,15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有35个具有休闲农业功能,其中半数以上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园区主业。2010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休闲农业园就是我省首批建设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2011年该园农产品总产值40亿元,出口创汇额1600万多美元,直接带动农户6450户,年培训农民人数1857,观光旅游人数1000多万人次。凭借花海奇观、中国盆景大观园、园艺会展市场的独特吸引力,该园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和“顺德新十景”之一景。同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潮州绿岛旅游山庄,也是我省首批建设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现已发展成颇有名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胜地。3)发展形式多样化。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多样化发展。从2006年起,我省开展了“寻找广东最美乡村”、认定广东古村落、评定广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了评选旅游特色县、镇、村工作,推出一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16个特色县、78个特色镇、104个游特色村)。各地还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农作物开花摘果季节,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活动和农事节庆活动,从春天的“桃花节”、“李花节”,到夏天的“杨梅节”、“芒果节”、“漂流冲浪”、“荔枝节”、“龙眼节”,秋天的“金稻节”、“菜心节”、“柑桔节”,冬天的“红叶节”、“香雪(梅花)节”等,还有贯穿全年的“小楼人家”、古镇古村休闲假期、乡村田园风光摄影、乡村自驾游等等,通过优化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引导市民参与休闲农业体验。通过系列活动和措施的推动,调动了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省内乡村游所占比例逐年以约10%的速度上升,丰富了广东旅游产品,提升了广东旅游文化内涵,扩大了广东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从表现形式来看,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多样化发展,但广东乡村旅游的表现形式与四川和江浙一带的乡村旅游比较,形式仍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从旅游资源上来看,广东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资源和文化底蕴丰厚,但目前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还不突出,乡土特征不明显。从营销宣传来看,广东乡村旅游营销宣传虽综合政府、旅行社、媒体、行业组织等多重力量,营销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持久,乡村旅游形象不固定,未形成广东省的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尚未成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或非政府组织,缺乏行业内部的自律管理。基础设施方面也显得发展不足,乡村旅游点交通、水电、安全、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商业、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各旅游点设施状况不一,没有一定的标准。(4)广东乡村旅游发展市场需求目前,广东省乡村旅游的需求方面可大致归为四种类型:一是回归自然趋向明显、二是求新求知的要求、三是在怀旧情结的驱使下的各种旧地重游、四是日益增强的主动参与意识与体验性需求。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与需求是多方面的,这也构成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复合型需求。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可根据其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共同作为参考,并结合各地的发展模式,进行广东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开拓。3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借鉴(1)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政府——村委会——村民——企业的利益互动。与乡村旅游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无非是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有时甚至有企业的介入。这通常是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不管何种发展模式,均是顺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广东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乡村发展的现状,选择是政府主导发展还是市场主导发展,或是村民自发的行为,或是引进企业进行开发管理。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上,可以借鉴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初期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对资金、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规划甚至管理方面普遍干预扶持,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村民、各类旅游组织、企业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已经成熟,行业自律行为也逐步产生作用,此时,政府的管理职能弱化、而监管职能加强。(2)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三大块。众多的文化在广东的乡村中仍以各种形式保存下来,因此,广东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旅游形式多样,要充分利用广东乡村的文化特色,开展有内涵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可以从客家文化村落、潮汕民居、广府建筑等历史元素挖掘,也可以从农业、民俗、果树、林业等方面挖掘广东特色,形成广东乡村旅游的特色。如亚热带水果农业园、客家屋围乡村等。(3)依托发展依托城市开展乡村旅游。广东各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普遍较高,对乡村原汁原味的旅游追求市场很大,围绕这些大小型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必会依托这些城市的发展,开展短途的休闲度假乡村游。化乡村为旅游景点。广东省的乡村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依托原有的乡村基底,有实力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或是一些企业家对乡村进行投资,开发成一个有个性特色的旅游景点。依托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广东省乡村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使乡村旅游具有更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走向,成为复合型、多功能的旅游之地,以休闲农业与乡村特色的结合作为吸引游人前来的又一源头。(4)新型发展模式随着乡村旅游的成熟化发展,面对广东这个发达的省份而言,不能仅仅限于“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的乡村旅游形式,以及农事节庆等模式水平仍属于较为简单的乡村旅游形式。结合现代发展动态,应该提供一些适应时代变化、高层次、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式,结合现代新型的发展模式,利用广东本土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广东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综合化和多样化。可采用如乡村俱乐部、乡村商务会所等高级的接待模式,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体验等新形式来提升广东省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和质量。专题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乡村旅游产品(1)乡村旅游产品概念乡村旅游产品是指发生于乡村,以具有乡村性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出来的吸引旅游者参与的项目及活动。在这一定义的界定下,乡村旅游涵盖了一些传统意义上与乡村旅游相似的概念,如农家乐、农业旅游等。(2)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住宿产品:中国乡村旅游住宿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大都市中远郊区由旅游企业集团提供的度假村,客源市场定位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者和部分会议团体旅游者。第二种类型是家庭旅馆,农户将自己家中闲置房屋出租给旅游者,提供特色农家菜,使其能更好的了解乡村生活,风俗民情。餐饮产品:中华美食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对所有在中国旅游的人,美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各地均把富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作为餐饮产品的主要卖点。这些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餐饮对来自都市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观光与游览: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的“游”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所在乡村内的游览,乡村内有一些可供旅游者游览的地方:如博物馆、酿酒厂、各种农艺园等;另一方面是指乡村周围景区的游览。开发旅游的乡村周边往往有一些景点可供旅游者游玩,包括自然风景区、历史古迹等。一方面景区的客流为民俗旅游村带来了客源;同时,在乡村旅游的游客可以到景区游玩,从而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购物与娱乐活动:乡村旅游者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据美国旅行协会的调查,购物在乡村旅游中旅游者最喜爱的活动排名上名列第二。娱乐对于乡村旅游来讲尤其重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乡村旅游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体验乡村的生活、乡村的文化、乡村的悠闲。(3)乡村旅游产品特征乡村旅游产品是围绕“生活回归”,把乡村的原生生活赋予其中形成的“复合式”旅游产品,具有以下四大特征:①乡村性。从根本上说,乡村的吸引力源于其与现代城市环境形成显著差异的乡村特征,而乡村旅游产品追求乡村世界的本来面目,源于乡村环境和乡村资源,与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紧密结合,时刻给游客留下美好的遐想和诗一般的画意。因此,乡村性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和本质特性。②文化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所依托的民俗文化是原始生态观的反映,这种反映与田园风光的实际对照,构成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原始田园生态文化特性。我国农业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史,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风格迥异的乡村居民建筑,正是独特的文化底蕴成就了乡村地区的魅力。③参与性。乡村旅游形式多样,具有以各种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多种休闲、体验项目,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让游客在躬耕田园的悠然自得中融入乡村生活,品位民风民俗、感受传统文化,获得与城市居民常规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这种回归大自然的体验正是乡村旅游产品的一大亮点。④知识性。乡村旅游作为探知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通过观赏乡村的自然环境并参与农事活动和民俗节庆,游客可以了解农业文化、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接受农业和民俗科普教育,这是其他旅游方式所不具备的知识特性。(4)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区别传统理论将旅游发展归结为三段论,认为观光—度假—休闲旅游是旅游需求发展的层次递进。乡村旅游具有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综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算专项休闲旅游。表1乡村旅游与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的区别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理念追求游览,获得刺激追求健康,获得放松追求自然,获得体验目的视觉刺激、获得满足感,达到身心愉悦通过各种活动使紧张得到放松,恢复身心平衡获得与城市居民常规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产品形式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风情为依托,主要是多个不同景点串成的旅游路线依托于单个度假旅游地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的组合多样化,田园观光、民俗风情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吸引物自然与文化景观休闲设施、配套服务以乡村性为核心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旅游服务视觉刺激独特、个性化多样化,以体验为主文化当地文化、大众文化休闲、放松民风民俗、乡土文化旅游形式团队为主散客为主团队、散客兼顾目的地变动相对固定不确定消费者大众注重生活品质、较高层次以城市居民为主停留时间较短较长,以周、月为单位较短,1—3天配套设施较完善,满足大众需求完善,注重品质原生态、回归自然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乡村旅游者具有高度参与性,与旅游氛围的深入融合性、与旅游环境的亲密接触性,期望之置身于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追求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获得不同于常规生活状态的休闲与放松。(5)国内乡村旅游产品形态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休闲度假三类。观光休闲农业产品:把农业种植、农艺景观、新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