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1页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2页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3页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4页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关键的经纬线和“坐标系”

3条“对称”的关键经线2条“对称”的关键纬线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48%,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10%,而且在56°S~65°S地带几乎全是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其间岛屿众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都非常典型;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只有南极大陆例外。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一连串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外侧为一系列深海沟。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成弧形排列,较大的岛屿也少,唯一例外的是不列颠群岛。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世界地形海底地形图世界主要海峡和岬角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学说证据:证据一: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证据二: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证据三:南美洲和非洲动物的相似性。证据四: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板块的运动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所构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消亡边界形成的地表形态洋壳与陆壳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和海沟,如安第斯山脉和秘鲁-智利海沟洋壳与洋壳碰撞:形成海沟(链)和海沟,如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马里亚纳海沟陆壳与陆壳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脉生长边界形成的地表形态:大洋中脊—海岭、裂谷,如大西洋中脊、东非大裂谷等世界主要地震带世界海陆分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海、洋等相关概念特别提示:死海不是海;里海不是海;咸海不是海。死海、里海、咸海都是湖,海与大洋相连。海底地形相关概念

名称定义水深大陆架环绕大陆,濒临海岸,向海缓缓倾斜的浅水平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200m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向海一侧的巨大斜坡200~4000m海沟深度比邻海底深2000米以上,两坡较陡的下场深海凹地6000m以上洋中脊狭长绵延的大洋底部高地位于海洋中心洋盆大陆边缘和海岭之间的大洋中最大的地貌单元,面积大,深度大,有锰结核分布4000~6000m海岭生长边界,新洋壳诞生处

海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岛屿的类型

岛屿分成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冲积岛4大类型。大陆岛:它是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比较大的岛基本上都是大陆岛。格陵兰、伊里安、加里曼丹、马达加斯加、日本列岛、大不列颠群岛、马来群岛、台湾岛、海南岛。火山岛:它是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冰岛、夏威夷群岛、阿留申群岛。珊瑚岛:它只存在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在海底丘地或海底山脉山脊上,有大量珊瑚虫营巢生活,同其他壳体动物构成庞大的石灰质巢体。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我国的南海诸岛,都是典型的珊瑚岛。冲积岛:它位于大河的出口处或平原海岸的外侧,是河流泥沙或海流作用堆积而成的新陆地。世界最大的冲积岛马拉若岛,是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的河口岛、长江口的崇明岛、长兴岛,黄河口的孤岛。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特征类答题要点:1.地形类型及分布方位;(如:该地区地形以高原与平原为主,北部为高原,南部为平原)2.地势特点;(如:地势南高北低,地表起伏小;或地表起伏大,地表崎岖,山高水深,山河相间)3.特殊地貌;(如:黄土广布,沟壑纵横;沙漠广布,多风沙;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地下暗河)4.海岸线、岛屿、山脉等(如:海岸线平直,岛屿少;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多优良港湾;山脉位于该地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各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亚洲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由于中部高、四周低,形成中部高原、山地气候。欧洲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地形对气候影响:欧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平原东西贯通,海岸线曲折,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长驱直入;自西向东气候大陆性不断增强。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非洲地形对气候影响:纬度的对称分布与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由于东非高原地势高耸,虽然东非高原地处赤道地带,但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北美洲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区,中部是平原区,东部是高原、山地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影响:东西高、中部低;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大陆性气候显著。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内陆,在西部形成狭长的气候带,东南部山地海拔不高,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递减。南美洲地形:西部是高大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南美洲地形对气候影响: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内陆,使得西部太平洋沿岸形成狭长的南北气候带;安第斯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东部高原海拔较低,平原直逼海岸利于大西洋湿润气流深入。大洋洲地形: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大洋洲地形对气候影响: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候深入内陆,东部太平洋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大陆东侧降水较多,西侧背风坡降水少。南极洲地形:冰川广布,世界上海拔最高大洲。南极洲地形对气候影响:南极洲海拔高,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作用强,使得南极洲更为寒冷。七大洲简介

亚洲:(字源古希腊语:Ασία;拉丁语:Asia),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8.7%、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9.4%。2021年人口总数约4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欧洲:也称作“欧罗巴洲”(Europe),名字源于希腊神话的人物“欧罗巴”(希腊语:Ευρώπης),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乌拉尔山脉(67°46'N,66°10'E),南至马罗基角(36°N,5°36'W),西至罗卡角(38°47'N,9°31'W),北至诺尔辰(71°08'N,27°42'E)。欧洲的面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数量排名第三的大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属欧罗巴人种,是人种比较单一的大洲。欧洲是人类生活水平较高、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七大洲简介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21,532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10.325亿)。大洋洲(Oceania):最小的大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南纬60°~北纬80°,西经30°~西经160°,面积达4206.8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是唯一一个整体在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总称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七大洲简介南极洲:因该大陆处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点的周围,由此而得名。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位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后,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极洲由于环境恶劣,仅有一些来自其他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目前没有常住居民。四大洋主要特征名称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主要特征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大洋中面积最大(几乎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最深、岛屿最多、岛屿面积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世界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全在东半球世界第三大洋,大部分地处热带,略呈三角形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环绕全在北半球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跨经度最广,温度最低运用不同方法记忆七大洲、四大洋首字记忆法七大洲面积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面积顺序:太—大—印—北。图解记忆法一笔画世界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1.根据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基本的方法。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些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些地理事物位于沿海。3.相对位置定位法:有些地理事物可以根据其周围事物完成定位。如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4.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通过其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区域位置。5.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7.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大小;特别是一些特殊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8.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些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之谜

珠穆朗玛峰的具体高海拔度,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英国人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第一次测量,确定其高程为8840米。最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而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海拔为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直到2005年5月22日,中国对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进行了精确测量,珠峰的岩面高为8844.43米(精度控制在±0.21米之内,峰顶冰雪厚度为3.5米),而峰顶位于中国,同时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数据。与1975年测定的8848.13米相比较,两次测量相差3.7米。主要原因是因为1975年由于测量经验不足,在测量室没有将标杆查到峰顶的岩石上。在最终结果里加上了约3米左右的冰雪厚度。2005年的测量由于使用了新技术雪深探测雷达,探测出了冰层的厚度,最终得到了珠峰岩石的真实高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使用依法公布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数据8844.43米。在2020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在珠峰大本营正式启动。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并不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在15年的时间里长高了4.43米,而是在最新的高度里增加了雪层的厚度,这是由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协商的共同结果,因为登山者登上的最终高度是雪盖高度,而不是岩面高度,所以采用雪盖高度8848.86米更加科学合理。随堂练习读右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耳其海峡为A与B分界线B.苏伊士运河为A与B分界线C.白令海峡为A与F分界线 D.巴拿马运河为F与G分界线2.七大洲中既跨南北半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