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新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新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新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新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新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东南州新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建构模型法、同位素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等方法或技术。下列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或技术不相同的一组是()A.T2噬菌体侵染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2.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分布状况属于种群空间特征B.一定空间中存活的种群最大数量是该种群环境容纳量C.鼠穴周围植被表现出的斑块相间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一定总呈增加趋势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O”转移途径正确的是A.根尖细胞中的H2O,其中O可转移到O2中B.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其中的O可以转移到丙酮酸中C.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的C6H12O6,其中的O可以转移到C2H5OH中D.为叶肉细胞提供O2,其中的O只能转移到H2O中5.下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鵟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理时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C.1964年到1969年间田鼠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6.人体肌肉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阶段A~D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①为NADH,物质②中的氧来自葡萄糖B.阶段A~D中,只有阶段D不产生ATPC.乳酸菌进行阶段D的场所与人不同D.剧烈运动引起阶段D增强,阶段C减弱7.某地区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19 B.9/19 C.10/19 D.1/28.(10分)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可能来自基因重组B.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二、非选择题9.(10分)假设某植物的果皮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使果皮呈红色,基因a使果皮呈绿色,基因B能使同时携带A、a基因的个体果皮呈粉色,而对其他相关基因型的性状表现无影响。现让红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果皮植株杂交,所得F1全部表现为粉色果皮,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6∶6∶4。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控制该植物果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让F2中所有粉色果皮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色果皮植株的概率为___________(3)现仅以F2中红色果皮植株为材料,如何通过实验分辨出两种杂合红色果皮植株?___________。(简要写出区分过程)(4)研究者将题述亲本引种到环境不同的异地重复杂交实验,结果发现F1全部表现为红色果皮,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10∶2∶4。经检测植株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果皮颜色出现差异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我国一科研团队将小麦液泡膜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图1是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Sau3AI、EcoRI、BamHI为三种限制酶,图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2是土壤农杆菌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l)据图分析可知,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________限制酶对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再用____连接。(2)为了获得更多的目的基因用于实验研究,可以用小麦叶肉细胞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TaNHX,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________方法进行扩增,该方法用到的酶是____。(3)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先将耐盐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____中,然后导入农杆菌中,再通过农杆菌侵染水稻细胞,将耐盐基因插入水稻细胞的_________上,最后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从而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4)为了检测实验成果,科研工作者在个体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___。11.(14分)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的关系(至少答两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_。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__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2)该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3)如图对湖水的净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_____进行。(4)人工湿地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但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原因是_____。12.图1为某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①〜⑧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__,①〜⑧中代表同一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__。(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3)若将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狼引入该生态系统,将可能造成该地区__________减少,请预测图2坐标系中狼数量的变化曲线为_____型。若要调查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4)狼被引入该生态系统后,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食物关系,则狼与野狗属于__________关系。(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__________,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该方法,A符合题意;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不符合题意;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都用到了构建模型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都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实验的实验方法,掌握不同阶段各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D【解析】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出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最后计算后代不患病的概率。3、B【解析】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其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详解】A、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分布状况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有随机、集群、均匀分布等,A正确;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该数值不一定等于一定空间中存活的种群最大数量,B错误;C、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如环境条件不利,群落可能会向着物种丰富度减少的方向发展,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特征,尤其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对选项作出正确判断。4、B【解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必需条件氧和酶不需要氧,但必需有酶的催化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

线粒体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内膜(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物质变化①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②ADP+Pi→ATP(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②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③ADP+Pi→ATP(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作用)能量释放产生大量能量产生少量能量特点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氧化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联系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详解】A、由于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根尖细胞中的H2O,其中的O不能转移到O2中,A项错误;B、叶肉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O2首先通过光合作用将O转移到C6H1206中,然后再通过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转移到丙酮酸中,B项正确;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细胞中C6H1206的O不能转移到C2H5OH中,C项错误;D、为叶肉细胞提供O2,其中的O先转移到H2O中,然后水再参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将其中的O转移到更多的物质中,D项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马铃薯块茎、甜菜根、玉米胚、胡萝卜叶和动物肌细胞等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高等植物、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不产生乳酸。5、C【解析】

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B、互利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图中曲线变化不同步,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C、1964年到1966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1966年到196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大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D、由图可知,DDT的喷洒后,草原泽鵟种群数量骤降,且难以恢复,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D正确。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识别种间关系曲线图和数据分析,明确捕食关系曲线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互利共生关系曲线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6、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为糖酵解,糖酵解在细胞溶胶中进行;B为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阶段D是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乳酸,场所是细胞溶胶;物质①为NADH,物质②是H20。【详解】A、物质②为H20,其中的氧来自O2,A错误;B、阶段A~D中,只有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阶段D)不产生ATP,B正确;C、乳酸菌进行阶段D(厌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与人相同,均为细胞溶胶,C错误;D、剧烈运动时依旧以需氧呼吸为主,但也有厌氧呼吸参与,阶段D和阶段C均增强,D错误。故选B。【点睛】透彻理解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并能结合题图判断各过程是解题关键。7、C【解析】

设控制该病的基因是A、a,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a,占1-19%=81%。【详解】由题意可知,aa%=1-19%=81%,a%=0.9,A%=0.1,则AA%=0.1×0.1=1%,Aa%=2×0.1×0.9=18%。患病个体中携带者的概率是:18%÷(18%+1%)=18/19,该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19AA,18/19Aa,丈夫的基因型是aa,则后代正常aa的概率是18/19×1/2=9/19,则患病的概率是1-9/19=10/19。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8、C【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三倍体香蕉是不可育的,因此其变异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A错误;B、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由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AABB×aabb或AAbb×aaBB遵循1/3先让F2中红色果皮植株自交,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再用上步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分别杂交,若后代出现红色果皮∶粉色果皮=1∶1,则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或环境条件的影响)AaBb【解析】

由题意知,A_bb、AAB_表现为红色果皮,aabb、aaB_呈绿色果皮,AaB_呈粉色果皮;由表格信息可知,绿色果皮与红色果皮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组合方式是16种,且表现型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是AABB×abb或AAbb×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6∶6∶4,表现型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是AABB×abb或AAbb×aaBB。(2)由题目分析,F2中粉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_其中BB占,Bb占,让F2中所有粉色果皮植株自交,应用分离定律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思想,后代出现红色果皮植株的概率为:A_bb()()=。(3)F2中红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若要区分出其中的杂合子,先让F2中红色果皮植株自交,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再用上步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绿色果皮)的植株与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分别杂交,若后代出现红色果皮∶粉色果皮=1∶1,则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4)根据题述,未引种前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6∶6∶4,而引种后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10∶2∶4,二者相比较,由于植株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或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从分离比上的变化来看,引种后原粉色果皮的部分基因型的表现型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为红色果皮。引种前粉色果皮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在F2代中分别占比为和,对比引种前后性状分离比变化,可以看出:其中果皮颜色出现差异的基因型为AaB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分析性状偏离比现象及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10、EcoRIDNA连接酶PCRTaq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DNA染色体DNA植物组织培养将转基因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上或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观察结果【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如图所示,用EcoRI酶切可获得目的基因,同时质粒上也具有EcoRI酶切位点,因此可用EcoRI限制酶对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再用DNA连接酶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2)在体外可用PCR扩增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PCR用的酶是耐热的Taq酶。(3)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植物细胞)时,应该将耐盐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经过转化作用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最后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从而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4)耐盐目的基因在个体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将转基因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上或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观察结果。【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竞争、捕食、寄生大(或高或强)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水平不同于自然演替方向和速度间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解析】

1、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2、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两点:一是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二是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1)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若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由于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捕食、竞争、寄生的关系,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对于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2)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