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期中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IV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槛(kdn)祈祷(ddo)亘古(gGng)锲而不舍(qi©)

B.校补(jido)取缔(ti)晌午(shdng)气冲斗牛(d6u)

C.新妒(ji)元勉(xUn)挚友(zhi)鞠躬尽呼(cui)

D.愧作(zu。)污秽(hui)殷红(yin)目不窥园(ku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奠基迭起调羹锋芒必露

B.伴侣薪金昼夜慷慨淋漓

C,昆仑草率澎湃大廷广众

D.烦燥醒悟霹雳深恶痛绝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师说,只要坚持下去,小明一定会有让人却@相肯的那一天。

B.他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予以方与。

C.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是一个处情肯期的人物。

D.今年多次遇到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们只能过个兀兀羽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交通部门加强了对广大群众的安全教育,增强民众的安全意识。

B.每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C.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有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

D.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了抗战时期的许多往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3分)()

A.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B.“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C.晚上他一个人搬稽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6.默写。(5分)

⑴,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⑵岑参《逢入京使》中“,"两句诗刻画了诗

人因思念家乡而泪流满面的形象。

(3)"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两句

诗。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的问题。(3分)

①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②从风里雨

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

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③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

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④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

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⑤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

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⑴文段中的“他”是,是老舍塑造的一个典型文学人物。(1分)

(2)根据示例对①至③句,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各写一个批注,表达你的心得体会。(2分)

下面是就④⑤句写的两个批注示例。

内容:他想要一辆车的心情多么迫切。

语言:把车比作自己的手脚,生动地表达了他认为拥有车就拥有了自由与独立的想法。

请你就①至③句写两个批注。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文实践活动。(5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亘古弥新的话题,我校七年级学生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请你介绍一个爱国人物故事。(50字左右)(2分)

(2)某班级准备举行“爱我中华”主题诗歌朗诵比赛,请你设计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100字左

右)(3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较真的吕叔湘

叶兆言'

①在汉语言学这个范围内,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尊吕叔湘先生为一代宗师绝不过

分。他的高深学问远不是我这样的外行可以评论的。我想说的是,吕叔湘具有人文关怀色彩,他

之为人足以作为楷模,祖父就经常教导我向他学习。他是我见到的人中,最讲究认真做人的。我

的伯父叶至善,是开明”出身的老编辑,写了文章喜欢请吕叔湘过目,请他提意见。伯父常说,文章

经过吕叔湘的法眼,他心里踏实许多。

②我们家无论是谁,看到文章里的错字病句,就会说:“要是吕先生看到了,肯定气得够呛!”吕

叔湘一生都在和不正确的语句作斗争,维护汉语的纯洁。80年代中期,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

上错误实在太多,愤愤不平地写信——订正,杂志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

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竟然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写成了“吕淑相”。我们全家捧

着那期《人民文学》哈哈大笑,因为想象不出吕叔湘会气成什么模样。文章里有些错误是免不了

的,可是这次错得太离谱,接近幽默了。

③成天和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给人一种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错觉。我在大学读书,最讨

厌的课是现代汉语,最不愿意读的是语言学前辈高名凯的文字。我觉得,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

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

吕叔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竟然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从不让读者感觉

到无味和可憎。

④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译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汉语教材。我

父亲谈起自己的写作,总说他最初的文笔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一一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

吕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我叫阿拉木》风行一时。

⑤70年代后期,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17万册,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

度。文言文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吕叔湘的强项是深入浅出。能够深,是指达到了许多前人未有的

高度;能够浅,是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

振聋发鞍的人物。对于学术界来说,吕叔湘最重要的两部书是《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

指代词》;对于学术界之外的人来说,他的民俗学翻译著作和《文言虚字》的影响更大。吕叔湘

还把许多精力放在中学教育上,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文化普及联系起来。

⑥90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朱伟在《读书》上吹捧《夜泊秦淮》,吕叔湘看到文章,写信给父亲,

让我寄一本小说给他。父亲受宠若惊,一向敬重这位父执',没想到他会关心自己儿子的习作。父

亲与伯父一样,一生中写了文章,常寄给吕叔湘指正。写信就称“先生”,因为只低了一辈,用不着

太客气,毕竟他比祖父小10岁。轮到我,称呼就有些麻烦。父亲先还大大咧咧,觉得怎样都行,可

是很快发现怎样都不太合适:称“先生”太不恭敬,毕竟隔了两代;称“丈人”或者“大人”又过

于老派,一股酸腐气,这是现代汉语必须反对的。父子两人讨论了半天,最后父亲说,删繁就简,写

“吕公公教正”吧,因为平时就这么叫的。于是这么写了。不过仍然觉得不是很好,仍然在琢磨,

在讨论,因为嘴上喊和写出来,感觉不一样。而且,当时电视上热播武侠连续剧,“吕公公”听上去,

仿佛反面人物一样。

⑦当时寄赠的书是够漂亮,只怕内容和扉页上的题款,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因为敬,所以怕,

既希望他能提些意见,又害怕他挑出一大堆毛病。结果是没有反应。吕叔湘当时近90岁,能承他

惦记着,我已经非常感激。

(有删改)

【注】①叶兆言:祖父叶圣陶,父亲叶至诚,伯父叶至善,文中《夜泊秦淮》是本文作者叶兆言的

中篇小说集。②开明:著名出版机构开明书店。③父执:父亲的朋友。

9.怎样理解标题中“较真”一词的含义?(2分)

10.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我觉得,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

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

11.第④段中提到“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试结合本文内容,分析“第一流”体现在哪

些方面。(至少举两例)(4分)

12.文章第⑥段用了较长篇幅交代“我”和父亲讨论“我”在写信时对吕叔湘先生的称呼。这

有什么意义?(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跪拜乡土

刘志坚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

老人,他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

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

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

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

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

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孤隼倒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至,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

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的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

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

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

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

质,是摆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

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

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

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

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爰,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崇

敬它,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

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

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有删改)

13.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4分)

14.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15.赏析下面的语句。(3分)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接入故乡泥土深

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16.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悖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2分)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季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现但型邕见隹事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区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

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

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区长安,与诸儒

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且。其精勤若此,人皆叹

之。

(有删改)

【注】①外兄:表兄。②阜:土山。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卿今当途掌事

⑵区,鲁肃过寻阳

(3尾取旁舍儿书

(4)久之,反长安

20.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蒙辞斗军中多务B.公亦必此自矜

C.徐必杓酌油沥之D.投以骨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⑵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2分)

22.读过这两个故事后,说说你从吕蒙或元镇身上获得的启示。(2分)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都会有一些人、一些事长存我们的心底。当我们走过熟悉的小路,看见

熟悉的物件,听到熟悉的歌曲,那些过往会一点点被触及,那些回忆会一点点泛起……

请以“有那么一个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相关信息。

期中检测卷

1.CA项,耳古(g4n)。B项,取飘di)。D项,黑红(ydn)。

2.BA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大廷广众”应为“大庭广众”。D项,“烦

燥”应为“烦躁”。

3.DD项,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此处不合适。A项,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

来看待。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C项,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

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A、B、C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4.CA项,不合逻辑,应去掉“不”。B项,语序不当,“将来都希望”应为“都希望将来”。D项,

成分残缺,应去掉“使”O

5.D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6.⑴杨花榆荚无才思(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5

分,每空1分)

7.【答案示例】(1)祥子(1分)

(2)内容:他为拥有一辆车付出太多。语言:对时间、汗水的铺陈,把他比作陀螺,具体、生动地展示

了他的艰辛。(每空1分,共2分)

8.【答案示例】(1)示例一: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华罗庚从待遇优厚的英国毅然回到战火遍

地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2分)

示例二:杨靖宇很早便参加了革命,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仍拒绝投降,壮烈牺牲

时年仅35岁。(2分)

(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璀璨辉煌。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

尽的责任,今天让我们徜徉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诵读中华经典诗篇,一起感受中华文化夺目

的光芒。“爰我中华”主题诗歌朗诵比赛现在开始。(3分)

【解题思路】开场白要有称呼语,要介绍主题,并有宣布比赛开始等内容。另外,语言要优美并

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9.【答案示例】“较真”是说吕叔湘先生致力于汉语语法研究,见不得文章里的错字病句,一

生都在和不正确的语句作斗争,维护汉语的纯洁。(2分)

【解题思路】理解标题中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全文的内容和主旨,找出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

阅读全文后可知,可根据第①②段进行分析概括。

10.【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对汉语语法和语

言学家的认识,通过与吕叔湘对比,表现了吕叔湘的过人之处。(2分)

【解题思路】根据“手铐”可判断出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11.【答案示例】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译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汉语教材;(2分)70年代后期,他的

《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17万册。(2分)

【解题思路】本文中很多内容都写了吕叔湘先生的文字功力,从文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即

可。

12.【答案示例】文章用较长的篇幅写“我”和父亲讨论“我”在写信时对吕叔湘先生的称呼

这个细节,一方面表现了对吕叔湘先生的尊重,(2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吕叔湘先生爱较真的学

术态度的敬畏,怕他从这些细节中发现不足。(2分)

【解题思路】结合全文,抓住文章尾段中作者提到的对吕叔湘先生的“敬”和“怕”这两个关

键词进行分析。

13.【答案示例】既是跪拜大地,又是跪拜一份沉甸甸的乡情、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一份

纯净温馨的眷恋、一份永不褪色的回忆。(4分)

【解题思路】分析标题的含义类题的解题技巧:先思考表层含义,再理解深层含义(引申义、比

喻义),即揭示主旨。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标题“跪拜乡土”的表层含义是跪拜大地;深层含义是指

跪拜一份沉甸甸的乡情、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一份纯净温馨的眷恋、一份永不褪色的回

忆。

14.【答案示例】“沉甸甸”一词表现了人们听到老人说回来看望乡亲和感恩土地时,心中的

感动与心情的沉重。(3分)

【解题思路】品味关键词时,要分析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沉甸甸”一词表现了人们听到老人说回来是为了看望乡亲和感恩土地时的沉重心情与感

动。

15.【答案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了老人对故乡的依赖和眷恋,强烈地抒发了

这种浓厚的恋乡情结。(2分)

【解题思路】赏析句子题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

主题。本句连用三个“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表达了老人对故乡的深深的

依赖和眷恋。

16.【答案示例】内容上:开头的诗句引出老人的乡愁,文末的诗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

老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2分)语言上:引用诗句使文章语言更富有文采,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1分)结构上:开头与结尾的诗句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1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诗句的意思来分析。开头引用诗句“君自故乡来,无端

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引出老人的乡愁;文末引用诗句“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

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抒发了老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开头和结尾的

诗句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另外,引用诗句使文章语言更富有文采,增加文化底蕴。

17.【答案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

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分)

【解题思路】结合诗句大意,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述即可。

18.【答案示例】全诗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1分)

【解题思路】细读全诗,根据诗中的意象“笛”以及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可分析出诗

人的情感。

19.⑴当道,当权⑵到,等到⑶曾经⑷同“返”,返回(每空1分)

20.B“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中的“以”是“用”的意思。B项中“以”意为“因为”,A、

C、D项中“以”意为“用”。

2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

了。(2分,关键词:治经、博士、但)

(2)(元镇)十岁时,在邻居家的药笼中看到了《诗经》,拿起它就快速跑了。(2分,关键词:疾、走)

22.【答案示例】示例一:开卷有益,读书不仅能增长才华学识,丰厚一个人的底蕴,还改变一个

人的气质。(2分)

示例二:专心与勤奋是读书有成的必要条件。(2分)

示例三:要养成随时随地读书的好习惯,做到书不离身。(2分)

【解题思路】可分别从吕蒙或元镇的读书行为或读书效果的角度思考分析。

【参考译文】

元镇读书

元镇是长安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那时没有书籍,曾经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

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

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时,在邻居

家的药笼中看到了《诗经》,拿起它就快速跑了。父亲看见了,生气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