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0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专项训练】(解析版)(部编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0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专项训练】(解析版)(部编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0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专项训练】(解析版)(部编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0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专项训练】(解析版)(部编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0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专项训练】(解析版)(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专项训练】

【课标要求】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朗兴盛的原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经济繁

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唐的社会气象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的统一

1.(2020•山西忻州市•七年级期末)结束了自晋以后的中国混乱局面,结束了南北朝的混战,使中国实现了

久违的统一,而且让久受压迫和遭受屈辱的汉人入主中原,为汉族的传承和汉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它

A.唐B.宋C.元D.隋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结束了自晋以后的中国混乱

局面,结束了南北朝的混战,使中国实现了统一。故D符合题意;唐朝出现在隋朝之后,排除A;宋朝没

有统一全国,排除B;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C。故选D。

2.(2021•山东蒲泽市•九年级期末)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口中的朝代应是

A.秦、西晋、隋B.东汉、西晋、元

C.东汉、西晋、隋D.秦、隋、元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

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

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所以题中各空答案为东

汉、西晋、隋,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2020•山东青岛市•七年级期末)宋朝李刚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

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刚的高度评价反映出隋文帝一生最大的功

绩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C.发展社会经济D.大运河的开凿

【答案】B

【详解】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统一全国。“混南北为一区”就是指隋文帝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行了全国的统一。故B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中“混南北为一区”

的主旨,排除A;材料论述的是国家统一,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大运河开凿是隋炀帝时期,排除D。故

选B。

4.(2020•四子王旗教育局教研室七年级期末)《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

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A.生活奢侈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崇尚节俭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锐意改革、崇尚节俭、政绩卓著。依据题干“其自奉养,务为

俭素”可知,隋文帝自己生活务求节俭朴素。D选项符合题意。由此,ABC可直接排除,故选D。

5.(2020•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月考)杨坚灭陈前,江南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

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反映了

A.江南人民盼望南北统一B.江南人民热情好客

C.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D.江南人民大都能歌善舞

【答案】A

【详解】题干这首民谣传唱的是南朝末期,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的情景,A正确;

B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1.(2020年广东)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

宗社之危如缀旅。”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贞观之治B.大运河开通C.安史之乱D.隋朝的统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隋堤……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白

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B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安

史之乱均是唐代,隋朝的统一是在隋文帝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

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

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方与中原的联系,有利

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因此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选项C符合题意;经济重心的

南移,是从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到两宋完成,A排除;秦、隋两朝时间短暂,B排除;“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

流”,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C。

3.(2020•辽宁盘锦市•八年级开学考试)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

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隋朝灭亡

|I...I7.

581年589年605年618年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答案】A

【详解】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陈,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

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题意。故答案选A。

4.(2020•东营市实验中学九年级三模)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

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工程”主要指

A.长城B.都江堰C.长女城D.大运河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建立的工程是大运河。A项是秦朝时期的工程;B项是秦国时期的工

程;C项是汉朝的都城,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C.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答案】C

【详解】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

安,设洛阳为陪都。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当然要围绕政治中心而行,故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是心;元朝都

城是大都,为了把南方粮食直运至大都等北方,大运河取直了弯道,深挖了河床。路线的变化说明中国的

粮食基地已经东移和南移了。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C。

6.(2020•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如下图

大运河长城

(1)据材料一,指出上述两大工程走向上有何不同。(2分)

材料二:长城早在1987年就成为中国申报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之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

运河则仍然在为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努力。造成这种状况,内因是因为作为活着的运河,仍然发挥

着现实的航运、输水、灌溉等功能,让人们暂时忽略了大运河作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一直没有将其视为文

物或文化遗产。外因是,国际上对于像丝绸之路、大运河这样长距离的线形文化遗址遗迹,以什么样的形

式申报,认识还没有统一,故没有颁发申报许可证。

——王健《大运河与长城:中国古代文明的双子星座》

(2)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未能颁发申遗许可证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在功能上各有侧重,长城主要是防御(但也发展了经济),运河主要

是繁荣经济(但也为防御起过重要作用),堪称姐妹篇之作。这两项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在人工与自然的

结合上也同样的突出。大运河是天工、人巧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正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

特之处。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应该结合这样突出的特点加以发挥。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将能够为大

运河的前途和世界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形式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罗哲文《大运河与长城媲美》

(3)据材料三,指出大运河和长城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4分)

(4)你认为应该如何确保大运河申遗成功?(2分)

【答案】(1)大运河:南北走向。长城:东西走向。

(2)内因:大运河依然发挥着航运等作用,人们容易忽略大运河作为历史遗产的价值,而没有将其视为文

物或文化遗产。外因:国际上对线形文化遗址遗迹,以什么样的形式申报,认识还没有统一。

(3)长城主要功能:防御。大运河主要功能:繁荣经济。

(4)申遗:充分发挥其天工、人巧交融的独特之处;着重突出其人工与自然结合的特点。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为南北走向,长城为东西走向。

(2)依据材料二中“内因是因为作为活着的运河……一直没有将其视为文物或文化遗产。外因是,国际上

对于像丝绸之路、大运河这样长距离的线形文化遗址遗迹......认识还没有统一”信息可从内外两方面概括得

出大运河未能颁发申遗许可证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中“长城主要是防御(但也发展了经济),运河主要是繁荣经济(但也为防御起过重要作用),

堪称姐妹篇之作”信息可概括得出长城和大运河的主要功能。

(4)依据材料三中“这两项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在人工与自然的结合上也同样的突出。大运河是天工、

人巧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正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应该

结合这样突出的特点加以发挥“信息可从充分发挥其天工和人巧交融的独特之处、着重突出其人工与自然结

合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说明。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2020年湖北荆州)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阅,有世及之荣;

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A.郡县制的实行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

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反映了这一制度不能真正选拔有才能的人,为改变这一局面,隋朝建立后开始实行

科举制度,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

做官,使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所以C项符合题意;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

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

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

本题答案为Co

2.(2020•广东九年级三模)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

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详解】依据题文材料“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

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和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从“科举

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不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故可

排除②。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面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柱状图,促

成隋唐之后这一比例不断增长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D

【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以门第为标准,隋唐至宋朝,科举制诞生并不断发展完善,

选官以才学为标准,使得平民子弟也能够进入仕途,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D正确;世袭制是指贵

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制度,不符合题意,A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选官制度,B排除;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选官制度,C排除。故选D。

4.(2020•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而“分科举人”,故名科举。

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土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

留”,没有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

为去留'……”可以看出科举制下,不问家世,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开放

性,A正确。唐宋时期除科举制外,仍然存在恩萌等选官方式,排除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不

能体现多样化的特征,排除C;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说法绝对化,排除D。故选A。

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同学将隋朝与秦朝比较后的

结论,以下内容还能补充进去的是

隋朝与秦朝的共同点

/对外用兵

/兴修水利工程

,二世而亡

A.开创制度B.科技发达

C.轻徭薄赋D.缔造盛世

【答案】A

【详解】依据图片“隋朝与秦朝的共同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隋朝时期,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秦朝统一后,创立了大

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A正确;秦朝没有发达的科技,B排除;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C排除;隋文帝时期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秦朝没有,D排除;故选A。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1.(2020•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初一期中)有人曾评论:单论其功绩,二者不相差。单论其才能,炀帝甚于

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但是两帝“用心”不一。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

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

引发大乱。与材料描写不相符的是

A.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B.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

C.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D.隋文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可知,隋炀

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故D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可知隋炀帝才能卓

越并且功绩斐然,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

战乱的威胁''可知,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

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可知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故排除C项。故选D。

2.(2020•东营市实验中学初三二模)韩昇在《盛世是这样治理的》中说:“君静则民安。国家出乱子,往往

起源于执政者的躁进,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就是前车之鉴。”下列哪一项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A.隋文帝灭掉南陈,完成统一B.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

C.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广纳贤才D.隋炀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就是前车之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劳民

伤财。隋炀帝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故B项正确;AC和题意无关,排除;隋炀帝修筑长城和抵御匈奴无关,D项说法错误。故选B。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2021•全国七年级)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

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该现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D.军机处制度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恰当地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官僚政治走向完善,B

正确;秦朝三公九卿制是官僚政治的开始阶段,不够完善,三公均对皇帝负责,未能实现与君权的相互节

制,并不是“最能反映”钱穆观点的制度,排除A;内阁制没有实现“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排除C;清雍正

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且宰相制度在明朝时期已经废除,无法实现“君权、相权,互为

节制”,排除D。故选B。

2、(2020年成都)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表述,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的是

选项时间事件

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B贞观十九年玄奘结束西行回到长安

C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纪年法。用我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的纪年法称为年号纪年法。

【解答】用我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的纪年法称为年号纪年法。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十九年是

年号纪年法。故选:B„

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

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B.互相借鉴经验C.优秀人才的辅佐D.社会的统一安定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而出现了

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唐

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由此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A项

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

4.(2020年内蒙古赤峰)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

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

明确职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故C

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5.(2021•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末)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

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政策体现出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是

A.轻徭薄赋,发展农业B.开疆辟土,攻灭突厥

C.和亲吐蕃,民族友善D.虚心纳谏,任用贤臣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爱

惜人民,以农为本,不夺农时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故选A项;题干没有涉及BCD项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2020•安徽省桐城市黄岗初中初一期中)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

作为的皇帝。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重用人才

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重视发展经济

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二十多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推行发展农业生产,

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他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重用人才。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

观”。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

展经济,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①②③④项

都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之处,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武则天。唐朝时期,有三位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武则天

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

基础。

2.(2020年北京)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兴盛的原因B.农业的发展C.衰落的过程D.割据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

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

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故选A;只有武则天提及了农业的发展措施,排除B;唐太宗到唐玄宗这一时期是唐朝逐渐兴盛的过程,故

C错误;题干说明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并不存在有关割据势的信息,故D错误。故

选A。

3.(2020•山西初一期中)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

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仓犷,开元盛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后人对她执政时期的评价是颇有作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选B。

4.(2020•内蒙古包头。初三三模)在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设立了管辖机构,任命官员,

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治理。下列管理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域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④北庭都护府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

务;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武则天在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乾隆平

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为了对辽阔的新疆进

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按照中国朝代的先

后时间,排列为①④②③。B正确;ACD先后排列的时间不对,排除;故选B。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1.(2021•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末)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

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政策体现出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是

A.轻徭薄赋,发展农业B.开疆辟土,攻灭突厥

C.和亲吐蕃,民族友善D.虚心纳谏,任用贤臣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爱

惜人民,以农为本,不夺农时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故选A项;题干没有涉及BCD项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0•广东揭西❷初一期末)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

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B.互相借鉴经验

C.优秀人才的辅佐D.社会的统一安定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而出现了

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唐

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由此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A项

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

3.(2020全国中考模拟)在中国古代,一般朝代初期统治者注意吸取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

展,出现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所处时代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光武中兴④开元盛世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答案】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

济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进入“贞

观之治”;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唐玄宗

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西汉之后是东汉,

唐朝在两汉之后,唐玄宗在唐太宗之后。故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③②④,D正确;ABC排列顺序不对,排

除;故选D。

4.(2020•山东济宁市•七年级期末)下列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唐诗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答案】A

【详解】考查点: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开元全盛日、小邑万家室”,开元是唐玄宗

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

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符合题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是李白送别友人的诗。B不符合题意;“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写的一

首赠日本友人的诗。C不符合题意;“千歌万歌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描述的是唐玄宗爱好歌舞的史实。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20•广东揭西❷初一期末)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

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B.互相借鉴经验

C.优秀人才的辅佐D.社会的统一安定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而出现了

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唐

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由此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A项

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

第3课盛唐气象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

1.(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利于把握内容的主旨。依据下图目录呈现的内容,

最适合的主题应该

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阎立本《步辇图》

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三彩骆驼载乐俑

雕版印刷的杰作《金刚经》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B.大一统的两汉时代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盛世与危机的清王朝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阎立本《步辇图》、三彩骆驼载乐俑、雕版印刷的杰作《金刚经》”,可知与唐朝相

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间立本《步辇图》”,体现的是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反映

民族交融;”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三彩骆驼载乐俑”,反映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唐三彩它包容了各

种文化,包括许多外来文化,体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雕版印刷的杰作《金刚经》”,反映唐朝科技发展,

文化繁荣。因此最适合的主题应该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选项c符合题意;春秋战国、两汉时代、清王朝

与题干内容不符,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0•广东江门市•七年级期末)据史书记载,唐都西市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外国商铺鳞次栉比,外国商人络绎不绝。这表明当时

A.社会风气开放B.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C.民族交往密切D.黄金成为主要货币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唐都西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外国商铺鳞次栉比,外国商人络绎不绝”

可知当时外国商人、商铺在唐朝都城长安比比皆是,说明当时中外经济交往频繁,B正确;题干没有体现

ACD的内容,排除。故选B。

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利于把握内容的主旨。依据下图目录呈现的内容,

最适合的主题应该

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阎立本《步辇图》

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三彩骆驼载乐俑

雕版印刷的杰作《金刚经》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B.大一统的两汉时代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盛世与危机的清王朝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阎立本《步辇图》、三彩骆驼载乐俑、雕版印刷的杰作《金刚经》”,可知与唐朝相

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间立本《步辇图》”,体现的是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反映

民族交融;“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三彩骆驼载乐俑”,反映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唐三彩它包容了各

种文化,包括许多外来文化,体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雕版印刷的杰作《金刚经》”,反映唐朝科技发展,

文化繁荣。因此最适合的主题应该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选项c符合题意;春秋战国、两汉时代、清王朝

与题干内容不符,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0•陕西扶风❷初一期末)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

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

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答案】C

【解析】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

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

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

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

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2021•山东济宁市•九年级期末)以下有关唐朝的诗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一《筒车》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越器》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登观音台望城》

A.经济的繁荣发展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开放的社会风气D.多彩的文学艺术

【答案】A

【详解】根据诗句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九秋风露越

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叹的是唐朝时期的越窑,反映的是唐朝手工业的发达;“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

如种菜畦。”描写的是唐朝长安城的繁华。所以这些诗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唐朝经济的繁荣发展。B项概括

不全面;CD项诗句未涉及;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2021•江苏苏州市•九年级期末)与下列路线图最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逻些(终点)O玉树u赤岭(日月山)5都城(西宁)u甘两。长安(起点)

、JIJX-,I“/I,・・4

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玄奘西行

【答案】C

【详解】根据路线图中关键信息“逻些”、“长安”,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故选项C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时期,与路线图无关,故选

项A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日本,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玄奘西游的目的地是天竺,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2020年广东)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

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A.皇帝安于享乐B.奢靡之风盛行

C.文化兼容并包D.尚武风气流行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很多国家相互往来;与少数

民族和平相处。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

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说明隋唐时期,宫廷宴乐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乐舞,体现

出了唐代文化兼容并包。c正确;材料只涉及“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

选C。

3.(2020•广东江门市•七年级期末)据记载,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不但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而且

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这会带来

A.科举制开始走向没落B.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C.各民族之间关系紧张D.对唐朝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不但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而且实行并非屈辱而是

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

新的高峰,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AD;唐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关系紧张”

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C。故选B。

4.(2020年湖北孝感)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答案】D

【解析】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

如今种禾黍”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中原人种植农作物;“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

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

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故选D。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2020年湖北荆州)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

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

“啼妆”反映了唐朝

A.城市商业的繁荣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D.妇女地位的提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

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

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因此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c项符合题意;AB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D项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2.(2020•山西忻州市•七年级期末)“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

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

T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答案】A

【详解】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的“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题干“女为胡

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题干诗句体现出唐朝兼容并

包的社会风尚,故A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不是唐诗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B;唐朝社会安

定政治清明不是唐诗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C;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故选A。

3.(2020•广东汕尾市•七年级期末)唐太宗的昭陵刻有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所骑六匹骏马的雕像,均雄劲有

力。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下令组织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出土的唐三

彩中,连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这说明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A.兼容并包,重文轻武B.豪迈宏放,昂扬进取

C.尚武轻文,民族压迫D.男女平等,思想开放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唐太宗的昭陵刻有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所骑六匹骏马的雕像,均雄劲有力”“出土的

唐三彩中,连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可知,这些体现了唐朝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

立业的豪迈宏放,昂扬进取的精神。据题干“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下令组织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儒、佛、

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特征。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了唐朝豪迈宏放,昂扬进取

的社会风气,B项符合题意;A项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政策,排除;C项民族压迫不符合当时唐朝的史实,排

除;D项男女平等,思想开放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故选B。

4.(2020•广东汕尾。初一期末)唐太宗的昭陵刻有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所骑六匹骏马的雕像,均雄劲有力。

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下令组织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出土的唐三彩中,

连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这说明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A.兼容并包,重文轻武B.豪迈宏放,昂扬进取

C.尚武轻文,民族压迫D.男女平等,思想开放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唐太宗的昭陵刻有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所骑六匹骏马的雕像,均雄劲有力”“出土的

唐三彩中,连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可知,这些体现了唐朝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

立业的豪迈宏放,昂扬进取的精神。据题干“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下令组织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儒、佛、

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特征。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了唐朝豪迈宏放,昂扬进取

的社会风气,B项符合题意;A项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政策,排除;C项民族压迫不符合当时唐朝的史实,排

除;D项男女平等,思想开放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故选B。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2020•河北竞秀❷初一期末)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

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B.思想性格不同

C.生活背景不同D.艺术追求不同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的精神,

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

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杜甫的诗反映了历

史的真实情况。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结合诗歌的特点和诗人的生活背景,可见文学创作的源头是社会生活,C符合

题意;李白、白居易、杜甫是同一阶级,A不符合题意;思想性格不是造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

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艺术追求的不同是意识形态的因素,不能作为根本原因,

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0•江西宜春❷初一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

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

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

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

合题意,排除,故选D。

3.(2020•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初一开学考试)2018年4月5日,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则新闻:击败北大硕士,

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冠《中国诗词大会》。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

A.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答案】A

【解析】“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大意是说唐朝时长安、洛阳的汉人受回鹘风俗影响,喜欢穿回

鹘服装,说明唐朝人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风俗,民族关系和谐,故A正确;“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

涕泪满衣裳”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唐军收复失地,排除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反映的是唐朝中后期社会日益黑暗,人民生活困苦,排除CD。故选A。

4.(2020•江西宜春❷初一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

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

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

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

合题意,排除,故选D。

5.(2019•山东肥城❷初一期末)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经典咏流传》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一批的传

唱人把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词用歌曲的形式演绎,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李白、白居易生活

的时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这一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频繁,吸收外来文化

C.唐朝社会经济呈现盛世现象

D.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李白、白居易生活的时期唐诗最繁荣的原因和唐朝经济发展有关,经济发展推动

了文化繁荣,而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又助推了诗歌的兴盛,

故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宋朝时期出现,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