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笔记重点知识点_第1页
病毒学笔记重点知识点_第2页
病毒学笔记重点知识点_第3页
病毒学笔记重点知识点_第4页
病毒学笔记重点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学笔记重点知识点

Virology

Content:

ODefinition

Oprincipleofclasshlcation(分类)

OStructure

OGenome

OReplication

OVirus-cellinteractions

OAssay(检测)andidentification(鉴定)

OPrevention(预防)andtreatment(治疗)

第一章绪论

一、病毒发展简史

病毒的发展简史:发现时期、化学时期、细胞水平时期、分子病毒学。

1.Koch'spostulates:

iTheagentmustbepresentineverycaseofthedisease.

」Theagentmustbeisolatedfromthehost&growninvitro(离体).

」Thediseasemustbereproducedwhenapurecultureoftheagentisinoculated(接种)intoahealthy

susceptible(易感染的)host.

nThesameagentmustberecovered(收复)onceagainfromtheexperimentallyinfectedhost.

2.逆转录病毒基因组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合成原病毒DNA,然后原病毒可以整合到宿

主染色体DNA上。在宿主细胞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H的催化下,可转录成病毒正链RNA。

3.内含子:

4.外显子:

二、分子病毒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病毒基因组的核酸有的为DNA,有的为RNA,而且基因组DNA和RNA

还存在着结构上的差异:

❖有的是丽或取链I

❖有的是邈或环册

❖单链RNA/DNA有|正负链〔之分

❖有少数单链RNA病毒的基因组是返的,即基因组的一部分为正极性,另一部分为负

极性。

❖病毒基因组的核甘酸组成及其排列顺序

*基因组中开放阅读框架(ORFs)的数量、位置及其功能

❖病毒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元件、调节元件对病毒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复制的影响

❖阐明病毒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在病毒复制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细胞

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等

♦病毒表达的调控机理:

1.有的病毒基因转录是利用自身基因组编码的RNA聚合酶,有的病毒基因转录完全依赖于宿主

细胞的RNA聚合酶

2.原核DNA病毒的基因组:含有启动子

真核DNA病毒的基因组:含有启动子、增强子序列

细胞或病毒编码的调节因子结合或作用于这些调控元件序列,能够影响和调控病毒基因

的表达。

3.真核DNA病毒mRNA的转录同样存在有转录后加工过程,即5'端戴帽,31端加poly(A)尾以

及内含子切除和mRNA拼接。大多数依赖于宿主的戴帽酶和宿主的拼接系统

4.病毒蛋白的合成完全依赖于宿主细胞的翻译体系。

1.转座子:用插入序列进行整合的遗传单位(能够重复插入到基因组中许多位点的特殊片段)。

2.衰减子: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减慢、阻止或停止转录。

3.转化蛋白:某些DNA肿瘤病毒早期基因编码的转化蛋白,均能引起细胞转化和动物致癌。

4.致癌机理:转化蛋白结合或作用了细胞的抑癌蛋白P53或Rb,从而引起了P53或Rb失活,导致细

胞无限增殖和生长失控,最终诱发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些RNA肿瘤病毒的基因组携带有病毒

型日二如劳氏肉瘤病毒(RSV)的基因组有src翘邑里癌机理同病毒癌基因的表达活性有关。

5.|癌基因|:是指一类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基因。|原癌基因|:在人体细胞内同样存在癌基因,不过正常

细胞内的这类基因是一种没有癌变作用的正常基因,称之为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卜在正常情况下,

原癌基因是处于关闭状态的不表达或低表达基因。这些原癌基因如果在某些因素的激活下由关闭状态

转为开放(表达)状态,便会促使细胞癌变,这类可促使细胞癌变的基因就称之为细胞癌基因。

6.干扰素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增殖的重要细胞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还有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

的作用。

7.反义RNA(antisenseRNA)指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NA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

核甘酸顺序可与相应的RNA或DNA互补配对,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阻。将反义RNA与其相应的病

毒mRNA或DNA杂交,可以使病毒mRNA编码合成蛋白的功能受阻,从而破坏病毒的复制循环。

8.!!!RNAinterference(RNAi)isaphenomenoninwhichtheintroductionofdouble-strandedRNA

(dsRNA)intocertainorganismsandcelltypescausesdegradation(降解)ofthehomologous(类似的)

mRNA.

9.......第3,(Ddouble-strandedRNA(dsRNA)intocertainorganismsandcelltypes.

(2)Inthecell,longdsRNAsarecleaved(劈开)intoshort21-25nucleotide

smallinterferingRNAs,orsiRNAs,byaribonuclease(核糖核酸酶)known

❷asDicer(step2)帽子.

siRNAs工

L

制-3mg(3)ThesiRNAssubsequentlyassemblewithproteincomponentsintoan

■>t*RISCcomplexWfvrr

x-Q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RISC).AnATP-generatedunwindingof

山“川”thesiRNAactivatestheRISC(step3).

湍蜉刖❷(4)RISCinturnbindstothehomologoustranscriptbybasepairing

interactions(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ndcleavesthemRNA(step4).

像吃:,O(5)ThissequencespecificdegradationofmRNA(step5)resultsingene

M山silencing.

10.根据所M用序列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编码区RNAi和启动子区RNAi技术。

11.核酶:是一种能够水解靶RNA的RNA分子,核酶能与靶RNA分子杂交,然后切割之。

♦无论是哺乳动物病毒还是人类病毒,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和生产都有赖于适宜的真核细胞表达系

统的建立,而普通的细菌表达系统显然是不适合的,因为:

1)这些真核病毒基因的表达往往也有类似于真核基因普遍存在的转录后拼接、加工,以及某些包膜

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的糖基化。

2)体外利用原核细胞或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既不能进行mRNA前体的拼接,也不能产生病毒蛋白质

的糖基化。

3)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虽能顺利地完成转录所需的拼接、加工,但仍不能进行糖基化。

三、病毒的定义、命名和分类

1.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es,ICTV)已提出和多次修订了病

毒的命名和分类原则,并且建立了由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的病毒分类系统。目前病毒

分类学已开始走向完善和逐渐成熟起来。

2.凝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3.类病毒、植物卫星和肮病毒统称为亚病毒。

4.科名的词尾是“…viridae”

属名的词尾是“…virus”

5.|病毒种|是指一群构成一个复制谱系,占据一个特定小生境,具有多原则分类特性的病毒。

。“多原则分类“强调病毒种的分类不是单纯由某一个鉴别特征决定的,而是由多个特征来决定的;

。“复制谱系”注重考虑病毒种的系统进化特性,即现今所有的病毒种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病毒祖先;

。“小生境,,是指某种病毒的特定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宿主范围、媒介嗜亲性、致病机理以及宿主

反应性等。

E同一病毒属的不同病毒种鉴别,主要依据下列7个特征:

①基因组序列的相关性。

②天然的宿主范围。

③细胞和组织的嗜亲性。

④致病和细胞病变特点。

⑤传播方式。

⑥生理生化性质。

⑦抗原特性。

四、觇病毒卜只含有核酸或蛋白质的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肮病毒。

♦类病毒:而是一种不含有蛋白质,分子量为105左右的裸露RNAo这样小的RNA分子不编

码任何蛋白质。

♦拟病毒:类似于类病毒的环状RNA分子,还能与病毒基因组RNA共同包被于RNA病毒粒

子中,引起病害,其中类似于类病毒的RNA称为“拟病毒”。

♦肮病毒:而是一种分子量只有3.0xl04Da的蛋白质,称为蛋白侵染因子。

亚病毒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最微小的“生命”,它为生命与非生命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生命形

式,即裸露的、小分子量的、有侵染活性的RNA或蛋白质分子。

第二章病毒的结构及其基因组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组成

1.「衣壳蛋白:主要的,形成壳体/衣壳

结构蛋白<包膜蛋白:镶嵌/位于包膜表面的糖蛋白

I基质蛋白:使包膜与核衣壳联系在一起

2.病毒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或内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膜,它是病毒成熟时从细胞膜或内膜出

芽而获得的,因此具有宿主细胞膜的特性,但是病毒的包膜具有一定的病毒特异性。

所有病毒的包膜结构大体一致,其包膜的化学组成,类似于细胞膜,只是病毒包膜所含有的脂类分

子的种类或数量以及镶嵌在其中的蛋白分子与细胞略有不同,但也有的差别很大。

❖病毒包膜所含有的脂类:除了镶嵌在包膜上或突出于包膜外的蛋白质外,包膜主要

由脂质构成,其中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痘病毒所含脂质仅占病毒结构成分的5%;

而披膜病毒则是所有已知病毒中脂质含量最高的一类病毒,其脂质含量约占病毒粒

子结构成分总量的50%以上。

❖病毒的包膜糖蛋白:许多有包膜的病毒在其病毒粒子包膜表面,大都存在有包膜突

起。包膜突起的化学本质大多为糖蛋白,是由碳水化合物与包膜蛋白质分子连结而

成的。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突起有的是由一种蛋白亚基组成,有的则由几种蛋白亚基

构成。在结构上,大都可分为疏水区和亲水区,疏水区穿插在包膜中,而亲水区则

延伸到包膜外,与之相连的糖基分子也多位于包膜外的突起上。

❖3~6为包膜的作用:

3.病毒吸附:病毒包膜突起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病毒吸附蛋白(virusattachmentprotein,VAP)而起作用,

病毒通过这些包膜突起与病毒特异的细胞受体结合和相互作用,才能启动病毒感染。

4.细胞融合活性:有些病毒包膜突起能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或使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膜之

间产生融合。

5.血溶活性: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血溶活性,即溶解血红细胞。这是由于它们含

有包膜突起F,因此F糖蛋白又称为血溶素。通常每个红细胞同时需要有几个病毒粒子作用才能产生

血溶反应。

6.抗原性: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突起对病毒来说是很重要的抗原物质,这些突起可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

体。

7.病毒衣壳或壳体是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衣壳蛋白亚基通过一定的方式聚集而成的。由一种或多种蛋

白亚基构成。

8.衣壳蛋白的遍:保护病毒基因组;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吸附作用;血凝作用

❶衣壳蛋白可组建成包裹病毒基因组的保护性外壳或壳体,这是它的主要功能。其衣壳能使病毒基因

组免遭各种理化因子如核酸酶、各种化学诱变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子的破坏,使病毒能在不利

的环境中暂时“休眠”而隐藏起来。一旦遇上合适的宿主,病毒就可以恢复侵染循环,并从衣壳中释放

出病毒基因组而进行增殖。病毒的这一特性对于它的生存是十分有利的。

❷衣壳蛋白是病毒粒子的主要抗原蛋白,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❸在无包膜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其衣壳蛋白能作为病毒吸附蛋白VAP而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

相互识别、结合从而使病毒粒子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

❹有些裸露病毒的衣壳蛋白具有血凝作用。

❺其它作用:a.病毒衣壳蛋白还可以引起宿主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细胞病变。腺病毒的衣壳蛋白可

使培养细胞病变。b.大量病毒衣壳蛋白与某一细胞受体结合,可导致该细胞受体缺乏,从而影响细胞

的生理生化活动。大量呼肠孤病毒吸附蛋白与肾上腺能受体结合,可造成这一受体缺乏。c.有的衣壳

蛋白还可以抑制宿主细胞RNA、蛋白质合成d.有的衣壳蛋白还可以稳定基因组结构,以及与病毒基

因组进入宿主细胞有关.

9.病毒的内容物:

※某些简单病毒的核心仅由核酸组成;

※某些复杂的病毒核心除了核酸以外,还有一些病毒内含物,包括:

❖病毒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酶:不是全部酶系统,如痘病毒,含有与转录系统有关

的13种酶类。

❖核酸结合蛋白,有的结合松散,有的结合紧密

其它化合物:

脂类'糖类与蛋白形成的脂蛋白/糖蛋白

多胺,如丁二胺、亚硝胺

金属离子,在植物病毒中发现,如Ca2+,Cu2+,Mg2+

多胺与金属离子结合于病毒核酸,为病毒复制某个阶段所必需,与病毒基因组的稳定

性有关。

第二节病毒的形态结构类型

1.病毒的形状大体分为三种:

(a)球形颗粒:壳体是二十面体对称

(b)杆状颗粒:壳体是螺旋对称

(c)复杂形状颗粒:壳体是复合对称

2.形态单位:是指一定数目的蛋白亚基以特殊方式聚集形成在电镜下可见的壳粒。

3.衣壳或壳体:是指由蛋白亚基或颗粒排列形成的有规则的壳样结构,其壳体包裹病毒基因组核酸及

与核酸结合的蛋白质组分。

4.核衣壳:是指衣壳蛋白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还包括与核酸相联系的其它蛋白。

5.病毒核心:是指有包膜的病毒去除包膜之后的核衣壳以及与之联系的蛋白质,或者无包膜的病毒除

去蛋白质外壳之后的病毒核酸。

6.包膜:是指围绕核衣壳的双层脂质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寡聚糖组成。

7.钉状物:又称膜粒或包膜突起:是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物。

8.原体:由一种或几种不相同的蛋白亚基共同构成的结构单位。

▲螺旋对称的病毒壳体:螺旋对称的病毒壳体是由蛋白亚基沿着轴心进行螺旋排列,而形成高度有序

的结构。植物病毒的外形多为杆状;动物病毒呈杆状的较少。

▲大部分动物病毒都是呈二十面体对称,少数植物病毒是这样的结构。

1正二十面体有20个三角形面和12个顶点

2病毒蛋白亚基可按完全等价或准等价结合构成二十面对称壳体。

完全等价结合是指二十面体的每个亚基具有完全相同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其正二十面体的20个

全等三角面的顶点各排列有一个亚基,即每个三角面排列3个,20个三角面共排列60个亚基。在二

十面体的顶点5个亚基聚集形成电镜下可见的五聚体(五邻体),即壳粒。

准等价结合构成的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往往比完全等价结合的壳体容量要大,因此能够使更大的病毒基

因组包裹在壳体内。二十面体对称壳体的扩大是通过增加全等三角形数目和亚基排列来实现的,增加

三角形数的办法是将二十面体的基本三角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即亚三角形数目,通常称为三角剖分

数。由于这样的二十面体对称壳体表现为一些蛋白亚基排列成五邻便,另一些亚基排列成六邻体,故

它们所处的环境是准等价的。

▲有的病毒壳体呈复合对称,如有尾噬菌体。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头部与尾

部通过颈连接起来。

[细胞膜成分

!!!包膜|膜粒(钉状物或包膜突起)核酸(病毒核心)

病毒粒子、/蛋白亚基

衣壳~壳粒原体—蛋白亚基

病毒粒子核酸(无包膜病毒)f

(五聚体区聚体)

(有包膜病毒)核衣壳

(病毒核心)蛋白

第三节病毒的基因组

病毒的基因组是由核酸构成的,核酸是病毒遗传和感染的物质基础,迄今所发现的各种病毒仅含有

一种核酸,或者是DNA,或者是RNA。

1.!!!|核酸类型|:病毒核酸有4种存在类型:

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

ssDNA、ssRNA还有极性的不同:

'+ssDNA:与mRNA序列相同的单链DNA。

-ssDNA:与mRNA互补,且为转录模板的单链DNA。

\+ssRNA:病毒单链RNA如果能够直接作为编码合成蛋白质的模板链或mRNA,即为十

ssRNA(或与mRNA序列相同的ssRNA)«

I-ssRNA:与mRNA序列互补的单链RNA。

XssDNA、ssRNA还有极性(polarity)的不同:正极性、负极性,还有双义RNA。核酸还有分节段、

不分节段之分,环状及线状之分。

2.核酸的大小及其碱基组成: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分子量因不同病毒而有很大的差异,其变化范围一般

在106~108之间。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分子大小反映了不同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除了含有生

物所共有的4种碱基外,病毒还含有一些稀有碱基。在不同病毒的核酸中,各种碱基的含量却相差很

大。一般而言,相同科属的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碱基组成相似,不同科属的病毒之间的核酸碱基组成却

有较大的差异。

3.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在不同的病毒科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单链/双链:

环状/线状:

分段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由数个核酸分子构成。!!!

★有的基因组有特殊的序列,如:粘性末端、末端冗余、循环排列、末端反向重复等。它们与病毒基

因组环状分子的形成有关。

★花椰菜花叶病毒科(不完全环状双链DNA分子)和嗜肝DNA病毒科的DNA聚合酶具有逆转录酶活

性,被1CTV称为DNA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它们的基因组RNA虽为正链RNA,但没有mRNA的翻译模板活性,故而缺少侵

染性。这类病毒的基因组RNA首先必需在自身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

录形成双链DNA中间体即原病毒或前病毒DNA,然后原病毒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

再经过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H催化,转录形成mRNAo!!!逆转录病毒科的基因组由两个相同

的线状正链RNA分子组成,故称为|二倍体篡丽。!!!

★有一些正链RNA病毒的基因组RNA是分段的。根据其基因组所包含的RNA分子数目,分为:

二组分基因组|:含有2个RNA分子。!!!

三组分基因组:含有3个RNA分子。

★负链RNA基因组没有mRNA活性和侵染性,但它携带有病毒特异的RNA转录酶即以RNA为模板

转录形成mRNA=

★!沙粒病毒科的取义sRNAbsRNA3,端的NP编码区是负义的,而5,端GPC编码区则是拟正义的。

sRNA

SZP

■ri

3*NPmRNA

3*

SRNA.

S*

GPmRNA3

cX-----------------;-------------------------------一

CP-1IGP-2

S3-1$沙班候,双义、及”・0功・

4.一些特殊结构:

♦:♦粘性末端:粘性末端(cohesiveend)是指病毒基因组双链

DNA两端的一小段单链部分,并且一端的单链部分与另一

端的单链部分能进行碱基配对互补,可使其线状双链DNA

的两端连接起来而形成环状分子,或者两个或多个分子连接

成二聚体或多聚体。

❖末端冗余或末端丰余,也称为末端同向重复序列,它是

指双链DNA分子两端所存在的相同核甘酸序列。末端冗余

用外切酶处理后,可形成粘性末端,退火后可形成多联体

分子,多联体分子再经切割,退火,可行成环状分子。

♦:♦循环排列,它是指一些病毒基因组的线状双链DNA具有

相同的基因顺序,但若以不同的核昔酸为起点进行排列,

可以产生末端序列互不相同的线状分子。将带有这种循环

排列的DNA先变性,然后退火,从而使不同的单链分子

通过碱基互补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粘性末端的双链

线状分子,再由两个末端相互连接,产生环状分子。

❖回文结构或回文序列:是指在一个假想轴的两侧面所存在

的对称重复序列,即两条链的碱基顺着同一极性读(5,3或

3,-5,),均有一样的碱基排列。它在单链DNA或RNA中能

形成发夹结构,在线状双链DNA中还能形成十字形结构。

短的回文序列: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长的回文序列:可能与病毒基因组转录的终止有关。

末端反向重复序列:是指存在于病毒基因组两端的反向互补

重复序列。当含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的双链DNA分子变性后,

经过退火,每条单链两端的碱基可以配对互补形成锅柄样环状

分子。可能与复制/转录酶的识别有关。

■»-1*・文*盛发夷■«!!以艮十字魅■构

。重叠基因:某些病毒基因组的某一特定序列能够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因而可

编码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多肽。一个基因可能包含在另一个基因内,或起始于这一基因内。

病毒的重叠基因符合遗传节约的原则,它增加了病毒基因组遗传信息的容量,使病毒能够利用有限

的基因序列编码较多的蛋白质,以满足病毒繁殖和执行不同功能的需要。

❖分段基因组:是指病毒基因组不是由一个核酸分子构成,而是由数个不同的核酸分子组成,这些

彼此不相同的核酸分子被称为核酸片段或节段。它们的mRNA

或为单顺反子:即mRNA编码一个蛋白质。

或为多顺反子:即mRNA编码多个蛋白质。

①多个核酸节段包装在同一病毒粒子中即为|多节段不分开的分段基因组|,如呼肠弧病毒、流感

病毒。!!!

②多个核酸节段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子中,即为|多节段分开的分段基因组|,实际上是由几

个不同的病毒颗粒所组成的复合体,故称为|多分体病番!!!

分段基因组的病毒的特点:

①侵染效率较低,一般而言,病毒只有在全部核酸节段存在时,才能产生感染。

②容易产生变异,当两个含有分段基因组的病毒感染同一细胞,并在同一细胞内复制时,由于

核酸节段之间的交换,而容易得到新的病毒品系(不同病毒).

③具有较高的重组率,核酸节段之间重组。

第三章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

第一节病毒的吸附(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决定了病毒感染成功与否)

病毒吸附:病毒表面特异性的吸附蛋白&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

一.病毒的吸附蛋白(VAP)

病毒吸附蛋白一般由衣壳蛋白或包膜上的糖蛋白突起充当。病毒基因组编码宿主特异性的糖基转移酶

连接上不同的糖基。

病毒吸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区:

❖细胞受体结合区:主要功能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

❖融合区:促进膜融合的活性。

❖跨膜区:缺少则不能插入包膜中。

❖膜内区:可以结合脂肪酸,去除脂肪酸后,影响血溶作用。

二.病毒的细胞受体

❖所谓病毒的邈1困,是指能够与病毒吸附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启动病毒

感染的特殊性细胞表面位点。病毒受体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谱,组织细胞的嗜亲性,并影响病毒的致

病性。

♦:♦病毒受体根据其结构可分为:细胞受体单位和细胞受体位点。

细胞受体单位|是指能够识别一个病毒吸附蛋白的细胞分子。

细胞受体位点I是指由一个或儿个受体单位组成,并能有效地结合一个病毒粒子的细胞表面结构。

受体单位聚集而形成受体位点。受体位点与吸附蛋白的结合是多价的,牢固的——不可逆的。

三.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的机制

【最初】可逆性吸附:静电引力,无化学键结合,不稳定,可逆。

I

【第二阶段】不可逆吸附:牢固的化学键,结构显著变化,稳定的,不可逆的。

影响病毒吸附的环境因素:温度,离子强度,pH值,其它因素。

第二节病毒的侵入

病毒侵入|是指病毒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病毒侵入有4种以下的方式:

合注射式侵入:T偶数噬菌体如T2、T4就是以这种方式侵入的。

会细胞内吞:动物病毒的侵入方式,这一过程是细胞膜先将病毒粒子包裹,再经膜内陷

形成吞噬泡,从而使病毒粒子进入细胞质中。再与合适的细胞器相融合,如溶酶体,

再通过膜融合,释放出核衣壳。细胞内吞作用只发生在病毒受体分布密集的受体位点

或受体区。

令膜融合:是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由其他特殊的侵入方式等:直接侵入,病毒衣壳蛋白的重排和构型变化,伤口入侵。

•细胞内吞的类型:

(a)吞噬泡依然存在于细胞质中,不与溶酶体结合.这样病毒的侵染活性被吞噬泡所遮蔽

(b)吞噬泡与溶酶体结合,病毒粒子进入溶酶体并被彻底酶解

(c)吞噬泡移到细胞膜附近,经与细胞膜融合而将病毒粒子重新释放到细胞外

(d)与溶酶体结合,其衣壳被消化,释放出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质中

(e)吞噬泡移至病毒脱壳的部位(胞质或胞核),然后病毒粒子从中逸出再行脱壳

(0病毒粒子在吞噬泡与溶酶体结合前,以某种机制逸出吞噬泡

第三节病毒的脱壳

病毒脱壳|是指病毒感染性核酸从衣壳内释放出来的过程。

>有包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包膜和脱衣壳

>无包膜病毒只需脱衣壳

♦病毒脱壳后,其裸露的核酸通常对核酸酶是敏感的;有些病毒其核酸并不完全裸露,而是与

一些特异的病毒蛋白或细胞蛋白连接在一起,以抵抗核酸酶的降解作用。

♦有些无包膜病毒可以直接在细胞膜或细胞壁表面进行脱壳,其侵入和脱壳一次完成。如小

RNA病毒。

♦有一些无包膜病毒的脱壳并不是一步完成的,如呼肠弧病毒粒子具有双层衣壳,内吞后,溶

酶体酶水解脱掉外衣壳,然后再脱壳生成病毒核酸。

♦有包膜病毒以膜融合方式侵入细胞质后,由于其包膜在与细胞膜融合时即已脱掉,只剩下核

衣壳。核衣壳被移至脱壳部位,并在细胞蛋白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脱去衣壳。

♦有包膜病毒以细胞内吞方式侵入细胞,其吞噬泡内的病毒粒子首先可以经过吞噬泡与溶酶体

融合而进入溶酶体内,然后在溶酶体酶的消化作用下脱去病毒核衣壳。

♦!!!痘苗病毒编码合成脱壳酶,使病毒脱壳。

♦病毒在细胞内进行转运和脱壳与细胞骨架系统密切相关,一旦细胞内的微管、微丝受到破坏

时,这些病毒粒子就难以运输到正确的部位产生脱壳。

♦核内复制的病毒的脱壳都是在细胞核内最后完成。

第四章病毒的基因组复制

第一节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基本特点

一、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大多数dsDNA病毒的基因组复制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复制一样,一般为半保留复制,

如疱疹病毒等.

-全保留复制

呼肠孤病毒的dsRNA基因组则进行的是全保留复制或保留复制。在全保留复制过程中,病毒双

链RNA中的两条RNA亲本链一直是缠绕在一起的,仅在复制点处有几个碱基对解链,并且在复制酶

的作用下复制出一条子代RNA链(+),然后以新生链为模板合成出互补链(-),由此产生子代dsRNA

基因组。

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起始

原核生物基因组:第一轮复制尚未完成之前,可以再从复制原点开始下一轮复制.

真核生物基因组:

♦DNA上有许多复制原点(多复制子)同时起始复制.

♦其复制叉的移动速度比原核生物慢。

♦第一轮复制和细胞分裂未完成之前,第二轮复制是不可能开始的。

「真核生物的线状双链DNA上含有多个复制原点,基因组DNA是|多复制孔

yDNA病毒基因组一般只有一个复制原点,其基因组DNA为|单复制子|。

复制方向:dsDNA病毒:从复制原点开始,单向或双向,并由子代互补链的延伸形成复制叉。

■连续复制与不连续复制:

(1)大多数dsDNA病毒基因组以3,一5,方向的DNA链为模板,进行连续复制,产生先导链。

(2)以5,一3,方向的DNA链为模板,进行不连续复制,产生冈崎片段,连接而成后随链。

第二节病毒基因组复制所需的复制酶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DNA病毒的DNA复制酶和转录酶系统在功能上是完全分开的:

DNA聚合酶只起复制作用,以产生子代双链DNA分子。

RNA聚合酶只起转录作用,以产生RNA。

♦RNA病毒编码的一种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既可以是转录酶,也可以是复制酶,所以这种酶

常被称为转录/复制酶。

■可能自身携带复制酶,也可能在细胞内自身编码合成;

■也可能依赖宿主细胞编码的复制酶;

■也可能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共同构成病毒复制酶。

第三节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复制叉方式:大多数线状dsDNA病毒。

三种主要方式1滚环方式:环状双链DNA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

链置换方式:痘病毒、腺病毒等。

滚环复制卜在复制时,核酸酶切开其中一条链,其5,端通常连接有特殊的蛋白,而3,端则在DNA聚

合酶的作用下,以未切断的一条环状DNA链为模板,不断地加上新的核甘酸,合成先导链,而5,端

也以切开链为模板合成后随链。由于3,端不断延长,而5,端则不断地甩出,就好像中间一个环在不断

地滚动一样,故称为滚环复制。

链置换方式卜以3,-5,DNA链为模板,合成新链,并且由新合成的生长链置换出与模板链互补的亲链,

由新链与模板链互补生成子代dsDNA。置换出的亲链可为模板,互补合成dsDNA,再重复上述链置

换的过程。

☆I乙型肝炎基因组DNA(不完全双链)的复制|:

(1)首先在自身编码合成的DNA聚合酶作用下修复正链(即S链缺口部分),形成闭环双链DNA;

(2)再经过宿主细胞RNA聚合酶催化,以负链L作为转录模板,转录生成全长mRNA,称为前基因

组RNA(pregenomicRNA,pgRNA),

(3)由pgRNA在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得到负链DNA;

(4)负链DNA环化,以环化负链DNA为模板合成正链DNA;

(5)由于正链DNA在没有合成完全的情况下终止,这样就生成了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

i!转墙

脑DNA黜H版

不完全神dsDNA---------------►完全环状,U-ssDNA---------------►pgRNA

ft?+ssMO磔RNA糕Jj

躺DNA酎*贸卜

----------------->-sDNA同时一靴——►+ssDNA,发生船,明形成

飕转录*pgRNA鞫VDNA轴例不处梯dsDNA

©乙肝病毒:特殊的逆转录过程

©多瘤病毒(SV40):。复制(复制叉)

⑥疱疹病毒:滚环复制

©腺病毒:链置换复制

ss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工ssDNA细小病毒:

XdsDNA呼肠孤病毒:病毒粒子携带有转录/复制酶,全保留复制。

■dsRNA丁+RNA—-RNA—dsRNA】

■k病毒颗粒

ImRNA—病毒蛋白J

工+SSRNA小RNA病毒科:+ssRNAf-ssRNA-子代+ssRNA(人患口蹄疫,手足口病)

子代+ssRNA具有三种功能:

[作为mRNA进行翻译,产生更多的病毒蛋白

{作为模板合成-ssRNA

〔作为子代病毒基因组进行包装

4--ssRNA副流感病毒科:-ssRNA—+ssRNA—子代-ssRNA

第五章病毒的基因表达(m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

第一节病毒的基因转录及转录后加工

♦病毒基因转录的将词;

(-)病毒的早期转录和晚期转录(表达的时序性:早期基因表达一基因组的复制一晚期基因表达):

病毒的早期转录:发生在病毒的感染初期,出现在病毒基因组复制之前的转录,称为病毒的早期转录。

所转录的基因称为早期基因。转录产物为早期mRNA。由早期mRNA翻译产生的早期蛋白为病毒基

因组复制、晚期基因表达相关的酶和蛋白质。

病毒的晚期转录: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开始或复制之后,所进行的转录称为晚期转录。

所转录的基因称为晚期基因。转录产物为晚期mRNA。由晚期mRNA翻译产生的晚期蛋白,主要是

构成病毒体所需的结构蛋白,如衣壳蛋白,包膜糖蛋白等。

(二)病毒的非对称性转录:

非对称性转录:是指病毒基因的转录并不固定在一条DNA链上,其中一些基因从一条链上转录,而

另一些基因从另一条链上转录,因而使转录方向有左向和右向,或者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区别。

(三)病毒的多基因转录和单基因转录:

■多基因转录是指多个基因联合转录在一条mRNA链上,这样的mRNA也称为多顺反子mRNA。

■单基因转录是指一个基因单独转录在一条mRNA链上,这样的mRNA也称为单顺反子mRNA。

多基因转录是一种很经济的转录方式,可能有2种方式;

a.大的mRNA前体即多顺反子mRNA,再降解成多个单顺反子mRNA。

b.多顺反子mRNA翻译成多蛋白前体,切割形成多个蛋白质。

(四)不同病毒转录方式的差异:

dsDNA:能以任意--条链为模板转录出mRNA。

ssDNA:ssDNAfdsDNAf转录出mRNA。

+ssRNA:+ssRNA直接作为mRNA;或者复制产生-ssRNA后转录出mRNA。

—ssRNA:—ssRNA转录mRNA。

dsRNA:以负链RNA转录mRNA

逆转录病毒:+ssRNATcDNA—dsDNAf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上一以原病毒dsDNA为模板f转

录多个mRNA分子一多个蛋白质

♦病毒基因转录所需的转录酶

(一)、病毒利用宿主的RNA聚合醐

(二人病毒粒子携带的转录酶:-ssRNA病毒&dsRNA病毒携带有转录酶。

(三)、病毒在复制循环中自身编码的转录酶:通过宿主RNA聚合酶催化病毒早期转录,产生早期mRNA

翻译为病毒转录酶。

(四”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共同构成的转录酶

♦病毒基因的转录启动子与转录起始

原核和真核DNA病毒:启动子|和联录起始位点o

|启动子:DNA分子的一个区段,RNA聚合酶在此结合并起始转录。]

DNA噬菌体基因转录的启动子:

①一10区(一10左右的一段核甘酸序列中大都包含TATAAT序列,又称TATA框,TATAbox)。

②一35区位于一10区的左侧,其共同序列为TTGACA,是RNA聚合酶对模板的初始结合位点。

真核DNA病毒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和增强子:

①TATAbox:真核DNA病毒与真核生物一样,在其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有一个保守的启动子序列。

它由TATAAAA组成,称为TATAbox,其位置在-30——20区。

②CAATbox和GCbox。一个启动子序列为GGCCAATCT,其中CAAT序列相当保守,故称为CAATbox,

增强子(enhancer)是指能使与它连锁的上游或下游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帽子位点(capsite)存在于启动子的下游,它是真核DNA病毒mRNA的转录起始位点(第一个核昔酸掺入位置:>1|

真核DNA病毒还含有胸朝序列

真核-ssRNA病毒:丽转录启动子,转录起始与先导序列区以及基因接头区的特定核甘酸序列有关.

♦病毒转录的终止:

|终止子:在噬菌体DNA模板链上发现有转录终止位点,即终止子7]

这些终止子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终止子上游存在有反向重复序列,由此段DNA转录产生的RNA易于形成发夹结构。

♦终止子的下游有一段由4-8个A组成的序列,因而转录产物的3,端带有寡聚U。

♦病毒转录后的加工和拼接:

f真核病毒:5,端带帽,3,端加尾,切除内含子,拼接。

m7GTP帽子结构的功能:

1)核糖体识别mRNA的信号,无帽子结构不能结合。

2)增加病毒mRNA的稳定性,免遭核酸酶攻击。

3)帽子结构能被蛋白质合成起始因子所识别,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关于poly(A)功能的问题,至今不清。可能主要与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有关。

拼接仅见于在核内复制的DNA病毒。受控于宿主细胞的拼接系统,也需要有病毒自身编码的调节蛋白以及转录产生的

拼接RNA起作用。

f噬菌体mRNA:5,端,3,端无需加工,可直接翻译。

第二节病毒蛋白的翻译及其翻译后加工

翻译后加工:不同病毒不同

包括病:毒多蛋白前体的切割

糖基化

磷酸化修饰等

蛋白质的迁移:新合成的蛋白质必须根据病毒复制的需要,迁移到细胞中不同的部位。

第六章病毒粒子的装配和释放

第一节病毒粒子的装配

丽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由病毒基因组指导合成的病毒结构蛋白和子代病毒核酸基因组组装,生

成完整的子代病毒粒子的过程称为装配或叫做成熟。

♦!!!装配部位:真核DNA病毒:细胞核。

RNA病毒:细胞质。

♦装配方式:自发装配:核酸和结构蛋白是经过自我装配而生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指导装配:需要形态发生因子,起脚手架蛋白作用或切割水解蛋白的作用。

第二节病毒粒子的释放

拜阚:病毒粒子在细胞内装配完毕后,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的过程叫做释放。

释放方式卜

裂解释放:大多数烈性噬菌体,机理是病毒成熟并且积累,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吸水涨裂

死亡,最终导致病毒释放。

出芽释放:有包膜的病毒粒子,经细胞膜向外排出的过程。与病毒的内吞作用相反。

空泡释放:病毒粒子在空泡内形成聚集,产生病毒空泡,病毒空泡位于细胞膜附近,并通过接触细胞

膜而破裂,随之释放出病毒粒子。

第七章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Biologicalwarfare,alsoknownasgermwarfare,istheuseofanypathogen(bacteria,virusorother

disease-causingorganism)ortoxinfoundinnature,asaweaponofwar.Itismeanttoincapacitateorkillan

adversary.

第一节病毒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

一、感染引起细胞死亡

高度的杀细胞作用:病毒迅速增殖一宿主细胞代谢障碍f死亡一成熟病毒粒子释放

稳定态感染卜有一些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时,似乎并不严重地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感染细胞仍能增殖,

并且病毒经常由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这些被感染细胞的基本代谢功能尚未受到严重破坏,病毒

粒子是以“出芽”的方式释放或者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而进行传播的,病毒与细胞之间的这种相互关

系,称为稳定态感染。

致死机理:

・细胞代谢障碍和毒性作用。引起细胞核酸和蛋白质代谢障碍。

・细胞继发性作用。细胞的蛋白酶水解自身,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核型紊乱。染色体断裂,结构异常,数目改变。

・宿主产生自身免疫,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宿主细胞表面抗原物质发生改变,免疫瘫痪。

二、病毒包涵体的形成

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质或细胞核内会出现一种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特殊染色体区域,成为I包涵体。

包涵体是病毒的集团,即由大量的病毒粒子堆积而成,更确切地说,应当将包涵体看作是病毒核酸和

病毒蛋白质在细胞内集中合成以及装配生成病毒粒子的场所(病毒工厂)。

包涵体是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产生的细胞病理学特征,这种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种属性。

三、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某些病毒能使细胞发生融合,这类病毒有时也称为削胞融合性病毒I或而疏阖。细胞融合后,可以形

成多核巨细胞。

细胞融合的发生不仅决定于病毒和细胞的种类,而且受病毒感染数量、温度和环境中离子强度等条件

的影响。细胞融合是对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园圄作用,因为融合的细胞大多数丧失了功能,并且最后

死亡。

四、病毒导致红细胞凝集

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因为有HA(血凝素)突起。

五、病毒导致细胞转化

①病毒癌基因高度表达。

②病毒基因插入后,细胞癌基因激活。

③编码调节蛋白,激活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表达。

@DNA肿瘤病毒编码的病毒癌蛋白可以使细胞的抑癌蛋白失活,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

第二节病毒对宿主细胞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干扰

一、病毒对宿主蛋白合成的抑制

不同病毒抑制程度和时序均不相同:

•很快关闭宿主蛋白质合成,如小RNA病毒。

・渐进的抑制,随着病毒mRNA的合成增加,而逐渐取代了宿主mRNA。如痘病毒和腺病毒。

影响途径:

❖病毒对宿主翻译起始因子的影响。编码--种蛋白水解醐:帽子结合蛋白复合物失活。

❖宿主mRNA降解。编码某种蛋白质降解宿主的mRNA。

♦病毒mRNA与宿主mRNA之间竞争有限的核糖体。合成大量的病毒mRNA,病毒mRNA对核

糖体有更强的亲和力。

二、病毒对宿主转录的干扰

♦:♦抑制宿主细胞转录。①病毒的RNA聚合酶更高效率的利用核甘三磷酸。②DNA病毒,如腺病毒,

可以降低宿主细胞对核甘三磷酸的竞争能力,还能竞争性地利用宿主RNA聚合酶U,转录形成病

毒mRNA。③抑制宿主细胞RNA前体拼接。机制不清。

。病毒自身高水平转录。。携带自身编码的RNA转录酶。❷携带有转录激活因子,促进病毒基因

转录。❸病毒增强子维持病毒基因的高水平转录。

♦:♦病毒晚期转录的激活。许多DNA病毒早期基因产物为激活蛋白,可以刺激晚期基因的转录。

三、病毒对宿主DNA复制的影响

影响机制:

病毒特异性的DNA酶;导致细胞内DNA酶量增加;病毒编码某种蛋白质加入到宿主复制酶复合物

中,以催化病毒DNA的复制;导致宿主细胞RNA引物、复制相关蛋白减少;复制所需的原材料消

耗。

第八章机体的病毒感染防治

机体的病毒感源指感染性的病毒侵入敏感的宿主机体后,以繁殖形式或以非繁殖形式与机体相互作用

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和。

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进入机体或是有感染性的病毒进入绝对不敏感的机体都不叫感染。在这些情况

下,病毒的进入与任何异物进入机体没有区别。

第一节机体的病毒感染

一、机体病毒感染的类型:

O根据感染症状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不显性感染)。

O根据病毒在机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O根据感染过程、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生的主要部位,可分为局部感染和系统感染。

急性感染|: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不论是引起临床症状(显性感染),还是不引起临床症状(隐性感

染),病毒在机体内存留的时间都较短,感染是突发性的,急性期后病毒即被机体消除;或因受染机

体死亡,病毒失去寄生的场所,这类病毒感染称作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在病毒与宿主的共生关系中,病毒在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低水平的复制。病毒的感

染往往只引起宿主机体轻微的或不可觉察的疾病,病毒与机体的共生关系通常都称为持续性感染。

二、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病毒、机体和环境条件

(一)病毒

病毒的质和量是决定病呼感染和发病的重要因素。

1.I病毒的致病性而番万

病毒的致病性是特定的病毒种引起感染过程的潜在能力,是病毒种的特征。病毒的致病性是

相对的,某些病毒致病范围很广,但也有些病毒的致病范围很窄。

病毒的毒力是指特定的毒株致病性的强弱。毒力是病毒株的特征。

2.病毒的量|

引起病毒感染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病毒的数量,它与病毒的毒力以及机体对病毒的敏感性有

关:病毒的毒力越强,引起机体感染所需的病毒剂量越低;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

的病毒剂量越高。

3.除了病毒的质和量外,|病毒侵入机体的自然感染途径|也是影响机体感染的一个因素。

4.|子代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式|对病毒感染的表现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二)机体

机体|对病毒的旅疣力是决定病毒感染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和抵抗是完整

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以保护机体免于感染或严重感染。

(三)环境条件

机体生存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理化因子,以及诸如人的生活方式等等,

均能作用于病毒或机体而间接影响病毒的感染过程。

三、脊椎动物的病毒感染

中枢免疫器官

周围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

系辅佐细胞

统-其他免疫细胞

「免疫球蛋白

补体系统

■粘附分子

L细胞因子

抗原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

性反应的物质,就称为抗原。

抗原的特性:

O免疫原性或抗原性

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活性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细胞)。

O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

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

完全抗凰:凡是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或不完全丽: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半抗原可与相应抗体结合,

具有反应原性。半抗原+载体一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

①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表面的特殊基团,又称表位。

②一般蛋臼质的决定簇是由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一个多糖决定簇由5-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

一个核酸半抗原的决定簇包含6-8个核甘酸

③抗原决定簇的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

④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通过AD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免疫原性特异性;

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反应性特异性;

⑤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免疫球蛋白卜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邈: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表现高度的多样性。抗体都是免

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都是抗体(如骨髓瘤蛋白)。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

或失去活性潜能,并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I免疫耐受机体对某一抗原不产生应答;当一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无任何反应,而其他抗原刺激时,

机体能发生反应。

o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反应:

(a)对游离病毒的清除,主要是体液免疫。

(b)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清除,主要是靠细胞免疫。

(c)抑制病毒大分子合成,阻断病毒复制循环。

。非免疫抵抗力:年龄、激素、体温、营养、遗传因素

持续性感甄很多病毒感染机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机体不能消除病毒,病毒可以在机体内长期存在达

数月或数年之久,甚至机体终身带有病毒,这种病毒与宿主的共生关系称之为持续性感染。

O持续性感染的类型:

(a)有晚期并发症的感染:在病毒显性感染后,因某种原因病毒偶尔未被清除,继续存留在体内,通

常在脑组织中,最终引起机体发生迟发进行性致死性疾病。

(b)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的特点是在急性原发性感染后,病毒呈潜伏状态而不易检出,经过很长

时间的间歇期后疾病又可急性复发,此时又能检测到病毒。

(c)慢性感染:指的是机体能很长时间或终身持续不断地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因而病毒始终能够被

检出的持续性感染。许多慢性感染的共同特征是不产生疾病,但有感染性的病毒持续存在,并且

它们可能散布或通过输血传播。

(d)慢病毒感染:这类持续性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发病缓慢,逐渐发展,终致机体死亡。

O持续性感染发生的机制(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

(1)病毒因素:

a整合感染:某些DNA病毒(如嗜肝DNA病毒)的基因组DNA能以整合或附加体形式持续存在。

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RNA经逆转录产生的DNA前病毒,也可整合于宿主基因组。整合的结果是:

导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持续性感染,垂直传递给子代,成为内源性病毒的潜伏感染。(不转化细

胞也不破坏细胞的潜伏性感染)

b无免疫原性的因子与免疫原性弱的病毒。另外,有些病毒囊膜的脂质含量很高,免疫原性弱,均有

可能发生持续性感染。

c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较弱。一般来说,致细胞病变效应很强的病毒能引起靶组织细胞的严重破坏,

常产生急性疾病。而有些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很弱或不引起病变,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在机体内能维

持持续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

d病毒变异。许多病毒在宿主机体内有频繁变异的趋势,这样的病毒就逃避了机体的免疫攻击。

e缺损干扰颗粒(DI颗粒)。基因有缺陷的病毒突变株,通常无感染性,但能干扰亲代病毒的复制(干

扰缺损颗粒本身复制)。这样,使病毒感染只能在较低水平上维持。它们因失去了其亲代病毒基因组

中的复制必需片段,所以不能单独进行复制,而必须在其同型的完全病毒的辅助下,由完全病毒提供

DI颗粒已丧失的,但又为复制所必需的基因功能才能复制。同时由于DI颗粒与完全病毒竞争复制

必需的基因产物,从而可抑制感染性的完全病毒的复制。DI颗粒的特点:基因组有缺损,干扰同源

的标准病毒复制,依赖于同源的标准病毒复制,DI颗粒具有与亲代相同的对称形式、形态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