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陵十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2分)1.默写(1)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逢入京使》中用夸张的手法传递惜别情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独坐幽篁里②.将军百战死③.壮士十年归④.此夜曲中闻折柳⑤.何人不起故园情⑥.故园东望路漫漫⑦.双袖龙钟泪不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在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幽篁、漫漫、袖、龙钟”等字词容易写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cuì,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她)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儒皆知。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亘()古不变鞠躬尽cuì()(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___”,应写作“___________”。(3)请将语段中画线部分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gèn②.瘁(2)①.妇儒皆知②.妇孺皆知(3)示例:难道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反问改法不固定,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亘古不变:意思是从古到今,没有变化。“亘”拼音是gèn。鞠躬尽cuì: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注意“瘁”的写法。【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孺,小孩。注意“孺”的偏旁。【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肯定句转换为反问句。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据此可得:难道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吗?3.阅读选段,回答问题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以上文段节选自《骆驼祥子》。该节讲述祥子用了整整_______(请填数量词)的时间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祥子因为_______(请填形容词)所以手哆嗦得更厉害了,几乎要哭出来,此时的祥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请填并列短语)。【答案】①.三年②.高兴/激动/喜悦③.老实健壮/老实坚韧【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情节的掌握。《骆驼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祥子凭着勤劳和坚韧,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根据该文段中“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和“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等文字可以看出祥子是因为买到新车太高兴,所以手哆嗦得更厉害了,几乎要哭出来。此时的祥子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据此作答即可。4.学校开展“致敬时代英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致敬时代英雄图片展】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为图片展拟写的前言,请你读后完成小题。英雄是民族的骄傲,是国家发展的脊梁。仰望历史的星空,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我们看到抗日英雄金戈铁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在千里戈壁的险滩,我们看到两弹元勋潜心钻研,至死不懈。在风寒料峭的边关哨所,在洪水肆虐的堤坝,在冰冷荒寂的废墟,我们看到战士们孤勇坚韧,以身殉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所说:“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______的坚守,有______的担当,有______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每一个时代,都有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城墙堡垒。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积极开展“致敬时代英雄”,学习英雄精神!①请根据语境选出文中横线上对应的词语,并按顺序将字母写在右边横线上。______A.英勇无畏B.顽强不屈C.患难与共②语段中,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2)【致敬科研工作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有位同学要拟写一副对联来向我国科研工作者致敬,但有些措辞他还犹豫不决,请根据上联内容,为他挑选合适的下联上联:丹心赤忱不畏艰险,奏出开天辟地的交响下联:()A.坚定理想百折不挠,踏上科技强国的未来 B.理想坚定百折不挠,踏上科技强国的未来C.理想坚定百折不挠,踏上科技强国的征途 D.坚定理想百折不挠,踏上科技强国的征途【答案】(1)①BCA②“致敬时代英雄”后加上“的活动”/“的图片展”(2)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①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顽强不屈:顽强的毅力,毫不屈服。患难与共:意思是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结合语境,“坚守”需要顽强的毅力,应用“顽强不屈”;“担当”要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所以是“患难与共”;”牺牲”要非常勇敢,应填“英勇无畏”。故排列顺序是:BCA②本题考查修改句子的能力。两种改法:第一种:成分残缺,在“致敬时代英雄”后加上“的活动”或“的图片展”。第二种,用词不当,删去“积极开展”;【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结合上联“丹心赤忱不畏艰险,奏出开天辟地的交响”,“丹心赤忱”是主谓短语,下联对“理想坚定”,“奏出开天辟地的交响”是动宾短语,下联对“踏上科技强国的征途”。所以下联为“理想坚定百折不挠,踏上科技强国的征途”。故选C。二、阅读(38分)【一】(11分)老舍先生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挈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②(甲)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③(乙)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⑤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⑥(丙)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⑦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丁)⑧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5.下面两句话应该分别放文中______、______处。①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②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6.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7.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④⑤两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5.①.丙②.丁6.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盆一盆写出了花的数量多,一身热汗写出了老舍先生的辛苦,从而突出了老舍先生爱花成性的特点。7.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说明了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和敬重,表现了老舍先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8.情趣高雅之人:从文中的老舍先生爱花、喜欢喝茶、收藏画可以看出;关心理解他人:从老舍先生和齐白石老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关心国家的文艺事业,从他把盲艺人组织起来演唱可以看出。(任意答出三点即可)【解析】【5题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的连贯性。①句写老舍先生很好客,以礼相待,大家谈得很投机。结合甲处“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和乙处“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可知,这两句情境与“老舍先生很好客”“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不符;结合丙处,下文“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酒是‘敞开供应’”“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等语句,可见先生待客精心准备、热情真诚。这与①句所写内容吻合。丁处下文是第⑧段,着重写先生作为文联主席为盲艺人寻找生活出路。写先生关心国家的文艺事业而非写热情待客,故①句填在丙处。根据②句“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可推测下文应该写作为文联主席,想别人未曾想的工作方面。这符合⑧段写先生作为文联主席为盲艺人寻找生活出路一事,故②句填在丁处。【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抬到院子里”“又一盆一盆抬进屋”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老舍先生和夫人喜欢养花,不辞辛苦。“一盆一盆”“一身热汗”重复出现,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老舍先生养花之多、搬运费时费力,也可见老舍先生对花非常爱护,生活情趣高雅,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佩欣赏。【7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可以从故事情节的需要、表现手法的匠心运用、整体构思的独到等角度考虑。作者写齐白石并非废笔、败笔。根据④段“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可知先生喜爱字画,志趣高雅;根据④段“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可知作者对老人画“蛙声”的巧妙构思的赞叹敬佩之情;根据⑤段“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老人是认真的”可知先生对齐白石老人敬业精神求实精神的理解敬重;根据⑤段“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可知先生对老人的真切关爱。这两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老舍先生对白石先生敬业精神求实精神的理解和对其生活习惯的尊重,体现了他对白石先生的爱重和关怀,从侧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高雅情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①段“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可知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由②段“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可见老舍先生文雅有礼;由④段“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可知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情趣高雅;由⑤段“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等交往中可见他富有品味、尊重他人。由⑥段“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可见他热情好客。由⑧段“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可知先生关心国家的文艺事业。【二】(1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大地米香李晓①一场秋雨过后,碧空如洗,住在山里的老周,正好喊我去他家吃新米饭。老周是我城里的朋友,他在山里有一块稻田,从春天开始播种,到秋天成熟,成熟的稻子,经历了三个季节的天光雨露。②稻子还没收割前,我到山里去过一次,老周像一个虔诚谦卑的老农民,身体伏在沉甸甸的金黄稻子前,用鼻子嗅着稻香,风一吹,田里稻子顺风摇摆,如快临盆的产妇,沉浸在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里。老周在乡下的家,有他自己买的打米机,把晒干的稻子打出新米来,用柴火煮米粥,柴火灶里,是熊熊燃烧如发出朗朗大笑的松枝,偶尔听见松脂哧哧哧地滴落在火焰中。蒸气四溢的锅里,新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浮在最上面的一层,老周说,那是米油,喝上一口,会有些黏嘴。③一个国外的作家这样说过,在所有的粮食中,大米是有灵魂的,其它都只能算是杂粮。读到这句文字,顿时击中了我的心房。④新米之香,一年之中,在秋的季节,隆重登场。一粒大米,在岁月的天光下,却充满了艰辛。⑤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伴随了这些节气的一半旅程。从春到秋,一粒大米经历了风雨雷电,还有农人匍匐大地滴下的汗水最终()了一粒大米灵魂。⑥我对一粒大米最初的感情,是在乡下童年。六七岁时,提着一个竹篮子,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捡拾那些遗落在稻田里的稻子,每一穗稻子,都似串起的珍珠。把这些遗落在稻田里的稻子拣回来时,夕阳已经把一个孩子()的身影完全吞没了。奶奶晚上犒劳我的,是一罐在柴火上煮熟的米饭。那是我至今吃过的最香的米饭,是我对米饭最痴情的初吻。⑦在那些清贫的岁月里,大米没能成为农人们的主食,人们吃的大都是玉米、红薯、洋芋这些杂粮。我13岁那年,爷爷大病,他咽气那天,虚弱地喊奶奶,他想喝一碗米汤。奶奶颤抖着一路小跑去找另一家人借了一碗大米,煮了米饭,把米汤端到爷爷面前,爷爷喉结滚动,艰难地吞咽下一小半碗米汤后,伸出俩手指头朝房顶上指了指,歪过头去,走了。爷爷伸出的俩手指头是啥意思呢,我而今似乎明白,他是满足了心愿,要去天上散步了。⑧我离开故乡的那年秋天,一个村里人,在水田里吆喝着一头牛耕田,突然就倒在了田里。他比牛还累,还苦。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个人种着供一家人吃饭的田,正准备把田耕完以后,撒下谷种,却倒进了土里,化为泥土。所以当你吃着大米时,想着这样一个辛苦一世的农人,心里是很难受的。不过在我成人以后,却改变了这种看法,一个农民,死在自己耕作的土地的怀抱里,或许才是善终。⑨大米()了我们,但它太普通了,我们有时竟忽略了它的存在。好比一个最亲的人,有时也突然对他的样子感到模糊。⑩人到中年的我,还没做到像躺在米罐里的大米那样沉稳安静,有时还如喝了老家高粱酿的烈酒后一样冲动任性,我行我素。我吃了多少大米,无法统计,但我对大米的深情,埋在心里,像井水蕴藏在厚土之下一样。而今,我被大米与文字喂养,我希望我的文字,一个一个字地排列,也像一粒一粒大米一样,从我灵魂的稻田里长出来。⑪米香,我一想起这个词,风吹稻浪中,我就委身于稻田中,悄然化为一株站立的稻子,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物澄静。米香的香,它是沉厚大地散发的恒久之香,万千命运绽放的馥郁芬芳。(选自《淮南日报》2021年10月29日,有删改)9.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赐予单薄抚育 B.赐予薄弱养育C.赋予单薄养育 D.赋予薄弱抚育10.请根据文章内容,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时间往事六七岁时①______13岁那年②______离开故乡的那年秋天③______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风一吹,田里的稻子顺风摇摆,如快临盆的产妇,沉浸在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里。12.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答案】9.C10.①.在田里捡拾稻子,晚上奶奶用米饭犒劳“我”②.爷爷吞咽下一小碗奶奶煮的米汤,满足地离开③.一个辛苦一世的村民耕田时倒在了土里(意思对即可)1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顺风摇摆的稻子”比作“临盆的产妇”,“沉浸在喜悦里”赋予“稻子”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稻穗沉甸甸的形象及稻子的成熟带给人们的喜悦之情。(意思对即可)1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秋天老周家田里的稻子成熟,新煮的米饭飘着米香,引出下文写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所经历的艰辛历程。(意思对即可)13.①大米的一生充满艰辛,大米滋养着“我”,让“我”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物澄静。表达出作者对大米的礼赞和感激;②作者回忆村里人一世辛苦,最后倒在田里,表达出对一辈子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乡亲们的敬意;③作者围绕米香,回忆了发生在故乡的诸多往事,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意思对即可)【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一空:赐予,赏给的意思。赋予,交给、给予的意思。根据“灵魂”可知,此空应填“赋予”。二空:单薄,指天凉或天冷的时候穿的衣服薄而且少;(身体)瘦弱。薄弱,容易破坏或动摇,不雄厚,不坚强的意思。根据“夕阳把孩子的身影完全吞没了”可知,此处应填“单薄”。三空: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养育,抚养和教育的意思。根据“大米”“我们”可知,应为“大米”“养育”“我们”。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⑥段“我对一粒大米最初的感情,是在乡下童年。六七岁时,提着一个竹篮子,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捡拾那些遗落在稻田里的稻子,每一穗稻子,都似串起的珍珠。奶奶晚上犒劳我的,是一罐在柴火上煮熟的米饭。那是我至今吃过的最香的米饭,是我对米饭最痴情的初吻”可知,六七岁时,在田里捡拾稻子,晚上奶奶用米饭犒劳“我”。根据第⑦段“我13岁那年,爷爷大病,他咽气那天,虚弱地喊奶奶,他想喝一碗米汤。奶奶颤抖着一路小跑去找另一家人借了一碗大米,煮了米饭,把米汤端到爷爷面前,爷爷喉结滚动,艰难地吞咽下一小半碗米汤后,伸出俩手指头朝房顶上指了指,歪过头去,走了。爷爷伸出的俩手指头是啥意思呢,我而今似乎明白,他是满足了心愿,要去天上散步了”可知,13岁那年,爷爷吞咽下一小碗奶奶煮的米汤,满足地离开。根据第⑧段“我离开故乡的那年秋天,一个村里人,在水田里吆喝着一头牛耕田,突然就倒在了田里”可知,一个辛苦一世的村民耕田时倒在了土里。【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田里的稻子顺风摇摆,如快临盆的产妇”可知,此处把“顺风摇摆的稻子”比作“临盆的产妇”,表现稻穗沉甸甸的形象。根据“沉浸在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里”可知,此处把人的情感赋予给“稻子”,表现了稻子成熟带给人们的喜悦。【12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根据题干“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可知,写在结构上的作用即可。根据第②段“老周在乡下的家,有他自己买的打米机,把晒干的稻子打出新米来,用柴火煮米粥,柴火灶里,是熊熊燃烧如发出朗朗大笑的松枝,偶尔听见松脂哧哧哧地滴落在火焰中。蒸气四溢的锅里,新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浮在最上面的一层,老周说,那是米油,喝上一口,会有些黏嘴”和第④段“新米之香,一年之中,在秋的季节,隆重登场”可知,第④段承接上文。根据第⑤段“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伴随了这些节气的一半旅程”和第④段“一粒大米,在岁月的天光下,却充满了艰辛”可知,第④段引出下文。综上所述,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第①段“一场秋雨过后,碧空如洗,住在山里的老周,正好喊我去他家吃新米饭”,第④段“新米之香,一年之中,在秋的季节,隆重登场。一粒大米,在岁月的天光下,却充满了艰辛”,第⑥段“那是我至今吃过的最香的米饭,是我对米饭最痴情的初吻”和第⑪段“米香,我一想起这个词,风吹稻浪中,我就委身于稻田中,悄然化为一株站立的稻子,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物澄静”可知,大米养育了我,且教给我世事沧桑、万物澄静的道理,表现了“我”对它的感激和赞美。根据第⑧段“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个人种着供一家人吃饭的田,正准备把田耕完以后,撒下谷种,却倒进了土里,化为泥土。所以当你吃着大米时,想着这样一个辛苦一世的农人,心里是很难受的。不过在我成人以后,却改变了这种看法,一个农民,死在自己耕作的土地的怀抱里,或许才是善终”可知,通过对种米的人的描写,表现了对种米人的敬意。此外,根据选文第⑪段“米香,我一想起这个词,风吹稻浪中,我就委身于稻田中,悄然化为一株站立的稻子,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物澄静。米香的香,它是沉厚大地散发的恒久之香,万千命运绽放的馥郁芬芳”可知,全文围绕米香写的是在故乡的往事,结尾深化主旨,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三】(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选自《王冕僧寺夜读》,有删改)【注释】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14.解释下列加点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2)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3)恬若不见若:__________(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__________1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佛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发奋读书。D.【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17.吕蒙和王冕在读书上有所成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14.①.推辞②.粗略地阅读③.好像④.对……感到惊异15.①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②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16.C17.吕蒙学有所成一方面是因为孙权善劝,另一方面是吕蒙能听取意见,“始乃就学”,学有所成;王冕是因为读书时专心致志,好学不倦,不被外界所打扰,发奋努力,最终学有所成。【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辞;(2)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3)句意: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若:好像;(4)句意: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异:对……感到惊异。【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常:经常;自:自己;益:好处;(2)痴:痴迷;曷:为什么。【16题详解】考查对内容的理解。C.有误。根据“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狰狞凶恶的佛像似的。并非“面对狰狞凶恶的佛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对内容的理解。从【甲】文看,在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托,孙权便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采用现身说法的方法进行劝说,“蒙乃始就学”可知:孙权善于劝学,吕蒙善于听取意见并虚心向学,最终使吕蒙学有所成。从【乙】文“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等叙写的内容看,王冕学有所成的重要因素是其痂迷热衷于读书,不但勤奋且有坚定不移意志。【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三、写作(40分)18.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答案】范文:那个影响了我的人时光匆匆,还记得曾经路口的那盏灯和灯下的人。——题记时光早已不如往昔,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在变化着,曾经的孩子已成为了如今的少年,但唯一不曾改变的却是那份不曾离去的感动,那个回家路上等我的人。那时的我才10岁,接送我的爸爸因为单位工作忙,没时间接送我上学,于是我走上了一个人上学的路,那时那条路上总有那个等我的人,等我的那份爱和感动,那便是妈妈。年轻的她,漂亮的白裙子,站在路口等着回家的孩子,记忆里那时的妈妈很美,那个等我回家的妈妈好漂亮。她总是跑来将我拥入怀中,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当我已不在是个小孩子,搬了新家,我也迈入了初中的大门,进入青春期的我,总爱和妈妈吵嘴,但不曾改变的依旧是那份小感动,因为那个等我的人从未离弃,我爱她。她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石油管道工程合同模板
- 合同视角下的人力资源规划
- 1自由平等的真谛 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安全培训-劳保用品使用维护
-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切实保障司法公正
- 《2025年车辆融资租赁合同》
- 公共设施修缮工程合同
- 2025年度供货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新建安置房买卖合同全新版
- 2025建筑工程发包合同范本
- 学会自我保护课件
- 政府会计实务(第六版)课件 3.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 借助deepseek提升科技研发效率与质量
-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 2025年全职高手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江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限公司招聘1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ABO血型鉴定》课件
- 2025届新高考生物冲刺易错知识点梳理
- 《孔雀鱼组》课件
- 202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 课件 11.第十一章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