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究3700字】_第1页
【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究3700字】_第2页
【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究3700字】_第3页
【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究3700字】_第4页
【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究37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目录TOC\o"1-2"\h\u19155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 13598关键词:技校;数学;课程思政;路径 117304一、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6168(二)有利于扩展思政教育 112751(三)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232022二、数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途径 230674(一)确立清晰教学目标,提高综合素养 232213(二)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活化数学教学 39553(三)借助情景导入,融入思政元素 328099(四)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思政课堂 421873结论 48775参考文献 5摘要:新时期背景下,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因此,技校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技校数学和课程思政融合的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希望为技校数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运用提供新思路,推动技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词:技校;数学;课程思政;路径课程思政在技校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由于技校数学课程相对更为抽象,并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将技校数学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能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家身上体现的积极价值观和人生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等,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这些故事和案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增添枯燥数学课堂的人文性色彩,让学生更愿意融入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效果。(二)有利于扩展思政教育在技校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程,其课程覆盖面广,知识点繁多,实际运用广泛。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覆盖面广泛的数学课程教学之中,有利于更好的拓宽技校思政教育渠道,作为技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同时还能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有利用数学理论和思政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教学资源中思政元素的作用,使两者良好融合,始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元素的渗透,真正将思政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实践之中,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打下坚实基础。[1](三)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立德树人”是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技校思政教育发展途径的合理性和覆盖范围将直接关系到技校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而其中数学课程作为技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因其广泛的覆盖面,如果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起到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渗透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特定课题进行深化分析,密切联系数学教学,进而可以帮助技校学生养成符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观念,以更高层次的思想素质去审视和抵制不良思想倾向熏染,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所需、所认同的专业人才,实现技校数学“立德树人”这一终极教育目的。[2]二、数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途径(一)确立清晰教学目标,提高综合素养首先,技校数学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这一明确教育目标指导下,重视数学课堂目标,针对学生设计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从多层次,多角度教学出发,促进数学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是的综合素养。其次,技校数学教师还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在进行课堂考查时,应坚持因材施教和针对性教学相结合原则,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堂自学能力。[3]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数学教师应该将哲学思想融入其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思政教育力度,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将哲学思维,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学生辅导作为中心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品德观,从而使他们具有自主而又统一的哲学是非观,从而使其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学会严于律己,诚信待人,促进其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课堂,使得其学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二)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活化数学教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通过对数学中的科学及文化,思想内涵的发掘,将其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掌握的效果。也可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将思政案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发展其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贯彻全面育人的终极目标。[4]比如,在讲授三角函数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我国古代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这一结果的提出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的历史,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勤学苦练,引导学生培养认真严谨的数学精神和学习态度,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或者集体活动,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指导学生学做人、学做事,促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在讲述集合与元素间的联系时,可以创设“我是全班的一分子”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引导同学们通过对集合,元素,子集及真子集间联系的剖析,类比地剖析同学们个人与集体间的联系,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实现数学课堂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目的。(三)借助情景导入,融入思政元素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择生动的事例,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普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我国跳水冠军比赛时1080度内旋和外旋的跳水录像,接着告诉同学们:尽管跳水只需几秒时间,但是这些冠军的背后需要经过什么样的磨练,需要付出多大的汗水才有可能完成这次完美无缺的精彩跳水。从而引起同学们的深思,使同学们领略到光荣背后的不易,并巧妙地把运动健儿们为祖国争光的爱国情怀传达给同学。再比如,在教授“基本不等式应用”这一知识时,老师不直接讲题目,而只是通过问题引入:“同学们,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厚薄法',有没有人知道呢?"从薄入厚即阅读要扎实,对每一个概念,定理追根求源,弄懂弄通;从厚入厚即在步骤一的基础上将分析,概括,把握精髓,达到融会贯通。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实例呢。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和技校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知识广度是不是变大了。比如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到技校时学过的任意一角的三角函数,就是一个由薄到厚的学习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论学习任何知识,如果我们能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和思考,就能实现知识获取的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那么我们就能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通过以上的情景导入和问题导入法,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家的例子,有利于学生培养脚踏实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达到数学课堂的课程思政目标。[5](四)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思政课堂最后,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扩展数学教学模块,以数学案例为切入点,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数学课程特点相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以多元化为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上教学环节之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活动,丰富思政资源。例如,课前可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介绍各知识模块的研究和诞生背景,引出关于数学家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课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阅读过的数学故事或者是数学领域中科学家与先进人物的事迹,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加以演示与说明。课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和数学思政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下学习和思考,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积极发现和自主解决问题,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学模型或设计数学实验,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意识,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积极分享自己解决过程的成就与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数学态度。[6]结论综上所述,技校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数学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渗透于数学教学各环节,改善课堂设置,使数学教学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此,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融合教学实践:确立清晰敏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活化数学教学;借助情景导入,融入思政元素;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思政课堂。希望以此为技校数学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参考文献[1]杨鸿.课程思政在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职业,2021.[2]温春燕.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以数学课程为例[J].2021.[3]罗新豫.浅谈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