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结构施工图说明书_第1页
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结构施工图说明书_第2页
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结构施工图说明书_第3页
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结构施工图说明书_第4页
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结构施工图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结构施工图说明书1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及概述拟建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工程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与云竹路(秋成大道)交叉口附近。金开大道为西南-东北走向,道路中央为轻轨3号线。云竹路(秋成大道)为东南-西北走向。该路口为十字路口,交叉口北侧两个像限分别为中石油南山加油站、翠云派出所,交叉口南侧两个像限分别为翠云小区、金开融府小区。金开大道、云竹路(秋成大道)两侧为已开发成熟的地块。图1.1-1项目区位图1.2项目背景金开大道位于两江新区,是该区域南北向的主要通道,北接回兴片区,南接照母山片区,道路标准段宽度为54米,双向6车道,车辆、行人交通量大。云竹路(秋成大道)是该片区的东西向重要次干道,西接金山大道,东接翠渝路,为周边居住区、工业区提供交通配套,连接重庆园博园、翠云公园两大公园、道路标准段宽度为26米,双向4车道,车辆、行人交通量较大。路口总体(图2)1.3工程范围及规模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工程、照明工程、景观工程。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位于金开大道云竹路交叉口,天桥分别上跨云竹路、金开大道,天桥采用梯步与两侧人行道相接,为城市专用人行立体过街系统,天桥采用“L”型布置形式,桥跨布置为:2.39+16.04+23.23+22.18+21.05+25.43+4.66=114.98m。全长约114.98m,宽4.2m。1.4主要测设经过2019年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根据业主提供相关资料开展该天桥工程的方案设计工作,于2021年4月取得轨道办批复,于2021年5月通过该项目方案设计审查,并取得重庆市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本项目选址;2021年8月日通过《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专家会》,2021年9月日通过重庆市两江新区住建委组织的本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且取得相关批复。2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2.1设计依据设计合同;2)由业主提供的实测地形图及管网资料;3)业主提供的《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21年3月)4)轨道办提供的轨道3号线相关资料;5)重庆市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关于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两江经审【2021】158号);6)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字第市政500141202100032);8)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金开大道翠云人行天桥工程初设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21】305号)9)本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函件(两江建审【2021】49号)2.2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完善修改初步设计并报送两江新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取得初步设计批复后,施工图设计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批复函件、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执行,现将执行情况作如下逐条说明: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天桥方案建议预留后期拓展条件。回复:结构采用钢箱梁,便于后期接长,边界墩承载能力也为后期桥体接长做一定的预留。2)部份墩柱采用双柱墩顶设置系梁,系梁上设支座的方式,建议采用独柱墩。回复:按意见复核,设双柱墩处是因为按轴心位置设墩需迁改管线,且为主干管(主给水管、电力沟等),如设置偏心墩,则偏收距过大,结构受力不利,故采用双柱墩。3)设计采用顶推方案进行施工,建议进一步核实施工方案。回复:同意意见,在说明书中明确,采用顶推还是直接吊装,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吊装方案,由轨道办审查确定。4)细化工期安排,以便后期指导交通组织。回复:按意见施工图中细化吊装时间安排。5)完善计算内容(应采用最新软件计算,核实桥梁最大跨径35.5m和栏杆双侧二期恒载10KN/m)。回复:按意见复核修改计算软件版本的有效性、更正桥梁最大路径、栏杆荷载。6)优化桩系梁设置。回复:按意见复核,在条件具备处设置桩系梁,采用单柱结构,取消双柱墩。7)核实Q355C钢。回复:经核实,根据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第3.1.3条,采用Q355C钢是合适的。8)完善墩台位置管线调查。回复:按意见进一步复核墩台位置管线,确定相应的迁改及保护措施。9)补充完善天桥排水设计,天桥雨水立管应有组织排水;补充电梯基坑排水;回复:按意见补充完善天桥排水设计,天桥雨水立管采用有组织排水,补充电梯基坑排水。10)补充管线迁改设计图纸;回复:按意见补充管线迁改设计图纸。11)补充完善规划、现状分析;补充排水水力计算,上下游接口关系,补充完善工程量;回复:本工程桥面雨水收集后,排至地面,就近接入相邻雨水口、井,本项目不涉及其它排水。12)补充完善架空电力管线垂线高度、水平距离论证,明确与天桥间距关系;电力线DL159-DL160,DL60段被梯步侵占,论证迁改必要性;天桥桩基距燃气管过近(如RQ58),复核桩基施工对燃气影响及保护迁改措施;回复:按意见补充完善架空电管线垂线高度、水平距离,明确其与天桥间距关系。电力线DL159-DL160位于梯脚0.6米范围内,且为直通电力点及直通检查井位置,拟采用包封保护措施,不做迁改。RQ58距离桩基心距81cm,净距为10cm,该燃气管为φ159低压气管,桩基施工采用人工挖孔,严格控制超挖,确保开挖不影响气管的营运。2.3轨道交通影响专项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该工程对轨道交通影响等级为二级,下一阶段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和设施的方向调整,即:与本次报送的方案设计相比,进入轨道交通三号线控制保护范围内的结构与轨道水平、竖向距离不得减小。根据《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该工程方案设计若确需修改,应按规定程序重新送审。执行情况:该天桥工程位置均未发生变化。(2)位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桩基础应采用人工挖孔桩。执行情况:桥梁基础桩基均采用人工挖孔桩,并在施工前进行人工挖孔桩专项论证。(3)由于轨道控制保护区内天桥主体结构为钢箱梁结构,须制定详细施工吊装方案,确保吊装过程中轨道结构的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设计在初设、施工图提供初步的分段、吊装方案(具体详钢箱梁施工流程图、吊车工作位置示意图)。施工前由施工单位编制吊装专项方案并报送轨道集团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2.4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均按照行业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无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2.5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20);《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5836.1-2006)《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GB/T5836.2-2006)2.6设计参考的主要规范及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焊接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20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3主要技术标准1)结构安全等级:一级;2)设计使用年限:50年;3)桥面净宽:4.0m。4)梯道净宽:2.4m;5)人群荷载:4.40kPa;6)桥下净空:≥5.0m;7)桥面横坡:设双向1.0%横坡;8)桥面纵坡:设双向0.5%纵坡;9)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桥梁抗震设防分类按丁类设置,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桥梁不提高等级,故按6度设防。10)栏杆高度:1.2m11)环境类别:Ⅱ类12)设计基准期:100年4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本节内容摘自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1、气象及水文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具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秋雨连绵等特点,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8.15),极端最低气温-1.8℃(1955.1.1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拟建场地及附近无大型地表水体及常年性溪沟河流,水文条件简单。4.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受周边地块、道路建设影响,现均为填方区,现状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约385.1~390.6m,地形坡角2~5,相对高差约5m。4.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川东南孤形构造带,华莹山帚状褶皱束。拟建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倾向295°倾角20,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层面平直光滑,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场地构造地质条件简单。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在场地南东侧斜坡体砂岩中主要发育有二组构造裂隙,J1:205~22048~55,频率0.2~0.3条/m,在砂岩层中延伸远,未充填,裂缝宽1~3mm,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J2:110~124∠56~67,隙面平直,光滑,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在北西侧丘包部位,亦测得泥质岩内主要发育的两组构造裂隙,J3:152~160∠65~70;J4:80~87∠52~57,均呈闭合状,隙面光滑,略有弯曲,延伸4~7m,频率0.5条/m,未见充填,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岩1、砂岩2及泥质砂岩互层,层面往往被泥质物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收集的资料以及钻探揭露,中风化岩短-中状结构,岩体整体较完整。较差,为硬性结构面。4.4、地层结构与岩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孔揭示,场地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4.4.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状,主要由粘性土夹块、碎石组成,部分孔夹有混凝土碎块,碎块石粒径20~200mm,局部大于300mm,骨架颗粒含量一般30%~50%。堆填年限大于5年,干燥~稍湿,结构主要呈松散~稍密状,均匀性差。大部分孔均有分布,厚度不均,钻探揭露厚度0.3~9.6m。人工填土颗粒大小不均匀,结构松散~稍密,具湿陷性、不均匀沉降等特性。人工填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筋具有微腐蚀性。4.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GB2⑴砂岩1(J2S-SS1):黄色、浅黄色、灰黑色,细-中粒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钙泥质胶结,夹泥质条带。强风化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砂状及碎块状,中风化短到中柱状,夹砂质条带,裂隙较发育,较破碎~较完整,抗风化能力较差。⑵砂岩2(J2S-SS2):青灰色、灰色为主,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厚度大,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钙泥质胶结,夹泥质条带。强风化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中风化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为本场地主要分布岩体。⑶砂质泥岩(J2S-MS):紫红色、红褐色,主要成分为粘土质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为主,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破碎,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短~中柱状,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软,抗风化能力差。为本场地次要分布岩体。局部由于砂质含量较重,导致强度偏大。4.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场区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场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且道路周边修有排水渠,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排泄条件较好,松散层储存地下水条件差,雨季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易沿岩土界面向低洼地带排泄,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根据钻孔抽水观测24h后揭露,勘察期间地下水总体贫乏,但在雨季地表水渗入土体中,以上层滞水形式形成裂隙水。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主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4.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根据现场调查访问,拟建场地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以及未发现危岩、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仅在拟建场地范围内分布有人工素填土层。具体分述如下:素填土(Q4ml):以红褐色为主,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碎)石组成。碎石含量一般30~50%左右,粒径20~200mm。结构松散~稍密、干燥~稍湿,在场地内大面积分布,回填年限大于5年。钻探揭露厚度一般0.3~9.6m,主要分布于场地各处。人工填土颗粒大小不均匀,结构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具湿陷性、不均匀沉降等特性。人工素填土主要的不利影响为对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强风化岩:风化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厚度约1.0~2.2m,均匀性较差。4.7有毒有害气体根据本次勘探成果,结合场地各地层岩性条件和地区经验,场地各岩土层中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源,但桩孔开挖若采用人工施工时应作好通风、送风工作。4.8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9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3.1.1条规定及该规范附录A,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为:Ⅱ级(普通土):人工(素)填土层:杂色,由砂、泥岩块石碎石以粘性土组成,偶夹建筑垃圾。碎块石含量约40~60%,粒径20~200mm,最大大于1000m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堆积时间大于10年,抛填。厚度0.3~9.60m,整个场地地表均有分布。Ⅲ级(硬土):基岩强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层岩石风化较强烈,呈碎块状,质软。IV级(软石)中等风化的砂岩1及砂质泥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质较软。Ⅴ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的砂岩2。砂岩呈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质较硬。4.10相邻建(构)筑物拟建场地相邻建构筑主要为:场地中部的轨道交通3号线、场地西部的南山加油站及周边地下管网。4.11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建议值(1)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试验成果及重庆地区经验综合确定。(2)人工填土未经处理时其均匀性较差,不能作为地基持力层,后期经压实等方式处理后的填土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按邻近工程及地区经验,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300kPa。岩质地基承载力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由下式确定:fak=γf×fukf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当岩体受水浸泡时,用抱和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本工程场地采用饱和强度,场地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无地下水时可采用天然值;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于岩质地基取0.33。则,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1MPa×1.1×0.33=4392kPa。中等风化砂岩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2MPa×1.1×0.33=1161kPa。中等风化砂岩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MPa×1.1×0.33=2541kPa(3)嵌岩桩基础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按下式进行计算:Quk=Qsk+Qrk。(4)桩侧土负摩阻力系数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4.4-1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获取。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E.0.5-1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获取。(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和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和表14.2.12-2选用。(6)其他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确定。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按照表4.4-1采用。表4.4-1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岩土名称参数指标强风化基岩中风化砂岩1中风化砂岩2中风化砂质泥岩结构面裂隙面层面岩土界面重度(kN/m3)18.5*24*24.9*24.9*25*饱和抗压强度(Mpa)3.27.07.4天然抗压强度(Mpa)6.312.012.1116125414392内聚力(kPa)天然5*800*1000*650*50*35*15*摩擦角(°)天然28*34*37*30*18*15*8*0.2*)80*140*60*130*130*10*注: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素填土承载力按现场实测确定。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等因素,本报告设计参数建议值表中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值是依据规范、在概率统计基础上提出的标准值,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标准值之间存在差异,若需场地所有样品均大于勘察报告标准值,应按照试验统计表中最小值进行设计。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或参考利用资料。4.12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4.12.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受城市建设影响,现全为填方区,上覆土层厚度0.3~9.6m,下伏基岩为中厚层砂质泥岩和砂岩,现状地形平坦,场地内无边坡分布,该人行天桥施工不会形成环境边坡、基坑边坡。根据钻探资料及地表工程地质调查,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断层、危岩、崩塌、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埋藏物。场区内岩土层序正常,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的建设。4.12.2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形式选择场地内上覆土层厚度大小不一,力学性质较差,不宜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下伏中等风化岩层,强度相对较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桥墩采用中等风化岩层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桩基础。建议踏步采用压实填土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扩大基础,需对土层进行压实处理,必要时采用换填压实处理,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垂直升降梯可采用压实填土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筏板基础,需对土层进行压实处理,必要时采用换填压实处理,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考虑垂直升降电梯为动力荷载,建议把桩基作为比选方案。4.12.3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地基主要由素填土、强风化基岩、中风化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素填土在整个场地大面积分布,厚度差异较大,主要含有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及粘性土,局部含汞碎块,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局部存在大块石架空现象,结构松散~稍密,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基岩厚度差异较大,承载能力差别较大,整体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基岩其分布规律性较好,连续稳定,为理想持力层,但砂质泥岩和砂岩强度差异较大,变形特性差异也较大,埋深较深,基岩整体均匀性较差。4.13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内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城市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场地内基岩面起伏基本与原始地形起伏相一致,场地内基岩面一般倾角为1~5°,局部达20~30°,厚度一般约1~2.2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极软,多呈土状、土夹石状、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4.14地下水作用评价场地原始地貌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总体特征东北高西南低,地形起伏较平缓。由于受周边地块及道路等建设影响,人工改造强烈,现全为填方区,地表大面积封闭,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沿基岩面及贯通性结构面向西南侧原始地势较低处汇集,向场地外原始地势较低处排泄,补径排条件清楚,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松散土层中,勘察期间无地下水,水量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明显。桩基开挖时,地下水对桩孔施工存在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桩孔壁(易垮孔)的支护难度加大,施工时应根据水量大小准备适当的抽水设备进行抽排,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轨道3号线桥梁下有一桩位,在该桩位处进行机械成孔施工空间有限,采用人工挖孔桩受地下水影响极大,建议调整人行天桥该处桩位或采用降水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安全专项论证。4.15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内填土主要由砂岩、泥岩块碎(块)石及粘性土等组成,局部夹有少量汞碎块,据调查拟建场地附近无污染源,根据邻近工程和地区经验:II类环境类型,该类岩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II类环境类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4.16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4.16.1、成桩可能性根据对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该场地平场后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砂岩、砂质泥岩)。结合重庆地区施工经验,本地区一般采用机械成孔和人工挖孔,该两类成桩工艺在该类岩、土中施工成桩均可行。场地人工填土密实程度差,均匀性差,孔壁极易坍塌,该类土中成孔条件差,应及时进行护壁工作;下伏基岩稳定性好,岩性较单一,成孔条件较好。当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切实做好通风、排水措施,防止井口坠物,防止漏电,作好井壁支护等安全措施,弃渣应堆放至远离孔口的安全区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据建委(2012)162号文,在确定采用人工挖孔桩之前,建设单位应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组织专家充分论证通过后,才可考虑采用人工挖孔桩。4.16.2、施工条件及注意事项当桩孔采用机械成孔时,在地下水(或掘进冷却液)润湿和切割刀具扰动的共同作用下,易产生“糊钻”粘结现象或堵塞渣口等情况,影响掘进效率,应考虑适当的掘进辅助措施。场地填土中碎块石的母岩为软硬差异明显的砂岩与砂质泥岩,机械成孔土中砂岩块石可能随钻头(刃具)转动导致扰动区域增大进而影响孔壁稳定,同时影响孔底沉渣厚度,需加强护壁措施。场地砂岩自然抗压强度高,石英含量较高,对刀具的磨损较大,因此,在掘进设备选型时,应对此有充分考虑,根据本场地的实际,建议设备的掘进参数中岩石抗压强度宜确定为砂岩自然抗压强度的最大值的2~3倍。在填土中凿进时,由于局部填土层厚度较大,结构较松散,存在孔壁塌孔问题,应做好孔壁围护工作,建议选用泥浆护壁钻进为宜。在岩层中凿进时,由于基岩中存在裂隙,在裂隙交汇处或局部裂隙密集处,也存在孔壁塌孔问题,应作好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孔壁支护及排水,采用机械成孔时将对基底岩石扰动,建议钻至桩端取样标高2m位置时低速钻进,钻至桩端取样标高1m时停止钻进,等待几个小时后,采用专业取芯设备进行取样,场地砂岩1属于极软岩,砂岩2及砂质泥岩属软岩,且岩层倾角较大,可能存在旋挖施工取样困难的情况,建议必要时可采用岩基平板荷载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综上,机械成孔对垮孔、缩径、垂直度及孔底沉渣厚度等控制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直观判别,优点为安全、高效。建议桩基开挖完毕后及时清底,场地内的砂质泥岩易风化,清底完成后及时封闭、浇筑,必要时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充分考虑以上情况,应配以合理的辅助措施(如套管护壁作业旋挖成孔,或采用强夯、灌浆等措施对场地土进行固结后再施工)确保安全和成桩质量。人工挖孔桩成桩质量高,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过程中填土层易垮塌,需要加强井壁的护壁;井内作业应通风,并进行下井前的有毒气体的检测;地下水位线下的挖孔需作排水或降水工作,挖孔成桩的难度大需重视。同时人工挖孔桩工程应按规定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4.17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由于场地施工范围主要位于城区,施工开挖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有关环保及卫生方面的规定,禁止废碴、废水等随意排放,控制施工噪音、扬尘等,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并应注意交通安全。4.18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及市政管网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相邻建(构)筑物主要为场地中部轨道3号线及场地西侧南山加油站。轨道3号线高架桥位于场地中部,拟建人行天桥将下穿轨道高架桥,轨道高架桥底面距拟建人行天桥桥面约4.2m,轨道高架左侧桥墩距拟建人行天桥桥墩水平距离约15m,右侧桥墩距拟建人行天桥桥墩水平距离约12m,轨道高架左桥墩底标高为370.078m,右桥墩底标高为373.138m,拟建人行天桥位于轨道控制保护区内,施工对其影响较大,施工前应编制轨道安全保护方案,并经轨道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施工时应加强监测工作,动态信息法施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南山加油站位于拟建场地的西北方,与拟建人行天桥桥墩水平距离约16m,施工对其有影响,施工前应编制加油站安全保护方案,施工时应加强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另外,现有周边道路下存在较多地下管网,施工前应对地下管网进行摸排,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管网等设施进行改线,注意加强对其的保护、避让,避免造成安全事故。4.19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建办质[2018]31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本工程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为人工挖孔时地下水可能带来风险,应严格按照《渝建发》(2012)11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桩基础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灌注桩管理的通知》(2012)162号文的规定,上报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专家进行人工挖孔桩可行性的专项论证,施工时做好护壁措施,根据水量大小准备适当的抽水设备进行抽排。建设场地大部分主要为人工填土,松散~稍密、软弱,坑壁自稳能力差,钻孔灌注桩受土层软硬、松密变化及地表水(上层滞水)等影响,易产生如缩颈、塌孔和断桩等现象,建议采用护壁措施,其中钻孔灌注桩可考虑钢护筒。4.20结论及建议4.20.1、结论(1)拟建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优势产状为295°∠20°,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2)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受城市建设影响,现全为填方区,上覆土层厚度0.3~9.6m,下伏基岩为中厚层砂质泥岩和砂岩,现状地形平坦,场地内无边坡分布。根据钻探资料及地表工程地质调查,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断层、危岩、崩塌、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埋藏物。场区内岩土层序正常,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的建设。(3)拟建人行天桥为城市桥涵工程,人行天桥为中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综上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4)拟建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5)拟建场地地下水以其含水介质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场地内土、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钢筋、钢结构有微腐蚀性。4.20.2、建议(1)场地内中等风化岩层强度相对较高、稳定性好,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桥墩采用中等风化岩层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桩基础。建议踏步及垂直升降梯采用以压实填土作基础持力层,踏步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扩大基础,垂直升降梯础型式可采用筏板基础,需对土层进行压实处理,必要时采用换填压实处理,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考虑垂直升降电梯为动力荷载,建议把桩基作为比选方案。对于软硬相间的持力层,建议以较软岩强度作为承载力验算值,如果以较硬岩强度作为承载力验算值,则要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填土较厚的原始斜坡沟谷处,由大气降水及周边管网渗漏补给,水量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明显,施工时建议根据桩孔实际涌水量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必要时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3)桩基施工可采用机械成孔和人工挖孔两类成桩工艺,但由于场地填土厚度较大,桩身较长,人工挖孔成桩方式安全风险较大,采用机械成孔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垂直度、桩径,防止出现断桩等事故,应做好护壁措施,浇筑前应作好孔底的清底工作,基底开挖到位后应及时封底,避免岩石风化、软化;采用人工挖孔时应严格按照《渝建发》(2012)11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桩基础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灌注桩管理的通知》(2012)162号文的规定,上报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专家进行人工挖孔桩可行性的专项论证。(4)轨道3号线桥梁下有一桩位,在该桩位处进行机械成孔施工空间有限,采用人工挖孔桩受地下水影响极大,建议调整人行天桥该处桩位或采用降水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安全专项论证。(5)由于场地的砂岩中,含有石英等较硬矿物颗粒,局部矿物颗粒聚集,因此建议设备的掘进参数中岩石抗压强度宜确定为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最大值的2~3倍。(6)拟建工程位于轨道3号线控制保护区内,施工对其影响较大,施工前应编制轨道安全保护方案,并经轨道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施工时应加强监测工作,动态信息法施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现有周边道路下存在较多地下管网,施工前对地下管网进行摸排,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管网等设施进行改线,注意加强对其的保护、避让,避免造成安全事故。(7)本工程沿线基岩为陆相碎屑沉积层,岩石强度变异大,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系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的标准值,在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的差异;本报告所列岩层及裂隙产状为地表调查的优势产状数据,与实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验槽,重点检校岩质边坡路段的岩体结构面产状及力学性质,及时反馈,作到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以便及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合理调整。(8)施工时对岩层产状、有无软弱夹层进行校核,信息化施工。应加强基础施工时的验槽工作,若遇本报告未述及的地质问题,请及时通知我院,以便派人解决。5.主要材料及性能要求5.1混凝土桥墩及桩基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垫石采用C40混凝土,梯道扩大基础采用C30本桥使用的各种混凝土,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考虑桥梁使用年限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及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等参数均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涉及规范》(JTG3362-2018)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C40砼,其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cd=18.4MPa,轴心抗拉设计强度ftd=1.65MPa,弹性模量Ec=3.25×104MPa。C35砼,其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cd=16.1MPa,轴心抗拉设计强度ftd=1.52MPa,弹性模量Ec=3.15×104MPa。C30砼,其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cd=13.8MPa,轴心抗拉设计强度ftd=1.39MPa,弹性模量Ec=3.0×104MPa。C25混凝土,其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cd=11.5MPa,轴心抗拉设计强度ftd=1.23MPa,弹性模量Ec=2.8×104MPa。5.2钢板钢箱梁顶底板、腹板用钢采用Q355C钢,其余钢板采用Q235C钢,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规定。5.3钢筋设计采用钢筋为HPB300和HRB400,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钢筋抗拉、抗压设计强度为:HPB300fsd=fsd'=250Mpa,HRB400fsd=fsd'=330Mpa。5.4水泥水泥的选用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为原则,其质量应符合国家《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XG1-2009标准的要求,且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5.5骨料混凝土的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不得用细砂。骨料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其质量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5.6支座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支座的规格、型号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的要求。5.7栏杆Q304(拉丝不锈钢)6、桥梁设计6.1桥梁平面设计天桥平面:全桥长114.98m,桥跨布置为:2.39+16.04+23.23+22.18+21.05+25.43+4.66=114.98m连续箱梁,桥梁两侧设步梯分别与现状人行道顺接,如下图:(2)地面人行道人行天桥采用分别跨越金开大道(P1-P2-P3)、云竹路(P4-P5),P0至P1墩桥跨设置的目的在于将梯道接入云竹路人行道,方便云竹路方向行人使用,避免梯道集中于交叉口范围布置,影响车辆视界。其次,该区域内地下干管过多,增加桥跨方便梯道、直升梯布置,减少干管的占用、迁改。墩桥桥跨布置的目的P2主桥墩位于金开大道中央分隔带内,该位置居相邻轻轨墩中。T3-1、T5-1墩位于现状人行道两侧绿化带内,需占用部分绿地。其余梯道墩均位于现状人行道上。天桥位置处人行道地面空间较为宽敞,天桥的实施不会影响现有道路人行交通,同时能满足金开大道、云竹路交叉口拓宽改造后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P3-P4墩桥跨部份位于道路绿带范围内(该绿带为市政绿化用地,由于地形原因(小区比道路高约8米,场地设有挡墙),该市政绿地由相邻小区与小区绿地整体建设打造)。(3)与地下管线关系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区域实测管勘资料,现状地下存在电力、电信、给排水、燃气等多种管线,分布密集,走线曲折。桥梁基础以尽可能减少管线迁改为目的进行布置,并优先考虑避开迁改难度大的电力、给水、燃气管线,按此原则布置后仍有部分管线难以避开。天桥项目涉及地下管线迁改统计如下:天桥东南侧电力迁改:DN100(1孔),迁改原因:T4-1桥墩开挖,位置冲突。(4)与地面绿化关系天桥修建需占用部分现状绿化带,同时需移栽部分绿化种植树木。此外,天桥修建后将会对现状人行过街通道予以封闭,对该封闭部分进行绿化处理。6.2桥梁纵断面设计为解决桥面排水,控制天桥下金开大道、云竹路净空以及天桥桥面与轨道梁底面间净空,桥梁全线采用4个纵坡,由P0至P5,坡度分别为2.6%、0.5%、-0.42%、0.5%。变坡点均设置在桥墩位置,低点分别位于P0、P1、P3处。天桥上跨金开大道、云竹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桥下净高按5.0m控制。桥梁立面布置6.3桥梁横断面布置桥梁横断面布置采用:0.15m(栏杆)+3.9m(人行道)+0.15m(栏杆)=4.2m。桥梁横断面布置6.4上部结构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梁高1.2m,采用Q355C钢。主桥全宽4.2m,主桥钢箱梁顶板、底板厚14mm,腹板厚14mm。主桥两端两侧各设置2.5m宽上下桥人行梯步,人行梯步根据地面标高分三跑及两跑,每跑级数根据规范要求按不大于18级设计,之间设置1.5m宽休息平台,踏步高0.15m,踏步宽0.3m。梯道梁采用钢箱梁,Q355C钢,顶板、底板厚12mm,腹板厚12mm。钢梯梁上架设钢筋砼梯道踏步梁。6.5下部结构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桥墩,主桥墩共两种,P0、2、4墩采用花瓶墩,墩底尺寸1.25m×0.8m,墩顶尺寸2.1m×0.8m,基础采用φ1.5m桩基础;P1、3、5墩采用双柱墩,墩柱φ0.9m,基础采用φ1.2m桩基础,墩顶设墩帽,截面尺寸1.1m×1.0m;梯道墩采用φ0.6m圆柱墩,尺寸,基础采用φ1.0m桩基础。桥墩桩基础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低于3MPa,梯道扩大基础基底承载力要求≥200kPa,若地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换填。换填后基底承载力满足强度要求。6.6景观设计为提升景观效果,对所有墩柱、箱梁、梯道梁及扩大基础外表面进行铝塑板外包,颜色采用RAL国际色卡7047号“灰色”。天桥主梁、墩柱、梯道均采用铝塑板外包,建议铝塑板颜色为闪银色。铝塑板全部为A级防火金属复合板,板材厚度不小于4mm,金属表皮厚度0.4mm,耐火等级≥A2,热变形温度≥98℃。防火金属复合铝塑板桥梁段水平缝宽度900mm,梯道踏步水平缝宽度600mm,缝宽10mm,安装龙骨采用Q235B钢龙骨,具体做法由安装厂家提供安装图,应由业主与设计单位共同确认后方可实施。本次设计天桥装饰、灯饰做法仅为计量,具体可根据业主统一要求确定。6.7无障碍设计为保证行人过街方便、快捷,充分体现城市建设的人性化理念,天桥人行梯步旁均设置自动扶梯,故本天桥无障碍设计根据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相关规定,采取如下措施:天桥梯道起终点处设置提示盲道,并与桥下人行道以及桥面行进盲道相接;(2)提示盲道设于距梯道每段台阶25cm~50cm处,设置长度与梯道长度一致。(3)在天桥桥下净空高度≤2.0m三角区设置防护设施,并在防护设施外地面设置提示盲道。(4)为保证残疾人过街方便、快捷,天桥旁均设置直升梯,全桥共设置直升梯3部,直升梯尺寸1.8X2.0m,提升高度根据桥面高程实计,分别为7.2m、6.8m、6.6m,速率1m/s,载重750kg。6.8附属工程6.8.1安全设施设计(1)天桥主梁及梯道两侧均设置0.15m宽不锈钢栏杆,栏杆高度1.2m。(2)天桥两侧于来车方向设置限高标志牌,限高5m。6.8.2防、排水工程设计分别于天桥主墩两侧设置两个排水地漏,通过D150PCV排水管引至桥下市政排水系统,排水管置于铝塑板内,距离地面一米高度处设置三通检查孔。直升梯基坑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每个基坑内应预留φ100排水孔洞(2个),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实测资料,建议1号梯道自动扶梯基坑排水就近接入市政排水PS71号检查井,2号梯道自动扶梯基坑排水就近接入市政排水PS165号检查井,3号梯道自动扶梯基坑排水就近接入市政排水PS80号检查井,4号梯道自动扶梯基坑排水就近接入市政排水PS194号检查井。6.8.3桥面铺装设计桥面铺装采用6~8cm厚钢筋砼现浇层+2cm厚毛面花岗岩,桥面横坡通过钢筋砼现浇层调整。梯道预制踏步梁铺装采用3cm厚1:2水泥砂浆+3cm厚毛面花岗岩,两侧设置4cm厚光面花岗岩挡水线,比梯步高2cm。6.8.4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需满足《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要求,同时滑动型支座的摩阻系数不大于0.06。各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6.9景观绿化设计由于本工程下部基础施工过程中会对现状地面绿化造成一定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对绿化进行补栽或恢复,详见设计图纸QL-37,天桥主梁翼板悬臂端预留了500×460(宽×高)的花槽,槽内放置盆栽花草或花箱,严禁槽内培土种植从而影响桥梁结构耐久性,花盆或花箱应采用轻质土,每立方米容重不得大于12KN。盆栽直径不大于350mm,花槽内设置喷淋滴管系统,盆栽种类可采用九重葛等,也可根据业主意见办理。6.10施工交通组织设计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期间需搭设临时围挡,围挡需占用部分人行道,鉴于基础周较为宽敞,对行人正常通行影响较小。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吊装施工,吊装时需临时中断云竹路交通,为尽降低对交通影响,吊装施工应在夜间进行,桥梁完工后应及时恢复正常交通。吊装期间,可按拟定的交通组织方案协调交警设置路障、告示牌等。金开大道上桥跨初步拟定采用吊装施工及顶推施工两种施工方式。顶推施工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场地占用范围较大。吊装环节可能会对3号线轨道运营有一定的威胁,因此,金开大道上桥跨的施工方案需与轨道办、交警等部门协商确定,并经两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顶推场地拟设置于南山加油站,施工期间加油站无法正常营业,因此,需提前与加油站管理单位协调。施工单位应按“远端分流、近点管制”的原则,编制交通组织方案、细化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流线、配套措施、相应的设施设备并报送交巡警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7、涉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设计7.1、轨道交通概况根据业主提供轨道3号线资料,轨道3号线(翠云南站)园博园站-(翠云北站)翠云站区间轨道位于金开大道中央隔离带,结构为架空轨道桥。起讫里程为DK27+826~DK29+229,轨道3号线里程DK29+104.21处与拟建人行天桥平面相交,该处轨道结构形式为架空轨道,轨道架空高度约20.25m,该轨道已运行多年。7.2、人行天桥与轨道3号线相对关系1)平面关系拟建人行天桥与轨道3号线在轨道里程DK29+104.21平面相交,轨道架空高度约19m。设计天桥P2号桥墩桩基础距离相邻轨道墩QJ24-57墩(T构墩)承台平面最小净距11.89m,距QJ24-56墩(独柱墩)桩基平面最小净距14.31m。天桥桥体距离轨道墩悬挑梁最小水平净为1.96m,最小净空9.26m。整座天桥桥体均位于轨道保护线范围。平面关系如下图:人行天桥与轨道3号线平面关系图2)纵断面及剖面关系根据轨道三号线纵断面资料,天桥轴线与轨道交叉处地面标高为387.50m,架空轨道轨面标高为407.75m,架空高度约为20.25m,根据轨道资料确定天桥与轨道正交处桥面高程为394.51,桥面与轨道梁底部间最小净高度为11.68m。天桥与轨道正交处所设桥墩是与轨道、轨道基础距离最小的桥墩,该桥墩编号为P2号墩。P2墩桩底标高根据轨道墩资料确定为380.00,高于相邻墩QJ24-57墩桩底(373.14m)6.86m、QJ24-56墩桩底(370.08m)9.92m。竖向关系如下图:7.3、建设时序据调查了解,桥位处轨道3号线已经营运多年。目前人行天桥项目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根据业主建设时间安排,2021年底计划完成人行天桥的施工,根据轨道3号线的埋深,该段区间属于架空轨道,天桥施工时,在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合理选择工法及相应设备的前提下,天桥施工对已建成的轨道3号线不会产生影响。7.4、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专项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该工程对轨道交通影响等级为二级,下一阶段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和设施的方向调整,即:与本次报送的方案设计相比,进入轨道交通三号线控制保护范围内的结构与轨道水平、竖向距离不得减小。根据《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该工程方案设计若确需修改,应按规定程序重新送审。执行情况:该天桥工程位置均未发生变化。(2)位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桩基础应采用人工挖孔桩。执行情况:桥梁基础桩基均采用人工挖孔桩,并进行了人工挖孔桩专项论证。(3)由于轨道控制保护区内天桥主体结构为钢箱梁结构,须制定详细施工吊装方案,确保吊装过程中轨道结构的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设计在初设、施工图提供初步的分段、吊装方案(具体详钢箱梁施工流程图、吊车工作位置示意图)。施工前由施工单位编制吊装专项方案并报送轨道集团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7.5、建设项目对轨道交通的主要影响分析7.5.1、风险源分析轨道3号线在本项目人行天桥桥位处属于架空轨道(架空高度约20.25m),人行天桥基础考虑采用嵌岩桩基础,桥位处轨道三号线已运行多年,本专篇结合轨道三号线地质资料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50/T-271-2017)附录A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第3.2.2条相关要求,对本项目的影响等级进行初步判定,结论如下:接近程度: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50/T-271-2017)附录A表A.0.1-2(高架结构的接近程度判定标准)。天桥基础与轨道基础间间距最小为P2墩,与相邻轨道墩基础间净距为11.89m,为较接近。天桥其它桥墩、梯道墩等位于轨道外,轨道保护线范围以内,离轨道、轨道墩较远,最不利位置为P1墩,其距离轨道最小距离为16.98米,距离最近的轨道墩QJ24-D57墩承台最小距离为19.15米,与轨道间接近程度为不接近。天桥桥体与轨道墩最小水平净距1.96m,最小竖向净距9.26m,结构间最小净距9.46m,为较接近。外部作业工程影响分区:拟建人行天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长8m,桩径1.5m,设计天桥P2桥墩桩基础距离相邻轨道墩QJ24-57墩(T构墩)承台平面最小净距11.89m,距QJ24-56墩(独柱墩)桩基平面最小净距14.31m,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50/T-271-2017)附录A表A.0.2-4(桩基础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拟建人行天桥结构桩基在其外侧距离大于7d=10.5m,经判定工程影响分区为一般影响区。其它外部作业工程影响分区:拟建人行天桥桥体拟采用吊装就位,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50/T-271-2017)附录A表A.0.2-8(其它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根据初步确定的吊装方案,吊臂活动范围距离轨道梁水平净距不小4m,垂直净距不小于7m,根据计算,吊装设备距轨道间最小净距为8.06m,根据上表,拟建人行天桥结构吊装作业经判定工程影响分区为显著影响区。根据天桥建设所产生的外部作业情况,根据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50/T-271-2017)第3.2.1条根据接近程度及外部作业工程影响分区判定,外部作业等级为二级。7.5.2、风险评估轨道3号线在该段均采用桩基础,桩基础均嵌入较完整的中风化基岩,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10.38m以上,嵌岩深度较大。而拟建人行天桥桥墩桩基础荷载较小,桩底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4.99m,嵌岩深度较浅,拟建桩基础桩底高于已有轨道墩桩基基底6.86m以上,桩间最小水平净距11.89m,水平间距较远,新建桩采用人工开挖施工,新建桥桩不会改变轨道交通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岩层的稳定性、岩体力学指标、岩体结构面性质等均不会产生影响。天桥钢箱梁工厂预制控制其节段长度,单节段长度不大于10米。运至现场后,拟采用两台20t汽吊吊装就位,吊机初定布置于远离轨道所在第二、三车道位置,吊机具位置距离轨道梁平距大于4m。严格控制其吊臂活动范围,其吊臂活动范围距离轨道梁水平净距不小4m,垂直净距不小于7m。从而保证人行天桥的修建对轨道3号线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7.6、轨道交通的保护措施7.6.1、设计保护措施设计(1)人行天桥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严禁超挖,且不得采用爆破施工,避免对下伏基岩造成扰动。(2)进行人工挖孔桩的专项论证,施工期间做好桩基内降水、排水措施不得降低轨道交通结构围岩强度,不破坏围岩稳定性。(3)天桥吊装时严格限制机具位置,控制吊臂高度,确保其与轨道结构间有足够的安全间距。7.6.2、后续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将明确以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1)后续施工图设计不应增加天桥基础基坑深度,不应减小天桥箱梁、桥墩与轨道梁、轨道墩的水平、竖向净距。(2)深化拟对轨道交通结构采取的保护措施或保护设计。(3)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土石方开挖均不得采用爆破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运走,不得随意堆放。(4)基坑、边坡开挖不得影响轨道交通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基坑、边坡开挖时应分段、分层开挖,跳槽施工;加强基坑降水排水措施,尽快封闭基坑。(5)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土石方回填应满足轨道交通建设的相关要求。回填采用的机械设备荷载应满足轨道交通结构设计要求。(6)天桥施工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尤其是箱梁吊装方案,箱梁节段的划分、吊机选型、布置位置、作业方式均应取得轨道管理部门许可方可施工。7.6.3、施工保护措施(1)在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须根据天桥与轨道的实际关系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报送轨道主管部门审查。轨道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组织施工,并需严格按照审查通过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2)施工中,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禁止采取爆破施工。保护区范围外基坑可采取控制爆破方式开挖,为避免爆破破坏岩体的完整性,爆破坡面宜预留部分岩层采用人工挖掘修整。坑底以上1米岩体采用人工挖掘。(3)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应做好地表的截排水措施,避免水渗入岩体中,造成岩体强度降低,并有效保证基坑支护安全及稳定性。(4)认真核实设计资料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有不符,应及时核实原设计图,并做相应的调整。(5)对于重点控制的关键节点处施工,应加强监控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风险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研究,建立现场动态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跟踪,即时处理。(6)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风险的动态管理,不断检查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情况,并评价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效果。8、抗震专项设计8.1、设防类别与设防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1及条文说明4.1.1将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本项目抗震为标准设防,即丙类。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次设计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措施应符合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要求,采用6度构造设防。桥梁采用两级抗震设防。在E1地震作用下,震后应能立即使用,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基本无损伤;在E2地震作用下,应不致倒塌。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方法分类,本次设计桥梁属于C类,应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的要求,不需要进行抗震分析和抗震验算。8.2、构造措施墩柱塑性铰加密区以外区域的箍筋量逐渐减少,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少于塑性铰区域体积配筋率的50%;墩柱的纵向钢筋对称配置,纵向钢筋的面积不小于0.006倍墩柱面积,并不超过0.04倍墩柱面积;塑性铰加密区箍筋延伸至盖梁和承台内,延伸尺寸不小于墩柱长边尺寸的0.5倍,且不小于50cm;9、综合管网迁改由于人行天桥的建设将破坏现有的部分市政管线,需由各综合管线产权部门对迁改方案进行认可,因此本次设计对各综合管线进行定性分析,明确在工程实施范围内受影响的现状管线,并提出初步迁改和保护思路,具体实施需结合各管线单位要求进行专项设计。9.1受影响的综合管线1)电力:由于金开大道南北两侧梯脚扩大基础的修建开挖会对人行道下布设的700X1300电缆沟局部造成影响(北侧DL60~DL61、南侧DL46~DL45、DL159~DL160),因此,需对电缆沟进行保护。。2)电信:由于人行天桥东侧梯道墩T4-1的开挖会对人行道下布设的电信管线(DL208~DL210段铜1孔)产生影响,因此需进行迁建。表9.1-1管线改迁数量表类型管理单位规格拆除新建mm电力公安交通铜DN301孔16.7179.2迁改思路电力:根据余长度,经产权方同意后,可在开挖时挪至桩外即可。如确实无法就地保护,将天桥基础影响范围内的电信管线拆除,原线路DL209向东移1.6米,管线新建长17m。10桥梁耐久性设计结构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设计方法、施工质量、监理控制及管理部门后期维护等各方面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例行检测与正确维修,因此,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四方单位应紧密协作,共同解决结构耐久性各项措施的实施。1)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本项目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2005年修订版)提出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2)结构环境本项目结构所处环境类别按Ⅰ类考虑。环境作用考虑到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侵蚀的严重程度为B级,即可忽略作用影响,这样环境作用等级为Ⅰ—B级。3)结构设计基准期本项目桥梁结构工程设计基准期为100年。4)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具体措施(1)材料为使结构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C30及以上标号的混凝土要求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55,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15%,最大含碱量不大于3.0kg/m3。(2)控制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各种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拟定参见下表。表10-1各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项目单位保护层厚度备注桥墩mm30大气区桩mm70泥下区注:1、保护层厚度指受力主筋表面至混凝土外边缘距离。2、泥下区指陆地地面线以下范围。(3)控制裂缝宽度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增加配筋、增大截面尺寸等措施限制裂缝宽度。5)钢箱梁防腐钢板、型钢在加工、预拼装完成后,应及时清除刺屑、焊渣、飞溅物及油污等。应对钢构件进行喷砂除锈及表面粗糙化,并进行防锈涂装。除锈等级应达到《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8923.1—2011标准Sa2.5级,清洁后表面的粗糙度应达到《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GB/T9793—2012标准中规定的Rz40μm~80μm。具体涂装方案见下表。表10-2钢箱梁涂装方案部位防护方案道数厚度(μm)钢箱梁外表面环氧富锌底漆180环氧(云铁)漆2120聚硅氧烷面漆2100总干膜厚度300钢箱梁内表面环氧富锌底漆150环氧(厚浆)漆(浅色)2200总干膜厚度250桥面板无机富锌底漆180总干膜厚度80注:钢箱梁外表面第一道面漆应在工厂中完成,第二道面漆吊装完毕后在工地完成。11环保设计(1)建桥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必须要按规定清理,切不可直接丢弃;(2)桥梁须周密设计防腐措施,为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健康监测、加固及改建预留条件;(3)桥梁下部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小管线迁改量及对周边的影响范围;(4)设置足够数量的排水管,将水进行合理疏导,最终引入地面排水沟、污水池等适当位置,必要时还可设置沉淀池等污水处理系统,防止降雨时桥面污水乱流,桥下“水帘洞”现象发生;(5)对自身寿命期低于结构设计寿命期的部件在构造上保证可查、可修、可换、可加强,对结构在外因变化剧烈情况下的结构的变形要在构造上“可控”,能够在运营阶段对桥梁进行维修、加固等措施,保证结构的耐久性。12施工技术要点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对设计图中各部位,坐标、尺寸、标高及所用材料进行认真复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做到不把问题带入施工中,确保施工质量。本图有关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检验标准,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3650-2020)及《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中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施工前先按设计位置进行准确放样,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各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熟悉场地状况,更好的组织施工。12.1钢结构制造钢结构制造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设计规范和现行标准,除必须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外,还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下料前应对钢材进行矫正和清理。钢结构制造前应编制制造规划和制造工艺,焊接前应进行工艺评定并以此为根据编制焊接工艺。制造规范应符合《铁路钢桥制造规范》Q/CR9211—2015的规定。本设计钢结构采用分段制作,现场吊装拼接,主梁及梯道梁材料采用符合(GB/T714-2015)标准的Q355C钢及Q235c钢,焊接材料采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自动焊材料手工焊材料,焊接强度应与主体金属强度一致,焊接工艺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焊接Q355C钢和Q235钢分别按下表选用焊条丝。焊接方法钢号焊接材料Q235E4301,E4303手工焊Q355CE5015,E5016HJ431,H08AQ235埋弧自动焊HT431Q355C镀铜H10Mn22)本桥钢结构制造工艺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符合《铁路钢桥制造规范》Q/CR9211—2015的要求。制造厂应对设计图进行工艺性审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3)钢箱梁板的平整度要求△<H/500(H为板宽)或不大于5毫米,主梁旁弯度小于L/2000,箱梁对角线长度公差为±3毫米。4)钢结构焊接的接缝处,其顶板、底板、腹板应错开焊接,并不得与横隔板重合,且应与纵肋拼接接缝错开。钢板的对接、拼接,焊缝为Ⅰ级,顶板、底板、腹板之间的焊缝等级为Ⅰ级,其余的角焊缝等级为Ⅱ级。梯道梁与主梁顶板、腹板的角焊缝等级为Ⅰ级。5)翼缘或腹板的工厂拼接接头不应设在同一截面上,应错开并应≥300mm,接头位置宜设在距支座约为1/4~1/5跨径的范围内。6)天桥主梁分段预制,现场拼装,故对主梁系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钢梁预制完成后,均对主体尺寸严格校验。在出厂前进行钢箱梁主梁系自由状态预拼装。现场拼装全部拼装接头焊接完毕,焊接质量达到要求后,予以落架。7)在钢结构加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焊接方法,合理的施焊程序,减小焊接残应力及变形,严禁采用锤击方法矫正焊接变形。8)图中钢结构尺寸均为理论值,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工艺与条件进行下料;本图统一的工程量为理论值,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时应根据各自的施工方案计算实际的用钢量。10)钢梯道梁需现场实测放样,与设计图纸吻合后,方可加工制作。11)钢梁在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必须采取加强刚度措施,特别是开口端截面刚度,避免变形,防止撞击,尽量减小安装接口误差。12)焊缝检验焊接完毕,所有焊缝必须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未填满弧坑,焊缝超声波内部质量分级:钢梁的焊缝探伤方法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焊接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2013)的规定。用射线和超声波两种方法检验的焊缝,必须达到各自的质量要求,该焊缝方可认为合格。焊缝的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熔化焊对接接头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为B级,焊缝内部质量为II级。12.2桥梁施工方案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的要求。为保证道路交通影响最小,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工期。本项目预计施工工期六个月。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吊装施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吊装施工,为尽量降低对交通影响,施工可选在夜间进行。吊装施工期间临时交通组织;下部结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桥墩采用搭设支架施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期间需搭设围挡,围挡需侵占小部分现状人行道及车行道,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