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教材_第1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教材_第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教材_第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教材_第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结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10分)填空(12分)名词解释(18分)简答(20分)综合材料分析题(40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定义是地表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或: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区域的垂直剖面系统,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二、土地的功能养育(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土地的功能三、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空间位置的固定性④地域差异性(质量差异的普遍性)⑤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①供给的有限性②用途的多样性③社会经济位置的可变性④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四、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第二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规划概述规划(planning)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二、土地利用规划(重点)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教材)三、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重点)四、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1234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控制和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对微观经营机制的限制实现对土地利用过程的控制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任务和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一)主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组织土地利用这一个侧面,来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所以它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二)具体任务(重点)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在土地之上。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规划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与潜力分析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重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类型、项目和不同时序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一)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①按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编制,分为五级(全国、省、市、县、乡)②是国家对规划地的农业用地及非农业建设用地实行的宏观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③各级规划均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编制、覆盖区域内全部土地④规划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代表国家利益控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为特定目的而制定的部门或跨行政区界线的区域性综合规划或单项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兼有微观与宏观规划的性质。是属于微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继续和深入,是各项用地的安排,是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长期土地利用规划:15—30年中期土地利用规划:5年短期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二)按规划时间期限划分(三)按规划的空间范围分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第一节地租地价理论(重点)一、地租地价理论概述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并且土地使用者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有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就有产生地租的经济基础。地租是购买(出售)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的所付出(收取)的价格,土地使用权是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可以说地租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间接形式。地价是土地所有权的价格,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直接形式。从数量上说地租与地价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数学公式表示:土地价格=地租/还原利息率二、地租地价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运用(了解)对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指导土地使用者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进行集约经营,追加投入,改善土地质量;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地价空间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各个产业用地;通过规划改变土地经济区位状况;第二节土地区位理论一、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一般空间法则。农业经济时代:杜能的农业区位论。(1826年完成《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工业经济时代早期: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完成《工业区位论》)工业经济时代中期:廖什的市场区位论。(1940年完成《经济空间秩序》)工业经济时代后期: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933年完成《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二、区位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依据区位理论,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第三节可持续利用理论一、可持续发展战略遵从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全世界发展的共同目标,必须共同采取行动。二、可持续利用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需矛盾需要通过可持续利用理论作为指导。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了解)一、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二、因地制宜原则四、逐级控制原则五、动态平衡原则三、综合效益原则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重点)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作用(一)定义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二)作用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1.整体性: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2.长期性: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4.控制性: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和控制;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供给情况、土地人口承载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成果,提出的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规划目标不应该是抽象的,应该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土地利用可持续,三个效益综合最大化耕地、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土地生态环境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了解)规范监督宏观调控合理组织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防止盲目开发它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必须依据规划。它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及程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规划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明确土地利用潜力摸清家底,规划基础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规划的方向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实施的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重点)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主要目的有:(1)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特点(4)土地利用的效果及其评价(5)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内容(1)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2)土地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分析(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三、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间。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地、林地、牧划、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既要有绝对量也要有相对量三、土地利用结构分析(重点)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静态分析方法(每年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动态分析方法(多年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变化情况)区位商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布局与布局上的差异)第二节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一、土地适宜性评价1、概念(掌握)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2、特点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其适宜程度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背景、还要顾及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具有不固定性,随着投入水平、利润、产值、技术水平等改变而改变。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重点)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评价的方法有:1、经验公式法(迈阿密模型、桑斯维特纪念模型)2、理论计算法(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瓦赫宁根法、农业生态区法>、气候生产潜力)三、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了解)1.概念: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土地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评价方法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评价农业生态区位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第三节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是指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一、土地开发潜力土地开发系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狭义土地开发仅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广义土地开发系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利用和对已利用土地追加投资和劳动,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包含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二、土地复垦潜力土地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毁损、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三、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土地整理可分为农地整理和村庄整理。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与结构优化调整第一节土地需求概念一、土地需求是指人们利用土地从事各种生产与消费的活动,以维持其生存。二、决定土地需求的因素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的知识土地质量人们生活水平三、土地需求量预测(重点)是指对于一定规划期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包括: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影响因素: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第二节人口预测一、人口预测的涵义和内容(掌握)是根据某个区域某一期间已知人口状况,按照一定的假设和采用某种方法来推算另一期间可能出现的人口数量。包括人口总数预测、人口性别和年龄等自然属性预测、人口社会经济属性的预测、家庭数及其规模结构的预测。第三节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一、耕地需求量(重点)确定粮经比计算经济作物占用耕地面积提出供选方案:根据规划人口数、人均粮食需求量、单位面积产量、粮食自给率、粮经比,预测耕地最低需求量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kg,蔬菜占有量14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

=(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人×480kg/人×80%)/(15000kg/hm2×2)=1.024万hm2

蔬菜用地

=(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人×140kg/人)/(30000kg/hm2×2)=0.186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蔬菜用地=1.024+0.1867=1.2107hm2第四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重点)指标概算法思路:常用指标有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用地指标或按照耕地面积概算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乘以总户数、总人口和总耕地面积即可概算出居住用地面积,在按比例算出生产区面积,两者相加即居民点用地面积。具体公式:人均用地指标有固定的标准。Z2—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N—规划人口数J2—人均用地指标练习:某地预测到2015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预测到2015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解:(1)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

=(100万人×500kg/人)/(15000kg/hm2×2.5)

=4/3万hm2经济作物用地=(4/3×3)/7

=4/7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

=4/3万hm2+4/7万hm2=1.9048万hm2

(2)求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

=100万人×55%×100m2/人

=0.55万hm2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

=100万人×45%×120m2/人

=0.54万hm2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

=1.09万hm2第五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一、土地利用结构规划方案的编制方法(了解)一、综合法①原理:通过单项用地计算,采取逐项逼近,达到土地面积的综合平衡;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等于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之和。公式如下:A=B

各类用地面积变动公式:Pt=Po+C-D②依据:土地利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③做法:借助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形成4个表格: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土地用途变更计划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结构对比表。基期土地面积利用类型期内减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30010030100150250205080550510020规划期土地总面积∑S期内增加(+)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重点)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规划结构对比表用地类型基期年规划年面积%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练习: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类

型基期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期内减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耕

地41203800601301545352510

地550

4602053020105

地542

10500

1814

地210

18010155

城镇村用地614602010105008

6

交通用地3265010268122001010

域1560

1010401500

未利用地18580131220861630

规划面积

期内增加

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第一节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了解)一、土地利用结构概述土地利用分区概念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二、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1、合理、科学、导向性开发利用土地2、阐明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利用属性、结构、特点、经验和问题、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潜力、途径和措施3、指导土地开发利用宏观决策,为其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4、增进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土地利用分区类型1、土地利用地域分区2、土地用途分区第七章城镇用地规划第一节城镇用地布局一、影响城镇布局的因素(一)直接因素1、经济因素2、城镇性质与规模3、城镇的自然条件和现状条件(二)间接因素1、历史因素2、社会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第二节城镇居民用地布局与规划一、城镇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居住用地是城镇中用于安排和布置生活居住用地、公共建筑、公共绿地及道路、广场等各项用地的总称。三、居住用地的分布方式1、团状2、星状3、组群状4、子母状第三节城镇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一、城镇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指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二、城镇工业用地规划布局1、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关系一般采用工业小区和分散工业点两级布置形式。工业区包围城镇、工业区与其他用地交叉布置、有机组团式布置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位置布局平行布置、垂直布置、混合布置第八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掌握)一、交通运输的功能概念:是各种运输和邮电的总称。即人、物和信息的载运、输送。功能:交通运输是独立于物质生产部门,同时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必备条件之一。生产领域的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组成部分,而流通领域的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交通运输也是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介、纽带和桥梁。二、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交通运输结构:各种运输方式的组成和比例。64(一)铁路运输特点:载运量大,行驶速度快,运行一般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连续性强。缺点: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适合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远程客运。65(二)水路运输特点:载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建设投资省,不占用农田,节约土地。缺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连续性差,速度慢,转运条件更差。因此适合对速度要不高的物资的运输。66(三)公路运输特点: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空间活动范围大(能深入中小城镇和偏僻山区农村,实行门对门的直接运输),而且投资较铁路少,速度快。缺点:装运量小,能耗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占用土地多,对环境有较强污染

因此在短途和某些货物的中途运输中具有明显优势。67(四)航空运输特点:速度快,航程长,能够到达地面运输方式难以到达的地区。缺点:投资大,成本高,载运量小。因此适宜远距离,急需、贵重,时间性较强的运输。68(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由大型钢管、泵站和加压设备组成的一种运输方式。通常用以输送石油、汽油等流体货物。优点:连续性强,货物在运输过程损耗小,无运输设备的空间问题,运输成本低,安全可靠,管理方便,不占有土地,没有污染。缺点:一次性投资较大,消耗钢材较多,运输对象限制大。因此,适宜于液体(原油)、汽体(煤气)等流体货物。69运输方式运价低速度快连续性强灵活性大运输能力铁路42133内河35642海洋14551公路53315航空61426管道26264各种运输方式的性能比较第九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掌握)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用以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所提出的一套措施,政策和方案。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内容:土地保护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第一节土地保护规划一、土地保护规划概述1、概念土地保护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或满足社会需求出发,为防止土地退化及不合理利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2、类型以保护资源为主的土地保护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蔬菜基地保护规划、草场保护规划等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主的土地保护规划:海岸带保护规划、风景旅游区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以保护珍稀物种和自然历史纪念物为主的土地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文物古迹保护区规划等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重点)1、基本农田的概念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应划入基本农田的土地包括:①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⑤国务院规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第二节土地整理一、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广义上,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和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包括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实质: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二、农地整理(主要内容)特点: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内容:(1)农田整治;(2)农地改造;(3)地块调整;(4)土地结构调整;(5)宜农荒地的开发;(6)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土地整理的特性124政府行为的主导性设计组织和个人产权调整和利益分配整理目标的多元性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整理过程的长期性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也要进行土地调整整理工作的复杂性涉及法律、社会、经济、自然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35整理区域的差异性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土地资源和环境条件不同,整理的内容也不同第三节土地复垦规划(了解)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二、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复垦区土地现状调查复垦土地预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复垦方案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确定土地复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整理成果第四节土地开发规划一、土地开发的概念广义的土地开发是指通过工程、生物和技术等措施,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状态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狭义的土地开发仅指采取一定措施使未利用土地投入经营与利用的活动。二、土地开发的形式宜农荒地开发闲散地开发中低产田开发沿海滩涂开发城市新区开发城市土地再开发(旧城改造)三、土地开发规划的程序土地开发规划程序3、综合开发规划对待开发区域今后的利用方式、工程措施、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规划1、勘测与调查对待开发的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进行勘测和调查4、开发规划实施进行具体的实施:开发资金的筹集、开发模式的选定(国家、集体、农户开发、公司开发)2、可行性研究从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等发明对土地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区别:土地整理:它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土地复垦: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是综合性的利用和技术过程。土地开发: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第五节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一般来讲,土地整治类型有水土流失地、石漠化地、盐碱地、沼泽地、风沙地和红黄壤低产地。第十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一、可行性论证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前期对项目的一种考察和鉴定,对拟议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术经济调查、分析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机会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二、经济可行性评价指标以及方法经济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规划项目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一般评价指标有单位土地面积开发成本、利润、税收、产出投入比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可行性评价可以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一般先进行财务评价,然后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异同点: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寻求最大的产投比评价基础相同。都是在预测、方案、资金等基础上计算期相同不同点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评价目标企业盈利最大化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出发点投资工程项目的企业国民经济所用价格现行市场价格影子价格(包括影子汇率和影子工资等)折现率各部门、各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综合平均利率加风险系数全国统一使用的社会折现率外部经济性不计入计入评价指标财务内部效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内部效益率、经济净现值三、社会评价的意义土地规划方案的社会评价是指对规划实施、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与影响的分析。主要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尽量减少或避免项目负面社会影响的建议和对策,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是项目效果持续发挥。社会评价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