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2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3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4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恣意妄为蓬荜生辉乔装打扮以逸待劳B、出奇制胜敲榨勒索摩拳擦掌绿草如荫C、如不敷出切肤之痛要言不烦墨守成规D、大放厥词自立更生惨绝人寰卷帙浩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敲榨勒索”中的“榨”应为“诈”,“绿草如荫”中的“荫”应为“茵”;C项,“如不敷出”中的“如”应为“入”;D项,“自立更生”中的“立”应为“力”。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歇后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再过十来天就开始中学生生活了,这一堆看过的动漫书刊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真是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B、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竟然还有人上当受骗。老王叹息道:“唉!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别人着急也没用。”C、这次试卷的难度很大,十道题小张错了六道,他长叹一声:这真叫做牵牛过河——六脚全湿啊。D、老先生的想法有些过时了,和这位年轻人说的明显是老水牛拉马车——不合套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牵牛过河——六脚全湿:比喻大家起被牵连到某事中去。用在此处不合适。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B、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C、“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解决困境”搭配不当。应为“解决矛盾”或者“摆脱困境”。C项语序颠倒,应该为“是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占地面积……”。D项,“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句式杂糅。应该去掉“的进行”。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队长严肃地对大家说。B、基础知识到底扎实不扎实?这对以后的继续深造有着重要的影响。C、我正准备给爷爷理理发,爷爷却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D、明天去呢?还是后天去呢?她实在拿不定主意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中引号内的句子是完整的一句话,用来表示队长的疑问,因此要将问号改为逗号,并将“同志们”之后的句号改为问号。B项全句是陈述语气,应将问号改为逗号。D项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本题正确答案为C。5、“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形容的是哪位诗人?()A、杜甫B、苏轼C、李白D、白居易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出自白居易的《李白墓》。故正确答案为C。6、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冰心:著名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笑》《寄小读者》《樱花赞》《小橘灯》《再寄小读者》等B、沈从文: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白洋淀纪事》,散文集《湘西散记》等C、戴望舒:我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我的记忆》《雨巷》《一代人》等D、赵树理:现代作家,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陈奂生进城》等,其中《小二黑结婚》尤为知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作品;C项,《一代人》的作者是顾城;D项,《陈奂生进城》的作者是高晓生。7、某教材设置了“莫里哀与《伪君子》”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系列属于()。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莫里哀是法国著名的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莫里哀创作的著名戏剧作品。故正确答案为B。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第四学段的学生(7~9年级)识字与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初步感受汉字的字形美B、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C、能用毛笔书写楷体.在书写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D、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的学生(7—9年级)识字与写字提出的要求是:(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学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9、下列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默读的要求属于第四学段的是()。A、做到不出声,不指读B、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C、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D、养成默读的习惯,阅读一般现代文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800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第四学段(7~9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10、孙老师在进行语文复习教学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复习的条理与线索更加清晰,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博采众家之长,对本单元复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处理。这堂课,孙老师自己很满意,甚至觉得有几分风采。而课下,孙老师在批阅学生日记时,却发现了这样一段话:“孙老师,我认为这是您上得最不好的一堂课,因为您在做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孙老师感到了震惊。这件事引发了他深刻的思考……下面对这位教师做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孙老师对学生情况分析得不够透彻B、孙老师对复习的处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C、孙老师的做法会使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D、孙老师不必理会个别学生的质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孙老师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所提意见是客观而应予以正视的,“不必理会”是错误的。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贝4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注】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1、解释下面画线实词在文中的意思。(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博闻强记:(2)非学无以广才广:(3)悲守穷庐庐:(4)又相天子相:标准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2)扩展(3)屋子(4)辅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解释下面画线虚词在文中的意思。(1)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以:(2)吾于天下亦不轻矣于:(3)夫君子之行夫:(4)险躁则不能冶性则:标准答案:(1)因为(2)在(3)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4)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标准答案:(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进行说明。标准答案: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标准答案: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标准答案:春风不度玉门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后世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标准答案:齐彭殇为妄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标准答案:举杯销愁愁更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初唐四杰”为王勃、_______、卢照邻、杨炯。其中,王勃的成就最高,其代表作是_______。标准答案:骆宾王;《滕王阁序》(从王勃作品中选择其一作答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具有普遍属性和特殊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_______。标准答案:审美意识形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关于汉字字形的构造,传统上有六书的说法。“六书”包括:象形、指示、_______、形声、_______、假借。标准答案:会意;转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_______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标准答案: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语文教学应在_______的过程中进行。标准答案: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平等对话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_______和_______。标准答案:特长发展;个性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写作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要求: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标准答案:知行合一,贵于行之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一知识一再行动”的教育思想,告诫我们要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日:“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有成就。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行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知识点解析:“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这句话运用到教育理论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言传,而要“知行统一”。学生应多参加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才能获得知识,从而正确地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五、教学实践(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25-26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6、文本解读(1)对“羽扇纶巾”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2)试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感情。标准答案:(1)第一种理解较妥,理由是:①羽扇纶巾是三国六朝时一般儒将的装束,可用来描写诸葛亮,也可用来描写周瑜。②这里用来指周瑜,与上下文相照应,(上文:“公瑾”是周瑜的字)联成一气,好理解些。(2)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1)请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经典诗词设计教学目标,并指明设计依据。(2)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标准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领悟词的主题、意境、语言特色、表现手法。设计依据:这项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主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在高中阶段诗词鉴赏的要求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具体内容,并结合高二语文教学实际来确定的。②运用所学文学知识评价豪放派词的特征;联系作品,评价作者,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设计依据: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形成及发展和拓深基础等级情况,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过程与方法:①解决重点的方法:形象显示法、对比分析法、总结归纳法。②突破难点的方法:背景展示法、讨论法。③研究创新的方法:技巧指导法。设计依据: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为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受到美的熏陶;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设计依据: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受到较深刻的思想教育,体会博大深邃的民族精神,培养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个性心理,有益于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2)请学生朗读全诗,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逐层讨论品析。①起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何作用?明确:点题;以赤壁之战衬景,浓缩时空,把大江、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旷远深沉的意境;化开阔辽远空间为无形的历史时间。②找出写景名句,重点体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探讨:“穿”“拍”“卷”三个动词,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用“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象,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明确:描写赤壁景色,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阻挡的壮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惊心动魄,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③小结:赤壁景为壮美之景,这样的景物描写,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我们读罢内心豪情激荡,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28题。我心归去韩少功①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③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④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⑤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呜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⑥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⑦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⑧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节选)28、文本解读(1)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抒发作者的“我心归去”之情有什么作用?(2)结合原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①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②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标准答案:(1)运用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即使异国的景色再美,故乡再穷,但思乡之情仍然会随时产生,失望会变成希望。通过对比和排比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2)①“失血的矫饰”是指不带感情的美,旅游景区与故乡相比,缺乏一些令人眷顾的“悲情”,少了一些血、泪和汗水。②“金麦穗”“赶车谣”象征着收获和幸福。作者认为对故乡的泣血的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为故乡劳动和奉献会使故乡繁荣富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1)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结合对这篇文本的理解,为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并说明理由。(2)请设计一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归纳作者归乡的原因有哪些。标准答案:(1)写家园之思的作品很多,《我心归去》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大部分写家园之思的作品仅限于对思乡感情的抒发,而《我心归去》则在抒发感情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挖掘了思乡的原因,并赋予“故乡”特定的内涵。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十六七岁,大都是生在哪里也就长在哪里,对家园之思缺少亲身的体验。教学《我心归去》,可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充分的认读,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故乡”这个概念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教学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情,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独立阅读,学会使用“评点”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通过对一些语句的揣摩,深刻理解“故乡”的含义;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提高,体会这篇抒情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乡之情。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教学重点:通过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确定这为重点是因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散文教学应品味语言,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确定这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大部分生于家乡,长于家乡,没有机会远离家乡,很难对作者的思乡之情形成深刻的共鸣,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考。(2)揭示作者归乡的三层原因师:事实证明故乡的确不怎么样,那为什么作者还要回去?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作者归乡的原因。(一)人在异乡(①~④段)1.师:文中第⑧段写道,作者的故乡令作者失望,但是作者仍然回去了,难道作者在法国的感受比失望更糟糕吗?我们在②③④三段中来找找具体表达作者在法国的感受的词汇?板书——冷清、虚空归纳:(第②段)任何外来者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第②段)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或光影,只有虚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归乡原因之一:在法国作者感到冷清、虚空(二)心归故乡:(⑤⑥段)师:于是,在这种既没有勇气又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心归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下面由老师朗读⑤⑥两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让作者惦念的,感到亲切、激动的到底是故乡的什么呢?归纳:第⑤段:故乡的亲人,这一段中作者给我们想象了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告诉我们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故乡有他的亲人,故乡有他的过去,人们对故乡的这份感情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而冲淡,反而会积淀得越来越浓。第⑥段:故乡的景与物: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故乡的景色。作者写到听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想象到的却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归乡原因之二:惦念故乡的亲人、景与物。(三)探讨文化概念上的“故乡”的内涵1.师:到这里,作者的家园之思也表达得淋漓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