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生产线项目建议书_第1页
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生产线项目建议书_第2页
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生产线项目建议书_第3页
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生产线项目建议书_第4页
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生产线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生产线项目

建议书

泓域咨询MACRO

报告说明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阶段,智能

制造装备行业是整个经济结构实现调整和升级的基本保障,是国民经

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高端制造业会逐步

取代简单制造业,制造业也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

型产业。这种转型和升级也将带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技术升级,将

会大大增加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3783.1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774.0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35%;建设期利息215.60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0.91%;流动资金2793.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75%。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5400.00万元,

综合总成本费用36125.73万元,净利润5725.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

率15.34%,财务净现值4393.0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98年。本期

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

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

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

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

发展进入新阶段。

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

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

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

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

据。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

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

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

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第四章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选址分析

第六章建筑物技术方案

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

第八章技术方案分析

第九章项目环境保护

第十章安全生产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方案说明

第十二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五章经济效益

第十六章招标及投资方案

第十七章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八章总结

第十九章附表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生产线项目

项目单位:XXX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

75.93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

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分工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

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

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

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

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

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4、《现代财务会计》;

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6、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7、项目建设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

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五、建设背景、规模

(-)项目背景

数控系统主要用于数控机床,也可用于原有数控机床和非数控机

床的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包括驱动装置,以及控制和检测装置等。

目前我国大型机床生产商多从日本、德国等技术成熟国家外购数控装

置,中高档数控机床较为常用数控系统品牌包括日本发那科、德国西

门子、日本三菱、德国海德汉等。机械结构与系统控制的协同运作共

同决定了一台数控机床的性能,两者相辅相成,机床相关的技术相应

分为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其中,电气技术主要指的是数控系统的设

计与编程调试,机械技术则包括材料部件、机械结构、制造工艺等。

在当今世界的数控机床产业链分工中,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主要根据用

户应用场景具体需求进行整体设计、关键部件研制、系统集成、软件

二次开发应用以及安装调试等,电气技术则由专门的供应商负责。

以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作为难度最大、应用

范围最广的数控机床技术,在加工方面有着适用范围广、加工质量精、

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符合未来机床的发展趋势,系航空航天、船舶、

精密仪器、发电机组等下游行业加工关键部件的重要加工工具。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

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

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

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619.95(折合约75.93亩),预计场区规

划总建筑面积56694.34nf。其中:生产工程30161.39以,仓储工程

6803.32m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721.33rtf,公共工程

17008.30m2o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五轴联动龙门

加工中心00000台/年。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

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

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建设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3783.1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774.0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35%;建设期利息215.60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0.91%;流动资金2793.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75%。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0774.08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

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7859.75万元,工程建设其

他费用2520.81万元,预备费393.52万元。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5400.00万元,综

合总成本费用36125.73万元,税金及附加1640.44万元,净利润

5725.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34%,财务净现值4393.03万元,

全部投资回收期4.98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250619.95约75.93亩

1.1总建筑面积m256694.34容积率1.12

1.2基底面积m229359.57建筑系数58.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5.05

1.4基底面积m229359.57

2总投资万元23783.11

2.1建设投资万元20774.08

2.1.1工程费用万元17859.75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520.81

2.1.3预备费万元393.52

2.2建设期利息万元215.60

2.3流动资金2793.43

3资金筹措万元23783.11

3.1自筹资金万元14983.11

3.2银行贷款万元8800.00

4营业收入万元45400.00正常运营年份

5总成本费用万元36125.73

6利润总额万元7633.83

7净利润万元5725.37

8所得税万元1908.46

9增值税万元1734.58

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40.44

11纳税总额万元5283.48

12工业增加值万元13681.32

13盈亏平衡点万元8379.02产值

14回收期年4.98含建设期12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15.34%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4393.03所得税后

九、主要结论及建议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

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

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

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一、产业发展情况

1、行业的技术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立足自

主创新的同时积极消化吸收国际资源,提高产品性能及国际竞争力。

一是建立起国家超精密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精密工具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高档数控工程研究中心等,初步建立起机床产学研

体系,学术研究及技术研发水平迅速提升。二是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

长足进步,持续跟跑国际领先,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例如多轴联动、数

字化设计、高精加工、高速加工、大型化、复合成套加工等方面进步

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升了产品性能,研发出了一批具备一定速度、精

度、效率、稳定性的中高档数控机床。

(1)第一,基础材料、核心部件制造水平存有差距。

目前,应用于机床等中高端智能制造装备部件制造的多种特种钢

材等基础材料尚需进口,在在熔炼、回火、退火、淬火等基础材料热

处理技术亦有待提升。此外,受限于工作母机性能、加工环境、工艺

沉淀等,国内企业在部件粗加工、精加工以及表面处理等方面仍相对

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

(2)第二,数据、分析设计和测试调整能力相对不足。

数据分析是高档数控机床开发设计的重要手段,包括针对基体刚

性等静态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以及针对机床组装完毕后动态性能的动

态数据分析等。目前国内虽然拥有数据分析所需的软件,但实操和体

系发育不足,一方面相关的分析案例和系统数据有待积累,另一方面

国内研发单位间的合作程度较低,经验、数据有待整合,而先进国家

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数据库和分析体系。故而国内研发单位计算得出的

数控机床单个组件、构架所需的理论数据,其指导性和实操性相对不

足,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企业在动静态性能协调、热误差控制、多轴

联动、复杂工况高效高精度加工等领域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仍弱于先

进国家企业,高档数控机床综合性能仍处于跟跑状态。

此外,德国、日本、美国等国企业积累了针对机床可靠性的快速

测评技术、智能型计算机仿真概率分析建模技术等先进的测试调整技

术,数控机床组装完毕后,研发单位大多建立模型模拟客户加工,由

传感器等工具实时监测机床状态,收集数据,而后在失效模式与影响

分析和实效因果分析等基础上,结合自身分析设计技术,不断开启新

轮次的调整与优化,以提升可靠性。相对而言,国内厂商缺乏产品测

试所需的方法、模型和工具,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精度保持年限和无

故障运行时间方面短时间内难以接近先进国家的同类产品。

(3)第三、技工人才储备不足,技术成果难以落地。

高级技术工人是机床企业的宝贵资源,一位优秀的高级技术工人

至少需要5-10年的培养周期,我国机床行业起步较晚,技工队伍在数

量、质量方面均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数控机床技术具

有较高的应用性,技术工人所主导的试制、试产、检测等构成研发活

动的关键环节,高质量技术工人的缺乏直接影响高质量的研发活动;

另一方面,高级技术工人紧缺导致车间缺乏骨干力量,企业难以贯彻

工匠精神,难以将机床设计、工艺等技术成果最终落实在生产制造环

节,难以真正制造出理想的高端装备。

数控机床作为一个运行机理复杂、具备联动功能的机电集成系统,

在不同材料、不同刀具、不同零件、不同设备、不同行业、不同环境

等多维度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实验测试记录,

积累数据案例和分析经验,而非简单的理论推导或单维数据分析。我

国需加速构建试验台和大数据分析体系,加强产学研体系建设,培育

人才梯队,强化对数控机床速度、精度、效率、可靠性等相关技术的

实证、分析和评价研究,以掌握需达到的水平及相应需改进的主要设

计、工艺,以及关键部件的研制,消减研发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

虽然已经能够通过机械结构的设计和系统集成研制绝大部分类型、规

格的数控机床产品,但高端设备成品在性能、品质方面与国际领先水

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2、行业的技术特点

随着世界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高速、高效、高

稳定性成为产品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构成行业现阶段的技术研发的

焦点,大型化、智能化和复合化是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亦是先进企

业进行技术革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

大型化主要体现在坐标行程范围,一般指机床X、Y、Z轴及其旋

转轴构成的空间加工范围,决定了可加工零件的大小。国防、航空、

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能源等基础产业装备的大型化产生了更大的主体件、

部件加工需求,需要大型且性能良好的数控机床作为支撑,这将促使

未来产生一批具有更大坐标行程,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效率、精度和

稳定性的机床产品。

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提升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智能

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②为提高驱动性

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

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等;③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

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以及智能诊断、智

能监控、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复合化体现在一台主机尽可能地完成从毛坯到成品的多种加工要

素,能够适应市场单件小批、快捷生产需求,具有保持工序集中、节

省作业面积、减少机床和夹具数量、消除或减少工件重新安装定位次

数、缩短加工周期等优势,包括工艺复合和工序复合。复合加工能够

高效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整体优化解决方案,构成当前世

界机床技术发展新方向。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经济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

断没有改变,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

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

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区推动转型发

展契合发展大势。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宏观形势

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期,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

力加大,传统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素成本不断

提高,我区发展将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从自身来看,

我区仍处于产业培育的“关键期”、社会稳定的“敏感期”和转型发

展的“攻坚期”,有很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经济总

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重构支柱产业体系任重道远,资源瓶颈

制约依然突出、创新要素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突破,

维护安全稳定压力较大,保障和改革民生任务较重。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

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

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

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

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

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

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

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

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

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

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

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

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

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

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

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四、行业背景分析

1、中国机床数控化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数控化是机床行业的大势所趋,我国机床数控化率近年来整体保

持着稳定增长,主要与产业转型升级有关。随着我国机床产业结构调

整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床行业的数控化率显著提升,但是与发达工业

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我国机床行业数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

高。

2、机床需求结构升级,产品向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深入

(1)机床需求结构升级,高档数控机床需求旺盛

国家对高档数控机床市场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中国制

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列为未来十年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明确了高档数控机床未来发

展目标,“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

超过70%,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

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侧将传导至供给侧,有力推动数控机

床结构升级,而以生产高档数控机床的企业将迎来有利发展机会。

(2)工业4.0时代,助推数控机床向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方

向深入

工业4.0要求通过智慧工厂、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物联网等工具,

实现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智能化,进而为消费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产品。

与此相适应,数控机床必须向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发展以满足工

业4.0的深层需求。

(3)单体机床逐步减少,“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成套设备

越加普遍

当前数控机床的销售主要是数控机床的单机销售,随着下游生产

企业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以及劳

动力短缺情况愈加频繁时,将倒逼更多无人化自动生产车间的出现,

单机销售下游客户对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无人化车间的需求将上升。无

人化车间将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出现,先行解决劳动

力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的痛点。“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成套设备的

普及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实现打造未来智慧工厂与智

能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一步,更是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多轴联动数控机床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上需要加工复杂的曲面,舰艇、飞机、火箭、卫星、飞船中

许多关键零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

用传统加工方法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采用多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

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多轴联动是在一台机床的多个坐标轴上

同时运动,刀具或工件可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同时协调运动,从而完成

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

以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作为难度最大、应用

范围最广的数控机床技术,在加工方面有着适用范围广、加工质量精、

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符合未来机床的发展趋势,系航空航天、船舶、

精密仪器、发电机组等下游行业加工关键部件的重要加工工具。

3、应用行业走向分化,传统领域萎缩,新增长点凸显

我国传统工业企业是数控机床重要的需求和增长市场,如今我国

钢铁、老式机械等传统重工业产能过剩严重,对数控机床的需求开始

萎缩,进而导致重型机床供过于求。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精密

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D打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迅速崛起,其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故而

将成为数控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有力推动适用于上述领域的高速、

高精、高效、高稳定性、大型化、智能化、多轴化、复合化等金属切

削数控机床的发展。

4、厂商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由单一产品销售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

案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数控机床企业只专注于生产某一领域的单

一机床产品,并不具备提供自动化生产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近年来,

下游企业对机床供应商提出了新的需求,趋向于与具备成套的设备生

产能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承担更为复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能力、

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能力的供应商合作。拥有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交钥匙”工程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将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

定制化、差异化的生产需求,进而提高客户黏性。此外,国家和地方

政策对制造业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的鼓励也必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

供应商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转变。

5、国产品牌崛起,告别国际品牌独大的局面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市场需求巨大,吸引了大批国际品牌数控

机床企业入驻抢占中国市场。德马吉森精机、马扎克、大隈等品牌的

国际数控机床品牌具备先发优势,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较高,在全

球数控机床产业高端市场、中高端市场占据较高份额。

近年来,此类新兴厂商借助我国制造业转型、中高档数控机床需

求上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等有利市场条件,在努力发展自身产品和

技术水平的同时,通过公开融资等手段,增强资金实力,实现了显著

的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工业机器人制造等列入高端装

备制造产业大类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3、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明确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三个层次构成的国家智能制

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各行业特点,制定行业亟需的

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射频识别标准等。高

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机床制造和测试标准等。

4、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

到2020年,深化发展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

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培育

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的自检测、自

校正、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5、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智

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形成一

系列具备联网、计算、优化功能的新型智能装备。

6、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将数控机床和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类中的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7、“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

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快

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多轴、多通道、高

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

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

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

8、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将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作为规划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又以创

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

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

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作为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重点。

9、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绕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改进标准

制修订流程,提高标准制修订效率,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及时更新

标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标准化实

现新突破,加快装备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产业升级和

产品质量国际竞争力提升。

10、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面向2020年,继续加快实施已部署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目

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

宽带移动通信、油气田、核电站、水污染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

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

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

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

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培育推广新型智

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

12、中国制造2025

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列为拟大力推动发展的十项重点领域之

一,提出: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

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

二、市场分析

1、面临的机遇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智能制造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数控机床行业在

整个智能制造业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是衡量国家工业发展水

平的重要标志。国家一直从政策上保持对机床行业较大的扶持力度,

国家制定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三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重要发展政策都将高

档数控机床列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力促

进了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阶段,智能

制造装备行业是整个经济结构实现调整和升级的基本保障,是国民经

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高端制造业会逐步

取代简单制造业,制造业也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

型产业。这种转型和升级也将带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技术升级,将

会大大增加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

(3)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3D打印等领域相关的高端装备制

造是满足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

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落脚点,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为代表

的高端装备制造固定资产投入、研发设备工具购置不断增加,带来对

中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设备的需求增长,此外,民用航空等国际性高

端装备制造企业也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产能,有利于

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盈

利能力的提升。

(4)高端进口替代空间可观

我国机床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业链条也

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但目前于我国现有中高档数控机床在技术水平上

的差距,仍依赖于进口,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2016年我国数控

机床整体进口规模为26.12亿美元,2018年上升为33.79亿美元,复

合增长率为13.74%。此外,我国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自主供应能力也

严重不足,国内80%以上的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使用国外数控系统,其

中日本发那科的数控系统就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本土新兴企业的崛起,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环节、

完善智能制造装备相关核心技术体系和产品序列,逐渐进入数控机床

中高端市场,未来高端进口替代的市场空间仍然可观。

2、面临的挑战

(1)民族企业市场影响力不足

相比于机床的市场消费规模,我国在世界机床行业的话语权相对

较弱,目前世界机床行业由德国和日本机床企业所主导。发达国家及

地区在中高档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装备的行业发展历史较长,相关企

业积累了技术、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具备先发优势,占据了高

端市场。数控机床是耐用消费品且价格较高,客户出于谨慎性考虑,

倾向于选择先进国家的高端产品。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装

备的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落后,市场存在国产设备“低质低价”等

刻板印象,对新兴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等生产先进制造装备民族企业构

成市场进入壁垒。

(2)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自主供应能力不足

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机床产品的性能。中高档数控

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比如决定机床运动精度的丝杠和伺服电机,以及

数控系统、传感器等,对制造装备的精度、效率、可靠度及维护成本

影响较大。目前,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数控系统及关键部件的

自主开发,但短期内,部分核心部件仍以进口为主,这将限制我国智

能制造装备的全方位发展。

(3)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度较低,国内规模化较少,特别

是新兴企业规模不大,中小型机床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对产品研

发和生产制造装备的投入少。此外,由于相关研发的投入高、时间长、

投资回报不确定性高,使得投资者往往难以承受长期投资和资本回报

风险的压力。因此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金投入少、技术创新落后的问

题较为明显,削弱了国产机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限制我国机床

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4)人才储备不足,高级数控机床技工人才缺少、培养周期长

数控机床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求企业储备一批懂工程系统、

懂用户工艺、了解国内外设备的工程技术队伍,同时对每一个现场生

产人员的技术和经验等要求也比较高。我国目前需要大量的三种层次

的数控机床人才:第一种是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加工工艺、懂得机

床维护、能够进行手工或自动编程的操作人员和装配人员;第二种是

熟悉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数控系统软硬件知识的中级人才,同时有扎

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第三

种是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以及数控系统电气设计、能够进行数控机

床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数控技术高级人才。合格、成熟的机床现场

操作技工培养周期至少需要5年,高级技工培养的周期平均超过8年。

因此,人力资源储备也成为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第四章产品方案分析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619.95m2(折合约75.93亩),预计场区规

2

划总建筑面积56694.34mo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

定达产年产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00000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45400.00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

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

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

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

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

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

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

费用少的场址。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选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区域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周边10分钟车程范围内,有高速公路4条、

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多条国道在区内通过,立体化交通网络通达。

项目建设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化率达50%以上,空气和水

质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建设地配套功能设施完备,基础功能设施达到

“十通一平”,建有大型商务写字楼、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能够

提供会议、住宿、餐饮、医疗、休闲等服务。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经济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

断没有改变,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

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

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区推动转型发

展契合发展大势。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宏观形势

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期,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

力加大,传统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素成本不断

提高,我区发展将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从自身来看,

我区仍处于产业培育的“关键期”、社会稳定的“敏感期”和转型发

展的“攻坚期”,有很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经济总

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重构支柱产业体系任重道远,资源瓶颈

制约依然突出、创新要素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突破,

维护安全稳定压力较大,保障和改革民生任务较重。

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生态环境

在省市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是到2020年确保如期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要加快工业产

业调整改造步伐,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中心任务不放松,加快打造支

撑发展的产业体系。要聚焦以节能环保、信息服务、文化休闲旅游为

重点的“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发展载体,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经济

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动力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主动适应经济

发展新常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

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统筹提升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主动融入开

放发展新格局,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

联动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动能

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四、“十三五”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平衡性、

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7年,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同口径翻一番;到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

——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

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初步构建起支撑区域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城市品质更加优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城市综合功能进

一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

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感、获得感、

幸福感显著增强。

五、产业发展方向

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实施产业强

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着力建设一流的

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制造业先进配套基地。以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

地为发展平台,以项目建设为发展支撑,深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

升级和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到

“十三五”末,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

量每年新增15家以上,达到220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

以上。

(-)着力推进园区率先发展

以规划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进度,以“工

业新城-生态园区”为目标,助力产业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配合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低端钢铁压延、

低端零配件加工制造等技术含量低、高耗能低产出行业,实现传统特

色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三)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车辆制

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数控设备生产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

的支撑。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到30%以上。

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

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

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

的。

第六章建筑物技术方案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一)总图布置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

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

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

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

产使用功能要求。

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

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

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

节约建设资金。

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

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

原则。

(二)总体规划原则

1、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

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

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

2、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

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

3、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

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

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

4、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

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

文明生产环境。

二、建设方案

(一)混凝土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之规定,确定

构筑物结构构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

一类,本工程上部主体结构采用C30混凝土,上部结构构造柱、圈梁、

过梁、基础采用C25混凝土,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级,

基础混凝土垫层为C15级,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级。

(二)钢筋及建筑构件选用标准要求

1、本工程建筑用钢筋采用国家标准热轧钢筋:基础受力主筋均采

用HRB400,箍筋及其它次要构件为HPB300。

2、HPB300级钢筋选用E43系列焊条,HRB400级钢筋选用E50系

列焊条。

3、埋件钢板采用Q235钢、Q345钢,吊钩用HPB235。

4、钢材连接所用焊条及方式按相应标准及规范要求。

(三)隔墙、围护墙材料

本工程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符合环境保护和节能要求的砌体材

料(多孔砖),材料强度均应符合GB50003规范要求:多孔砖强度

MU10.00,砂浆强度MIO.00-M7.50。

(四)水泥及混凝土保护层

1、水泥选用标准:水泥品种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根据建

(构)筑物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添加剂。

2、混凝土保护层:结构构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规定执行。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56694.34m、其中:生产工程3016L39m?,

仓储工程6803.32itf,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721.33itf,公共工

2

程17008.30mo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单位:m\万元

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速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

1生产工程15619.2930161.392426.69

1.11#生产车间4685.799048.42728.01

1.22#生产车间3904.827540.35606.67

1.33#生产车间3748.637238.73582.41

1.44#生产车间3280.056333.89509.60

2仓储工程3523.156803.32810.98

2.11#仓库1056.942041.00243.29

2.22#仓库880.791700.83202.75

2.33#仓库845.561632.80194.64

2.44#仓库739.861428.70170.31

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429.762721.33308.84

3.1行政办公楼1579.341768.86200.75

3.2宿舍及食堂850.42952.47108.09

4公共工程7787.3717008.302446.95辅助用房等

5绿化工程3948.3628.85

6其他工程17312.022525.25场地、道路、景观亮化等

7合计50619.9556694.348547.56

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本期项目在施工期间所需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混凝土、水泥、砂

石等建筑材料,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及周边市场均有供货厂家

(商户),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主要原材料供应

本期工程项目将以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量生产为流程,原材料

及辅助材料均在国内市场采购,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是:钢板、圆

钢、伺服放大器、伺服电机、螺旋杆、减速机等若干,XXX有限公司拥

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并且和这些供应商建立了比较密切的上下游客户关

系。

(二)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管理

1、所有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在进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为确保最终成品的质量,原辅

料购入需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并按标准程序进行验收、入库贮存。

2、本期工程项目还可根据具体订单的特殊要求,按照顾客的不同

期望采购不同的原辅材料,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用户需求。

第八章技术方案分析

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公司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设备结合,以智能产品和

智能工厂为重点深入推进智能制造。

1、持续推进4.0产品工程。4.0产品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

为核心,深度融合传感、互联等技术,均可实现“自诊断、自调整、

自适应”,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环保方面更上新台阶。公司计

划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入,全面实现原有产品的换代升级,充分发

挥智能化技术优势,不断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

2、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该项目的建设,将完全按照智能制造

示范车间的标准进行建设,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制造基地。产品

实现多种不同规格的标准生产,努力成为行业智能工厂新标杆。

二、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一)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说明

本期项目的技术来源为公司的自有技术,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1、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

水平上相对其它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

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

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

利用该技术生产,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

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

2、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本

期工程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

采购。

3、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

应变市场能力很强。

(三)工业化技术方案可靠性分析

1、这条生产线充分考虑和核算了生产线整体同各单机间的物料平

衡协同关系,并考虑和计算了各单机的正常加工、进料出料、输送、

故障停机及排除所需要时间和各单机间的合理缓冲。

2、产品生产线能够运行连续稳定、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并确

保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三、项目技术流程

原材料一切割下料一焊接一检验一焊接成品工件一组装一总检一

包装

四、设备选型方案

为适应本项目生产和检验的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增强生产工

艺的可操作手段,必须完整配置各种技术装备,本项目生产设备和检

测设备应选择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在主要设备选

型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

同时,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参数要求。

2、项目所选设备必须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

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

要求。

3、设备性能价格比合理,使投资方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

质量产品的生产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

的最佳技术水平。

本期工程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

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75台(套),设备购置费

9040.96万元。

主要设备包括:加工中心、平面磨床、圆台平面磨、双面研磨抛

光设备、单面抛光设备、超声波打孔机、超声波清洗机、空压机、砂

轮机、加热炉

第九章项目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综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办法》等相关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该项目在设计与施工中,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

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在项目建设和正常运营的各个阶段,严格

执行“三同时”的原则,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遵循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认真执行“预

防为主”的方针,在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控制与治理,

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项目建成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本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政策要求,

同时,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特别关注以下标准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9、《工业企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10、《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指标》

1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5、《地下水质量标准》

16、项目卫生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标准规定。

17、项目正常运营过程废弃物严格按照《工业企业固态废弃污染

物排放标准》执行。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废

气。

1、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过程会破坏地表结构,施工阶段地基开挖、

回填土方会形成大面积裸露地面,使各种沉降在地表上的气溶胶粒子

等成为扬尘的天然来源,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形成扬尘,施工场地建筑、

堆料及运输抛洒等建筑扬尘在施工高峰期会不断增多,也是造成扬尘

污染主要原因之一。施工过程如果环境管理、监理措施不够完善,进

行粗放式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渣土不及时清理、覆盖、不洒水降尘,

出入场地运输车辆不及时冲洗、无篷布遮盖等,均易产生建筑扬尘,

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1)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应设置施工标志牌和安全生产、消防

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及扬尘投诉举报电话,明确环保责

任单位和负责人,接受社会监督。

(2)施工现场出入口及场内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对工地内部道路、

场地要进行硬化或半硬化,其余场地必须绿化或固化,严禁使用其他

软质材料铺设。

(3)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平台,同时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

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

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防止驶出工地车辆轮胎带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