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目标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学科素养1.从历史解释角度了解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2.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历史意义。4.从家国情怀角度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01课前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知识点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废除科举制度(1)背景: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西学的传播和____________的开展。(2)过程①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清政府加设____________,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_________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洋务运动经济特科时务策②新政时期: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____________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19052.选官制度改革(1)新政开始后,进行官制改革,瓦解了传统的______建制;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3)1904年后,清政府又确立了_______________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4)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六部奏定学堂章程留学毕业生知识点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依据:孙中山的____________思想。(2)内容①在官员选拔方面,以____________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______等方面的运行机制。(3)意义: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官考试考试制度监察2.北洋政府时期(1)文官考试制度①选拔方式:主要采用______和甄别两种方式。②建立标志:191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法案的颁布。③主要内容: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_________负责。考试《文官考试法草案》铨叙局(2)文官甄别制度①对象: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②方式: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③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____________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现代文官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1)背景:以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2)标志:从1929年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3)实施: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_________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北洋政府《公务员任用条例》考试院(4)评价①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②《考试法》允许______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③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女子知识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1)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______、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政治制度选拔(2)过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____________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②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______管理的干部制度。③改革开放后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______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民主革命分类回避(3)意义①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_________、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部管理制度。②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_________、制度化。科学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化2.公务员制度(1)过程:1993年,_________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形成: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________轨道。(3)意义: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_________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公务员政治、______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公务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法制化全方位文化[概念阐释]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多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误区警示]

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科举制的废除,只是改试策论、时政。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拓展延伸]晚清废除科举制的原因①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③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一定发展,改革的呼声渐高。[拓展延伸]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实行“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五权制度即“五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种治权分别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个机关独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专权;而同时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人民掌握,实行所谓“权能划分”。[思维点拨]比较法理解中国传统文官选拔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异同①同:文官选拔制度与公务员制度都是国家官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官。②异: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官员管理制度现代化的标志,具有法治的属性,更符合现代趋向。[易错警示]干部与公务员有何不同?①干部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②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但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真正的公务员只是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事业编制的虽然是干部,但不是公务员。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提示:①从现代人事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立公务员制度是加强干部人事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措施,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一步。因为法制化是现代人事制度的基本特点,各国都在总结本国经验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国人事制度体系,并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②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国家治理需求来看:一是有利于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对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公务员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见教材第42页•阅读材料,对照课文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的变化。提示: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相比之前的公务员法,公务员职务、职级等方面的规定发生了变化,非领导职务实行职级制,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这有助于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公务员制度机制,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加强专业化建设,拓宽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实现对公务员的持续激励,有利于解决非领导职务设置存在的属性界定不清晰、设置不科学和不合理等问题。•见教材第42页•02课堂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合作讨论]材料一

(清政府)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同时,在京师设立仁学院、进士馆,各省设立课吏馆。——郑师渠《中国近代史(1840—1919)》[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措施及原因。答案:措施:废除科举制。原因:国家发展需要专门人才,而科举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教育、选官制的调整为废除科举制奠定了一定基础。材料二就留学选官而言,许多留学生,在中西对比之下,他们感悟振兴中华的最大障碍是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专制腐败统治,因而走上立志推翻清王朝的斗争道路,不再以功名利禄为目的。从此意义上讲,清末选官制度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培养了掘墓者。——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探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对清王朝的影响。答案:晚清选官制度变革为清王朝培养了人才,但是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课堂笔记]材料一:反映了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措施——废除科举制。材料二:第一句话阐述留学选官对留学生的启蒙;第二句话说明清末选官制度对清王朝命运的影响。[巩固练习]1.清末,面对形势需要,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到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推广学校”的奏请。这说明(

)A.新政急需新式人才B.君主立宪是时代趋势C.教育改革成为时代共识D.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深远A解析: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挽救危亡,急需大量新式人才,这也是清末进行教育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清政府要实行君主立宪,排除B项;“成为时代共识”说法错误,排除C项;清政府改革选官制度、推广学校并不是受到西方教育思想影响的结果,排除D项。

2.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制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C.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D解析:材料“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强调的是,清末新政期间对科举制的废除有利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故选D项。[史论背诵]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1)冲击了封建社会旧教育制度。从洋务运动起,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板块逐渐松动。经过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封建旧制度的枷锁被进一步打碎。(2)促进了西学的引进及传播。大量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等译著出现在新式学堂中,西式科普读物等书籍也被译介到中国。(3)培养了新式人才。“废科举、兴学堂”培养的学生具有新式思维,通过新式教育学习新技术,成为国家需要的新式人才。(4)晚清“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端。正是从此开始,中国迈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合作讨论]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吸取了科举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以上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答案:特点:将西方文官制度与传统科举制度相结合。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化的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的确立,这对于贯彻与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编自《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探究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的意义。答案:意义: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建设起了促进作用。[课堂笔记]材料一:第一句话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第二句话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影响。材料二:从对党的路线、对社会发展等方面阐述公务员制度实施的意义。[巩固练习]1.民国时期文官考试时,“试卷之弥封、弥封号册之固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及发给、试卷之点收及封送、弥封之拆去及对号、应试人总成绩之审查、及格人员之榜示公布”,都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之下进行。这一举措(

)A.强化了监察权力

B.有利于公平公正C.提高了官员素质

D.杜绝了腐败行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监试委员监督文官考试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故选B项;A、C两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2.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农村干部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的选任标准,故选B项。B[史论背诵]全面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时期选官制度特点原因作用晚清废科举制,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浓厚的封建性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危机加剧;西方宪政思想影响;科举制的弊端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工业化进程;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民国文官考试制度浓厚的西方化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为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体现政治民主。无力发挥实际效用时期选官制度特点原因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党管干部、公务员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完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增强初步建成规模大、门类全、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导图][要点记忆]1.废除科举制,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时期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是文官考试制度、公务员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2.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公务员制度。3.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通过,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4.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03课后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一、选择题1.“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此规定应出自(

)A.新政时期更新选官制度B.清政府时期《奏定学堂章程》C.南京临时政府法规草案D.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B解析:据“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可知这是《奏定学堂章程》的规定,故选B项;新政时期的选官制度给予合格者贡生、举人、进士的出身,与“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不符,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主要采取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来选拔文官,排除D项。2.这一时期,设想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五院”之一,体现在“五权宪法”框架之内。“这一时期”是(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设想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五院”之一,体现在“五权宪法”框架之内,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3.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一方式的主要意图在于(

)A.建立近现代文官制度B.保持施政的连续稳定C.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D.保证人事制度公正性B解析:北洋政府利用甄别审核措施来决定文官留用与否,目的是想要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故B项正确;甄别有利于旧人事制度向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A项揭示出客观效果而非主观意图,故排除;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中“德才兼备”的意思,错误;材料揭示北洋政府对文官要进行甄别审核,但并不能直接体现该制度具有公正性,排除D项。4.“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中国古代的“官吏”称谓也逐渐被“公务员”代替。这一改变出现于(

)A.晚清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而且采用考试选拔任用,其负责机构为考试院,这一时期,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项正确;晚清时期,并无公务员说法;南京临时政府仅存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停留在纸面;北洋政府时期,负责文官考试的机构为政事堂铨叙局。故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部分内容摘要如下:立学总义立学总义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每星期不得过三十点钟,五年毕业历史科目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善美之事,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慕地理科目其要义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宜悬本县图、本省图、中国图、东西半球图、五洲图于壁上格致科目其要义在使知动物、植物、矿物等类之大略形象、质性,以备有益日用生计之用。当先就庭院中动物、植物、矿物,为之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材料二下图为“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2冊”中的插图(1911年)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点: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阐释: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传统教育和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官员选拔。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将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晚清教育改革旨在培养近代化人才,特别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所有学生七岁入学,培养爱国的根基。通过历史、地理、格致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怀;在国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国旗和国家。总之,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改变了传统忠君教育,走向爱国教育,从培养科举人才到培养综合人才,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发展和社会转型。课时作业(七)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B解析:由“光绪帝”可知,“某和约”指《马关条约》,之后变革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与材料中“嗣后我君臣上下……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相符,故B项符合题意。2.关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有学者这样写道,据统计在清王朝覆灭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参议及内阁属员中,出国留过学或出洋考察过宪政等有留洋经历的人,占百分之十四点九。针对中国兴学之初,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问题,1911年9月,清政府鉴于“东西各国学堂毕业与入官考试无不判为二事”,“拟自《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之日起,无论何项学堂考试毕业者,概不给奖实官,其游学毕业生之廷试,明年亦拟不复举行”。该学者的叙述意在说明(

)①科举将读书与做官结合起来②西方文官制度的引入终结了留学毕业即授官的途径③学堂选官方式未经周密筹划而带有过渡性质④新的官员录用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官员结构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B解析:根据材料,晚清选官制度改革初期,曾经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1911年9月清政府宣布拟于《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后,停止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做法,也即担任官员必须通过考试。材料内容主要讲晚清进行选官制度改革,废除科举制,而非阐述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①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1911年9月清政府宣布拟于《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后,停止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做法,但未及《文官考试任用章程》出台施行,清政府就灭亡了,清朝直至灭亡也未完成西方文官制度的引入,②所述不符合题意。清末废除科举制,同时又奖励学堂毕业生以不同等级的科举出身,不经过考试即授予相应官职,这种建立在新学制基础上同时又带有科举制残余的学堂选官方式,尚不完备,带有过渡性质,③所述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据统计在清王朝覆灭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参议及内阁属员中,出国留过学或出洋考察过宪政等有留洋经历的人,占百分之十四点九”,可知学堂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官员结构,④所述符合题意。综上,③④体现了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和意图,B项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2023·山东济南高二模拟)科举制被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

)A.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晚清时期的新式学堂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材料中“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使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教育的近代化,没有提及救亡图存,排除B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于洋务运动,排除C项;晚清时期的新式学堂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排除D项。4.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规定,简任官无须考试,荐任和委任官员分别通过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而文官考试实行几十年,实际录取的人数总计不过千人。“非考试及格人员,可以直接上任,即日支俸;考试及格人员虽经初试再试及格,大多数仍须先行学习,学习期间虽有津贴,但与试署人员所支俸禄相差悬殊。”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A.标志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B.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提供可能C.吸收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D.全面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B解析:依据“非考试及格人员,可以直接上任,即日支俸;考试及格人员虽经初试再试及格,大多数仍须先行学习,学习期间虽有津贴,但与试署人员所支俸禄相差悬殊”可知,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下非考试及格人员可以直接上任并领取工资,而考试及格人员不仅大多数人需要学习,学习期间的待遇还不尽人意,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存在着漏洞,不够公平公正,与考试及格人员相比,非考试及格人员反而可以享有优待,这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提供了可能,B项正确;题干着重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存在漏洞,没有体现它标志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关联,而且更多的是反映其存在的漏洞,排除C项;“全面践行”的说法本身就过于绝对化,而且材料侧重于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漏洞,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山东青岛胶州高二期中)(时空观念)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

)A.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B.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C.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C解析:鸦片战争后科举制就遭到批判和反对,到20世纪初科举制最终被废除说明科举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科举制对选拔人才是有一定作用的,排除A项;“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6.(时空观念)孙中山认为,官员选拔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等。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孙中山的主张出台了一系列官员选拔的法规草案。孙中山的考试思想(

)A.与科举取士没有本质区别B.继承和发展了民族主义的主张C.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影响D.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建设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分析中国科举考试,考察欧美公务员考选制度利弊的基础上,主张考试是实现平民政治平等的美意良制,所有官员均须考试,将考试与选举相结合来选拔官员,考试权独立,从而创立了极有特色的考试院,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建设,故选D项;孙中山的考试思想与科举取士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为国家培养实用性人才,排除A项;孙中山的考试思想并未继承和发展民族主义,排除B项;考试思想源于中国的科举制,排除C项。7.(时空观念)下列是1916—1920年间北洋政府历次文官考试录取人数统计表(注:只有男子可参加),由此可知(

)A.满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开始改变了封建选官制度C.反映出当时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D.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考试名称考试时间录取人数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6月194第一次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4月295第二次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10月490(含外交官、领事官10名)第二次文官普通考试1920年10月400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当时考试只有男子可以参加,广大女性政治权利被剥夺,考试时间不定,录取人数较少,由此可知此选官制度仍需要改进和完善,故选D项;此时的文官制度主要满足北洋军阀统治的需要,排除A项;清末选官制度已经开始改变,排除B项;材料中是指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实行分类考试,并不能反映封建制度的等级森严,排除C项。8.(2022·甘肃省临夏县中学模拟练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对公务人员有功或有过,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各下级政府或政务人员,如接得人民向上级政府控告的诉状,特别是控告政务人员的诉状,须随时负责转呈上级政府,不得有任何阻难,亦不得置之不理。”这些规定意在(

)A.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基础C.提高人民群众在边区政府的地位D.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人民向上级政府控告的诉状……不得有任何阻难,亦不得置之不理”可知,这些都是保护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民主监督,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属于统一战线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D项与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9.(史料实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A.公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