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南昌市新建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南昌市新建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南昌市新建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南昌市新建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初一)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8位数考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一、语言积累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打开语文课本,就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这里,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这些①的伟大人物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那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传颂千古的无数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②(miǎn)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③(qiè)而不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1.文中加点字“懈”“挠”的读音正确的是()A.jiěráo B.jiěnáo C.xiènáo D.xièráo2.在文中横线②③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缅锲 B.勉锲 C.腼契 D.湎楔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人词语,恰当的是()A.慷慨淋漓 B.鲜为人知 C.锋芒毕露 D.家喻户晓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B.那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C.那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传颂千古的无数壮丽诗篇。D.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那些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答案】1.C2.A3.D4.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不懈:bùxiè,释义为不放松;不松懈。不屈不挠:bùqūbùnáo,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缅怀:miǎnhuái,意思是遥念、追思;深情地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C.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D.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文中提到的人物邓稼先、闻一多、鲁迅都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非常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广为人知。因此,“家喻户晓”这个词语最符合上下文语境,表示这些人物是大家都知道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那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传颂千古的无数壮丽诗篇”存在的语病主要是结构混乱,句子中途易辙,前面句子的主语是“人们”,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另起炉灶,以“光辉事迹”为主语,应将“他们的光辉事迹”改为“用他们的光辉事迹”,以此作为“谱写”的状语。同时,句子还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传颂千古的无数壮丽诗篇”中“无数”应放在“壮丽诗篇”前面,表示诗篇的数量多,而“传颂千古”是对这些诗篇的评价,应放在后面。因此,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那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这一句子既修正了结构混乱的问题,又调整了语序,使句子更加通顺。故选B。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后,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也可以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②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就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③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④读书万万不能狭窄。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最好可以读三遍。⑤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A.③①⑤④② B.④②①⑤③ C.③④②①⑤ D.④②③①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观察选项,可知首句应为③句或④句,通读语段可知,主要论述了读书,由读书谈到了解作家,③句提到了作家有自己的写法,为一个总结句,适合放在句末;④句提出“读书万万不能狭窄”这个中心论点,因此④句更适合做首句。②句中“三遍读过”正好承接④句中“最好可以读三遍”,因此②句紧承④句再对比①句和③句,①句中“然后”一词,承接上文,起过渡作用,③句总说作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写法,承接②句略显生硬。因此排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B。6.为使同学们深入学习《时代楷模》年度人物的精神,学校打算派你对其中一位获奖者进行采访,下面是采访过程中的一些对话,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一见面,你说:“您的到来让我们采访室蓬荜生辉。”B.采访过程中,你说:“真的很佩服家父家母,在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一定给予了您很大的帮助和支持。”C.采访结束后,你说:“这是我们学校建校30周年的纪念品,现敬赠给您,希望您能喜欢。D.送他出门时,他说:“请留步,再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B.表达不得体。“家父家母”是称呼自己的父母,属于谦辞,不能用在称对方的父母上。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①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2)或说肃曰:______________(3)因为肃画五策: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9.关于鲁肃对吕蒙才干和谋略的巨大变化的惊叹,甲文和乙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这些描述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7.①.只,仅②.有人③.于是8.(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9.甲文主要描述鲁肃对吕蒙刮目相看,强调吕蒙的才略有了显著的提升,令人惊讶。乙文具体地描绘了鲁肃从轻视到震惊再到赞叹的情感变化,突出了吕蒙谋略的深邃和出人意料的才能。这些描述突出了吕蒙学习之后的显著进步,展示了他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变,凸显了他的好学不倦和聪明才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仅。(2)句意:有人对鲁肃说。或:有人。(3)句意为: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因:于是。【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2)句重点词语:才略,才干和谋略。乃:竟然。至:到。【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乙文中“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的内容可知,甲文和乙文在描述鲁肃对吕蒙才干和谋略的巨大变化的惊叹时,有所不同。甲文主要描述鲁肃对吕蒙刮目相看,强调吕蒙的才略有了显著的提升,令人惊讶。而乙文则更具体地描绘了鲁肃从轻视到震惊再到赞叹的情感变化,突出了吕蒙谋略的深邃和出人意料的才能。这些描述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它们突出了吕蒙学习之后的显著进步,展示了他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变,凸显了他的好学不倦和聪明才智。其次,通过对鲁肃情感变化的描绘,也展现了鲁肃善于识人、豪爽大度的性格特点。最后,这些描述还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即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人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的道理。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在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仍然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像一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定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三、(每小空1分,本题共6分)10.古诗文默写。(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从军时战地环境凄冷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2)诗人王维在《竹里馆》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3)诗人韩愈在《晚春》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答案】①.朔气传金柝②.寒光照铁衣③.独坐幽篁里④.弹琴复长啸⑤.杨花榆荚无才思⑥.惟解漫天作雪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朔、柝、幽、篁、啸、榆、荚、惟”等字的写法。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阅读《邓稼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一)邓稼先与奥本海默①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②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③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④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⑤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⑥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⑦“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⑧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⑩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二)“我不能走”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②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11.下面对选文(一)内容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第⑤段赞扬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质,作者认为一个“纯”字最能概括他的品格,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高敬意。B.“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表现了邓稼先一生光明磊落、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C.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有骄人的才华能力。但有很多人不喜欢奥本海默,邓稼先却得到了人民的绝对信任,其原因是两人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D.作者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放在民族大背景下进行对比描写,旨在更生动形象地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1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13.如何理解下面一句话的含义?“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14.选段(二)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答案】11.C1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才能和高度责任感。

13.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气质品格。所以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4.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险,更突出了他的奉献牺牲精神。【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根据文本一③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④段“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可知,选项中“其原因是两人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与原文不符;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由“‘粗估’参数的时候,……;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决定方案时,……”这一句式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粗估”参数、谋划计算和决定方案三个方面表述了邓稼先所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突出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结合选文(一)第④段“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⑤段“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等内容可知,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因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这段《吊古战场文》描绘的是西北古战场恶劣的自然环境,“平沙无垠”“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与邓稼先的工作地点的环境极为相似,渲染了核试场地恶劣的条件。引用的这段文字,侧面表现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并含蓄地将邓稼先的工作地点比作战场,突出了邓稼先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从而赞美邓稼先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同时,用古战场是文章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突出邓稼先为国不惧艰苦的使命感,让人觉得悲壮。阅读《在国外唱〈我的祖国〉》,完成下面小题。在国外唱《我的祖国》叶公觉①我的儿子本是一位新生代的骄子,他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对我来说这些歌曲旋律夸张别扭,一点也不好听,有的甚至像说话一样,毫无音乐性,但儿子喜欢,我一向对他喜爱的歌不以为然。②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从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知道,他开始喜爱中国的山水画,常从网上下载反映祖国风貌的画片,而且也喜欢起一些老歌来,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国》。儿子在电子邮件中高兴地告诉我,他如今是每天口不离这首歌,越唱越觉得祖国家乡的可爱。③我从小学时代起,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但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的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围内,对祖国的含意缺乏深切的理解吧?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④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年他来我所居城市采风,我陪同他,与他同行的还有石祥、凯传。后来他还给我写过信,用毛笔写的,很潇洒的笔迹,我至今珍藏着。他待人很热情真诚。他给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写的我的家乡江南风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这首歌传唱几十年不衰,总是有它的道理的。如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的一向不爱好老歌的儿子,也热爱起这首老歌来,可见它的魅力非凡。⑤后来我也有机会去国外小住,在别人的国家里,语言又不能相通,每天除了看看华语电视外,只能读中文书聊解寂寞。有时也哼唱起《我的祖国》这首歌来。⑥有一次华人聚会,会后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其中第一个节目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唱的《我的祖国》,那身穿鲜艳丝绸中国服装的女留学生一开口就像郭兰英当年唱的那样声情并茂:“一条大河波浪宽⋯⋯”台下的人们似乎迫不及待地附和着唱起来:“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⑦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在合唱声中,有鬓发斑白的老学者,有青春年华的留学生,有事业兴旺的企业家,有随夫留洋的伴读夫人,有侨居海外多年的侨界领袖,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一个祖国的儿女的同样身份真心实意地唱着这首歌,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国,我们是唱着《我的祖国》成长起来的。歌声中,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乡,想起了美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我发自内心地深情独白:祖国,我爱你!15.文章第①段先写儿子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作者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16.“而今我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其中“更深一层的感受”指的是什么?17.结合文章,请你分析《我的祖国》传唱几十年不衰的原因。【答案】15.结构上,引出下文;内容上,与下文写儿子的爱好有改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儿子的爱国之情。16.指的是由祖国的美丽、富饶、强大所生发出的爱国情感。17.①歌声优美,旋律舒展。②写出了祖国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③能唱出祖国儿女的心声。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开头段的理解。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在内容上,第①段写儿子“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与第②段“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形成对比,突出了儿子的爱国情怀。在结构上引起下文。【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上下语境分析。第③段,结合“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的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围内,对祖国的含意缺乏深切的理解吧?”理解“更深一层的感受”是指对祖国形象和含意的理解,即由祖国的美丽、富饶、强大的形象所激发的爱国感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阅读全文,在文章中找到描述《我的祖国》的句意,根据题干筛选信息,进行提炼概括。从第③段“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可知这首歌的旋律舒展;从第④段“‘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写的我的家乡江南风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可知,这首歌唱出了祖国的美丽、富饶、强大,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使人感到亲切,产生共鸣;从第⑤⑥段可知,在异国他乡,唱这首歌,更能唱出祖国儿女的心声,唱出最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五、写作(5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例文: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遭遇风浪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当失败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当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还记得那年,一件不幸的事降临到我的身上——手受伤了,而且是被一个小孩子给弄得,哎,这让我“情何以堪”啊。那玻璃毫不留情的刺入手指中,那两道伤口至今仍在,如两条蜈蚣趴在我的手指上。当时,妈妈送我去了医院,医生说,这伤口太深了,骨头都看见了,要缝起来。在缝的过程中,那针扎进去尖锐的疼痛刺激我的神经。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