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计划_第1页
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计划_第2页
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计划_第3页
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计划_第4页
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11—20XX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八年级思想品德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具体结构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包括第一、二课概括讲述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第二单元包括第三、四、五课,讲述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公民隐私权等。第三单元包括六、七、八课主要讲述公民的文化、经济权利,包括公民的受教育权、财产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的权利、继承权等。第四单元包括九、十课,讲述公民要维护社会公平,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比较活跃,求知欲望强,大部分学生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但不善于记忆,有部分学生不爱完成作业,还有少数骄傲自满,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能否使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及成绩是基础,能否使中间学生提高学习技巧及成绩,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三、教学目标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四、具体措施1、深研教材,把握教材特色,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积极有效地备好讲学稿。2、教学中注重和运用针对性原则和知行统一的原则,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讲透教材,分析问题,提高认识。3、充分启迪学生智慧,有效地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形成和发展。5、注重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过关,精心设计好相应的练习,利用讲学稿上的题型来调动学生巩固知识的积极性。6、搞好测试及试卷讲评。五、教学进度表周次课时数教学内容12第一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23第一课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二课

第一框公民的义务33第二课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第一单元测验和评讲43第三课

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第三课

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53第四课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第四课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62第五课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73第五课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第五课

第二单元测验83第二单元评讲

第六课

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93第六课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第七课

第一框财产属于谁103第七课

第二框财产留给谁112第七课

第三框无形的财产123第八课

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第八课

第二框维护消费权益133第三单元测验及讲评143第九课

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第九课

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153第十课

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第十课

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162讲练习172总复习182总复习192总复习

教案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板书)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板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重点和难点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1、国家的性质(板书)教师提问: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了解我们的国徽吗?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教师小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2、我们的人民(板书)在我国人民国家的主人,同学们想一想你属于人民的范畴吗?人民包括哪些人?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教师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板书)1、公民基本权利(不是)大家都属于人民,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1)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板书)看漫画,思考问题(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教师讲解公民与人民的区别:a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确定是不是我国公民的唯一条件,是看他是否取得了中国国籍。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b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c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板书)案例分析(1)阅读案例P6(小品表演)(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它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板书)。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提问: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案例分析P7(1)阅读案例(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教师点评及小结,略。4、司法保障的含义(板书)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课堂练习:见练习册。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板书)

一、学习目标: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二、目标导学;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二)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2、提问:(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得出结果结论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结论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结论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6、学以致用(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板书)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板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授课过程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1、小品表演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二、我们的道德义务(一)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三、课堂小结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板书)教学目标:1、知道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2、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理念:1、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共同解疑,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2、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发表不同意见。3、利用好教材设置的活动,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4、重点和难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新授:板书忠实履行义务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二)相关链接——“五爱”(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1、阅读材料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1、阅读材料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3、教师小结——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好公民!课后练习:一、辨别是非1、保护环境是法律对每个公民的要求,所以我们不能不做。(对)2、不做法律禁止做的行为也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之一。(对)3、法定义务是成年公民必须承担的,道德义务是未成年公民必须承担的。(错)4、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法律要求做的,我们不能不做。(对)二、最佳选择:中学生小刚的表弟小健在校外被一名高年级学生李某敲诈,小健将此事告诉了小刚。小刚决定为小健出气。某日,小刚叫了几个朋友找到李某,将其打得鼻青脸肿,直至李某苦苦哀求才罢手。据此回答5~6题5、小刚的行为属于(C)A、见义勇为,是法律鼓励的B、维护利益,是法律要求的C、故意伤人,是法律禁止的D、江湖义气,是法律没明确要求做的6、小刚的所谓维护其表弟权利的行为是(D)A、正确的。对违法分子就应以牙还牙B、错误的。冤冤相报何时了,能忍则忍C、正确的。但教训李某要把握分寸D、错误的。公民应给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7、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下列同学的所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有(C)(1)小芳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2)小田对破坏学校草坪的同学予以罚款处罚(3)小江把深夜歌声扰民的歌舞厅的玻璃砸破以示警告(4)小金热爱科学发明,他的两项发明已获国家专利A、(1)(2)B、(3)(4)C、(1)(4)D、(2)(3)8、“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启示我们(D)(1)法律鼓励做的应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4)公民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A、(1)(2)B、(3)(4)C、(1)(2)(3)D、(1)(2)(3)(4)三、阅读思考:9、放学路上,中学生小刚和小强看到有一辆装满文具的汽车不慎翻倒在路边,司机被卡在车里动弹不得,文具满地都是,附近的一些村民看到后,纷纷围上来“捡”文具,有的甚至去车里哄抢。司机又着急又无奈。这时,小强也冲上去加入了捡文具的队伍,边捡还边对小刚说:“快来捡啊,大家都在拿,不要紧的。”面对这一场景,小刚可能会有以下做法。做法一:不拿白不拿,也去捡一些。做法二:趁人之危不太好,算了,我不捡,掉头就走。做法三:一边呼吁大家不要哄抢别人的财物,帮助抢救司机,保护文具,一边打电话报警。请从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角度,分别对上述三种做法进行评析

答:做法一是十分错误的,属于违法行为。因为采用非法手段侵占、哄抢他人财产是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这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体现。做法二也是不恰当的。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是法律鼓励公民做的,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事也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体现。做法三是正确的。这是积极履行公民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体现。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板书)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板书)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基本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懂得人身自由权是人格权的一部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及相关法律,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2、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3、懂得生命的价值,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远离暴力。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教学重点:人格权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教学难点:人格权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随意践踏他人生命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

活动一:“两兄弟遇害”

因为过古尔邦节,20XX年1月26日上午,住在乌鲁木齐市卡子湾的小杰一家到住在乌市克拉玛依东路的表哥家走亲戚,当日,两个七、八岁小兄弟一块出去玩耍后失踪。36天后,两兄弟被找到,但两个原本欢蹦乱跳的小生命却成了两具冰冷的尸体。家人发现小杰和表哥的面部有被击打后的痕迹,青一块紫一块,还有血迹,胳膊上有七八个烟头烫过的痕迹。据警方估计,两兄弟是被罪犯诱骗、绑架,后又虐待致死的。两兄弟的家人伤心欲绝,要求警方尽快缉拿凶手,将其绳之以法。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依据犯罪事实,他们依法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请同学思考:三位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依法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他们侵害了两位小兄弟的生命)

从法律上讲,两位小兄弟拥有的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了侵害?生命健康权指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权利中,哪项权利是最基本的权利呢?阅读教材第24-25页内容及相关链接。

活动二:投影事例二:投票选“小偷”

一天,某市服装技校的一女生寝室丢了东西,学校查了半天也没查出谁是小偷。于是校长、老师和几个班长一合计,决定采取投票选举的办法,把小偷给选出来。该校校长说:“我们就来一个无记名投票选举,看看到底谁是大家公认的小偷?”选举结果显示,共有6位同学榜上有名,根据选举结果,“票数最多的处罚最重,票数少的处罚最轻。”

思考:⑴你如何看待该校的这种做法?(侮辱人格,伤自尊)

⑵被评为“小偷”的同学可能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为什么?

(会觉得委屈,觉得有失颜面,痛恨学校校长、老师。可能会出现辍学、报复、自杀等过激行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⑶在上述两则案例中,你认为被损害的行为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相同点?

(两兄弟是身体受损害,被评为“小偷”的同学是精神受损害。相同点是都是人身受到侵害。)

(4)结合案例和教材,你能说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什么吗?它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人格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指做人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

1、人格权的含义和内容(板书)

我们每个人要想真正作为一个人存在,并同他人协调地共存,就必须具有人格权。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他与生命相伴,由每个人单独享有,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确认了公民独立的人格权,它告诉我们:每个公民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独立自主的活动而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探寻选择最符合自身本性和意趣的生活方式,充分感受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存在。人格权对我们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没有了人格权,人的生命就会被随意践踏,人就会丧失生存的权利,丧失做人的尊严,自身的价值就无法展示,生命也会失去意义,社会也会无法向前正常发展。)

活动三:材料一:如果健康是“1”,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等都是“1”后面的“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1”,即失去健康,后面的一切再多也是“0”。

材料二: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自由故,生命皆可抛。

思考:(1)这两段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说明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建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的所有财富中是首要的,没有生命和健康就没有一切。材料二说明自由对每个人来说,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2)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自由主要是人身的自由,为什么人身自由对我们同样重要?

(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保障。)

(3)关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见教材。略)

2、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板书)

①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板书)

②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板书)

在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首要地位,那么,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这项权利呢?

活动四:小组合作学习

投影显示:将教材第24页三幅图改变成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并表演出来。

(1)评价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

(2)请你出主意,他们该怎么办?

矿主制定霸王合同和搞恶作剧的同学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他们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我国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条例处罚法等

(3)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板书)

①公民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最易受到伤害,那怎么办?

阅读教材第26、27页事例及相关链接。

思考: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童工,说明了什么?

说明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②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小结:略说说你身边有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全的行为。

(家长的暴力、雇佣童工等)

“两兄弟的家人要求警方尽快缉拿凶手,将其绳之以法”,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有保护生命健康权的内容?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规)

几名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惩,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法律对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违法犯罪现象予以严惩,尤其是严惩严重摧残未成年人安全和健康的违法行为。

(三)小结新课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和珍爱。

(四)练习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板书)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板书)教学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教学过程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如: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目的在于: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词名誉优良(诚实、善良、正直等)(好的名誉)不良(奸诈、邪恶、卑鄙等)(坏的名誉)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民法通则第101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讨论: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1.侮辱谩骂他人23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板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目:(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2)、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3)、案例分析:见书本: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连连看: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

肖像使用权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

获酬权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肖像制作权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思考: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目:(1)、由此及彼话人物鲁迅

刘翔

比尔.盖茨

霍金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2)、案例分析一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3)、案例分析二如此玩笑能开吗?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5100元。通过法院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链接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假冒他人姓名与盗用他人姓名一样,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并侵害了权利人的姓名权,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盗用的结果常常直接损害了被盗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某种民事、经济及其他活动,假冒者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直接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非法所得。当然,假冒的结果也可能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板书)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板书教学目标:了解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内容。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新课:一、人人有隐私(板书)1、隐私的含义(板书)教师导入小红的故事,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在刚上初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困惑,谁能讲清这里的道理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牵涉到隐私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那么,什么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教师依据教材46页的内容讲解,要求学生划书)。以我们学生为例,我们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私。以往我们对隐私的概念十分陌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将隐私与不光彩的事联系起来,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下面我们来一场小小的辩论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隐私不是丑事(板书)活动:小小辩论会目的:通过辩论,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要求:(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2)教师进行课前辅导,提供必要的材料。(3)教师小结点评引出下一话题。提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3、保护隐私的意义(板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保护隐私的意义或必要性: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板书)1、隐私权的含义(板书)活动:报社侵权案目的:通过分析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对书中的问题(增加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报社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那么,公民的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哪?2、隐私权的内容(板书)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教师导入案例),提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教师结合“相关连接”讲解搜查权的相关知识)教师板书:私人生活安宁权这是隐私权的一种,除此以外公民还享有个人信息保密权,如公民可以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查、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教师板书:个人信息保密权我们在分析一个常见的案例。活动:拆信的案例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信保密受法律保护。要求:学生阅读(P49)材料,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1)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明理由。(2)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3)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并结合“相关连接”的内容归纳讲解。略。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板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隐私需要强化自护意识,提高隐私意识和依法维护隐私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家庭生活中的隐私保护,学校生活中的隐私保护,社会生活中的隐私保护以及未来社会科技发展与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教学重点树立隐私意识,尊重和维护隐私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教学准备:老师与学生搜集有关隐私权的资料、案例,制成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引出话题,设疑激趣。引导:是的,现在一些家长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不去强行拆看孩子的信件,但对于孩子异常表现还是存在一些担忧和不放心。一些同学害怕家长拆看自己的信件,所以干脆不写信。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引导过渡。生活万花筒:出示材料1(见附录):“电子家长”。设问1:你认为“电子家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态度,为什么?设问2:那么,如何协调家长的监护权和孩子的隐私权的关系?老师总结:当家长的监护权和我们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惟有相互尊重和沟通才是理智的选择。学生讨论后发言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取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引导:维护了我们家庭生活中的隐私权,下面我们来看看学校生活中我们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出示案例2:友谊与隐私(见附录中材料2)设问: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总结: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责任保证隐私的安全,信用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用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言。以所给的材料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在交友上应尽的义务。引导过渡:上面我们分析了家庭和学校隐私问题的几个场景,那么,下面让我们把眼光投向社会,看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材料(见附录中材料3):患者的隐私权谁来保护设问:那么,到底如何看待患者就医时的隐私保护问题?患者就诊时真的“医生面前无羞处”吗?医院该如何做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师归纳:在这方面医院还有许多事可做、要做。但从根本上要做的是加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当每一个医院、每一个医护人员、每一个医疗工作者把患者的隐私保护当作自己的责任时,患者到医院才能买到称心、放心和宽心,也才能尽可能减少医患纠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言。由学生面临的家庭生活中隐私权的保护到学校生活再到社会生活中的隐私权保护,扩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老师引导:下面让我们聚焦一下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旧的矛盾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又为隐私权的保护增添了新的矛盾和难度。材料(见附录中材料4):新型手机与隐私权保护设问:手机的这些功能,可能给人们正常社会生活带来哪些侵害?如何预防、减少侵害现象的发生?老师总结:科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个人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不能对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造成损害。手机拍照,有的还传播,使人们感到隐私权、肖像权受到侵犯;定位手机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如不当使用也会成为追踪、监视他人活动的工具,而这种监视妨碍了人们生活的安宁。在法律上,我们认为这些实质都是侵犯人们隐私权的行为。可见,科技的发展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道德素质要求,要求社会成员强化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隐私意识。学生讨论后发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隐私权的保护增添了新的矛盾和难度,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强化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隐私意识。小结: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维护隐私上,我们提得最多的一些词是“尊重、信用、责任”,总之,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去偷听、刺探、窥视他人的隐私。通过小结归纳巩固学习成果引导:那么,如果我们的隐私权遭到侵害怎么办呢?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抓住不能心软手软,忍气吞声,必要时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通过看书或与同学商议来回答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小试锋芒,比比创造力现在我国法律关于隐私权的保护分散在各个法律领域中,保护力度还很不够,新的《民法典》即将制定。这部全新的民法将对隐私权作出具体的规定。“将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到法律中去,这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缩影。”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在这部全新的民法中,你认为应该加上哪些有关隐私保护的内容?列举得越多越好。学生列举,可延伸至课后。扩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让容。升华情感,归纳巩固。材料1:友谊与隐私融融和肖肖是很要好的朋友,融融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她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了融融的日记内容。融融对朋友的不守信用很是气愤。问题: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材料2:患者的隐私权谁来保护床头卡曝光病人病情,隐私被他人“旁听”,医学观摩令隐私变教材,化验单对公众公开,注射室男女不避嫌,医院泄露病人隐私现象令人惊心。在看病的过程中,病人不得不向医生袒露一些自己的隐私,而因为医院管理措施不当,这些隐私常会被曝光,直至口耳相传……日前,据有关报道,今年年底深圳市民的电子病历档案将会在部分医院实现局部联网。由于这里存在着有病历泄漏隐私的隐患,从而使病人就诊隐私权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材料3:新型手机与隐私权保护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除基本通话、短信、呼叫转移等功能外,摄像功能和定位功能更成为手机新的时尚亮点。手机的这些功能,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正常社会生活带来侵害。在有些人利用科学技术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及时调整。材料:韩国要求用照相手机拍摄时必须自动发出响亮的快门声,以有效制止手机偷拍现象;日本政府制订规范,禁止在公共浴室、更衣室等偷拍高发地点使用照相手机;英国政府禁止人们携带手机进入任何可能进行偷拍的公共场所;美国芝加哥市规定,在公共浴池和淋浴间,未征得当事人允许,禁止对其进行拍照。芝加哥市议会提议,对违反规定的人处以5至500美元的罚款。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一:《大眼睛》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幅广告画是为什么设计的?(2)希望工程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希望工程”创建于1989年10月,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与其授权的各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募集民间资金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完成小学学业的一项为青少年发展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幅广告是1991年拍摄的,这个手握铅笔头,两眼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叫苏明娟。17年过去了,你们知道在她身上发生了些什么吗?学生猜测。教师:这幅广告成了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02年她考上了安徽大学,并写信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诚恳的提出退出希望工程对她的援助,表示从今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师:如果苏明娟没有接受教育,她现在的生存状态时什么样的?苏明娟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师:教育使一个农村小姑娘从无知儿童变成了一名大学生,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一个都市白领,从一个需要扶助的贫困人口变成了回报社会的劳动者,可以说,是知识帮助了她成长,为她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教学)一、知识助我成长(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教师问:知识是通过教育获得的,下面我们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教育。请同学们谈谈你的认识,什么是教育?学生回答略教师:教育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1、教育的含义教师:我们来到世上,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获得一定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这些绝大部分都要靠教育获得,一切使人获得思想、知识、技能的活动都是教育。现在我们所讲的教育是指狭义上的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教师:从教育的含义来讲,它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看多媒体三个例子。材料二:袁隆平、潘基文、何炅教师问:结合故事,设想一下教育对于人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略。材料三:西北放羊娃,看后有何感受教师: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如果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未来就不复存在。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请大家归纳教育的作用教师:知识改变命运,是教育使每个人的生活不同,幸福的生活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而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⑴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⑵教育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有促进作用⑶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中介教师:教育对于个人、国家、人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国家法律保证我们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P60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教师:从受教育权的含义可以看出,受教育权的落实需要两个要素,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教师问:请同学想一下你已经接受了什么教育?将来还准备接受什么教育?在我们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形式的教育?学生答:(略)教师:上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上大学、读研究生、博士等是接受高等教育,参加自学考试是接受成人教育,上小学、初中是接受义务教育。这些都是国家为了公民受教育权得到实现所展开的各类教育。现在我们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就此重点介绍一下九年义务教育。2、义务教育的含义P61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教师:但是,每位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保障了吗?请大家看老师手里,猜粉笔的长短。这在大家眼里可能是个轻松的小游戏,如果这个游戏的胜负决定了两个姐妹的命运,还会这么轻松吗?材料四:两根稻草,两种命运

(师过渡):按照义务教育的含义,姐姐也应该背着书包上学,去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阿,但是,是谁剥夺了姐姐上学的权利,谁又应该在失学少年的遭遇中承担责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热点辩论。热点辩论:辩题:少年失学谁之过?[教师事先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代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师):请同学们结合录像提供的信息,利用手中的材料、教材,对其进行加工重组,要求:1、寻找对方的责任2、尽力为自己开脱记住:你给对方找的过失越多,你的责任越小,为自己开脱的越好。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让我们赶紧行动吧。[第一阶段:学生看书、资料,自由讨论,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教师应随时调控、并适时转移矛盾,挑起战争。此环节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学生的看书、交流、整合知识、自由辩论,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从中找到对方的责任,从而为己开脱。本环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本节课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师小结):同学们的辩论很激烈,也很会为自己开脱。但我们知道,在失学儿童问题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不过是责任大小而已。为了保护我们的受教育权,下面我们来学习——面对向肖燕一样的失学儿童,我们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复学之路呢?复学之路共探讨:[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各自的职责、措施]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社会: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招童工,维护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学校:按时接纳学生入学,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学活动家庭:家长应及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你们各方的措施都很好,关键是付诸行动,挽救失学儿童。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要实施,不仅涉及到儿童少年,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师过渡:令人欣慰的是,失学儿童的遭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光柱,从国家的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到社会的捐资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到学校对于贫困生的爱心补助,以及家庭对教育的日渐重视,无不象一股股暖人的春风,点燃了失学儿童心中的希望。材料五:《义务教育法》第5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民族性别,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材料六:《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就业。违者予以处罚。材料七:20XX年春季开学之际,国家做出了首先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全国的农村贫困地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决定。3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公益性。课堂小结:我们希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我们也应该珍惜这个给我们带来终生受益的权利。努力学业,勇往迈进,为幸福生活奠基。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采取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怎样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三、教学难点: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35岁的农村妇女向某,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今年4月,向某准备去村里扫盲班学习文化知识,但却遭到了丈夫的反对。向某执意要去,其丈夫就对她说:你去,就别再进家门。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边,你有什么看法?

(2)当自己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时,你知道维权途径吗?

(3)“我们中学生每天从早到晚地学习,太辛苦了,太没意思了,我不想再读下去了”,如果是你的朋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履行义务教育,你知道自己应尽哪些义务吗?

(检查完成情况,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谈谈对自己的启示,并借此进入新课的学习,2分钟左右)

第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10分钟左右)

1、受教育权利被侵犯的情形

活动一:现实生活中,你及你的同学遇到过小梅一样的遭遇吗?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允许学生尽可能多地呈现侵权实例。

(教师:注意巡查收集)

(2)要求各小组尽可能地设想维护权利的方式和途径。

(教师要下到学生中去,并表现出自己的意见,以引导学生。)

(3)教师应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恰当地鼓励学生看书(63页),根据课堂的需要做适当的讲解。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受教育权利”或多或少受到侵犯的案例,你能为他们支支招吗?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活动二: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你应该怎么办?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3页的案例,并思考

(1)该校学生的什么权被侵犯了?为什么?(学生在小组上交流)

师:该校学生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了。理由是:该镇村民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违反了有关教育法规。

(2)学生思考材料提出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假如你是该校的学生,你会怎么办?

(准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教师有意识的设计采取不正当手段解决问题的陷阱。)

问题二:假如你是学校的校长,你应该怎么办?

(师: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教育师生不参加类似活动;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依靠政府和法制的力量,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维护我们受教育的合法权利。)

(3)联系实际,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友情提示:可以采取非诉讼方式或者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教师的引导是关键,要高度重视。如:非诉讼方式有-----向有关部门反映;向人大代表提建议;要求停止侵害;申请学校帮助等等。诉讼方式-----依法提起上讼等)

教师对上面知识的总结(略)

过渡:我们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这些措施有经济上的、行政上的、法律上的。也必然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切实履行。下面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时间(年)

1980

1990

2000

2005

完成情况(%)65%

86%

90%

95%

重庆市某地区九年教育完成率

(1)学生观察上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该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围绕设问进行讨论,教师抽学生讲述自己的认识,特别是如何珍惜目前优越的学习环境方面的认识(教师的任务在于这方面有意的引导)。从而引出后面的知识:为了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要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15分钟左右)

1、受教育机会对自己和国家、民族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

师: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如:从20XX年起,我国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学生生活费等),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培养师资,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为我们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机会和条件。这些机会和条件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举例讲:“外出打工,唯一的牵挂”),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活动三:小刚,快回学校上课

(请学生代表读一读书上64页的案例,教师出示在小黑板上的观点)

A观点:小刚不服从家长的安排,在家庭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读书,不去为家里挣钱是不对的。

B观点:小刚坚持完成学业,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表现,是正确的。(学生自己进行选择或判断,对的理由是什么?错的原因在哪里?教师作引导)

(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不少于5分钟)

师总结:

支持A观点的实际上是支持小刚中途辍学,是不合法的。违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小刚的家长不让他上学,是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支持B观点的实际上是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的表现。是法律鼓励、提倡的行为。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时选择职业的机会越多;高收入家庭大多受教育程度高,而贫困家庭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可以作比较)。

(1)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该履行哪三项基本义务?

(参见教材64页最后一自然段,必须要求学生作好记号,并给学生1分钟时间读熟、试着记忆)。

(2)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活动四:(同桌一起完成65页的卡片)

教师订正参考:反思当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合理制定学习目标;虚心问;贵在坚持;信心更重要;今天的任务今天完成;我的晚自习等等。并要求学生书写一条贴在自己的课桌上(有时间可以当堂完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制课堂学习卡片(5分钟左右)

教师可以设计自制课堂学习卡片活动(用以代替课堂小结):将这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板块分给每个同学,要求他们将其制成简明的学习卡片,并希望他们下课后贴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中供大家参考。以下是分给你的一部分内容,请你完成。

知识一:

知识二:

知识三:

知识四:

知识网络(略)

作业设计(10分钟左右)第七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板书)一.学习目标1、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财产属于谁、财产所有权的含义。2、通过情景分析懂得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重点和难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学习学案:【学习流程】流程三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自学指导:阅读课本73-75页第三目内容;完成填空;1、实施法律规定的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确认2、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措施(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2)当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3)当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灭失时,应(4)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对财产采取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总之,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依靠。分小组讨论课本73-75页中的材料分析题;小组代表发言后师点拨;生重点背诵第2小题;组员互相检查;【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A以牙还牙B忍气吞声C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D自认倒霉2、某小区保安林某利用看管小区车辆之际,监守自盗,先后偷窃了10辆摩托车,获赃款3万多元。后来他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罚金2万元。林某承担了法律责任,这里用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方法是。()A民事民事法律手段B刑事刑事法律手段C行政行政法律手段D司法司法手段李某下车时将笔记本电脑遗忘在出租车上,随即打另一辆出租车进行追赶,等追上后,司机百般抵赖。后来法院依据刑法第270条以侵占罪判处该司机6个月的有期徒刑,并责令其退还李某的笔记本电脑。对于这一案例,下列解释正确的是()①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有利武器②见到的就是自己的③法律打击侵犯公民财产的犯罪行为④国家审判机关行使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在现实生活中,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不法侵害时,已经毁坏或灭失时,所有人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A确认财产所有权B返还原物C赔偿损失D停止侵害二材料分析题农民甲于20XX年10月在市场上买了一头牛,回到家后,悉心饲养。不料,20XX年11月由于院墙倒塌,小牛从家中走失,走失后的小牛被邻村农民乙拾获并将小牛赶回了自己的家中,饲养了一个月后,农民乙牵着小牛去集市,打算卖个好价钱。在途中,正好与也去赶集的甲相遇,小牛当即被甲认了出来。甲便向乙索要,而乙以饲养数日为理由,拒绝返还。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甲、乙两人谁取得小牛的方式合法?(2)乙欲出卖这头小牛的行为合适吗?为什么?(3)假如你是法官,你会怎样判决这起民事纠纷?第二框财产留给谁(学案)【学习目标】1、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美德。2.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3、了解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资格。【重点】遗产继承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问题引领】通过分析下面材料,你从中学到了哪些有关遗产继承的知识,能否概括出来?中学生晓军的家庭是个典型的联合家庭,全家共六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叔叔、姑姑和自己,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此外,他们家还有公共财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为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叔叔和姑姑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1)在他们谈论之时晓军父亲尚未辞世,这时候的财产能继承吗?

(2)爷爷认为:晓军父亲的财产都能讲明来源,即便来源不明,人都过世了,财产自然归家人所有。对此,晓军也觉得似乎有道理。那么爷爷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3)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

叔叔觉得:晓军的爷爷、妈妈、姑姑、晓军和自己都是爸爸的亲人,都应该继承爸爸的遗产。

姑姑却说:晓军是小孩子,没有继承权。而妈妈认为:姑姑迟早是要嫁出去的,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

对此,晓军感到很困惑,究竟谁说的对呢?

(4)明白了“谁能继承”后,晓军一家人依然为遗产的怎样分配愁眉不展,作为旁观者,你认为该怎么分配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5)正当晓军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亲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亲,另外四分之一给晓军的母亲。晓军继承的份额暂时由爷爷和母亲共同管理。这份遗嘱有效吗?有效遗嘱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6)晓军父亲立遗嘱确定继承人的继承方式属于什么继承方式?这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有什么区别吗?

(7)一年后,晓军的叔叔结婚后分出去过了,对爷爷的生活不闻不问,姑姑也远嫁他乡,很少回来。晓军母亲一个女人家既要抚养教育晓军,又要照顾年迈的爷爷,生活十分的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