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1页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2页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3页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4页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一、划分朗读节奏的解题方法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并列短语之间要略作停顿。7.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8.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二、理解文言实词的解题方法1.平时要善于积累,做好笔记并背熟笔记。2.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理解的方法。答题时,首先确定被解释词语的词性,然后结合语境,依次用识记解释法、活用词性法、语境分析法、结构推断法、联想印证法、通假字义释法来思考。(1)识记解释法。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大多数是固定的,因此,识记实词的意义,是解释文言词语的基本方法。(2)活用词性法。有些词按原词义直接解释不通的,可考虑其词性在句中临时改变。(3)语境分析法。有些词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4)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由此可推知词义。(5)联想印证法。在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或成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其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推断出文言文中的词语含义。(6)通假字义释法。有些词按原义在句中解释不通时,可考虑用作通假字来解释。3.写答案之前要将词义回归原文,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解题方法1.保留法(留):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纪时(年、月、日)、封号(帝号、年号、官爵名)、物名(国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都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搬抄即可,不必翻译。因为此类词语无需也无法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译,如果硬作翻译,反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在句中无实际的翻译意义,仅仅起到语法作用,如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倒装句式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托成分等。尽管它们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译句时,却无法用对应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可剔除不译。剔除后,不影响译句的正确和通顺。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7.固定结构释义。在文言句子中,有些词语在使用时形成了固定结构模式,如表疑问的常用“奈何”“若何”等,表测度的常用“无乃……乎”“得无……乎”等。在译句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固定结构,句子便可流畅译出。四、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解题方法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明确文章写了何人、何物、何景、何事。2.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围绕文章内容,仔细阅读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判断各项表述正确与否。4.归纳、概括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注释中的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五、分析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1.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2.分析标题或原文内容。(1)分析标题。如2012江西《戴胄犯颜执法》,写的就是“戴胄冒犯君主的威严执行法律”的故事。(2)找出具体的句子(词、句、段),如文中对人物的评价、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等。(3)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不敢稍逾约”求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3.结合答题规范作答。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样的人,他做了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7直(《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016直(《子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选自《聊斋志异》(乙)鹿亦有知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①,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②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选自《虞初新志》(注释)①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②旬日:十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鹿出,至暮必归 B.久之,目似瞑/待吾虑之C.少时,一狼径去/是夜鹿去 D.缀行甚远/鹿稍长,甚驯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 B.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C.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 D.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2)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B.乙文中博山李氏要把鹿送给官府,鹿知道后在第二天晚上离开了。C.甲文中,屠户在面对凶残、狡猾的狼时,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杀死了它们。D.乙文告诉我们要珍惜、善待自己拥有的一切,否则等到失去后后悔也是徒劳的道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北冥有鱼》的作者_______,是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志:志向)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以其境过清去以六月息者C.而伯乐不常有是故谋闭而不兴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真无马邪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5.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北冥有鱼》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马说》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北冥有鱼》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马说》以“千里马”遭遇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北冥有鱼》“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马说》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北冥有鱼》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马说》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饭疏食饮水水:热水B.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皆朝于齐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B.选文第七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3.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年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