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中含有报应的含义,这与西方的德福观没有区别。B.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积下“阴德”。C.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去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D.儒家的君子把道义当作手段,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的独特性。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

C.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

D.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B.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C.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

D.“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白鹿申平杨四和王安,在草原上寻找白鹿已经一个多月了。他们带着麻醉枪,住在一间人家废弃的孤零零的小土房里,开着一辆破车到处跑,一心要活捉白鹿,运回城里去发大财。

然而,传说中的白鹿,神一样的白鹿,他们却连个影子也没有看到。

这些年因为政府禁猎,草原上的各种动物就像野草一样蓬勃生长起来,狼、獾、狐等越来越多,鹿呢,就更是成群结队。而且由于草原上的人们长期对鹿友好,鹿群竟然不怎么怕人。有时大白天的,也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

但是,鹿群却对杨四他们保持警惕,好像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似的。只要他们的破车一露头,它们就会一阵风似的消失在山谷间、白桦林里。两人只好弃车步行,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寻找和接近鹿群。

这天傍晚,他们在接近一个大鹿群的时候,竟然隐约发现里面有个白色的身影。他们兴奋异常,不顾雨后草地湿滑泥泞,就像狗一样四肢着地往前爬,近了,更近了,突然,他们发现有几只狼也在一侧匍匐前进,慢慢向鹿群靠近。其中一只狼已经准备跃起,扑向它前面的一只小鹿。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心善,反正他俩同时发出了喊叫声。喊叫的结果,当然是鹿群逃遁,几只狼也逃窜了。他们呢,也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当天夜里,他们在小土屋里喝了一会儿闷酒,就叹着气上炕睡觉。后半夜,他们被一阵挠门声惊醒了。跳起来扒门一看,糟了,外面的月亮地里,十几只狼团团包围了他们的小土屋,一定是白天受到惊吓的那几只狼带着“家人”来报复了。二人吓得头皮发麻,急忙点起蜡烛,扑过去加固摇摇欲坠的破木门。然后,又从灶膛里掏出没有燃尽的炭火,用木棍夹起来,从门缝里往外扔;还把麻醉枪管伸出去,做出要射击的样子。狼群这才往后退了一些。

然而,炭火的量很有限,枪又打不响。狼群一阵嚎叫,开始组织新的进攻。这一回,它们有的跃上屋顶,有的冲到两侧,开始用爪子轮流拼命刨土,意欲破屋而入。听着周围哗啦哗啦的扒土声,两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他们感觉到死神正在向他们一步步逼近……

杨四和王安,两个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竟然在屋里绝望地哭泣起来。

忽然,他们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侧耳细听,好像是呦呦的鹿鸣之声;随后,他们又听见一阵雷霆之音。扑到门前往外一看,但见在明亮的月光之下,一队由上百只梅花鹿组成的鹿群,正风驰电掣向这里冲来。冲在前边的,是十几只高举犄角的公鹿;而冲在最前面的,竟然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白鹿!

不错,那的确是一只白鹿!这白鹿,个头比别的鹿大,犄角比别的鹿长,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就像一个白色的精灵忽起忽落,又像一道白色的闪电掠过草原,眨眼间已经冲到了近前。只见它把头一低,用鹿角一挑,两只狼已经飞了出去。这时鹿群同时杀到,群狼哀叫着立即狼狈逃窜……

两个人在屋里看傻了,半天他们才反应过来,喊着:“白鹿,我们看到白鹿啦!”急忙打开门冲了出去。

鹿群看到他们,轰隆隆避出去很远。只有白鹿没有跑,它侧身站在那里,两只乌黑发亮的眼睛望着他们。在月亮地里,白鹿好像通体发亮,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尊神。它的眼神宁静安详,友好地看着他们,好像有话要说。最后它用蹄子刨了刨地,又朝他们点一点头,这才轻快地跑去。跑出去很远,还回头望了他们一眼。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4期,有删节)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简要交代了作品的人物和事由,插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故事发展作好铺垫。

B.杨四和王安心地善良,当狼群即将扑向小鹿时,“他俩同时发出了喊叫声”,及时化解了鹿群的危险。

C.白鹿神龙见首不见尾,杨四他们刻意寻找它却怎么也找不到,被困之时它却大显身手,这样写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

D.小说运用细节描写以及对比的表现手法,生动刻画了白鹿形象,带给读者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深思。

5.小说结尾对白鹿进行了怎样的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4分)

6.小说以“寻找白鹿”为中心来叙述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海棠花未眠刘荒田清晨六时,静,连鸟声也不好意思霸占整个郊野,只在栅栏上抛下几声啾啾,那是小山雀。也许是因为两只虎皮鹦鹉没来得缘故,小山雀不必嚷嚷,单是在桉树丛中起起落落,就搅出一个小规模的雨声簌簌的世界。松鼠照例连表演空中走电线无声无息。被松鼠一路胳肢的电线反而忍不住,要变作风里的琴弦。门前的小小风铃闷声不响,风太弱了。

今天是倾倒垃圾日,我把垃圾桶推到马路旁边去,过了中午,垃圾车会开来,伸出机械臂,把一个个塑料桶清空。我的天!垃圾桶隆隆滚过,我制造了类于大型载重汽车碾过的音效!其实寂静并非从此刻开始。我也早就自然醒了,那时才四点。随后,静由尚笼罩鱼肚白的远山蜿蜒而来。我在灯下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开头一段:“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于是研究起花的睡眠来。

按川康端成在此文的界定,花开曰“醒”,海棠之外,“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那么,何谓“睡眠”?众所周知的例子是睡莲,睡眠时花瓣向上竖起,闭合。白天盛开,是绝美的娇媚。查网上资料,川端康成指的是“昼夜绽放”的海棠花,作息时间和人类类似,白天“醒”时叶子上的小叶都舒展平坦,夜里就寝,小叶片成双结对地折合,酷似含羞草。蒲公英也这般。我愿意加入文学的因素,在川端康成的海棠花瓣洒上凌晨的露珠,露珠在星光或者晨曦里闪烁,这就是睁得溜圆的璀璨眸子。如此这般,“未眠”的花就神采奕奕了。当然,上述“睡”态是我们的肉眼可以见到的,如果拿上仪器作精密的检测,花朵睡与醒,表征肯定更多。据说有的花入睡后叶子的温度不一样,有的花爱午睡。

问题来了,对大多数花而言,开放就是“未眠”,那么,“睡眠”就成为伪命题。我今天在推垃圾桶之前,特地到后院去查看了。雪白的波斯菊从来没“睡”过,金黄的满天星,嫣红的虞美人和紫色的芍药也是。扶桑的花信已过,乌黑的枯瓣不是委地就是粘在枝桠,它们长睡不醒。那么,多情苏东坡为海棠花而写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是多此一举了。而所谓“海棠春睡”,干脆是形容杨贵妃的惺忪之态的,和花的作息毫无干系。我从网上找出几幅“海棠春睡图”,连巨匠张大千之作在内,左看右看,找不出睡和醒的区别来。我既缺艺术的悟性,又没经植物学的专业训练,平庸之眼只及平面和表层。只是,如我这般归类为“凡俗”的人,也许占了世间多数。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一句,换为凌晨一点,下午五点,任何钟点,都不成问题,直到花瓣委地。

我毫无诗意地和垃圾桶打交道时,一脑子依然是花的“睡醒之辩”。从马路旁边往回走,瞥见左边人家的前院,木樨树下,一朵白色花飘落,如此巨大,吓我一跳,定睛看,是一只白腹鸟从枝下飞下,姿势过分舒徐,引起我的误会。美丽的误会!鸟当了一回山寨版木樨花。同理,凭借好风,花也能够冒充飞鸟。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叙事自然,抒情真诚,议论率真,谈古论今,托物言志,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虽没有诗意,却努力追求诗意的过程。

B.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比拟、衬托的手法,既凸显了凌晨六点郊野的静,又描摹出寂静之下万物的生趣,笔触细致,富有诗意。

C.文中反复出现的垃圾桶和未眠的海棠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花的“睡醒之辩”只是艰辛生活的调剂。

D.文章第五自然段例举了波斯菊、满天星、虞美人等一连串从未“睡”过的花,从科学的角度否定了花“睡眠”这个命题。

8.文章结尾写道:“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这句话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文章以“海棠花未眠”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作者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太尉桓温欲北伐,屡诏不许。温辄下武昌,人情震惧。或劝殷浩引身告退,彪之言于简文曰:“此非保社稷为殿下计,皆自为计耳。若殷浩去职,人情崩骇,天子独坐。既尔,当有任其责者,非殿下而谁!”又谓浩曰:“彼抗表问罪,卿为其首。事任如此,猜衅已构,欲作匹夫,岂有全地邪?且当静以待之。令相王与手书,示以款诚,陈以成败,当必旋旆。若不顺命,即遣中诏。如复不奉,乃当以正义相裁。无故匆匆,先自猖獗”浩曰:“决大事正自难,顷日来欲使人闷,闻卿此谋,意始得了。”温亦奉帝旨,果不进。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疫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转领军将军,迁尚书仆射,以疾病,不拜。徙太常,领崇德卫尉。时或谓简文曰:“武陵第中大修器杖,将谋非常也。”简文以问彪之。彪之曰:“武陵王志意尽于驰骋田猎耳。愿深静之,以怀异同者。”或复以此为言,简文甚悦。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者?黎庶不达其意黎庶:黎民百姓B.令相王与手书,示以款诚款诚:诚恳之心C.无故匆匆,先自猖蹶猖蹶:凶猛而放肆D.武陵王志意尽于驰骋田猎耳田猎:打猎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伯:父亲的堂兄称之为从伯,也有作从伯父。B.疏:是百姓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C.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永和:东晋穆帝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彪之刚正不阿。不是廷尉职责以内的案件,他不肯接受。即使朝廷发出诏令命他受

理,王彪之也仍然据理力争。他还建议郊祀不再大赦,以免助长凶恶愚蠢之人的侥幸

心理。

B.王彪之建言以理。桓温无诏私自领兵东下武昌,众人震惊。对此,王彪之劝简文不要让

殷浩引退,令天子孤立;又劝殷浩静观其变,不能自乱阵脚。

C.王彪之因实制宜。永和末年,经常流行瘟疫,为避免因此种情况使值班侍卫缺乏,皇宫

官署空虚的局面,在他的建议下,改变了朝臣家中三人有病则不得入朝的旧制。

D.王彪之知人善任。在担任崇德卫尉时,针对武陵王府大肆修造兵器,将图谋不轨的议

论,王彪之认为武陵王一心骑马打猎,不会反叛,并劝谏简文帝用怀柔的政策对待异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4分)

⑵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4分)⑶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分)⑷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5题。临江仙·探梅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4.“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是对此进行分析(4分)15.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一“醉”字?(4分)名句名篇默写。16.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5分)⑴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⑶李煜的《虞美人》中,写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⑷《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声音激越动听的诗句是“,”⑸《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生命。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在国人还不敢抱太大希望的时候,中国女排给了国人很大惊喜,本场比赛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各方面都展现出了强队本色②那些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大做广告?因为无论一个品牌知名度多么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③加拿大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子女的功课太多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大相径庭抱怨作业太少。④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⑤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留给读者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⑥原来,在贫困山区,还有那么多国贫困失学的少年。我暗下决心,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对他们鼎力相助,让他们也能上学,让他们摆脱贫困,改变命运。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继亚马逊在纽约曼哈顿开设全球范围内的首家线下实体书店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B.气候变化本是大自然的自我更新,而当今气候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破坏了大气构成。C.为传承中华茶文化,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设公益茶文化选学课,三个报社的热爱茶文化的编辑,教授了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D.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地拉动投资,促进消费。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大家于百忙之中拨冗前来参加庆祝我七十华诞的宴会,我表示衷心的感谢。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C.你和我在黄山迎客松前的合影,我一直当做珍贵的“文物”惠存。D.电视连续剧《保密局的枪声》中,刘啸尘买了戏票请阿纪一起去看,阿纪说:“我是喜欢评弹的,您既然赏光,我就只好去了。”20.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每处不超过15字)(6分)“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舌尖上的中国》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指①;“舌尖上的未来”,描述的是②;“舌尖上的浪费”,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说的是③。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栽体,承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势必消失。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发展旅游,使传统村落得到活态保护,传统村落以新的活力融入现代文明。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地方政府参与,就可以使转统村落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增进民生福祉。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未必消失。②③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董卿在《朗读者》里提到:生存还是缘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请以“我看选择”或“我的选择”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解合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宇。

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案1.C(A由“哲学家摩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可知,二者是有区别的。B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原文是“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D.原文是“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2.A(文中没有儒家因果报应与佛、道的“具体”对比)3.D(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察觉的原因是“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4.B曲解文意,杨四和王安的喊叫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无关乎道德良心,原文写道“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心善......他们呢,也失去了一次绝的机会。”5.【参考答案】小说以白鹿“凝视、刨地、点头、回望”等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结尾,意蕴丰富,耐人寻味(1分);可以呼应标题,突月白鹿的形象(1分);可以省却空泛议论,使语言更加精练、结构更加严谨(1分);与杨四他们的一时贪念和狼群的肆意报复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1分。大意如此即可)6.【参考答案】①杨四和王安“寻找白鹿”是为了活捉白鹿发大财,代表着世人的贪婪,表现人性之恶,与“草原上的人们长期对鹿友好”形成鲜明对比;②文中描写的“威风凛凛”的白鹿形象,纯洁、英勇、懂得感恩,象征着人性的美好;③“寻找白鹿”又喻示着作品的而主题启示人们要摒弃邪恶、寻真向善。(能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7.B(A项,“托物言志”错,“写出了虽然自己的生活没有诗意”也不正确;C项,“花的‘睡醒之辩’多只是艰辛生活的调剂”"错,文中并未体现生活艰辛;D项,“从科学的角度”错,这只是作者自己的理解。)8.【参考答案】花的“睡”与“醒”有自己的规律。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外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与海棠花是否真的未眠无关(2分)作者认为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是多事之举。生活中能否发现“花未眠”之类的现象取决于人是否有诗意,而不在花本身的“睡”与“醒”,所以,不必过分计较花的“睡眠”。(2分)

9.【参考答案】①从结构看,“海棠花未眠”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作者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所思所感展开;②从内容看,探究“海棠花未眠”是行文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表现的是自己对“海棠花未眠”的理解;③从主旨看,“海棠花未眠”暗含主旨,代表的是对诗意生活的追寻,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的过程恰是追寻诗意的过程。(每点2分)10C(猖獗:颠覆,失败)11B疏: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12D文中没有说王彪之善任13(1)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适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多少”“计”“超迁”各1分,句意1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本身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管辖范围内,不肯受理。(“狱主”、“王爵”“料”各2分。句意1分(4)(课内翻译略)【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彪之,字叔武。20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太尉桓温打算北伐,而朝廷屡次下诏不答应,于是(桓温)未经允许役领兵东下武昌。当时此举令众人震惊。有人劝殷浩抽身隐退,王彪之对简文帝说:“这不是保全国家,为殿下着想的策略,都是为自己考虑。如果殷浩离职,人心惊慌恐惧,皇帝无人辅佐。到那时要有担当这个责任的人,除了殿下还能有谁?”又对殷浩说:“他上奏章之事如果问罪,你是首当其冲的人。事情已经如此,猜疑嫌隙已经形成,想去当老百姓哪里有万全之地?你还是暂且静待为好,让宰相王与亲笔写信给他,向他显示诚恳之心,陈述成败得失,他一定会回师。如果他不从命,就发诏书。如果还不奉命,就以正义制裁弛。无故的匆匆行事必然自己招致败亡。”殷浩说:“决断大事本来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