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干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吉安市新干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吉安市新干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吉安市新干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吉安市新干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生产最早的地区之一。其中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称为半坡原始居民,因此C选项正确;北京人和元谋人还不会种植农作物,A、B选项错误;河姆渡人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D选项错误。故选C。2.下图所示文物出土于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①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②能烧制陶器③拥有成熟的文字④会纺织、制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中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能烧制陶器;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但半坡原始居民还没有成熟的文字。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是商周时期出现的甲骨文,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4.“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A.夏朝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庞大帝国”是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5.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答案】B【解析】【详解】据“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联中的“太守”是李冰,最主要贡献是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④“无为而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体现了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无为而治”属于到家的思想,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7.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伊犁将军府D.北庭都元帅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西域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A符合题意;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北庭都护府的设立都是在唐朝时期,BD不符合题意,伊犁将军的设立是在清朝时期,C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8.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修建军事通道,由此加强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统一、巩固国防有重要意义。因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目的是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9.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后至会昌五年,天下寺至于屋基。耕而刓之。武宗皇帝是指()A.萧道成 B.萧衍 C.刘裕 D.陈霸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可知意思是“让天下受穷的根源是佛教。”一开始就除掉了僻野山区私造的寺院四万所,使佛教徒还俗的达到十万之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朝诸帝中,第一个利用佛教来达到登基目的是刘宋政权开国国君刘裕,刘裕夺得政权后,大力提高宣扬佛教,可知武宗皇帝是指刘裕,C项正确;萧道成是齐高帝,是南朝齐开国皇帝,与“武宗皇帝”不符,排除A项;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开国皇帝,与“武宗皇帝”不符,排除B项;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与“武宗皇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汉族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民族交融。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1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了标准货币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表述错误;C项汉武帝采用了推恩令的方式,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项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A项符合题意,故选A。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B项正确;AC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司马迁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4.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改进造纸术B.发明印刷术C.修筑都江堰D.编著《史记》【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始材料,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15.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桓帝到西晋统一前的历史主要处于三国分裂时期,三国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所以导致了全国人口的大量减少。B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B项表述错误;D项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A项符合题意,故选A。16.“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C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A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B选项排除;D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D选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7.“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由此可知,汉帝国灭亡后到隋朝建立统一之前,历经的“长期动乱时代”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8.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宋应星【答案】B【解析】【详解】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B符合题意;A是医学家,C是农学家,D是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9.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两个石窟是()A.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B.麦积山石窟、莫高窟C.云冈石窟、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为了宣传佛教,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A项正确;麦积山石窟历经北魏、北周、隋等朝代,陆续开凿而成。敦煌莫高窟主要开凿于隋唐时期,排除BCD项。故选A项。20.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C.徐光启《农政全书》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A正确;BCD都属于明朝的科技文化成就,时间不符,BCD错误。综上故选A。二、综合题(40分)21.下面的材料节选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名著。据此,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顺天时,量(衡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放纵)情返(违反)道(规律),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斜坡)走丸(推圆形的东西)其势难。(1)这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2)此书的主旨是什么?这段材料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1)《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2)主旨:重视农业,安民富民。道理: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及作者:根据材料“顺天时,量(衡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放纵)情返(违反)道(规律),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斜坡)走丸(推圆形的东西)其势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部书是《齐民要术》,书的作者是北朝的贾思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小问2详解】主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的主旨是重视农业,安民富民。道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材料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一说一说图一中实行了什么制度?实行它的目的是什么?(2)图二、图三分别是我国古代什么时代?(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图三中的战争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著名战役?【答案】(1)图一中实行了分封制。目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域。(2)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3)战争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根据材料“西周分封形势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实行了分封制;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小问2详解】时代:根据材料图二“春秋形势图”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图二是春秋时期,图三韩赵魏三家分晋可知,图三所示时期是战国时期。【小问3详解】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造成汉初这种贫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针对这种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3)汉武帝为彻底解决材料三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影响如何?【答案】(1)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2)政策:休养生息;影响:到文景时期,国力增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奠定基础。(3)措施:实施“推恩令”;影响: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是西汉初年经济调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小问2详解】政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这种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主要措施有轻徭薄赋,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是到文景时期,国力增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4.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尊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贷志》材料三在他统治时期(5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