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21 说明文阅读(测试)(部编版)(含解析)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21 说明文阅读(测试)(部编版)(含解析)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21 说明文阅读(测试)(部编版)(含解析)_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21 说明文阅读(测试)(部编版)(含解析)_第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21 说明文阅读(测试)(部编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说明文阅读(时间40分钟,共100分)(一)(2022·江苏淮安·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刘先觉①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木结构组成的,外观上明显地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其中屋顶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重点。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之美。②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例如,天坛祈年殿就有三层台基,总高达6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衬托着上部以蓝绿色调为主的殿宇,使之更显壮丽恢弘。③屋身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为木结构梁架组成,木质结构通常由榫卯连结,榫卯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保证房屋的坚固。外墙与隔墙只不过是起图护作用,因此中国俗语中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因为承重构件是木柱和梁架,而不是墙,这和现代结构中的框架原理颇为相似。建筑正面所排列的柱子形成一些“开间”,两侧的柱子排列则组成了建筑的“进深”,它的大小与数量根据正面开间来定。开间通常是单数,而进深为双数。艺术上为了强调中轴线与中心部位,中间的开间往往较两侧略宽,从而使单调的开间排列显出细微的变化。柱身与柱础也通过油漆与雕刻加以修饰,使建筑更加精致与美观。④大型古典建筑柱顶上通常有“斗拱”,这些斗拱都是由一块块木构件组合而成,目的是为了支撑硕大的房檐,起着内外平衡、上下连接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⑤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顶、悬山顶、拱顶、庑殿顶、歇山顶、重檐顶等十几种。这些屋顶的基本形式又可组合成复杂多变的屋顶组合形体,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⑥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微微地向两侧升高,屋角部分明显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使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上升到一个高峰。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也有等级的区分,其中黄色最为高贵,重檐庑殿顶则是最高级别。屋顶上部一般都设有正脊,脊的端部大多做有脊兽或其他装饰。因此,古典建筑的屋顶不仅在艺术上没有沉重庞大的感觉,而且还成为表现建筑艺术的重要部位。你如果登上北京的景山,从北向南俯瞰故宫全景,那些高低起伏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组合,真会使你如入仙境。⑦江南与华南一带私家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与北方官式古典建筑大有区别,它们不像北方那样严谨庄重,而是比较轻巧精致、色调淡雅。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分外灵动与秀丽。(节选自《建筑艺术的语言》,有改动)1.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3.阅读第⑤~⑦段,说说“屋项”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同学们研读全文后,对第④段是否需要删去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答案】1.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2.不能删去。“通常”是指一股情况下,木质结构由榫卯连结,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不符合客观事实。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3.①形式多种多样,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②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有等级的区分。③南北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各异,或严谨庄重,或灵动秀丽。

4.示例一:不能去掉。“斗拱”连接屋身和屋顶,起着内外平衡的作用,此段在结构上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示例二:可以去掉。此文介绍的是台基、屋身、屋顶,介绍“斗拱”与文章内容无关,显得多余。【解析】1.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例如”一词提示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三层台基”“高达6米”“三层汉白玉圆台”等数字提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第②段“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可知,这里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的观点,显得具有说服力。2.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的意义及语境义。“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木质结构由榫卯连结,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有一些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如果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木质结构都是榫卯连结,这样就不符合原意。故“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不能删去。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⑤段“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顶、是山顶、拱顶、庑殿顶、歇山顶、重檐顶等十几种。这些屋顶的基本形式又可组合成复杂多变的屋顶组合形体,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可得:形式多种多样,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结合第⑥段“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也有等级的区分,其中黄色最为高贵,重檐庑殿顶则是最高级别”可得: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有等级的区分。结合第⑦段“江南与华南一带私家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与北方官式古典建筑大有区别,它们不像北方那样严谨庄重,而是比较轻巧精致、色调淡雅。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分外灵动与秀丽”可得:南北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各异,或严谨庄重,或灵动秀丽。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删去或不能删去均可,如不能删去,是因为该段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内容上强调“斗拱”在连接屋身和屋顶上的重要性。如能删去,是因为本文主要介绍的台基、屋身、屋顶。理由充分即可。示例:可以去掉。由第①段“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木结构组成的,外观上明显地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其中屋顶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重点。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之美”,第②段“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第③段“屋身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体部分”,第⑤段“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可知,此文介绍的是台基、屋身、屋顶,介绍“斗拱”与文章内容无关,显得多余。(二)(2022·山东聊城·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分子育种技术让水稻更高产①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能吃饱饭,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实现的。②水稻增产与育种、水利、肥料、农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育种。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育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0%。③育种的目标,是希望获得各种特征都符合种植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作物。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被称作农艺性状。而所有的农艺性状,归根结底都是由其遗传物质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决定的。④认识到这一点后,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将这些基因突变的种子种植下去后,再观察挑选其中的有益变异并逐步培育出新品种。而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⑤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但无论是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变,基因的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而杂交育种则需要经过多代的筛选、会交和自交,耗费的时间常常要以十年计。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⑥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不过水稻有4万多个基因,几乎是人类基因数量的两倍,一个一个基因去研究费时费力。加之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既存在多个基因调控同一个性状,也存在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情况,基因和性状之间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在水稻中率先应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⑧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基因按照育种学家的设计进行组合。传统的杂交技术不变,但是筛选不再是大海捞针,因为基因已经确定。当杂交的植株在实验室中刚出苗的时候,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具有理想组合的植株。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分子标记追踪,能够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将传统育种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变为可能。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⑨那么,分子设计育种如何提高产量呢?这需要先确定哪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然后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⑩育种学家认为,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水稻的株型。具体而言,就是水稻的茎秆基部分枝(称为分蘖)的数目和角度、植株的高度、叶片和穗的形态等。⑪意识到了株型对产量的意义后,育种学家提出来水稻“理想株型”或“新株型”的概念。即认为育种的目标之一是让作物具有最合适的株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经济产量。李家洋解释道:“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⑫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家洋团队接连发现了多个与分蘖相关的基因。其中,于2010年发现的IPAI最为关键。李家洋表示:“通过调控IPAI的表达量,不但能够让水稻具有合适的分蘖,还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它甚至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影响穗和粒的形态。”⑬李家洋团队很快将IPAI用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杂交将具有IPAI优异变异的基因导入其他水稻中,可以让水稻获得理想株型状态,使产量提高约20%。基于这一进展,IPAI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革命基因”。⑭“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家洋院士说。(选自2021年第11期《科学世界》,有删改)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它是由基因决定的。B.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够帮助育种学家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D.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既要确定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还要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6.简析第⑤段的作用。7.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8.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9.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不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答案】5.B

6.承上启下。“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承接第四段,总结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引出下文怎样高效精准改变基因。

7.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

8.举例子。通过列举发现某个调控株高的基因这一过程,具体说明了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9.“一定”表示某种程度,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理想株型的分蘖角度适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解析】5.B.根据第⑭段“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知,本文只提到了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未提到“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故选B。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第⑤段“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联系第④段“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可知,第⑤段承接上文“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的内容;根据第⑤段“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联系第⑥段“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等语句可知,第⑤段引出后文精准改变基因的方法;可见第⑤段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⑧段“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中的“这”指代的是上文分子设计育种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第⑧段“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即可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的特征,它们的基因有相同的变化,因此判断基因的作用,即列举发现某个调控株高的基因的过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⑦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9.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定性:“一定”表示程度,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理想株型的分蘖角度适中。说明文语言特点:“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三)(2022·山东东营·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物候的南北差异竺可桢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②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茶叶、杉木、柑橘等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好小气候的地方。白居易于唐元和十年(815)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浔阳三题》诗并有序云:“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花,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怜悯、安慰)之。”其中《湓浦竹》诗云:“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热),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白居易是北方人,他看到南方竹如此普遍,便不免感到惊异。③苏轼生长在四川眉山,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而且热爱竹子。青年时代进士及第后不久,于宋嘉祐七年(1062)到京北路(今陕西省)凤翔为通判,曾在宝鸡去四川路上咏《石鼻城》,诗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句。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④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带的特征是:“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是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部分地区)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这是春天还是秋天?苏轼在惠州时,有《食荔枝二首》记惠州的物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在《江月五首》诗的引言里说:“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领以日月为断(判断标准)也。”温带植物如菊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奏的。苏轼在儋耳有诗云:“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相传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如今海南岛儋耳地方的物候未见记录,可能还是如此。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韶关、郴州一带,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⑤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柳宗元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柳州梅雨在小春,即农历三月。杜甫《梅雨》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即成都(唐时曾作为“南京”)梅雨是在农历四月。苏轼《舶棹风》诗:“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作此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时是夏至节后的15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5月。现在我们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确从南方渐渐地推进到长江流域。⑥前面讲过,我国的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说,也一定是这样。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谈到物候的纬度差异、经度差异和高度差异,如果以物候的南北差异而论,须有商榷之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应用霍普金斯定律。以欧洲为例,据英国气象学会的长期观测,从最北苏格兰的阿贝丁到南英格兰的布里斯特耳,南北相距640公里,即6个纬度弱,11种花卉的开花期,南北迟早平均相差21天,即每一纬度相差3.7天。而且各种物候并不一致,如7月开花的桔梗,南北相差10天;而10月开花的常春藤,则相差至28天。由此可知南北花期,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季、月份而异。⑦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珠;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均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10.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逻辑严密。阅读文章,将行文思路补充完整。11.文章第一段说:“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请结合第④段分析其“质的不同”的具体表现。12.大量引用古诗文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请分析作者用意所在。13.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语言特点。【答案】10.秦岭南北存在温带和亚热带的物候差异;南岭南北存在亚热带和热带的物候差异;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

11.二月本是中原地区桃李争春的春季,在南岭以南地区却已出现树叶凋落的秋季场景;南岭以南很多植物开花结果和中原地区有先后差异。

12.文章通过引用大量的古诗文等资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增强文章文采,同时赋予文化气息。

13.第⑦段说明语言严谨科学,直白明了,运用“19天”“3.6摄氏度”等具体数据,“几乎”“简单”等程度副词,加强说明的准确性。【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根据题干给出的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文章第①段为第一层,主要内容在题干已给出,即“点出说明对象,明确指出南北物候差异”;第②和③段为第二层,根据第②段“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的内容可知,这一层主要说明秦岭南北存在温带和亚热带的物候差异;第④段为第三层,根据第④段“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的内容可知,这一层主要说明南岭南北存在亚热带和热带的物候差异;第⑤段为第四层,根据第⑤段“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内容可知,这一层主要说明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也是南北差异的物候表现;第⑥段和第⑦段为第五层,主要内容题干已经给出,即“因地和四时季、月份造成南北物候复杂性差异”。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④段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内容分析可知,此诗表现了柳州二月十分榕叶落尽的场景,表现出秋季物候特征,南岭以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二月表现的春季物候特征不同;根据《江月五首》的内容和苏轼在儋耳有诗分析可知,都表现出“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引用大量古诗文,内容上都可以作为资料为自己的说明提供事实证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第⑤段引用柳宗元、杜甫、苏轼的诗,证明了“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增强了说服力。同时引用古诗文,是文章语言富有节奏和诗意,增强文章文采。1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第⑦段大量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如“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将“北京、南京”之间三四月间的桃李开花时间进行了对比,明确地列举了相差为具体维度为“7度强”和相差的具体时间“19天”,都使文章说明语言准确直接,从而增强文章的严谨性;第⑦段还运用准确的程度副词,如“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表明了也不是完全相等,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四)(2022·吉林·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第18期,有删改)14.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B.“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15.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16.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17.“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答案】14.D

15.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潜行范围广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6.中国各个国之重器名字中的传统智慧与浪漫。

17.名字中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寓意光明和方向;追求和平的象征;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解析】14.A.根据第⑤段中的“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可知本项“计划发射”有误;B.根据第⑦段中和“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可知本项“只被用来判断方向”有误;C.根据第⑨段中的“‘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可知本项“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有误;故选D。15.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中有准确的数字,所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前一个数字“7000米”,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后一个数字“99.8%”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潜行范围广。列举准确的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6.考查说明对象。本文的首段直接提出了说明对象。根据其中的“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可知,说明对象是“中国航天一个个国之重器的名字里集结的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17.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③段中的“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可得:名字中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根据第④段中的“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可得: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根据第⑥段中的“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可得: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根据第⑧段中的“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可得:寓意光明和方向。根据第⑨段中的“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可得:是追求和平的象征。根据第⑩段中的“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可得: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五)(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试题)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①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②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丰富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充满着诸多挑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③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气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左右;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室温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室温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④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期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储氢是将氢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具有储存容器体积小的优点;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⑤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摘自2022.06.01《中国科普博览》,有改动【链按材料】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它与一般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的,因而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氢气和氧气)是源源不断地输入的,因此,这类电池实际上只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18.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B.第②段中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炭排放。D.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19.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20.请你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围绕“催化分解”“化学反应”“循环”三个关键词,从科普文表述的角度,对下面这幅氢能量转换装置简易图进行说明。(不超过80字)21.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是否适合推荐给广大中学生阅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8.C

19.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突出了氢的热值很高的特点。

20.示例:太阳光通过催化分解,分解出氢和氧,氢和氧通过氢氧燃料电池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并产生水。水循环分解出氢和氧,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1.适合。这篇文章是围绕“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来写的,“氢能”是绿色二次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与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一致。而中学生阅读此文可以了解相关的绿色能源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因此,这篇阅读材料适合推荐给广大中学生阅读。【解析】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C.结合文章第③段“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第⑤段“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可知选项说法有误;故选C。19.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一句中,从“2-4倍”可判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一句把“氢所产生的热量”和“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进行对比,据此可判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氢的热值很高”可知这个句子是为了说明氢的热值很高的特点。据此结合列数字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来分析即可。20.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片是氢能量转换装置简易图,解答此题,需从文本及链接材料中找到关于氢能力转换的内容,围绕“催化分解”“化学反应”“循环”三个关键词来说明。根据氢能量转换装置简易图可知,太阳光通过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通过氢氧燃料电池,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同时水又会进行催化分解,再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再次通过氢氧燃料电池,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据此进行作答即可,注意不要超过80字。21.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迁移。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篇阅读材料是否适合推荐给广大中学生阅读。要判断是否适合,需判断本文内容是否与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相吻合,如果相吻合,那么可判断为适合,如果不相吻合,那么可判断不适合。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这篇文章是围绕“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来写的,根据文章第①段“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第②段“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等内容可知,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能”是绿色二次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与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一致,据此可判断适合推荐给广大中学生阅读。以下选做(六)(2022·海南·中考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海岛绿色生命线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链接材料一】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链接材料二】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2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B.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C.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D.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24.在【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25.【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答案】22.“基本”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这一情况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23.D

24.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25.选文引用材料的目的在于说明,是用举例子或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这一重要作用;【链接材料二】中引用相同的材料是作为论据,论证网友所提出的“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这一观点。【解析】2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意思:“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中“基本”指绝大部分如此,但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在此指解放前海南岛绝大部分无海防林,但是也有有海防林的情况存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3.A.文章②到④段分说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的作用,④段总结概括海防林的作用;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说明海防林的作用的;而非“时间顺序”;且本项对海防林的作用表述不完整;B.根据第①段“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可知,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而非“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C.根据第⑤段“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可知,海防林能够在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作用,相较以前能够保护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但是“保障”有“使不受侵害”之意;“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2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提炼。根据【链接材料一】中的“成绩单”的内涵“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可知,从选文找到海南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采取的措施即可;可找到结尾段找到“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作为答案。25.本题考查材料的作用。选文第③段引用该材料的具体数据与事例,运用了列数字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③段“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可知,具体有力的说明了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这一重要作用;而【链接材料二】中引用相同的材料是作为事实论据,论证的是网友的观点“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七)(2022·四川凉山·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②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③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④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⑤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⑥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⑩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时尚。⑪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订阅》,有删改)26.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27.文章第②-⑥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28.第④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29.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答案】26.本文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刺绣的绣法、刺绣的种类、刺绣走向世界(刺绣与世界的融合)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7.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

28.举例子,举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富有代表性,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9.“据《尚书》记载”,表明“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事实(记载刺绣的历史),出处准确、权威,增强了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解析】26.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本文先总体介绍中国刺绣的特点: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然后,第②—⑥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知,这是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角度来介绍;第⑦段,依据“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知,这是从刺绣的绣法角度来介绍;第⑧段,依据“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知,这是从刺绣的种类角度来介绍;第⑨段,依据“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知,这是从刺绣走向世界(刺绣与世界的融合)角度来介绍。总共从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27.本题考查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空间顺序是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等顺序去展开,逻辑顺序是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去展开。文章第②-⑥段介绍了刺绣的历史与发展。依次从周代到战国然后到汉代、唐朝、宋代,明显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联系第②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说明内容可知,采用时间顺序能让介绍的内容条理清晰、能从时间角度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2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运用。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等内容可知,这是列举马王堆汉墓出土刺绣的例子来说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联系其上一句“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可知,举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富有代表性;再联系第②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说明内容可知,这一例子也说明了“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真实的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9.本题考查说明的语言。说明的语言的最基本特点是:准确。“据《尚书》记载”表明的信息的来源,即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信息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来自《尚书》,是有据可查的,这时一步表现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信息的正确、权威、不可辩驳,进而说明了“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特点的可信性。如果去掉,则不能说明这一信息的来源,就让人无法判断出信息的正确于否。(八)(2022·云南昆明·中考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云南的古桥①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最早或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②云南山多河多,境内有大小河流800多条。千百年来,云南人发挥聪明才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在穿越悬崖绝壁的激流上建桥,书写了云南古代交通的辉煌。③云南古桥___________,而且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价值。④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连通了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可惜,这座被称为“万里长江上最早的桥梁”现仅存遗址。而长江现存最古老的铁链桥,是位于丽江至永胜间的金龙桥。在《徐霞客游记》中,寻甸的七星桥、安宁的永安桥、宾川的南薰桥等都被着力描写或赞誉过。这些古桥,有的至今仍在使用,有的则只留在记载中了。⑤茅以昇先生认为,桥梁可分为梁、拱、吊三种类型。云南的古桥,三种类型都有。始建于1301年的禄丰县五马桥,经多次重修,至清代时为石墩木梁桥,是云南梁式桥的代表之一。它曾是检查私盐的关卡,在云南古代盐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⑥建水的双龙桥是拱式桥的杰出代表,于清乾隆年间始建,清道光年间扩建。扩建后的双龙桥桥长148米,桥面高9米,有17个桥孔,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从远处望去,17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在水天一色之中。桥上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中国古桥——拱桥》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一枚是建水双龙桥,另外三枚是北京卢沟桥、苏州枫桥和河南小商桥,这充分体现了双龙桥在我国古桥中的重要地位。⑦霁虹桥是云南古桥中吊式桥的典型代表,位于大理永平县和保山市隆阳区之间的澜沧江上。霁虹桥于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初为藤篾桥。明成化十一年霁虹桥被改建为铁索吊桥,比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四川泸定桥早建成二百多年。该桥全长113米,桥宽3.7米,由18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悬崖上,其中16根为承重底索,2根为扶手索。桥的西岸是悬崖,东岸是险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险峻。桥西岸崖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要塞天成”“沧水飞虹”等30余幅历代名人题刻。这座桥也是云南古桥中历代诗人赋诗最多的一座。可惜,霁虹桥于1986年毁于特大洪水。据《保山地区交通志》记载,霁虹桥被毁前是云、贵、川、藏、陕五省区铁索桥中最古老、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桥梁,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⑧此外,云南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溜索和被称为“原始斜拉桥”的藤桥。这些桥因地制宜,不拘一格。⑨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古桥一般有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价值、结构传力与构筑技术价值以及观赏审美价值。云南的一些桥梁具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价值,而位于屏边五家寨的人字桥兼有三种价值。人字桥是滇越铁路桥梁建筑的精华所在,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曾与河北赵州桥一起列入《世界名桥史》。⑩云南大地上的古桥,或雄伟壮阔,或小巧玲珑,或精雕细琢,或古朴随意。它们渗透了建造者的智慧,既是宝贵的交通遗产,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节选自《云南古桥前世今生》,有删改)30.请在选文第③段横线上补出恰当的语句,使该段总领下文。31.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2.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连通了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现仅存遗址。B.茅以昇认为桥梁可分为梁、拱、吊三种类型。禄丰五马桥属于梁式桥,建水双龙桥属于拱式桥。C.第⑨段加点词“之一”用得很准确,说明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有多种,桥梁只是其中的一种。D.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云南的古桥,作者行文时按照古桥修建的时间先后逐一进行说明,条理很清晰。33.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材料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宾川南薰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上建有牌楼,桥廊装饰精美华丽。红军长征时曾在此激战,并在桥附近留下标语。【材料二】由于材料的原因,一般石桥较为耐久,留存年代较为久远。但木桥、索桥破损较为严重,竹桥、藤索桥就更惨不忍睹。【材料三】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中有一段关于赵州桥的文字:“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桥又恢复了青春。”【答案】30.不仅历史悠久(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

31.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148米”“9米”“17个”三个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双龙桥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

32.D

33.古桥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古桥的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应重视对古桥的维修和保护。【解析】30.本题考查补写语句。根据选文第④段“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在《徐霞客游记》中,寻甸的七星桥……有的则只留在记载中了”,第⑤段“始建于1301年的禄丰县五马桥”,⑥段“建水的双龙桥是拱式桥的杰出代表,于清乾隆年间始建,清道光年间扩建”,⑦段“霁虹桥于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初为藤篾桥。明成化十一年霁虹桥被改建为铁索吊桥,比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四川泸定桥早建成二百多年”以及第⑧段“云南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溜索和被称为‘原始斜拉桥’的藤桥”等内容概括可知,云南的古桥历史悠久;根据选文第④段“而长江现存最古老的铁链桥,是位于丽江至永胜间的金龙桥”,⑤段“茅以昇先生认为,桥梁可分为梁、拱、吊三种类型。云南的古桥,三种类型都有”及第⑧段“此外,云南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藤桥”等内容可知,云南的桥类型多样;第③句为总起句,后文从历史和类型两方面对云南的桥进行说明,据此可补写语句。示例: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3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148米”“9米”“17个”可知,画线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双龙桥的桥长、桥面高度以及桥孔数量,科学准确地说明双龙桥的规模宏大,点明双龙桥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这一地位。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D.表述有误。根据选文选文第④段“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和第⑦段“霁虹桥于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可知,作者行文时并非按照古桥修建的时间先后逐一进行说明;故选D。33.本题考查拓展探究。根据【材料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宾川南薰桥”“桥上建有牌楼,桥廊装饰精美华丽”“红军长征时曾在此激战,并在桥附近留下标语”等内容可得:古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二】“但木桥、索桥破损较为严重,竹桥、藤索桥就更惨不忍睹”和【材料三】“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桥又恢复了青春”等内容可得:古桥损毁严重,人民政府在不懈努力对古桥进行保护修缮。示例:古桥具有极高价值,但其现状堪忧,我们要保护好古桥。(九)(2022·辽宁沈阳·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的最佳饮食在哪里张蕴①最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佳饮食排行榜。在39种饮食中,“地中海饮食”再次独占鳌头,而“得舒饮食”和“弹性素食”并列第二。我们的生活方式,距离哪一种饮食方式更近?②“地中海饮食”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是因为人们发现,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患三高等疾病的概率比较低,平均寿命比较长,于是有人提出他们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健康长寿。后来,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超过15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风险,还能减少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率。③但是,所谓的“地中海饮食”并不是营养学家设计出来的饮食结构,而是对地中海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总结。其内容大致包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等;用健康的油脂(比如橄榄油)代替黄油;用植物调味品和香料代替盐;限制红肉食用量,每月最多吃几次;每周至少食用两次鱼和禽类;可以适量饮用红葡萄酒(但非必须)。此外,适当运动以及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也被视作地中海饮食的一部分。④“得舒饮食”是DASH的一种翻译,它是由美国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制定的一种“高血压饮食”。它的三条基本原则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强调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尽量降低食谱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以及胆固醇;降低盐的摄入量。⑤“弹性素食”的基本理念跟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一致,都强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度食用动物性食物。⑥这三种饮食方式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都强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只是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地中海饮食较为强调“健康油脂”,而得舒饮食更加看重减盐,原因在于它的主要对象是高血压人群,这两种饮食方式也在最佳心脏饮食中并列第一。⑦“最佳饮食”排行榜的前三名,跟现代营养学推荐的健康饮食基本一致。不过,那些与现代营养学推荐不一致的特征——尤其是基于“现象总结”的地中海饮食中的一些做法,到底是否有利于健康,还缺乏明确的科学证据,比如美国心脏协会就认为:地中海饮食中来自脂肪的热量虽然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不会增加心脏患病的风险,但会导致肥胖率的增长。在地中海地区,肥胖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⑧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物产和食材与地中海地区相差很大。以油品为例,地中海地区宜人的气候适合橄榄树生长,每年出产橄榄油近300万吨。而我国只能产出500多吨。如果机械地追求“地中海饮食”并不容易实现。我们完全可以从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以及弹性素食的核心理念出发,形成我们自己的健康饮食。⑨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尽量多食用的食物是:蔬菜、水果和全谷,让这些植物性食物占到食谱的大部分,并且尽量使用新鲜和轻度加工的,避免进行深度加工;鱼类等水产品每周至少两次,尽量采用清蒸、清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深炸等高温多油的烹饪手段。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应该适量食用的食物:以简单加工、原味的坚果为零食;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作为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来源;禽类瘦肉可以作为肉类的来源。其他应该尽量减少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黄油、奶油等饱和脂肪,用不饱和脂肪来代替。不必追求橄榄油,山茶油是性价比相当的高价替代品,双低菜籽油则是性价比高的经济适用替代品。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大豆油,也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盐和糖要尽量减少摄入,可以用其他调料、香料来改善食物的风味。同时,新鲜的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可以少量食用,而火腿肠、香肠、腊肉、腌肉、罐头等加工肉制品,应该尽量减少食用。⑩地中海地区有十几个国家,每个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如果想要通过“地中海饮食”的理念去维护健康,其实并没有必要吹捧某种特定的食物,而应该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入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34.选文第②、③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中海饮食”?35.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6.选文第⑨段中加点词语“少量”为什么不能删去?37.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所谓的“地中海饮食”是根据地中海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总结出来的饮食方式,不是被设计出来的饮食结构。B.“地中海饮食”是最佳的饮食方式,它特别有利于健康,是值得各地学习的饮食方式。C.根据文意我们可知,在食用坚果零食时,选择简单加工和原味的是健康的饮食方式。D.我们应通过“地中海饮食”的理念去维护健康,没有必要吹捧某种特定的食物,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人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答案】34.“地中海饮食”概念兴起的原因;优点;“地中海饮食”的内容。

35.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了前一句“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物产和食材与地中海地区相差很大”。

36.“少量”表示数量少,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可以食用一点新鲜的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不能过量。如果删去则变成可以不限量地食用,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故不能删去。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7.B【解析】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结合选文第②段的“‘地中海饮食’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是因为……”可知此段前半部分讲的是“地中海饮食”概念兴起的原因;根据第②段的“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风险,还能减少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率”可知,此段后半部分讲的是“地中海饮食”的优点;结合第③段“其内容大致包括……”可知此段主要讲的是“地中海饮食”的内容。3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选文第⑧段画线句“以油品为例”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近300万吨”“500多吨”使用了具体的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前一句“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物产和食材与地中海地区相差很大”。36.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除。然后定性:“少量”是一点点的意思,起限定作用。带词解句:它说明了可以食用一点新鲜的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不能过量。删词解句:如果删去,则表明可以不限量食用。这样表达与现实不符,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少量”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故不能删去。3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有误。结合第⑩段内容可知,地中海地区有十几个国家,每个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应该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入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故选B。(十)(2022·江苏镇江·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从“青绿山水”到“青绿腰”①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用呈色稳固、经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青绿相映,富丽堂皇。青绿山水曾作为主要的山水样式流行于隋唐和北宋末年的宫廷,宋代以后逐渐式微。传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山水画史上第一幅完整独立的山水画卷,开启了青绿山水之端绪。②青绿山水的丰碑之作当属《千里江山图》。这幅旷世杰作来自北宋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